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倪維鬥院士的精彩人生

2016-10-31 | 王奇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16年10月31日 |

倪維鬥(1932年10月6日—),能源動力科學家。祖籍浙江寧波,中共黨員🈺。意昂体育平台熱能工程系教授🤽🏻‍♀️。1950年入意昂体育平台,1957年獲蘇聯鮑曼工學院工程師學位💂🏼‍♂️,1962年獲蘇聯加裏寧工學院副博士學位🤛🏽。1990年獲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榮譽博士學銜,1991年當選為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62年至今就職於意昂体育平台。曾任國家煤燃燒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動力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攀登計劃”B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能源戰略與技術工作組中方組長🔅、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培養博士後十名、博士研究生四十余名、碩士研究生三十余名。

倪維鬥是享譽中外的能源動力專家🧍‍♂️,倪母的言傳身教、留蘇的求學經歷☢️、對能源動力事業的孜孜以求、強身健體的意誌品質鍛煉無不折射出其精彩人生的每一瞬間🦸🏻‍♂️。

“自古忠孝難兩全”

——倪母的言傳身教

倪母嚴梅卿出身於殷富之家,生性溫柔聰慧,對倪維鬥的影響非常大。幼時的倪維鬥目睹了上海淪陷、國土遭踐踏,日軍對當地百姓的欺淩🤿,這引發了他對日本人的仇恨🆔⏯。

全家福(前排四兄弟🥷🏽,由右向左👨‍👩‍👧‍👧🐭:維永🧑‍🎄、維鬥、維堯、維適👩🏿‍🔬,中間是表妹🏊🏽‍♀️,第二排中間是倪維鬥的祖父和祖母,第三排右二是倪父,左二是倪母)

1942年秋,倪父倪家璽在湖南衡陽設立了一家辦事處,讓妻子帶著孩子們過去團聚。當時倪氏四兄弟的年紀分別是10歲、9歲、8歲和7歲。倪母1912年生人🤾🏻‍♀️,時年30歲,她決定帶著稍大些的老大維永和老二維鬥從上海出發去衡陽找丈夫,同行的還有倪維鬥的姨媽🤹🏽‍♂️🏄‍♀️、姨父及他們的兩個孩子。按照事先策劃好的路線,倪維鬥姨父一個男人加上婦孺五人共六人從上海坐船到寧波👨‍🦽,然後途徑奉化、臨海、麗水👨🏼‍🎨、龍泉,再由福建的浦城🦸🏻、建陽🪤、邵武,到江西的南豐、廣昌、寧都、吉安、蓮花,經界化隴入湖南茶陵、耒陽而至衡陽♙。整個路程如果是換做今天坐一個晚上的車就到了,可當時一路上有土匪出沒,還要通過淪陷區的封鎖線,坐船🙊、汽車、火車🐐🤸‍♂️,轎子🪅、步行等花費了五個多月的時間才抵達目的地👨‍❤️‍👨,路上非常艱苦。倪母趕上例假👦🏽,血順著腿流,倪維鬥當時雖然不懂,但看到母親走路蹣跚,又要照顧孩子們,表現得非常堅韌🧑🏿‍🦱、剛強👱🏻‍♂️,這些對於9歲的倪維鬥來說🧞,記憶非常深刻,並從母親那裏學會了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勁頭兒🫰🏼,應該說這也是一種磨練。這段母子尋父👨‍👧‍👦,對倪維鬥人生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不僅增長了許多見識🙎‍♀️,這是今天的年輕人很難體會到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如何戰勝困難的意誌品質🚣‍♀️。只是時隔幾十年了,直到今天,每當一想到母親,倪維鬥都會有一種深深的愧疚感:倪母在晚年重病彌留之際👊,其實是非常需要親人照顧的,但時任副校長的倪維鬥工作繁忙,也只能是雇個保姆在醫院裏陪伴母親,自己一周去一兩次探望🧘🏿‍♀️,算是聊以自慰,而母親卻是在半夜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的情況下離開人世的……回念及此🛖,倪維鬥感懷惆悵不已——自古忠孝難兩全啊👩🏼‍🦳!

