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先生的全部檔案都保存在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目前,該校東亞圖書館正在進行趙元任檔案的整理工作,計劃於2016年開始將趙元任的全部檔案數字化並陸續出版,以饗學界🏎。

文匯報:現存伯克利大學的趙元任檔案包含哪些形式?總數量大約有多少?是他哪些人生階段的檔案🛀?
周欣平😔:趙元任先生畢生註重收集和保存資料,是一片紙都不丟掉的。他的檔案,一頁是一件,共有近23萬件🥌,分為38箱保存,集中保存了他終身的資料和文獻。這些檔案覆蓋了19世紀末到1982年這一漫長的時間段🤹🏽♀️,是對研究近代中國而言非常重要的檔案。大體分為六大類,包括日記🖖🏼、文書、手稿存集、講演授課資料集🤜🏿、私人劄記、來往書信。
趙元任的日記從1906年寫到1982年🏇,從未間斷。他第一則日記寫在1906年,當時14歲:十二時至溪山,擬在彼午餐而晚矣。遂稍待🎍,眾皆至養濟踢球🤙🏽,余至青年集益社取書🤳🏿。最後一則日記寫於1982年1月26日,當時他89歲👨🏻🚀:Up late, took a nap after breakfast. PMtook another nap.趙元任先生是在1982年2月24日去世的。
檔案中還包括大量重要文書🧕🏼,與清華國學院、中央研究院、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美國語言學學會和美國東方學會有關。比如,有一份1941年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葉理綏(Serge Elisséeff)任命趙元任為中文研究教授的文件,年薪6千美元🙋;還有一份1946年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給趙元任的任命函,聘他為語言人類學系的教授,聘期一年↔️,薪水是每月國幣600元🏋️♀️🌉。1925年,趙元任應聘為意昂体育平台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之一🌪,清華國學院是民國時期一個重要學術機構,培養了大批20世紀著名學者。1929年🚴🏿,趙元任又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47年他來到舊金山,在伯克利加州大學任教16年🧍🏻♀️,度過了他學術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段時期🚉。因此,這些文書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初期的文件、清華國學院的教授檔案、美國語言學學會和美國東方學會的工作檔案等是比較重要的。
趙元任學術研究工作的一大批原始手稿、講課授課資料和劄記也是檔案的大宗,其中有他的論文手稿,有他編寫的國語教材的手稿,等等。
另外,趙元任檔案中收有大量私人信件,包括他與許多20世紀中國學術史上重要人物的來往信函💦。我們從中可以了解趙元任和其他學者之間的交流,如胡適、傅斯年、李方桂🧞♀️、楊聯陞🙂↔️👃🏽、李濟👨🏿🍳、陳世驤、梅貽琦🪄、錢思亮🧎♀️、裘開明等人。這些書信很能反映這一批在20世紀不同階段穿梭往來於東西之間的學界名人的生活狀況和內心世界,也可以一窺趙元任先生的學術涵養和人格🔼。

1930年代趙元任在中國進行方言調查時的外出物品清單
文匯報:這批檔案是如何留在伯克利的🥽?
