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發明中國自己的電機冷卻技術——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

    2016-09-22 | 劉瑾 | 來源 《經濟日報》2016年8月31日 |

    顧國彪(中)在青海李家峽電廠調研。(資料圖片)

    顧國彪在三峽地下電站700MW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定子前🧖🏻。(資料圖片)

    “我要做成一兩件外國沒有的,或者外國人做不到的事。”這是電機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一年後🆒,鄭重立下的誌願。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58年來,他將一腔熱血傾註到蒸發冷卻事業中,最終讓夢想照進現實。

    他研發的常溫無泵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簡稱蒸發冷卻技術)世界領先,已成功應用於三峽電站的全球最大功率水輪發電機中。運行實踐證明,其性能穩定、經濟高效🍵,大大延長了電機的使用壽命,是其它冷卻方式無法比擬的。

    如今🧚🏼,80歲的顧國彪仍帶領團隊奮鬥在蒸發冷卻技術的研發事業上🎖,那份專註🚃,一如當年那個剛剛走出校園的青年👂🏻。

    發明新型冷卻發電機

    2011年12月15日對顧國彪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三峽電站首臺70萬千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成功運行。這是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蒸發冷卻發電機組,采用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定子繞組自循環常溫蒸發冷卻技術”,並由我國自行設計生產★。這一天🚴🏻‍♀️,距離我國蒸發冷卻團隊的成立已經過去了53年。

    將蒸發冷卻技術應用在三峽工程中,是顧國彪最大的夢想🗑。為此🧑🏼‍🌾,1994年🏃🏻,他曾向三峽工程技術委員會委員提出使用蒸發冷卻技術的建議。

    對方半開玩笑地說,“你們的技術我了解過🧑‍🦯,才搞了一個50兆瓦的發電機,但我們這是700兆瓦的🏊🏻。如果你能在四五年內完成400到500兆瓦的電機,並且兩年之內不出故障🫎,我就一定用”🙎🏽。

    顧國彪的鬥誌被激起。恰巧,青海李家峽水電站有個400兆瓦的發電機組要上馬。由於此前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獲得了良好聲譽,顧國彪爭取到了這個項目,成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中的一項。

    經過顧國彪及其團隊的努力,1999年,李家峽水電站的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正式投入運行🫷🏽。顧國彪回憶李家峽電站啟動電機時的緊張心情時說:“腿都發軟了🧑🏽‍🏫。”

    50兆瓦及400兆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的研製與運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三峽總公司將兩臺機組交給電工所蒸發冷卻技術研發中心進行冷卻系統優化🤽🏻‍♀️。

    目前,在三峽水電站安裝的32臺發電機組中,有2臺采用了顧國彪等人研發的蒸發冷卻技術🧞。顧國彪介紹說🗒,大型發電機運行時會產生大量熱量,需要進行冷卻。目前,國際上主要有空冷⁉️、水冷兩種冷卻方式🙋🏿‍♂️,而蒸發冷卻技術則是利用低沸點的液體通過相變換熱來傳遞熱量,實現對發電設備的冷卻🧑🏿‍🎤。這種經濟高效的新型冷卻技術,是我們提出並實現的原創技術🕋。

    在蒸發冷卻技術工業應用前,我國大型水利工程電力設備領域采用的都是國外技術。無論從裝備容量還是技術指標上,這2臺70萬千瓦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事實證明,我們的技術全面超越了他們。未來,我們的設備完全能在國際市場上和他們競爭。”顧國彪肯定地說。

    “從1千瓦到70萬千瓦🎏,走完每一個臺階,我們都花了大約10年的時間🤼。”顧國彪回憶說,項目組先後因故被解散了3次,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第四次重組後,這個團隊更有朝氣、更努力,並取得了現在的成就🧹。