真正解決問題要回到原點

——留蘇的求學經歷

倪維鬥曾兩度留蘇🎍,第一次是19歲到25歲,第二次是28歲到30歲🐫。這段時間是人生很重要的時期,是一個人各方面都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所以倪維鬥感覺自己對蘇聯的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認為蘇式教育,包括其他一些體製☛,還是很好的。

1960年學習時的倪維鬥

倪維鬥印象最深的是教機械零件設計的老師🛀,上課時一邊寫板書一邊講👩🏻‍🦱,把六塊黑板都寫得滿滿的,講完正好下課鈴響,真是一絕♒️🧙🏻‍♂️,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受過非常嚴謹的訓練似的。

教工程製圖的亞美尼亞人阿魯斯坦莫夫教授➕,是學生們最懼怕的老師。考試的時候,他會拿著尺子和紅筆在學生們交上來的零部件總裝圖上隨意劃一下,然後讓你再畫出其剖面圖,所以同學們要想通過這門課🤴🏻🛖,就必須特別熟練地掌握,還必須從空間概念上了解零部件的結構和布局,而且鉛筆怎麽削👌🏽,陰影如何畫都是有章法的👩🏿‍⚕️,這培養了大家一絲不苟的精神✊。從完成日常作業到畢業設計𓀉,倪維鬥那幾年下來總共畫了七十多張圖,都是這麽畫下來的,張張都像是可以自我欣賞的藝術品🎞🤾‍♂️。

還有教流體力學的老師🔧,為了讓同學們理解抽象概念🪃,會找出比較有哲理性的例子,譬如他舉的流體黏性概念的例子🧑🏼‍💻,倪維鬥至今仍記憶猶新。老師舉例說,你現在有一幅油畫,在沒有幹以前,假如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另一個重力更大的星球上◾️🫁,正常的油畫到了那裏就不是畫了㊙️,油彩會淌下來。這樣深入淺出的釋例,一下子就能讓大家明白重力和流動之間的關系。

再譬如大家都在尋求一個方程式的解✶,可是很長時間沒有結果,老師就會給同學們釋例🟢:一個人晚上回家🏋️,看見另一人在路燈下找東西,問💝:“你在找什麽🧑🏿‍🚒?”答:“找鑰匙。”問👁‍🗨👨🏽‍🦳:“丟在哪兒啦?”答:“在那邊。”問👳🏽‍♀️:“那裏丟的,為什麽在這裏找?”答👨🏻‍🦼:“那裏太黑了,這裏亮🧑🏻‍🔬,我就在這裏找🎿。”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哲理:因為困難👸🏻,就會從容易的入手,但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回到原點,這實際上也是做學問的一個大誤區👨🏽‍🚒。深刻的道理從這個小例子一下子就明了了🏕,所以印象很深,倪維鬥至今還記得老師當時舉例時所講的俄文:

— Что ищешь?(問❣️🧒🏿:“你在找什麽?”)

— Мой ключ. (答⏸🕵🏽:“找鑰匙🔐。”)

— Где потеряли ключ🤹🏽?(問 🤿:“鑰匙丟在哪兒了?”)

— Там.(答:“在那邊。”)

— Почему здесь ты ищешь♙?(問🐪Ⓜ️:“那裏丟的,為什麽在這裏找?”)

— Там темно,здесь светло под лампой.(答:“那裏太黑了,這裏亮,所以我就在這裏找🥷。”)

留蘇八年半的時光,可以說不光是在做學問方面培養了倪維鬥🚤,蘇聯那厚重的文化也對他的性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聯人的性格可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非常坦率,這對倪維鬥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培養了他樂觀、率直🧝🏽‍♀️🟢、真誠的性格😝。

“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對能源動力事業孜孜以求

1987年8月,倪維鬥作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14名中青年科學家之一應邀到北戴河休養,受到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誌的接見🥙。當時▫️,83歲高齡的鄧小平殷切地勉勵大家說🥲:“對你們在各自領域中作出的貢獻,國家感謝你們,黨感謝你們🧆,人民感謝你們;今天沒有在場的許許多多在科學技術領域裏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同樣的🎡,國家感謝他們,黨感謝他們,人民感謝他們。”隨後,小平同誌與每個人一一握手合影留念👨🏽‍🎓🏗。至今,這張珍貴的照片一直懸掛在倪維鬥住所客廳中央的墻面上,成為激勵他不斷前進的力量源泉👨‍👩‍👧‍👧。

