• 百年清華

    一個專業與六位院士--倪維鬥

    2004-04-16 |
    一個專業與六位院士--倪維鬥

    一個專業與六位院士--倪維鬥
    作 者👐🏻:倪維鬥 中國工程院院士  發布日期:2004-04-16




      倪維鬥,動力機械工程學家。1962年於蘇聯列寧格勒加裏寧工學院 獲副博士學位,1990年被該院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 教授🚬、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專家顧問組成員🧽。他發展的模塊化建模理論與方法對我國大型火電站 仿真培訓裝置的研製起了關鍵作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主持並參與研製的大型火電機組性能與振動遠程在線監測與診斷 系統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當 選為工程院院士。



      意昂体育平台燃氣輪機(現稱動力機械與工程)專業的第一位院士➔, 是我們尊敬的已故導師吳仲華先生。他是我校燃氣輪機教研組和中科 院工程熱物理所的創始人和第一任主任❤️‍🔥、所長,1957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作為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的創立者和在國內外有巨大聲譽的科學家🆖,他指導形成了我國自己的三元流動學派, 他的理論已經成為現代葉輪機械通流部分設計的基礎。吳先生嚴謹的 科學作風、耿直的對人和對事的態度👩🏿‍💻,對教研組有深遠的影響。

      第二位院士是蔡睿賢先生🎼🤾🏻‍♂️。他於1951-1952年在我校航空學院學習👦🏿👶🏻,後曾在燃氣輪機教研組工作多年✍🏻,在葉輪機械內部三元流動、總 能熱力系統分析和工程熱物理方程解析解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1991年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曾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高效潔凈能源 動力系統及熱功轉換過程的內部流動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第三位院士是徐大懋先生。他是燃氣輪機專業1960屆畢業生,幾 十年來一直在工業部門工作,曾任哈爾濱汽輪機廠總工程師和哈爾濱 成套發電設備總公司副總經理。他在我國200MW和300MW主力發電機組 的通流部分優化改造,尤其是汽輪機長葉片設計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1997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第四位院士是蔣洪德先生。他是我專業1965屆畢業生🚆,現任中科 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他多年來從事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的研究與 開發工作,創造性地集成和發展了我國專家在汽輪機通流部分理論方 面的優秀成果,建立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 設計體系🚵🏿‍♀️,用於改造我國數以百計的125-200MW汽輪機發電機組,取 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9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第五位院士是於文虎先生🥾。他是我專業1966屆畢業生🤹🏻‍♂️,現任山東 電力集團副總工程師🦨🪙。幾十年來,他一直工作在電力系統生產第一線,從事大型汽輪機安全運行與故障診斷的研究與實踐🎒。在大量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大型汽輪機軸系振動的新理論 和方法,解決了長期困擾大型機組由於軸系振動無法正常運行的關鍵 問題,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9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我是我們專業的第六位院士🐰👩🏻‍🦽。自從1950年進入清華讀書以來👦🏿,我 一直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在擔任校系行政管理工作時也未間斷。能 夠為我國熱力渦輪機系統和熱動力系統動態學方面的研究及人才培養 做出一點貢獻🤌🏽,我感到欣慰✌🏻。

      引起我思索的問題是,我們教研組前後產生了6位院士🌡,這在其他 學科不是很多見的。在清華的傳統和文化(如“嚴謹,勤奮,求實, 創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的熏陶下,我們教研組有哪些 因素對造就人才有積極影響呢?我認為有以下六點🦸🏼‍♂️:

      一是我們專業所從事領域本身的重要性。能源、動力事業是我國 持續發展的關鍵👨‍👧‍👧,燃氣輪機及其系統肯定是21世紀新的能源系統的核心。因而🧖🏿,在本世紀🏌🏻‍♂️,每一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科研和教學人員,都 將有廣闊的舞臺。

      二是長期以來教研組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力圖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 我國動力事業發展的主流中去1️⃣,密切註意國內外動力事業的發展,有 “要做就得最好”的強烈意識。可以說🏌️‍♀️,在我國動力事業發展各個階 段的各個關鍵技術問題上,我們教研組都站在了前列。如吳仲華先生 是我國葉輪機械內部三元流動研究的奠基者;70年代初期,我們自主 設計了機車🧨、燃氣輪機🤭;直到近來👵,我們又從宏觀層次上探索我國可 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𓀔,力圖為我國宏觀能源決策作出貢獻。

      三是我們教研組骨幹教師之間的精誠團結和協作精神🦴。一批在吳仲華教授帶領下的教師🦣,如蔣滋康教授🪕、焦樹建教授、葉大均教授🧑‍🦲🧟‍♂️、 我及陳佐一教授等⤴️🈴,雖從事的具體業務範圍不同,但在教研組方向上 經常共同切磋🎓,在思想上及時交流,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對待學生🥶, 這些骨幹教師都做到平易近人、平等待人😉。這種精神對本專業所有的 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嚴格的科學作風👩🏿‍🍼,任何事都要求從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解決工程問題的最終目的出發🤹🏻‍♂️。吳仲華先生到教研組不久🔃,就對年輕教師嚴 格要求🎊,在熱力學和流體力學幾門重要課程中“摳”物理概念。這種 要求“代代”相傳🌨,形成一個傳統和習慣,從而為更好地從工程上解 決問題提供了一種理念與思路🥶。

