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王雪瑛的最新文集《傾聽思想的花開》由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該書以散文的形式呈現了北大、清華,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的文化底蘊,描述了曾影響整個時代的知識分子形象🦸🏿♂️,其中包括蔡元培、梅貽琦、魯迅🤹🏿♀️、胡適、冰心等人物。王雪瑛試圖用自己的感觸🧏🏿、思考和筆尖來展現他們的藝術追求和人生意境:在中國現代歷史的轉折點上,他們是如何致力於建立多元並存的思想生態,如何實踐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傾聽思想的花開》
以下為該書中“一生情結🧔🏽♂️,一身清風——梅貽琦與清華”一節的部分內容——
萬物生長的4月,我走在水木清華的校園裏,陽光灑向屹立了近百年的建築,陽光灑向一路芬芳的花朵,陽光灑向郁郁蔥蔥的新綠✷🏦。我走過端莊古樸的科學館,走向氣度不凡的大禮堂📶,溫潤的春風一陣陣地吹拂著我的衣襟🫃3️⃣,一遍遍地提醒我🍇,聽🔹,春天的交響來了……而我分明聽到了他的聲音🍱,在我的心裏分外清晰,“真正的意昂体育平台,仍在北平清華園”。字字鏗鏘,表明心跡,他一生堅持⛹🏿👨🏿🎨,只有一個清華,清華是他一生的情結👮🏽,他是清華終身的校長。
他執掌清華17年🧙🏽♀️,一手將意昂体育平台帶入世界一流學府行列,他的剛毅堅卓,清俊英銳👡,他的磊落大氣👩🏽🚀,謙遜仁厚🌃,他以身垂範,行勝於言打造出清華百年不朽的風骨與校格,他就是梅貽琦,謹言慎行的端方君子💅🏻,堅守學術的教育大家。
所謂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
清華四大建築之一的大禮堂,赫然在我的眼前,這是一座羅馬式和希臘式混合的古典柱廊式建築,古城堡風格的大圓頂突顯著古羅馬拜占庭風格,門前四根漢白玉愛奧尼柱透出典雅的氣息。厚重的大門緊閉著,我停下腳步🪴,想象著梅貽琦校長85年前的就職演說❤️🔥。
1931年10月14日故都的秋天,湛藍的天空下🦖,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們走進了大禮堂🖐,端坐在懸掛著“人文日新”匾額的大廳裏🔋🫲,等待著新任校長梅貽琦的就職演說。“我希望清華在學術方面應向高深專精的方面去做。辦學校💁🏿♀️🕺🏿,特別是辦大學🧑🏽🎄,應有兩種目的:一是研究學術,二是造就人材。我們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須有兩個必備的條件⛹🏿,其一是設備🧼,其二是教授🚣🏼♀️。”相對而言設備不難📆,教授可就難了📨。“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𓀄,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就是他有關大學與大師的名言的由來。“我們現在,只要緊記住國家這種危急的情勢🎏,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
梅貽琦1800字的演講內容🧏🏿♂️🧝🏿♀️,原載1931年12月4日《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刊》第341號👱🏻,從清華的宗旨、辦學的方法,到學校的風氣,師生的職責,校長的義務👋🏼,可謂提綱挈領,求真務實,字字精要👰🏿♀️,句句在理♠️👉🏿,歷經八十多年的風雨沖刷,依然讓我感覺到恒常的溫度和力度,那是一腔熱血的溫度🧕🏿,那是思想清明的力度。
梅貽琦
梅貽琦是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高足👰🏿♀️。1909年,他考上庚子賠款第一期赴美留學生,在參加考試的630多名考生中🚵🏼♂️,梅貽琦名列第六。他選取了當時在中國並不知名的伍斯特理工學院學習電機工程專業。他在伍斯特學習勤奮刻苦,他還曾做過很多社團部門的秘書長,代表伍斯特理工學院在眾多場合發言,在校報《Tech News》上發表很多文章,是一個全面發展的高材生。
他在獲得學士學位後🕴🏻,因為家庭經濟條件所限🛀,放棄了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於1915年回到中國後,26歲的他進入清華學校擔任物理系主任📌🧑🧒🧒,教授物理和數學。