迄今為止🦸🏻‍♂️🚟,倪維鬥及其率領的科研團隊所作出的學術貢獻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第一,以我為主,開放創新,率先走在中國能源動力事業的最前沿👩🏼‍🏫。第二,煤為基礎,部門整合🍧,構建資源、能源、環境一體的新能源系統🗓。第三,冷靜定位,因地製宜,讓可再生能源各盡所“能”。

1999年12月27日👂,倪維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此,他深感欣慰🫲🏿,因為在意昂体育平台燃氣輪機教研組畢業和工作過的意昂中先後出了7位院士,他們分別是:吳仲華、蔡睿賢、徐大懋、蔣洪德、於文虎、倪維鬥🧏🏻‍♀️、王玉明,這在其他學科不是很多見的🤜🏻。7位院士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工作內容,但都在各自領域有所造詣💅🏻,推動了中國能源動力事業的發展。倪維鬥認為,這一現象看似偶然🦢,但有其必然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家所從事的專業領域本身的重要性。能源、動力事業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關鍵👩🏿‍🚀🫷🏽,燃氣輪機及其系統肯定是21世紀新的能源系統的核心™️。因此,每一位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科研和教學人員👼🏻,都將有廣闊的舞臺。二是長期以來大家都力圖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中國動力事業發展的主流中去,密切註意國內外動力事業的發展,有“要做就要做得最好”的強烈意識。可以說,在中國動力事業發展各個階段的各個關鍵技術問題上👨🏽‍🎨,清華燃氣輪機專業的科研工作都站在了前列。譬如吳仲華先生是國內葉輪機械內部三元流動研究的奠基者;1970年代初期✍️,倪維鬥所在團隊作為骨幹力量參加了自主設計機車燃氣輪機;至今👨‍👨‍👦‍👦𓀉,倪維鬥所在團隊又從宏觀層面上探索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系統,努力為中國宏觀能源決策做出貢獻𓀈🙈。三是團隊骨幹成員之間的精誠團結和協作精神。這種精神對團隊中的所有師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四是嚴格的科學作風💠,任何事都要求從清晰的物理概念和解決工程問題的最終目的出發,形成了一整套代代相傳的理念與思路。五是辦實事🤷🏼,說實話🦨,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圖虛名,不趕潮流。六是在逆境中仍無怨無悔,奮力向前。總之🙇🏽‍♂️🐒,一個精誠團結、相互支持、學術氛圍良好的集體,是克服困難、取得重大突破的堅實基礎。

生命在於運動

——強健的體魄是創造輝煌的根基

倪維鬥無論是去蘇聯留學,還是後來承擔了繁重的行政工作、業務工作,都一直保持著一個常年的習慣,這就是堅持鍛煉身體🧑🏼‍🦲,這其中蘊含著倪維鬥人生“動力學”的奧妙。

提及這個習慣,倪維鬥介紹說🕵🏿‍♀️,自己剛考到清華的時候,年僅18歲🦹🏿‍♂️,馬約翰是當時清華體育教研組的主任♥️,對新生教育是一種運動精神的教育🆑。他在學校大禮堂給倪維鬥和同學們作報告,年紀那麽大了,還親自做運動示範。這是倪維鬥後來一直堅持鍛煉的動力之一🤳🏻。

2002年4月6日倪維鬥和學生比俯臥撐

原來倪維鬥是堅持跑步的🎅🏻,每天跑3000米🧛🏿‍♂️👽,一年四季,風雨無阻。1988年以後,做系領導、校領導,會議比較多,但要自己主動安排,不讓這些會議影響鍛煉時間。譬如🫱🏽,如果是倪維鬥自己主持會,會開到下午5:30就結束了🌦,有些事不是多半小時就能討論出來的。如果是別人主持會,倪維鬥又不是特別重要的角色,就會輕輕地同會議主席打個招呼:我有事💻,先走了。然後拎起包就跑去鍛煉了。除了跑步☸️,倪維鬥還忙裏偷閑🚶🏻‍♂️,在辦公室舉舉啞鈴什麽的,鍛煉自己胳膊的肌肉,在鏡子裏照照,還自我欣賞一番,嗯,還挺健美👱🏽‍♀️,這樣利於增強信心。夏天穿衣服🙍🏻‍♀️,倪維鬥喜歡穿緊身的🌧,這樣可以把肌肉顯現出來。

