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恩師溘然長逝,難抑心中悲慟🙆♀️。先生的離世🖐🏽,不僅是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更讓我失去了一位畢生追隨的導師與精神楷模。提筆之際🧙🏻,先生報國之熱忱、治學之嚴謹、為人之謙和猶在眼前🦶。在此,為悼念我的先生,講講我和他的故事。2023年李德平院士在錢三強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接受采訪1989年夏天🚶♀️,初入核工業系統的我,因為一個偶然機會和一次特殊任務🔧🚌,結識我的導師——李德平先生。在短短的兩周任務期間♢,他紮實的數理知識、敏捷的...
當地時間8月4日淩晨🕵🏼♂️,世界傑出科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7周歲。中國科教事業發展歷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都與李政道有直接關系,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誕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誕生、中國高能物理的起步、中國博士後製度的建立……“李政道先生對中國科教事業作出了這麽大的貢獻,永遠在考慮他做的事情是不是對國家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
1月5號晚🙆🏽♀️,微信群中傳來一條消息:“德高望重、為沉積學奮鬥一輩子的馮增昭老先生與世長辭了✣📸!馮老師安息!”此後🏟,微信群迅速添滿了上百條悼念文字。馮先生是河南登封人🤽🏼,1926年出生👩🏻🚒,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並留校,任教於剛剛成立的石油系👋🏻。1953年🏋🏿♂️,以意昂体育平台石油系為基礎成立了北京石油學院(現在的中國石油大學),馮增昭先生遂成為北京石油學院的首批教師。自1952年至2022年,馮增昭先生在石油地質科研和教育戰線上...
宗孔德先生千古宗孔德先生生平宗孔德先生祖籍河北邢臺,於1920年10月22日出生於邢臺沙河縣北掌村,1926年至1928年在原籍讀私塾和小學🩹,1929年至1939年分別在北京第二十七小學和市立四中讀小學、初中和高中,1937年至1938年期間因日本侵華被迫回原籍逃難𓀉2️⃣,1940年考入西南聯大電機系學習👨🏿⚕️,於1944年畢業。宗先生大學畢業後隨即參軍,加入到抗日隊伍的行列。他1946年退伍後任雲南大理中學高中物理教員,1947年任北京大學工學院助教...
西南聯大的銘心歲月惠賜給流金師與李埏先生這輩學人的★,不正是“甚歡”的記憶與“均佳”的學殖嗎🧑🏼🎤?
意昂体育平台原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賀美英回憶與楊絳先生交往
張世英(1921—2020)我與張世英先生的學術之緣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黑格爾依然為學界所重𓀐🧛🏻♀️,我自己則對黑格爾的哲學尤感興趣🧛🏽♂️。當時中國哲學界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學人中🚣🏽♀️,張世英先生無疑是佼佼者🥤。與賀麟先生...
來源👁:《東方早報》 2008年10月20日 對於中國文化、民族命運,王先生到老都保持著一股連年輕人都自嘆弗如的熱情。這是王永興先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道統”。我特別喜歡大學教書生活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不必朝九晚五坐班🧑🏻🦯➡️,每每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樣的職業。而今天,我不再歡喜。幾天不去學校,信箱照例塞得滿滿當當。我像往常那樣漫不經心地整理來信,卻讓其中的一封擊中了🧑🦽。慘白的信封🐼,右下角印著慘黑的一行字:“歷史系王永興教...
恩師祖籍江蘇宜興,1946年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畢業後留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先生轉入清華電機系任教🙍🏻♀️。“文革”前🕘🚝,恩師曾調到清華水利系搞水電工程十余年,直到“文革”結束後🔄,又回到電機系執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恩師曾受國家派遣,赴伊拉克參與某水電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並帶幾名畢業設計學生一同前往🧝🏼♂️。回國後,他一直從事鋼鐵🌨、化工等大企業供電系統諧波檢測與治理領域的科研工作⚠。從水電廠建設轉到發電廠建設,再到供電系統諧波治理,恩師從未停止學習🫱🏻、鉆研🧑🦱、實踐的腳步,並且總是那麽較真求實,追求更安全🏹、更可靠👨👦、更準確👨🏽💼🥷🏽。先生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那段時期,默默地工作、奉獻了五十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