    顧國彪表示,“如果水輪發電機的功率提高到百萬千瓦以上,水冷技術因高水壓🐈‍⬛,安全性難以保證,而我們的蒸發冷卻技術完全沒有問題”👰🏽‍♀️。此外,作為一種通用冷卻技術,蒸發冷卻技術已在超級計算機、服務器上成功應用,還將在新能源配電、抽水蓄能等凡要解決發熱、節能、安全可靠問題等方面有用武之地。

    歷經坎坷的創新路

    目前🔓,蒸發冷卻技術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當初做大型電機項目時,顧國彪不但要承受科研攻關的壓力🔛,還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質疑和指責📴🛌🏽:行業裏的人不了解他在做什麽。但他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並通過多年努力換來了人們的認可𓀄。

    回顧往昔🧑🏼‍⚕️,顧國彪的圓夢之旅充滿坎坷曲折🙇🏼‍♀️。對於這位熱愛體育運動的老院士而言,他的創新之路堪稱一場“人生馬拉松”。

    1936年,顧國彪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3年,他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動力類電機系。回憶清華時光,他說,“最大的收獲,是培養出了敢闖敢幹的性格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958年從清華畢業後,顧國彪被分配到剛籌建起來的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工作。當年正是各界熱議三峽工程之時🙆🏼‍♀️,電工所接到了為三峽工程研製新型冷卻系統的任務。工作沒幾天,顧國彪就受命進入該課題組。課題組通過後續研究分析🧘🏻‍♀️,用模型試驗證明了常溫下自循環蒸發冷卻方案的可行性🙆🏿‍♂️。

    期間,相關蒸發冷卻電機項目上馬失敗🤟。當初因對此提出異議而被迫離開的顧國彪被重新安排到蒸發冷卻研究組工作,開始建立發電機內兩相流的模擬試驗裝置,進行設計理論研究及有關參數與數據的獲取。1963年👎🏽,他們與其他團隊一起,成功研製了天津發電設備廠的650千瓦水輪發電機。經過半年的成功運行💀,證明了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在水輪發電機上應用的可行性🎮。

    為全面研究分析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團隊成員們改行搞起了熱力學、兩相流體力學以及電介質化學等研究。顧國彪事後總結道,蒸發冷卻技術研究實際上是電工學、電機學和熱力學等的交叉學科,只有交叉學科才能形成新的學科方向😅,成長出創新技術。

    然而好景不長,課題組被迫解散👨‍🚒。

    顧國彪心有不甘,四處奔走尋找合作廠家及電站用戶。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顧國彪團隊與四川東方電機廠合作👨‍👩‍👦,研製了兩臺10兆瓦自循環蒸發冷卻水輪發電機組,安裝在雲南大寨水電站🚶。經雲南方面的密切配合、改進完善,發電機組一直運行至今,成為自循環蒸發冷卻技術的歷史性轉折點🧏🏽‍♂️。

    憑借大寨水電站安全運行的基礎🧚,顧國彪又爭取到陜西安康的50兆瓦水輪發電機和上海電機廠上海輸變電公司合作的50兆瓦汽輪發電機項目,實現了長期安全運行。每每談到這些,顧國彪都笑著說🥷🏼,“每到關鍵時刻🏂🏽,就有人幫我,你看我的運氣好吧”。

    健康工作50年

    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當天,正好是顧國彪80歲生日。采訪持續了近3個小時💆🏽‍♀️,他思維敏捷、談吐清晰,一點不像上了年紀的人👩‍🦱。

    顧國彪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有積極鍛煉身體的習慣📑,這也得益於他的清華歲月,當時的清華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曾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