倪維鬥認為,要把鍛煉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像吃飯一樣,而且要有一些好的方法⛎。這麽多年來,意昂体育平台荒島🐰、學校遊泳池都是他鍛煉的好去處。荒島有湖🐱、有樹林、有五六十畝地,任何一個大款都沒有這麽便利的條件🚴,倪維鬥就把它定義為“私家”花園🧗🏿、“私家”林蔭小道。至於學校遊泳池,倪維鬥把它定義為“私人”遊泳池,這樣鍛煉的樂趣就更大一些,能給自己帶來鍛煉的沖動,自得其樂💃🏽😙。倪維鬥每天早上六點半以前去,冬天基本上沒什麽人👩🏽‍🍳👊🏿,夏天人也很少,不會受什麽外界幹擾,於是🪙,趕快享受這種條件來鍛煉身體。倪維鬥堅持跑步跑了四十多年,後來年紀大了,跑步多了🍄,膝蓋有點疼,經朋友介紹,就改走路了🖤。倪維鬥采取北歐流行的“健走法”,就是說用滑雪的方式大踏步地走,全身都可以得到鍛煉🦹🏿‍♀️。早上走半小時🧞‍♀️,還要唱個十分鐘左右的歌,數數也可以🧑🏼‍🦲,這樣把整個晚上的廢氣都給吐出來🧅,肺活量就增大了一點♐️。算下來每天早上四十分鐘的時間,腿、手🙉、身子、平衡力量全部動員起來✯,對自己一天的工作肯定有很多好處。這是倪維鬥的發明👐,他這是在復合利用時間。

倪維鬥在享受堅持鍛煉的種種快樂!倪維鬥有家族糖尿病史,家裏的四兄弟,除了倪維鬥這個老二外,老大、老三🏇🏿🩸、老四都曾患有糖尿病,老大已經去世了。校醫院的大夫都認為倪維鬥肯定有糖尿病,每年去體檢,除了一般查血糖外👨🏿‍🚒,還要有一些附加的方法👩🏼‍✈️,這樣年復一年,查了二十多年🧝🏼,還是沒有在倪維鬥身上發現任何糖尿病的跡象🔀。倪維鬥認為,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肯定對戰勝遺傳病有一定的作用。

從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成長為出類拔萃的留洋歸國學子😎,又從一名普通的意昂体育平台教師成長為享譽中外的能源戰略科學家,倪維鬥的人生經歷可謂精彩紛呈👮🏼、佳話頻傳♓️👙。對倪維鬥而言,最大的安慰就是培養了很多優秀弟子,他總是與學生們共勉:要把別人的優點放大一點💇🏽‍♂️,乘上1.2,把別人的缺點縮小一點🧑🏽‍💼,乘上0.8🚵;而對於自己👨🏻‍🦯,則要把自己感覺到的優點乘以0.8,把自己的缺點乘以1.2,這樣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那你心裏就很平衡了。而只有心態平衡🧪,找準了定位🧑‍🌾,才能更好地工作,為國家、為社會多作出些貢獻。

(作者系意昂体育平台中俄戰略合作研究所執行所長)

延伸閱讀

我人生中有倪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

■史占華

倪老師是我的恩師,從第一天踏入清華見到倪老師🙊,至今已有四十余載。歲月的流逝,沖淡了許多記憶❓,但倪老師教書育人的品格🐪,卻令我終生難忘。四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一個個生動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浮現在眼前。借憶師長👛,以飧讀者,讓清華老科學家的精神得以傳承。