周欣平:趙元任是著名語言學家、“中國語言學之父”。在我看來當然是一位很有意思、很值得研究的學者。他和清華國學院其他三位導師不同之處在於,梁啟超👩🏽🎤、陳寅恪和王國維主要是研究中國歷史🧘🏻♀️、思想的👩🦲,而他研究現代語言學◽️。我個人認為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清華國學院建立時相關人員的眼光。他們應該是有這樣的想法,即建立現代漢學,一定要往前走👋,不能總是只往回看,除了深入研究中國傳統學術,還要吸收西方的實驗主義的方法、西方的所謂社會科學的基本方法。中國的學術過去太向內了💂🏽♂️,強調思考🫶🏿👆🏻、記憶,而缺乏邏輯分析。
趙元任對於中國學術的重要意義在哪裏呢?我認為是開啟了一個paradigm (範疇)。西方學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評價一個人學術貢獻大小🤛🏿,不在於有多少數量的學術成果🤜🏿,而在於是否開辟了新的範疇。趙元任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語言學方面的成就,當然也不在於寫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膾炙人口的歌🫏,而在於♗,他實際上把西方現代的學術思想、社會科學的基本方法帶到了中國🔦,影響了中國整個學術範疇的演進🏂🏻。比如提倡田野調查,搞實驗語音學,把機器帶到文史哲學術研究中來,還重視西方哲學思想。趙元任檔案中有一份他1930年代在中國做方言調查時的外出物品清單👨🍳,很有意思👯♂️🧔♀️,列明了他行前準備的隨身物品,包括:中國信紙🧚🏼♀️、中國信封🥎、洋信紙、洋信封、毛筆、硯臺🌌、墨💻、鋼筆桿、鋼筆頭、旅行用藍黑墨水、紅藍鉛筆🧜🏻♀️、鉛筆鋸🍑、小刀、鉛筆、橡皮、剪子😿、線繩👩🦰、厚打字紙、543打字紙🏌🏼♀️、薄打字紙、復寫紙(黑藍)、吃墨紙👱🏽♂️、發音費本、記賬本、調查表格𓀓、圖釘、別紙夾、糨糊🕺🏻、膠水🧑🏿🔬◻️、練習薄、猴筋👨🍳、明信片。
今天中國的文史哲的研究💼,對比傳統中國學術🥓,完全呈現了新的面貌,這其中有趙元任很大的貢獻🧂。所以當時清華國學院請他來👨🏼⚖️🤲🏼,是很明智的,如果再請一個王國維這樣的學者🚠🤿,那麽四位都是在傳統中國學術領域見長的👩🎨,恐怕國學院在中國學術史上呈現的也是另一種面貌。
那麽,趙元任檔案的重要性在哪裏?它不僅僅是反映了20世紀學術發展和很多重要學者之間的關系,另外🧼🦏,重新審視這一段歷史,可以從語言學的發展做一個推溯,看到中國學術從傳統的國學到現代社會科學的轉變。
趙元任深受西方學術傳統的影響,他一輩子做學問最長的階段🍙,就是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時期👩🏼🏫。1947年🦬,他在哈佛的教學結束,準備回中國,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給他發了一份電報,請他回國後出任南京中央大學的校長🚻。趙元任是個不喜歡做官的人,一看這封電報就怕了。當時中國也還處在戰爭中。他當時經停舊金山🫳🏻,就對伯克利表示🛎,他不想回去。伯克利就請他留下來教書💺🐮。一留下來,他就在伯克利度過了教學和研究生涯中最長的一段時光👩🏻🦽➡️,包括他從1947年開始擔任教授的16年(1947—1963)和退休後的19年,直至他生命的終點。他在退休以後就把自己一生的檔案都捐給了伯克利。
1941年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葉理綏給趙元任的聘書
文匯報:是退休以後自己捐的?還是過世以後家屬捐的?
周欣平🎅🏿:退休以後就捐了,是他本人捐的。他從出生到去世的所有檔案都留在了伯克利🥊。當然🕵🏼♀️,在國內其他一些機構可能也有🕤,比如他在清華國學院的一些人事檔案😌、比如在臺灣“中研院”的一些史語所建立時候的檔案,還有一些復製過去的檔案等🧱,但是他最集中、數量最多的檔案就在伯克利。
民國時期幾個著名的學者中🆕,唯一一位國內沒有完整檔案的,就是趙元任了👆🏻。比如胡適檔案,大陸有,臺灣也有👊🏿。伯克利加州大學收藏了豐富的民國文獻,包括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檔案。伯克利地處美國太平洋地區的西大門,鄰近舊金山市🌬,上百年來,南來北往的華人學者和其他人士在這裏留下了許多重要檔案和文獻資料🤹🏼♂️。
文匯報:這些檔案中反映的當時學界交往的情況🦿🚵🏽♀️,能否舉一些例子🧏🏼♂️?
