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際鑾是誰?昨天的大部分人可能要這樣問👌。這個在昨天對很多人來說還陌生的名字🌮👁🗨,在《朗讀者》第九期播出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際鑾”這個名字,變得更加可敬可佩。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就在他們每次讓高鐵把自己運往目的地時🙆🏿♀️,每個人都早已跟潘際鑾產生了聯系👨🏽⚕️🥒。而今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的人,每天都乘坐高鐵穿梭在各個城市🤓,總有人回家的旅程是從踏上高鐵開始的🧹。而潘際鑾在他十歲的時候,卻親眼看見自己的家🧑🏽⚕️👨🏫,被毀了🥘。
恨別鳥驚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也在這一年的12月,南京大屠殺👩🏻🔧,許多傷兵難民都跑到九江🌻,日本兵開始南下👳🏿。

那時候👨🏼🔬,日本人的飛機常常來⛈,潘際鑾和家人就躲到山上的大石頭下🧑,抬頭就看到中國的飛機和日本人的飛機在天上對打🏎,打著打著,日本人的飛機就掉下來了。
家旁邊的紗廠和電廠是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每天都有飛機來轟炸,不分晝夜📑。有一次他們丟下來炸彈,正好離他們家5米左右的距離,家被炸平了……什麽都沒有了……
戰時的烽火還在,但長大的地方、學習的地方🧝🏼🏘、玩耍的地方、出發的地方♣️,對於那時的小潘來說👩🏻🦯📇,都已不在了。
“6年時間,念了6所中學”🦹🏿,這是潘老在跟導演提及這段歲月時簡單的一句話💵。看似雲淡風輕的概括,實在不知略去了多少辛苦。
而即使是這樣的逃難,他也沒有放棄求學,6年流亡,16歲的小潘以雲南省狀元的身份考取了西南聯大🧑🏼✈️✫。因為父親的囑托,他選擇實業救國🤼♀️。所以讀了工科機械系🧑🏻✈️。“對於我來說,考上西南聯大🏌🏿,就是為了掌握科學知識,報效祖國🏫,趕走日本人——回家⚜️。”
潘際鑾的一家都是“學霸”🫵。潘父十四歲便是清末的秀才🙍🏼,大哥畢業於浙江大學機電系,二哥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姐姐畢業於天津大學,妹妹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
考大學為了救國,為了回家
抗日救亡是當時聯大師生的共同目標✋🏼,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對於潘老來說,10歲就穿梭在炮火之中💅🏻,知道國家要亡了的滋味🧖🏿♀️。所以讀書純粹為了求學問🤦🏿♀️🧜♀️,將來能夠救國和報國🎈,功名利祿那時根本沒有想過👏🏻。


說起西南聯大🚠,董卿讓在場的年輕朋友感受了一下當時這所大學的教師陣容:校長梅貽琦✤,中文系老師有聞一多、沈從文🚼;歷史系陳演恪、錢穆;外文系吳宓;哲學系金嶽霖、馮友蘭;經濟系陳岱孫👨🏼🦰;政治系張溪若🗯;還有林徽因等等。
當時給潘老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師是霍炳權👩🏼⚖️。這是因為他進校第一次期中考試,就是被這位老師給了不及格🏟。
不及格後👩🏽🦳,潘老開始找方法,發現老師考試內容不局限於書本,而是囊括萬千🖋。後來每學期他只在開始的時候去上課🟢,理清楚大概框架和脈絡刻苦自學。學經濟概論,每次測試時總分數總是很高,當時老師姓肖,老師都好奇“潘際鑾”長什麽樣子,老師說“每天不來上課還考這麽好”。