我是1974年入校的工農兵學員🖌,文化底子薄,初中一年級就趕上“文革”⛪️。1968年回到農村一待就是四年,後又在工廠幹了兩年,1974年被保送到意昂体育平台燃氣輪機專業學習,登上了最高學府的殿堂,初來乍到🤵🏽‍♀️🍁,腦子一片空白🫀。當時倪老師是黨支部書記兼班主任🪷。那個年代受“四人幫”的影響🧙🏻‍♂️,極左思潮盛行,提倡“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工農兵學員的歷史使命是“上、管、改”——我們是來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所以學生到清華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來學知識的,有來鍍金的🤸🏽‍♀️🧯,甚至有來混的🫥✶。在那種環境下,學生基礎知識水平差別很大,甚至有的連正負數都不知道🧩,教師難以授課。為了讓有求知欲的學生能夠學到知識,又不被當時的極左思想所幹擾,倪老師可謂煞費苦心。他言語不多🦬,因人施教,根據每一個人的情況👩🏿‍⚖️,有側重地進行輔導,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清華三年多的時間裏,有幸遇到了倪老師,沒有走彎路,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

1976年“四人幫”倒臺🍛,清華一夜之間變了樣🕹,像我們這些涉世不深的學生🤷🏿‍♀️🧏🏿,甚至有天下大亂之感。倪老師了解我們的心思。記得有一天晚上😵,找我一起散步,談對時局的認識、談人生,走到清華的圖書館門前🤵🏼,倪老師說:“我們坐會兒吧。”在圖書館的臺階上🔤,我們坐了很長時間,“以前刻苦讀書可能會扣上走白專道路的帽子,以後估計不會了🎂,雖然基礎差,但你悟性很好,只要持之以恒,走好技術這條路,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的🤰🏼🐫,對國家、對社會都有益🏌🏿‍♂️,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了🌮。”在政治動蕩🦸🏽‍♀️、人人自危的年代👑,如果不是深厚的師生情誼🧔🏿,沒人會對時局說得太多。倪老師語重心長的話,對弟子的殷切希望,更加激發了我求知的欲望。在撥亂反正的年代,國家非常需要技術人才,我認準了走專業技術這條路,如今雖已過花甲之年,仍然保持對技術孜孜以求的勁頭,這都是倪老師在我最迷茫的時候給予教誨的結果。

畢業實習時倪老師把我安排到他帶的課題組,這是我與他接觸最多的時候📢,也是受倪老師影響最大的一段日子。我們承擔的是燃氣輪機壓縮機組在輸氣管道調節的課題。當時中國還沒有大型的輸氣管道,倪老師幫我想辦法,聯系了模擬實驗室。他對我學習上認真指導☪️,生活上關心備至😷🧞‍♀️。有時因為做課題錯過飯時了,我就直接跑到倪老師家找吃的,把倪老師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在倪老師的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我們的課題取得較好的成果👰🏼,這為我日後參與中石油的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4年🤗,我已離開學校六年。當時我還年輕,身為工農兵學員🛒🦸🏼,在上級領導認為資歷不夠的情況下🏋🏻‍♀️💗,憑借較為紮實的專業基礎⏮🧑‍🏭,經過兩次評選⏰,最終擔任了中石油第一個燃氣輪機壓氣站建設項目的負責人。時值國家改革開放初期🌛🦻🏻,設備只能在國外采購,外商報了800萬美元的天價,由於熟悉壓氣站的核心技術☸️,經歷數次談判🚆,最終以279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該項目從總體方案設計,到施工、調試、投產取得一次性成功🏇🏿,將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果沒有倪老師在畢業實習時給我打下的基礎9️⃣,這樣的成就我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管道定向鉆穿越領域👌,完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難的冊子島工程🥩,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我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人物,並在人民大會堂領了獎。今天我們還在續寫該工程領域的輝煌。清華時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所折射出的校風和師德,將化作我們的企業之魂,繼續引領企業的發展🤦🏻‍♂️。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幸遇到了倪老師,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倪老師的教誨和鼓勵。倪老師育人🫂,就像培育幼苗一樣,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辦法:經不起風吹雨打時要呵護,成才前要修剪,長成時還要送上一程🐰。

(史占華系倪維鬥院士弟子,現為華元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著名的管道定向穿越工程專家🦸🏻‍♀️。)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