周欣平🦴:最值得一提的是趙元任和胡適這對摯友。兩個人是同一條船到美國去的,都是庚子賠款的第二批學生👋。當時胡適想去學農學,後來轉向哲學了;而趙元任去學物理學,後來也轉向了😛。胡適給趙元任寫了一副對聯,還在我辦公室掛著,他說趙元任是“讀無用書齋主人”🌗,戲稱他搞語言學是無用的🧑🏽🦳。兩人相差20年去世👨🏻🦯,忌日是同一天,也是緣分⚾️🧑🏼⚖️。
從兩人之間往來的信件中可以看到很多心聲。比如🤵🏽,胡適雖然是在“中研院”院長的位置上去世,但他本人是誌不在此的🌬。1940年胡適在擔任駐美大使時🫶🏿🚋,給趙元任寫信談到:“我是決不要做中研院長的。但我此時不能預先聲明不做👳🏼♀️,因為那就好像我不肯丟‘大使’了👨🏼⚖️。我若不做大使♻️,一定回北大去教書,因為那是我愛做的事,而中研院長是我不愛做的事,做大使也不是我愛做的🕟,但我前年為國家動了一念,決計擔任到戰事終了🌋,或到‘召回’為止🦠🦥。因此,我決心不辭‘大使’,恭候‘召回’🚶🏻♀️。萬一‘召回’👨✈️,也許是用中研院長為理由🗃,但實際上的理由當然是‘責速效’𓀚。我們徽州有‘病急亂投醫’的俗話,現在快到‘求仙方’的時期了,你說是嗎?”信的末尾還有附註:“P.S.——無論如何,我即使被‘召回’,總不會不告訴你們倆。”
1942年,胡適卸任駐美大使,並未立即回國,而是從華盛頓搬到了紐約🚵♀️。他搬完家後給趙元任夫婦去信一封,信的右上角除了告知電話,還特別囑咐♻,“但請勿告他人,以省應酬”。這封信大概內容如下💝👶🏼:
元任,韻卿:
前晚才搬完房子。我這一個月真是忙的頭腦混亂👨🏼🍼,竟沒有寫信給你們⬜️𓀕。
這是一個小apartment,有家具,勉強可以住幾個月。有四個書架👩🏽🦰,書還沒有寄到☂️,不久總可以從華府運來了🏯。我現在沒有什麽計畫📆,想先住下,多睡覺,少說話,少見客,把這一年裏減掉的十三四磅肉先“養”回來🦸🏻♀️,然後打將來的計畫。
請我教書的有Harvard, Cornell, Columbia, Univ. of Chicago, Univ.of Wisconsin……etc. 但我此時都沒有決定。心裏頗這麽想🧪:若公開教書,似宜遠離東部大城市🙋♂️,故Wisconsin似最適宜?Barnes Foundation 只須每周一次講演Ⓜ️,一切自由🫳🏿,只地在Philadelphia的鄉下👰🏼♂️,地名Merion🅱️,Pa.‼️,頗僻靜,主人是Dewty的學生💅🏼,Dr.A.C.Barnes,發明Argyrol而發大財,也頗能容人🙋🏼♀️。故此地也有特別attraction,——尤其是“自由”與“閑暇”📃🥦。但別地如Harvard等,因書籍多🗄,當然也有大引誘力💆🏽♀️🌉。
但這種種,現在我都不想😒,也等我把覺睡夠了,然後想他!