      五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圖虛名。這幾十年來各方面風雲變幻🏇🏿, 但是我們總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教學與科研,不說迎合某種需要的違 心話,不說有“水分”的過頭話。同時我們也以這種科學的態度對待 其他問題,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事物和看待人。這樣做🧝🏽💂‍♀️,我們甚至因此受到誤解和委屈📞。但我想,這種科學態度的傳統,最終在 人生一輩子中是極為重要的。

      六是在逆境中仍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 的教授受到莫名其妙的批判和迫害👨🏻‍⚕️🧺,全教研組每一個人都遭受過圍攻🕴。 但是👂,即使在這種極不正常的環境下,教研組的老師們堅持帶領同學 下工廠給工人講課,開辦燃氣輪機培訓班,在現場調試機組。縱觀我 們專業在業務上及行政職務上有突出成績的畢業生🥔,每個人都經歷過 順利和不順利的階段。教研組形成的在逆境中奮鬥的精神成為他們克 服困難的動力。

      倪維鬥動力機械工程學家🧜🏼‍♂️🚣‍♀️。1962年於蘇聯列寧格勒加裏寧工學院 獲副博士學位,1990年被該院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 教授、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 專家顧問組成員。他發展的模塊化建模理論與方法對我國大型火電站 仿真培訓裝置的研製起了關鍵作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主持並參與研製的“大型火電機組性能與振動遠程在線監測與診斷 系統”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當 選為工程院院士。

      意昂体育平台燃氣輪機(現稱動力機械與工程)專業的第一位院士, 是我們尊敬的已故導師吳仲華先生。他是我校燃氣輪機教研組和中科 院工程熱物理所的創始人和第一任主任、所長🏃‍♀️‍➡️,1957年當選為中科院 院士(當時稱學部委員)。作為葉輪機械三元流動理論的創立者和在 國內外有巨大聲譽的科學家,他指導形成了我國自己的三元流動學派🖥, 他的理論已經成為現代葉輪機械通流部分設計的基礎。吳先生嚴謹的 科學作風🫑、耿直的對人和對事的態度,對教研組有深遠的影響。

      第二位院士是蔡睿賢先生🖖🏿。他於1951-1952年在我校航空學院學 習,後曾在燃氣輪機教研組工作多年,在葉輪機械內部三元流動👨🏽‍🔬🙋🏽‍♂️、總 能熱力系統分析和工程熱物理方程解析解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1991年被選為中科院院士🏂🏿🏷,曾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高效潔凈能源 動力系統及熱功轉換過程的內部流動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第三位院士是徐大懋先生。他是燃氣輪機專業1960屆畢業生🎅🏽,幾 十年來一直在工業部門工作,曾任哈爾濱汽輪機廠總工程師和哈爾濱成套發電設備總公司副總經理。他在我國200MW和300MW主力發電機組 的通流部分優化改造⚱️🕞,尤其是汽輪機長葉片設計等方面有突出貢獻💲。 1997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第四位院士是蔣洪德先生。他是我專業1965屆畢業生🥽,現任中科 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他多年來從事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的研究與 開發工作,創造性地集成和發展了我國專家在汽輪機通流部分理論方 面的優秀成果,建立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 設計體系🅾️,用於改造我國數以百計的125?200MW汽輪機發電機組,取 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1999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第五位院士是於文虎先生🏉。他是我專業1966屆畢業生,現任山東電力集團副總工程師。幾十年來,他一直工作在電力系統生產第一線, 從事大型汽輪機安全運行與故障診斷的研究與實踐。在大量經驗積累 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大型汽輪機軸系振動的新理論 和方法,解決了長期困擾大型機組由於軸系振動無法正常運行的關鍵 問題,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99年被遴選為工程院院士🧎‍♀️‍➡️。

      我是我們專業的第六位院士。自從1950年進入清華讀書以來,我一直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在擔任校系行政管理工作時也未間斷。能夠為我國熱力渦輪機系統和熱動力系統動態學方面的研究及人才培養 做出一點貢獻,我感到欣慰🖱。

      引起我思索的問題是,我們教研組前後產生了6位院士,這在其他學科不是很多見的🛏。在清華的傳統和文化(如“嚴謹,勤奮,求實, 創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的熏陶下,我們教研組有哪些 因素對造就人才有積極影響呢?我認為有以下六點:

      一是我們專業所從事領域本身的重要性。能源、動力事業是我國 持續發展的關鍵,燃氣輪機及其系統肯定是21世紀新的能源系統的核心🧎🏻‍♂️‍➡️。因而,在本世紀,每一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科研和教學人員,都 將有廣闊的舞臺🧦。