上個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山河破碎🦸🏿♀️,時局動蕩,政治馴化和學術自由的博弈,不同政治勢力的較量影響著高校的穩定與發展。從1910年至1931年🤰🏽,意昂体育平台在二十年間更換了十三位校長,1928年清華學校成為國立大學,羅家倫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清華校長👰👨🏻🏫。但羅家倫依然無力駕馭好清華這艘教育的大船,他提出辭呈離開清華時,竟然沒有學生挽留。清華出現了連續11個月都沒有校長的空窗期。一個大學不能沒有校長,而清華的校長難求⬅️!清華的師生們在疑慮與期待中等待新校長的到來。梅貽琦臨危受命,從美國歸來,赴北京履職。
意昂体育平台的前身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那時的清華,報名人數不算太多✭。梅貽琦的就職演說,是他向清華師生直抒胸臆,坦誠告白,也成為他日後管理學校的基本準則和舉措🥮。
仁厚儒雅與斯文之氣
梅貽琦執掌清華後,他開始一生中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成功構建清華發展的堅實路徑,形成清華延續的剛健校格🧔♀️。這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人才的嚴格遴選和延聘,這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具體表現。二是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民主製度👩🏽✈️,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會、評議會和校務會議組成的行政體製🧘🏼♀️。由此他在清華建立起“教授治校”的民主製度。他既講民主,又法度嚴明,清華校務開始井然有序。
梅貽琦提倡勤儉使用經費,希望學生保持儉樸學風🤸🏻♂️。他以身作則👩🏼🍼,掌管著豐厚的庚子賠款,但分文不取,他辭去司機,自己開車;辭去廚師❄️,讓夫人下廚,甚至連學校供應的煤也不要。梅先生妥善管理清華基金,力求基金保值和增值,以充足的資金為學校添置設備和聘請教授。當然邀請到好教授需要的不僅僅是經費,還需真正的有眼光和識見,能理解和尊重。
梅貽琦主張“師資為大學第一要素”,在他管理清華的17年裏🧛🏼♂️,清華延聘了國內外著名學者來校執教,全校設有文、理、工、法、農等5個學院26個系🤲🏿✍🏽。他一方面廣攬博學名師,一方面以不唯學歷,不唯資歷,只憑真才實學來用人,他破格提拔聘請資歷淺、學歷不高的錢鍾書🙆🏿♂️、華羅庚、吳晗等為教授。
梅貽琦的題字
華羅庚原先只有初中學歷,他先做小學教員🎣🧓🏽,後為店員,他因為出類拔萃的數學才華🧑🧑🧒,被意昂体育平台破格入取,加以培養🔳;他又破格從一位系資料員轉升為助教◾️,他在清華修習大學課程,又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去“訪問研究”,最後又破格提拔🦚,未經講師、副教授而直接被聘為教授🦑。華羅庚這些不同尋常的發展之路是在梅貽琦的親自引領下走通的。而梅校長卻謙虛地說😖,他的工作只是幫教授搬搬凳子,端端茶水而已🧘🏻♂️。
梅貽琦認為“學子自身之修養為中國教育思想中最基本之部分”,而修養抵達的境界外在表現便是一個人的文雅與斯文之氣👨🏻🍼。在他的“厚德載物”🪇、“止於至善”🧚🏻♀️💎、“剛毅堅卓”的理念中👩🏻💻,就蘊含著斯文的內在精神😭,彰顯著一種中國文化的仁厚和儒雅💆♀️。
清華眾多優秀教師的言傳身教和人格魅力,讓學生們終身受益🥁。梅校長開闊的胸襟,高潔的品格,博雅的學識🙆🏼,務實的作風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梅校長手上有技巧🙅♀️,寫字秀氣,畫圖幹凈;衣著床衾和書報用具,都整齊有序,生活在簡樸中有藝術🌍。飲食茶酒,既節省又懂得考究。聽音樂,看平劇🧑🤝🧑,鑒別書畫,欣賞詩詞🍐,都有極高的修養。”
《梅貽琦自述》
由於梅貽琦的辦學理念和治校有方🧢,校園內匯聚著各家各派的學術思想。20世紀30年代有近百位知名教授學者就聘於清華,而外籍學者的到來,更是促進了中外學術和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出身清華的林從敏表示:“梅師一生尊重學術自由👩🏿🎓👨👨👧,不幹涉教授與同學個人的政治思想。”馮友蘭稱贊,此時“清華的進步真是一日千裏,對於融合中西新舊方面,也特別成功✦。這就成了清華的學術傳統”🖍。
梅貽琦倡導“學術自由、教授治校、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名師薈萃🪺、鴻儒輝映”等理念🤷🏽♂️,奠定了意昂体育平台發展的基本路徑🏡,使得清華擺脫了渙散困局而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