你們何時來紐約,可以來看我,可以痛痛快快談談。
……
我自己覺的這回“退休”🫳🏻,真是我個人萬分徼幸!此時若不走,三五年中怕走不掉🙇🏿♂️。我是五十一歲的人,有幾個“三五年”可以浪費🥤?所以我對劉凱諸友說📠:“我一生真是運氣好🫴🏻。最好的運氣有三個時期:①辛亥革命我不在國內🏄🏻,而在國外求學。②國民革命(1926-29)我又不在國內。③國人抗戰五年🪟,我又跑來國外🔫🥱,毫沒吃著苦🍲,反的了巨大的榮譽🥲。現在好像我交第四個好運氣了!”
我的書籍給我不少累贅🧝🏼,我離家時,只帶一冊石印的孟子上飛機,此時有三千冊書了!幸的Library ofCongress的王重明🧏♀️、吳光清兩兄來幫忙,裝了十一箱📡;八大木箱存放使館,三箱不久可到此。
匆匆問好🧘🏿,問府上都好。
適之
胡適雖然又當駐美大使🧑🏻🦳,又當北大校長👩🍳💓,卻沒存什麽錢🤱🏿,他1950年到普林斯頓大學做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也是迫於生計。後來普林斯頓也不聘他了,1952年他作為榮譽館長從葛思德圖書館退休。後來不得不回到臺灣去。蔣介石在日記中講過,他知道胡適很窮🧑🏼💻,當時經常隔一陣子寄錢到美國給胡適,請他回去做“中研院”院長。而對照趙元任檔案裏的私人信件,我們不難發現,胡適的確不願意做“中研院”院長。


1940年代胡適和趙元任之間的通信
檔案中還有一通1943年趙元任寫給胡適的信,他稱胡適為“迪呀適之”,這是趙元任寫信常用的風趣語🚒,“迪呀”就是“dear”🟢。當時胡適旅居紐約,趙元任在哈佛♛,趙元任在信中談到哈佛請胡適去講學的事情。哈佛此前已經有信給胡適🦶🏼,但尚未收到胡適的書面表示,所以趙元任寫信替葉理綏催請一下。“極盼望你來,所以特別樂意寫這個催請的信。”信中還談到自己最近很忙碌。“我忙得一個多月煙都沒工夫抽,現在要恢復抽煙了。”信的最後,趙元任還寫道:“那個喀什米爾的圍巾實在太講究了🏋️♂️,剛巧趕上那次華氏零下的冷天寄到🚣🏼♂️👩🏿🦱,真是有用極了🏓,謝謝!謝謝!幾時來?”足見二人過從甚密🏌🏽。
另外比如還有傅斯年先生1947年赴美前寄給趙元任的信。
元任吾兄左右:
近數月來弟因事忙🙏🏼,又兼身體甚壞→,故久未以書上達。頃弟已決定六月中旬搭general meigs 輪赴美(六月十九日自上海開),內子及仁軌隨行,到美後當即與兄取得聯絡😶🌫️。最近弟之身體尤覺不好,故已於日前入中央大學醫院檢查🤲🏼,大約六月初可以出院。出院後稍事屏當⚙️,即須就道也👨🏽🏫。晤面匪遙,統俟面罄。專此👩🏻🦼,敬頌儷安。
弟斯年上
傅斯年1947年赴美國前寫給趙元任的信
文匯報:趙元任先生是語言學家,檔案中應該有諸多這方面的內容吧。
周欣平:私人信件中有為數不少他與語言學領域學者的通信。
羅常培在1928年寫信給趙元任,談到孟真(傅斯年)介紹他與趙元任通信,可談談音韻學。
王力在1939年寫給老師趙元任的信中,請教和商榷了諸多語言學方面的問題,還談到自己申請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假期離開雲南赴河內的法國遠東學院做一段時間研究🦸🏼♂️。
