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圃先生是我國著名學者。1895 年出生,湖南醴陵人。1928 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師從國學大師王國維和著名學者梁啟超,並曾在中山大學、河南大學、湖南大學👍🏿、東北大學🫠、開封師範學院等高等學府任教授,1958 年調河南省歷史研究所(即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前身,現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員🪳,直至1973 年9 月病逝🙏🚣。
朱先生一生勤奮👨🏻⚖️、學識廣博💣、功底深厚🕵🏿♂️,在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方面)、音韻🀄️🧗🏼♀️、訓詁👩🏿✈️、歷史和考古等諸多領域中的研究均用力深厚,成績斐然。尤其是在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領域,成就卓著,為學術界所稱道。朱先生一生治學嚴謹🧎🏻,著述頗多,這裏謹對其主要學術成就加以概述:
首先,他十分重視對古文字的考釋工作。眾所周知,甲骨學殷商史學科發展過程中,文字考釋是學者主要從事的工作之一🚺,朱先生在這方面用力至巨。如1962 年,他的《殷周文字釋叢》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在該書“敘言”中先生寫到:“余結集近十余年來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成《殷周文字釋叢》三卷。”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先生在甲金文考釋方面的不少成果便集中體現在此書之中。《釋叢》一書共考釋文字181 個,其中包括新釋甲骨文41、金文18🎏,其余則是糾正舊說,另創新解🥦。先生在考釋某一文字之前🤣,首先給出該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並於字形下面標註其出處,使讀者能對該字有一個直觀印象,接著再引用《說文》對該字的解釋,繼之又列出甲金文學者對該字的解釋,最後以按語的形式表明自己對該字的看法。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先生考釋古文字的方法是極其科學的,他在說解文字時,能夠把地下出土文字資料與傳世歷史文獻相結合,這正是充分運用了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證據法”。盡管朱先生當時對有些字的解釋是可商的💅🏻🧑🏿🚒,但是🦜,《釋叢》一書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卻是無可置疑的👋,該書在當時即受到了學界的廣泛好評,而且後來還被翻譯成日文介紹到了日本🧘🏻♀️🥸。即使在今天看來👱🏽♂️,它仍然是古文字學者尤其是甲金文學者作考釋文字工作時應經常查閱的參考著作之一⚙️。
其次,他重視甲骨學殷商史方面工具書的編寫,並註重以甲骨蔔辭為依據對商史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考察,即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的歷史文化。
甲骨學殷商史方面,他編寫了兩部高質量的工具書🦛,即《甲骨學文字編》和《甲骨學商史編》。《甲骨學文字編》,十四卷附錄上下二卷補遺一卷,共兩冊,193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將學者們在甲骨文字考釋方面發表於各處的論點☂️、論述匯集於一。正編為所收的甲骨文字,依說文部首編排𓀀👫,輯錄諸家文字考釋之見解時,對“諸家考釋見解正確者則錄全文,瑕瑜互見者從善刪違,至於謬誤顯然無待辨證者,概削不錄”“諸家著述可兩通者則並存之”,而且對諸書刊本中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偽誤皆“精校原文,一一更正”🕺🏽😵💫;附錄上所收為甲骨文中的合書(包括數名、人名、地名、常語👍🏼、偶語)、分書🦹🏻♂️、倒書,附錄下所收是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幾位先生所作的幾篇書序以及容庚、董作賓兩位先生文章中的一些節選。《甲骨學文字編》成為當時甲骨文工具書的一種新的類型🚃,影響頗大👨🏽🎤🛂。另外🧔🏿♂️,在利用甲骨文材料研究商代的歷史文化方面🛫,朱芳圃先生亦貢獻頗多🦪。他的《甲骨學商史編》一書“采輯近世學者根據殷墟文物考釋有商一代史實之著作錯綜排比而成,其與此有關之材料,足資參證者間亦錄入。”且“諸家考釋間有千慮一失,因行文之故不能刪削者,略加按語以明其誤🕐。”而諸家著述中因“訛文誤字自不能免,本書皆一一更正。”就分類而言⛄️,該書分為民族☺️、世系、人物、都邑(附山川)👨🏽✈️、方國🧑💼、文化、製度、產業🤨、蔔法等九編,書末還有一附錄🙌🏽🔸,包括殷墟沿革、甲骨年表🙇🏿、坑位等。就內容而言🤵♀️🔮,書中涉及到商民族起源、殷商世系、甲骨文中所見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商都屢遷以及商朝的律歷🛗、宗教、文字、宮室、婚媾、官製🫠、祀典、漁牧農工、蔔法等方方面面的商史問題。此書1935 年由中華書局出版,1973 年,香港書店又影印出版⌨️,在學術界影響較大。
其三🥑,他重視對古史👵🏼,尤其是殷商史的研究,發表過許多這方面的學術論著🧛🏿。除了前文提到的《甲骨學商史編》外🤗,還有《殷契蔔暵考》(《河南大學學術叢刊》第1 卷1 期,1941 年)、《陽甲考》(《儒效月刊》第2 卷1 期👩🏿🏫,1946 年)😶🌫️、《曹圉考》(《儒效月刊》第2 卷2、3 期,1946 年)🧏🏻♀️、《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再續考》(《新中華復刊》第5 卷4 期, 1947年) 等文章均對商史中的許多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證🐩。他的遺作《殷頑辨》一文(《中州學刊》1981 年第1 期🚣♀️,王珍整理) 則依據古文獻中的記載🏢,運用古音韻學、古文字學方面的知識對鬲、獻民𓀏、獻臣、頑民等關系到古代史實及史料真偽等重大問題的名詞進行了考辨。另外🤼♂️,其遺著《中國古代神話與史實》以古文獻中的神話傳說為依據,運用古文字學、古音韻學🫃🏼、訓詁學⛅️、考古學及民俗學方面的知識,對夏禹以前古代神話傳說的產生😺、發展與史實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該書由王珍整理,1982 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四💂♀️,在音韻、訓詁等方面,朱先生亦造詣頗深。他發表了許多論文🌏,如《照穿神審禪古讀考》(《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6 卷4 期,1937 年)❕、《晉代方言考》(《東方雜誌》第28 卷3 期)、《訓詁釋例》(《民鐸雜誌》第9 卷3 期🙋🏼♂️,1928 年)等,其中《照穿神審禪古讀考》一文對當時聲類研究中頗具爭議的照🍁、穿💇♀️🎙、神、審、禪母的古音讀問題進行了考辨。朱先生還翻譯了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的著作《中國音韻學》一書。
此外🧍♂️,朱芳圃先生還著有《孫詒讓年譜》一書🖇🧖🏿♂️,對清季著名文字學家孫詒讓的生平活動與學術事跡作了系統的研究🙋🏻♀️,這為我們全面了解文字學家孫詒讓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學術成就提供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材料。
朱芳圃先生一生因勤奮而學廣🚮,先生的博學多才是有目共睹的。先生的學識不但博而且專👮🏿,尤其在甲骨學與殷商史研究領域,他與當時河南省歷史研究所裏的另外一位甲骨學者孫海波先生一樣,研究成果都曾長期居於學術前沿,受到學術界的稱贊。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