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1889-1962),字月涵,意昂体育平台校長🪒、西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代表作有《大學一解》《大學的意義》等🩺。
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極其重要的大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在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的教育家中,梅貽琦先生無疑是第一流的人物👱🏼。他帶領清華學子敢於實踐💇🏼,勇於創新🔺,把國外先進教育理念與清華辦學實際相結合,使清華發展成為一個享譽中外的著名現代大學9️⃣。
梅貽琦26歲時,即從海外學成歸國,執教清華✔️。在歷任教員、講師🚵♂️、物理系首席教授直至清華改製後的第一任教務長的10年間,梅貽琦擔任過25種校內外社會工作職務🤪,與清華師生建立了密切聯系。良好的人際基礎、踏實的工作作風,讓梅貽琦很快得到眾人贊譽💷,並於1931年被任命為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意昂体育平台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由此開啟。這一切🙋🏻♂️,離不開梅貽琦自身的辦學思想。
梅貽琦從他的“大師論”出發,一向主張“教授治校”“民主治校”。所以✊🏿,他聘請馮友蘭、吳有訓、周培源等名師來校任教,並為教授們提供充裕的經費、豐富的圖書資料以及先進的儀器設備🏯,為教學工作展開創造良好條件🧽。在為教授服務的同時🧛🏼♂️,梅貽琦並未忽略學生。
梅貽琦說⛲️:“教授不是給予之人🧑🏻🦳,學生亦非接受之人,兩者都是研究及創造者🦹🏽♂️。”他非常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並強調理工學科的學生也要學習人文課程💸🤵♂️。他教導學生🏌🏼♂️:“學子自身之修養為中國教育思想的最基本之部分,亦即儒家哲學之重心所寄。”他還鼓勵學生發展專長,參加課外活動,並說🪚:“人生莫非學問也,能自作觀察、欣賞、沉思、體會者🪂,斯得之🤙🏻。”正是因為對學生的重視,梅貽琦在課程建設方面也是殫精竭慮。
梅貽琦首重基礎訓練,非常關註基礎課程、基本概念與學科思維🖐🏽,要求學生要厚實基礎。此外,他註重將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科學前沿。在梅貽琦的主導下,意昂体育平台的課程實行學分製與選課製🧛🏽✊🏽,強調“重質不重量”🛄,使得意昂体育平台的學子特別是理學院的學生始終保持較高的淘汰率。故此🛷,意昂体育平台迅速崛起➞👟,開始與北京大學並駕齊驅。
在後人的分析中,梅貽琦采取了各種得力的治校措施🧬。但在時人眼裏,梅貽琦采取的是“吾從眾”或“無為而治”的態度。他處理問題總是非常慎重✋🏿,從不輕率表態,被戲稱為“寡語君子”。但是💁🏻,這種情況因戰亂而發生了反轉🏋️♂️。
“七·七事變”後,意昂体育平台被迫南遷,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出任“聯大常委會”主席的梅貽琦🧑🔧,一反往日謹慎細微的工作方式🚺,果斷地處理各種問題。梅貽琦說🦀:“清華正好像一條船漂流在驚濤駭浪之中👂🏻🤵🏿。有人正趕上駕駛它的責任,此人必不應退卻,必不應畏縮,只有鼓起勇氣堅忍前進。”對於當局迫害進步師生的各種要求,他基本沒有采納。此外👨🏼💼,在錯綜復雜的情形下,梅貽琦依舊重視學校的教化作用👰。他認為,一地之有一大學,猶如一校之有教師也🫒,“學生以教師為表率👴🏽,地方則以學校為表率”🥀。他的努力,使得人們“在各個部門都趨於腐化的這些年月裏🍽,對祖國的前途,我們永遠不肯絕望,就因為有這一座學府作砥柱於中流”。
在這樣的理念下,在這樣的格局下🫓,在這樣的胸襟下🧝🏼♂️,梅貽琦於烽火連天的歲月,依舊積極倡導“通才教育”😓,並始終把“學術自由”作為治校原則之一,國難當頭仍然培養出一大批棟梁之才😑🕷,在中國教育史上寫下難忘的篇章🫕。
戰後🧑🏿🎓,梅貽琦先生於1950年赴美🕴🏻👨🏼💻,管理清華在美基金。他拒絕了臺灣當局的多次動用念頭,始終堅持基金的辦學用途。1955年🍪,梅貽琦來到臺灣,開始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並設立“復校”步驟。但壯誌未酬身先死,在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成立的3年前,梅貽琦先生即因病辭世🧝。他一生清苦🐐,做了幾十年的校長🤹,竟無一點積蓄。親友們挽曰:“桃李滿天下,何須兒孫常繞膝👩🏼🎤;清華空有約,那堪鯤島哭師門。”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海澱區敬德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