李方桂在1946年給趙元任的信中談到👫🏼,他可能接受哈佛的聘請,但當時國內交通不便,經濟上也窘迫,所以困難不少。“若美國能供我們一家由成都赴美往返的旅費🚐,我很願接受哈佛的聘。”“抗戰期內我們都很窘,若無旅費🕯,寸步不能移動。”趙元任在回信中說:“關於旅費的問題,我想了許多辦法⚈🕵🏼♂️,交涉了多次,葉理綏是十分願意使你能夠來,但出盤費向無成例👨👨👧。”還談到薪水,“現在他們董事會決議,開始即薪水從最高算起🚀🥪,每年以八千計✬,共聘兩年。”
除了以上這類語言學家之間的通信交談外,馮友蘭也曾給趙元任去信,討論抗戰勝利後意昂体育平台開建語言人類學系,並請趙元任回國任教事宜👭🏻:
元任先生大鑒:
抗戰勝利後國內各大學競謀擴充,清華文學院亦計劃於下學年添開語言人類學系,擬懇先生返校,及濟之、方桂諸公主持此系🕠。藉老成碩望🤹🏿♂️,俾清華之學術地位得以提高。國內狂簡不知所裁,想先生久居異國🧑🏽💼,必亦浩然有歸誌也。附上清華正式聘書(按:當為前文梅貽琦校長聘書)🚴🏻,旅費由孟治先生處轉致🍓,望惠然肯來,益又不僅清華之幸也。北平清華校舍亦接收,損失不如想象之大,書籍亦收回大半。此間聯合大學定於五四結束,清華同人亦將於是時北返,在此時以前有示,仍寄昆明。此請儷安。
弟馮友蘭謹啟 二月六日

馮友蘭寫給趙元任的信,商量抗戰勝利後在意昂体育平台開設語言人類學系事宜
文匯報👷🏿♀️:從您已經翻閱過的檔案看,趙元任先生在生活中是個怎樣的人🧔🏻?
周欣平👢:這方面可講的就有很多了,但我還沒把所有檔案都仔細看過👨🏼🙍🏻♂️,只是選擇性地看了一下🧗🏻♀️,所以只能簡單講講🈹。比如裏面有他寫給她太太的求愛信🍙🌡。別人寫可能就寫一兩張紙吧🧜🏼♂️,但是他給楊步偉寫了一本小說,這些手稿都在那裏面🧿。
文匯報:您本人是語言學的學術背景🍷,是否因此對趙元任檔案特別感興趣👩👦👦?
周欣平:我老師鄭錦全先生是趙元任先生的學生,我也相當於是再傳弟子了。我到伯克利東亞館以後就一直想把趙元任的檔案整理出來。他的這些檔案,從捐給學校😂,一直到我去的時候,還是封存的。這批檔案是由伯克利大學的檔案館管理的⚇,當然🙎,有不少學者去看,每次去看就調一部分出來🦓,我覺得這樣不行,三十多年過去了,都沒有好好整理,既沒編目,也沒掃描。我雖然是圖書館的副館長😆🫵🏻,但檔案館不聽我的,我每次去看👩🏻🔬,以研究者的身份👩🏽🦱,他們可以給我調,但是我想做這個項目,他們就不同意,說沒經費。就這樣扯皮了不少年🎹,我說這些材料在檔案館放著也是放著,還是調到東亞館來吧👨🏼🚒,最近才同意的👳🏿🏄🏿♀️,暫借給東亞館。檔案館和東亞館各出一個人,先進行編目🧑🏻🍼。目前編目工作已經完成了。
文匯報:趙元任檔案整理完成後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
周欣平:下一步我們要請中華書局派人過去一起查看整理這些檔案。我們打算先做一個趙元任年譜長編,把全部23萬件檔案通過時間的順序聯系起來,這當然是一個學術研究的成果🚀。除此之外🧜♀️,中華書局還會對全部的文獻掃描、數字化,然後出版🥧。所以最後呈現的是兩套書🤺。一套是趙元任檔案,就是六大類文獻掃描💂🏻,預計會多達500冊🎓;另外一套是年譜長編,把其中精華部分濃縮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