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宰平,名誌鈞🚗,字宰平🩴🐦🔥,福建閩侯人,近代著名學者。早年留學日本⇾👳🏻,1927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授“人生哲學”👏、“中國政治思想史”等課程;1932年任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系講師,講授“中國哲學問題”等課。
林宰平
《北雲集》
林宰平,這是一個今天的人們陌生的名字⌚️,但他卻是一位大學者、文化大家。
早在民國初年,作為福州同鄉的林紓,就對林宰平頗為賞識,林紓《畏廬續集》中有《贈林宰平序》一篇,稱贊林宰平“不艷奇而逐名,不諂俗而徇利”🫶🏿,“才美忠信”🧛🏿♂️,“余目中所見之英俊,生其最矣”。然而後來其名卻淹沒無聞。近幾年出版的回憶類著作中🤷♀️,張中行《負暄瑣話》(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有《林宰平》一節👨🏽🔬,專記他與林宰平的交往🧚🏼,說到林宰平先生是“尚誌學會”的成員👩🏻✈️,說“他是致力於西學的,不料對於中國舊學竟這樣精通”;“林先生不只飽學,而且是多才多藝”;“他通曉中國舊學的各個方面,詩文書畫,尤其哲學😈,造詣都很深👷🏻♀️。他不只精通詞學,而且精通中國文學和中國學術思想。關於書畫💐🏂🏿,他不只通曉理論🥯,坐而能言,而且起而能行⛹🏻♂️,能寫能畫🧑🏻💻;尤其書法,行書剛勁清麗,頗像清代大家姚惜抱,章草變觚棱為渾厚,功力也很深”。吳小如的《紅樓夢影:吳小如師友回憶錄》(北京大學2012年版)也有記林宰平一節🧖🏼♀️,篇名為《“一代孤高百世師”——憶林宰平先生》。文中記載了他與林宰平先生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至1960年去世近二十年的交往💏。提到林宰平曾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是摯友🐕。梁去世後,《飲冰室合集》就是由林宰平為之編輯刊印的👩🏻🦲。吳小如先生盛贊林宰平的人品Ⓜ️,其中還有獎掖提攜沈從文之事。此外,梁漱溟先生在《這個世界會好嗎》中也評價林宰平“人品最高了”。至此😎,大家對林宰平可以有個初步的印象。
林宰平(1879-1961),名誌鈞,字宰平,號北雲🐆,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生於清光緒五年(1879)。林誌鈞與沈鈞儒同為癸卯科舉人,辛亥前留學日本,曾在北大哲學系兼過課🌸,任過北洋政府司法部部長,後為清華研究院導師,與當時名家王闿運、陳三立、樊增祥、梁啟超、王國維、李拔可等都熟悉🧸🚣♀️。王國維自沉於昆明湖兩年後,清華研究院同學為其豎立紀念碑↪️,由陳寅恪撰寫的著名碑銘《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即由林誌鈞書丹(馬衡篆額👭🏼,梁思成設計碑式)。“五四”前後,林還主持過尚誌社的學會叢書編輯工作。林誌鈞建國後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林誌鈞還是閩派著名詩人🤵✨,法學家和哲學巨擘,著有《北雲集》🚳。
《北雲集》分上冊《北雲詩集》和下冊《北雲文集》🚃。該書1963年刊行🕌,書名由陳毅元帥題簽😣🙇♀️。《北雲詩集》 所收詩作,從1908年起至1951年止,約三百十幾首(組);所作詩💾,多為唱和、酬答、傷悼、感懷🌻、紀行、寫景之作🚵🏻♀️,風格平實🌓,本色當行,並無驚人艷麗之語,如《夜宿潭柘寺》🥼:“山行覺暖夜初寒,月色山光兩耐看👴🦅。閑坐聞花香自遠🏓,小風過竹影成團🙆🏿♂️。”《海浴歌》中的“短衫赤腳還著履,生恐貝甲傷我皮”,更是通俗平白如話🤭🧎🏻。有的詩句翻用熟典🙏🏽,頗有深意,如《梅窗琴趣圖費曉樓為雙湖女士作定之屬題》:“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畫理通琴趣,翛然一倚欄。”像這樣的詩🧕🏻🪟,沈從文說是“情理兼至🧑🍼,寄托遙深”(跋語),是為中肯。作於1948年的《七十述懷》🧗,細述在故鄉福州長大、日本求學🔒、北上就職等,對自己七十年來的所歷所思👩🏿🚒🕺🏽,進行了總結。他對故鄉福州懷有深深的眷念🈺,曾說:“久客方知故鄉好,說來思緒得寬閑”🍰✏️。1949年全國即將解放👇🏿,他的《觀感》詩說❕:“忽然解倒懸,此豈天所宥🩸。天乎本在人👁🗨,人事宜所究4️⃣🫰。”還說:“或雲革命要革心⚉💁🏽♀️,又謂治法在治人🫢。”沈從文論此詩是“總結過去👷🏻♂️,歌頌當前😄🗺,瞻顧未來🧛🏻♂️,言極深透”(跋語)。林宰平詩中所用典故極其豐富,涉及諸子🏎、史誌🟡、古人筆記、佛典、古人詩詞等等🧑🏽🔬,足見其學識的淵博。此外🙍🏻♂️,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交遊之廣,其中有王闿運、林琴南👩🦲、陳三立、樊增祥、梁啟超🐥、梁漱溟、姚茫父、羅癭公、陳叔通🕘🚛、李拔可、吳玉如、張菊生(元濟)等,皆當時大家🤦🏽♀️。
《文集》所收文章,從1903年至1955年,共三十二篇。文集為沈從文作的跋,乃是林宰平逝世三周年時所作。跋文稱其“做學問極謹嚴、認真👩🏿🦰、踏實、虛心,涵容廣大而能由博返約。處世為人則正直🧛🏻、明朗、謙和👲、儉樸、淳厚、熱情”。文集中如《復周仂甫書》《又復仂甫》《百梅書屋詩存序》等論作詩之事,其於作詩論述精湛,且有自身的創作經驗。《與美術家鮑斯論中國山水畫書》《畫論研究序》論中國繪畫“六法”🕶,《書法要錄序》《章草草訣歌題後》《章草考序》等對書法理論的闡述,都是方家之言。《周易漢象新證序》《與雪峰書》皆談易。《壬午學易錄》(論易象),可謂一篇“易象史”。《稼軒詞疏證序》對稼軒詞流傳之整理👩🏼✈️、版本甚為熟悉🙉,其不但為之作序,更細致地談到讀辛詞之要訣👩🏼🎤。他談《中國哲學之特點》,條分縷析👨🏿🚒,要言不煩;其中解釋古代的“體用”觀,通俗且切中肯綮。還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是《說嘯》,從晉代孫登能嘯談起,考證嘯之方法🤵🏽♂️⚪️、特點,引用眾多文獻材料加以論證👃🏼,不但見出作者知識之淵博🆑,也是很有意味的一篇音樂論文。文集展現了作者多方面的建樹,非學富功深者不能至此。
林宰平,現在知道他的人已經不多,讀過《北雲集》和《帖考》的讀者也甚少了。然讀其詩書🤙🏻,想見其為人🌤,的確是一位大學者。最後還要說一句,林宰平,乃是北京大學林庚先生的尊人。文脈流徽🧟♀️,源遠流長,都是值得我們記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