      二是長期以來教研組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力圖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 我國動力事業發展的主流中去🧑🏻‍💻,密切註意國內外動力事業的發展🏛,有 “要做就得最好”的強烈意識。可以說,在我國動力事業發展各個階 段的各個關鍵技術問題上,我們教研組都站在了前列。如吳仲華先生 是我國葉輪機械內部三元流動研究的奠基者;70年代初期,我們自主 設計了機車、燃氣輪機;直到近來👬,我們又從宏觀層次上探索我國可 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力圖為我國宏觀能源決策作出貢獻👫🏻。

      三是我們教研組骨幹教師之間的精誠團結和協作精神🎵。一批在吳 仲華教授帶領下的教師,如蔣滋康教授👊🏽、焦樹建教授、葉大均教授、 我及陳佐一教授等🤵‍♀️,雖從事的具體業務範圍不同,但在教研組方向上經常共同切磋,在思想上及時交流🤦🏿,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對待學生💇🏽‍♂️,這些骨幹教師都做到平易近人👳‍♀️、平等待人。這種精神對本專業所有的 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嚴格的科學作風,任何事都要求從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解決工 程問題的最終目的出發。吳仲華先生到教研組不久🆚🥙,就對年輕教師嚴格要求👨🏽‍🍼,在熱力學和流體力學幾門重要課程中“摳”物理概念👩‍⚖️。這種 要求“代代”相傳,形成一個傳統和習慣©️,從而為更好地從工程上解 決問題提供了一種理念與思路😹。

      五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圖虛名。這幾十年來各方面風雲變幻, 但是我們總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教學與科研🧑🏿‍🏭,不說迎合某種需要的違心話🐉,不說有“水分”的過頭話👨‍👨‍👧‍👧。同時我們也以這種科學的態度對待 其他問題,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事物和看待人🛟🦃。這樣做👃🏼,我 們甚至因此受到誤解和委屈。但我想,這種科學態度的傳統,最終在 人生一輩子中是極為重要的🏄🏼。

      六是在逆境中仍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在“文化大革命”中😗,有 的教授受到莫名其妙的批判和迫害🏄🏿‍♂️,全教研組每一個人都遭受過圍攻。 但是👱🏻‍♂️,即使在這種極不正常的環境下📂,教研組的老師們堅持帶領同學 下工廠給工人講課🧘🏻‍♂️,開辦燃氣輪機培訓班,在現場調試機組。縱觀我們專業在業務上及行政職務上有突出成績的畢業生,每個人都經歷過 順利和不順利的階段。教研組形成的在逆境中奮鬥的精神成為他們克服困難的動力。


    (摘自光明日報 2001年4月9日)


    附 件👨🏼‍💻:


    相關新聞

    • 312016.10

      倪維鬥院士的精彩人生

      倪維鬥是享譽中外的能源動力專家,倪母的言傳身教、留蘇的求學經歷、對能源動力事業的孜孜以求👩🏽‍🦲、強身健體的意誌品質鍛煉無不折射出其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間。

    • 172011.10

      “清華意昂倪維鬥院士獎學勵學基金”設立儀式舉行

      10月13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清華意昂倪維鬥院士獎學勵學基金”設立儀式在工字廳東廳隆重舉行。

    • 242020.08

      倪維鬥院士獎學勵學基金

      2011年🧎,為表達對恩師倪維鬥院士對後輩學業培養和人生教誨的深深感激之情和希望能夠為母校在學生和青年學者的培養工作中貢獻一份力量,熱能工程專業的7位意昂征得倪維鬥院士本人同意發起設立。基金“留本發息”,用於獎勵意昂体育平台熱能系及意昂体育平台其他能源領域的學習努力、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和在上述專業領域作出重要成果的傑出青年學者。

    • 012008.07
    • 082022.11

      意昂体育平台舉行倪維鬥院士從事能源動力事業65載座談會

      10月30日上午,倪維鬥院士從事能源動力事業65載座談會在京舉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院士,中國能源學會會長武強院士,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沈潔,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能動系系主任姜培學院士出席活動。座談會由能動系黨委書記李宇紅主持。

    • 152007.10

      倪維鬥:冷靜定位 各盡所“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 倪維鬥 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是3種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各有各的特點,在我國如何發展利用,做到經濟合理、各盡所“能”,必須認真分析🔗。

    • 252010.10
    • 272021.08

      “馴服”炸藥的鄭哲敏院士走了,最後一個生日的細節令人淚目……

      鄭哲敏用簡潔優雅的數學語言概括出爆炸的規律,被人們稱為“馴服”炸藥的人💆🏻‍♀️。8年前🏊,2013年1月,鄭哲敏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時,有記者問他:“下一步有什麽打算?”他開玩笑說:“我已經做好隨時走人的打算了。”如今,他真的走了。8月25日3時43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哲敏,與世長辭,享年97歲➰。中科院力學所原副所長李和娣是鄭哲敏的晚輩、助手🛳,如今也...

    • 012007.12
    • 132004.04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