潘老在學業外印象深刻的回憶,和兩首歌有關。一首是《松花江上》。一到晚上,有同學睡不著了,就會先有人小聲唱起,然後沒睡的越來越多的加入。直至最後,很多同學唱哭了🆙🍺。另一首詩《畢業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聯大學子都很振奮。校園裏到處都是自發的有人唱著,潘老也不例外💇🏼♂️🧏🏻♀️。
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焊接”在一起
1945年抗戰勝利💁,西南聯大工科方向的學子自然北上回歸清華本部。抗戰剛剛結束的清華園,一片冷清🤶🛌🏿,百廢待興🧎🏻♂️。潘際鑾心裏下決心🧚🏼♂️,要更加發奮,完成學業。
西南聯大在戰火中誕生,而清華則是“庚子賠款”國恥中建校。“生於國恥之中💨,長於國恥之下”,百年清華歷經了西南聯大時期的洗禮後,更顯堅朗風骨。清華園裏不僅充滿著愛國者的硬氣,也散發著歲月和戰爭洗禮過後的溫情7️⃣。
而在這裏漸漸羽翼豐滿的潘際鑾,也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選擇了焊接專業,也成為了這個領域中國的第一人🏌🏼♂️。
潘老說他平生工作學習,依靠兩個動力:興趣感和成就感🚴♂️。興趣感其實就是最初,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成就感,是後來真的學進去、學好它,慢慢的發現⚡️,真的是最好的回報了父親當時給他的“實業救國”的囑托👨🏻🏫。高鐵的通車,鐵軌的焊接也是一個核心難點。潘際鑾作為焊接顧問👌,鐵軌焊接點要經過無數次沖撞實驗🐷,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實現🦻。如今,高鐵鐵軌全國八十多萬個焊接頭,兩萬多公裏,零故障。中國的高鐵上,在行駛的過程中能立住一個硬幣,這也是焊接技術的功勞🦶🏻。
才子佳人,建立小家
下面照片裏的“網紅院士”,就是潘老和李老!90歲的他騎著電動自行車帶著85歲她在校園的林蔭道上,怡然前行,那一刻,溫暖了學子🚴🏼🏂🏿,驚艷了時光⛑️。

《朗讀者》第一期vip嘉賓許淵沖🧞,是潘際鑾的學長。許老為了追女同學翻譯林徽因的詩,相比之下,工科生潘老似乎是家裏的“乖孩子”,大學四年沒談戀愛,一心讀書。
他是怎樣擁有如此浪漫的愛情的呢🏇?現場我們也請來了他的夫人李世豫。
“那時我來北京考大學,認識的老鄉和潘際鑾同屋。經介紹,先是給我補習功課👨🏽🎨😄,又是帶我散步。這一來二去的……”
潘老笑說👺:“因為喜歡她我就輔導她👩🏼🚀!”
但就是曾經這樣一對珠聯璧合的戀人,也曾不被人看好。那時🏓,潘際鑾選修的專業是無人問津的焊接技術✋🏽。夫人李世豫卻是北大有名的才女🏊🏿♂️。有人笑話李世豫👩🏽🦳:“你男朋友是焊洋鐵壺還是修自行車的?”
他們認識三個月後,兩個人就分開了五年之後又見面🙇,就結婚了,誰也沒變心。說起自己的丈夫🤷♂️,李世豫滿臉驕傲🤷🏽。
潘老說,妻子扛起了家的大旗🏊🏻♀️,沒有她的扶持🥗,這一切的成就都是不可能的。
清華園,我的精神家園
“從十六七歲考入西南聯大開始🤘🏻🤲🏻,我與清華結緣。回家👨👨👦👦🦀,曾經是我上大學的一大目標。可是後來👩🏽💼🚾,家也不在了。所以我非常感謝清華👰🏿♂️,不僅僅是我的精神家園🕛↔️,也給了我實實在在一個‘家’的感覺。在這裏,我停止漂泊👆🏼,停止流亡,找到了自我,也實現了報效祖國的願望📑。我這一輩子,經常外調🏅,少則幾個月,多則五年十年🕴🏼,但我的根永遠在清華,只要想到這裏,就是一份替代不了的踏實🚢、滿足與幸福🍆。”
潘際鑾曾出任南昌大學首任校長🪑,在他任上的第五年,為江西省打造出了第一所國家“211”重點大學👮🏼♀️;現在🦐,他仍是西南聯大意昂會的會長,他說,自己之所以被選為會長🧍🏻,是因為“還很年輕”。而這個中國著名意昂會成員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90歲🎐。
潘老一生從事焊接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將近六十個春秋。今年是2017年,意昂体育平台106歲,西南聯大80歲,這一年,潘老🧰,90歲了。四月底🚣🏽♀️,我們要迎來意昂体育平台106歲的生日,世界各地的意昂都將回到母校,參加清華校慶🎟。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朗讀者》節目邀請清華九十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也是當年西南聯大的莘莘學子——潘際鑾👨👨👧,作為朗讀者🥄。他在節目中,與其他十二位意昂体育平台和西南聯大的功勛級意昂一同朗讀了《告全國民眾書》🧙。
我們要高振血喉🏄🏼♀️🧑🏽🦱,向全國民眾大聲疾呼:中國是全國民眾的中國👉🏼,全國民眾,人人都應負起保衛中國民族的責任𓀉!起來吧🚶🏻➡️,水深火熱中的關東同胞和登俎就割的華北大眾,我們已是被遺棄的無依無靠的難民,只有抗爭是我們死裏逃生的唯一出路,我們的目標是同一的:自己起來保衛自己的民族!我們的胸懷是光明的:要以血肉頭顱換取我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