    年輕時,他喜歡打籃球🪺、跑步……雨雪風霜都不曾間斷。他說👩🏻‍🦼‍➡️💹,“太陽越大我們打球越來勁,一打就是兩三個小時”💥🫄。

    體育鍛煉伴隨顧國彪的科研生活🧑🏿‍🎨,給了他良好的體力、毅力和持久力👩‍🦯‍➡️。他也鼓勵實驗室的學生要堅持體育鍛煉,註意手腦並用🏤,強調動手能力。他認為,工程科學非常註重手腦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顧國彪還記得,在陜西安康建設50兆瓦發電機時🩳,他對每個環節都不敢疏忽,在工地上一幹就是12個小時不停歇👩🏿‍⚕️🕞。吃飯沒有地方坐,顧國彪和同事就靠在墻上吃🖖🏻。他說,“如果沒有好的身體,根本不可能堅持高強度的工作”。

    “重大電氣裝備的研製,一般需經歷基礎研究、原理樣機、中試樣機、擴大中試、工業樣機經濟分析、市場產品共六大步驟。從開始研究到推向市場,要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顧國彪坦言,“由於項目組解散了三次,現在的團隊是第四組,成員普遍比較年輕。我想用親身經歷啟發年輕的工程科技工作者🫣,應當如何做出創新性的工作”。他給研究生開講座,寄希望於他們能夠振興電氣工程學科和製造業💂🏼‍♂️。

    顧國彪直言💁‍♀️,當前的中國企業患上了“仿製病”,他憂慮於“何時走出山寨”的問題♣︎。通過科技創新走上強國富民之路,是青年科技人員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他用蒸發冷卻技術的創新為例,現身說法🍛,指出青年科技人員培養創新精神需要豐富的知識9️⃣、實際的訓練和健全的身心,還要有精誠合作的優秀團隊。

    “誌不堅者智不達”,顧國彪一直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在他看來,要實現理想和抱負,就要有不懈的堅持,這和堅持體育鍛煉是一樣的道理。他還說🎷,智者的成功⛰,除了堅持,還要製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步一步往前走👋🦠。


    相關新聞

    • 252023.10

      中國工程院院士、油田開發工程專家韓大匡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油田開發工程專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韓大匡,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韓大匡,1932年11月26日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曾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大匡一直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數值模...

    • 082023.01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巖石力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葛修潤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1934年7月12 日出生於上海南匯。1952 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54年進入蘇聯敖德薩建築工程學院學習並獲蘇聯優秀畢業生證書,1959年歸國後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為我國...

    • 032009.12

      7位意昂榮膺2009年新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國工程院發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48人當選為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 232023.11

      意昂体育平台6位教師5位意昂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意昂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教授李路明、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時松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胡事民🌌、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共5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呂俊復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5位意昂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意昂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意昂為國防科工局探月...

    • 262019.11

      他的名字與光源大科學裝置緊密相連|專訪中國工程院新院士趙振堂

      21年後的今天,這位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依然在為上海光源的運行開放🤾🏼‍♂️、性能不斷改進以及加速器大科學裝置的發展奔忙著

    • 212022.02

      “星”光因夢想閃耀——記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誌

      艙門打開那一瞬🈺,王永誌仿佛又變成那個站在發射架前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6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翟誌剛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出艙🫒。這則新聞⟹,王永誌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片星空,承載著王永誌的青春與夢想👮🏼‍♀️。為了推開中國人邁向太空的大門𓀌,他付出了多年的汗水和心血。從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導彈成功發射🧛🏼‍♂️,到今天我國進入空間站時代☘️☹️,擔任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

    • 112017.09

      中國工程院楊士莪院士報告會暨院士傳記贈書儀式舉行

      9月6日上午🥗🍹,楊士莪院士報告會暨傳記贈書儀式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

    • 062022.07

      中國工程院張宗亮院士受聘意昂体育平台土木水利學院兼職教授

      7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亮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泥沙館數字報告廳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王光謙為張宗亮院士頒發聘任證書。

    • 142017.07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璧

      碧血丹心照戎裝,俠膽真義鑄醫魂。 打造最堅韌的骨🦵🏿,溫潤最仁愛的情。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成員、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

    • 122010.1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𓀒: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