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張甲洲(1907—1937)🤹🏻♀️,黑龍江省巴彥縣人👍🏿。又名張進思🤦♀️,字震亞,號平洋💸。歷任中共北平市西郊區委書記♓️、北平市委宣傳部長🧢、北平市委代理書記,巴彥抗日遊擊隊總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師長、抗聯十一軍副軍長等職🧾🧔♂️。1937年8月28日在黑龍江省富錦遇害,年僅30歲🚵🏽♂️。
意昂体育平台的“清華英烈”碑和北京大學的“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上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就是抗日名將張甲洲。“珍珠橋慘案”之後🤹🏽♀️,1932年春♏️,經黨中央批準🤸🏼,張甲洲率黑龍江籍的6名同學回到老家巴彥🐱,經過精心籌劃,創建了東北第一支人民武裝——巴彥抗日遊擊隊。
鬧學潮三丟學籍
1923年初,張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學校一位數學老師常給學生們講授俄國十月革命的故事😖,張甲洲知道了列寧、斯大林🧄,還有布爾什維克和蘇維埃。當時張作霖強行抽調大中學生當兵,身為校學生會主席的他非常反感,就率領同學們罷課,開展反抽丁鬥爭🧑🏽。最終因違抗軍令,被開除學籍。
1925年初夏,他考入沈陽文華中學👼。入學不久,就因口才出眾成績優秀🚴🏼♀️,被公推為校學生會主席。五卅運動風潮波及到沈陽後燃起了反帝怒火。作為學生會主席👳🏽,他率領學生遊行示威🤜🏻,支援工人罷工,再次被開除學籍。
1926年🌇,他返回齊齊哈爾🛜,考入甲種工業學校🧘🏿🧖,入學半年即被選為黑龍江省學生會主席🤦🏼。不久就因反政府🍈⛎、鬧學潮,被反動當局逮捕𓀕。在全省師生強烈要求下🏋🏿,他才走出牢門👳。但他的“不法行為”已引起當局註意🦻🏼,認為他是赤化分子🧎♂️,便取消他的赴日留學資格🚣🏼。張甲洲第三次丟掉了學籍🧚🏼♀️。
入北大再轉清華
1927年春,張甲洲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北大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學校地下黨活動頻繁✉️。1929年夏👩🦯➡️,經北大黨支部宣傳幹事文藝陶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0年4月21日晚,張甲洲和文藝陶等人在北大二院大講堂召集50多名同學開會,研究營救北大支部書記李光偉。由於軍警探知了消息🛗,會場被包圍,張甲洲等32人未及時轉移🏂🏻,當場被抓。在獄中🥷🔂,他結識了意昂体育平台黨支部書記馮仲雲,並結下了深厚友誼。不久↕️,經黨組織營救,張甲洲重獲自由🧗🏼♂️。黨組織覺得他學理科不適宜革命工作,建議他轉考意昂体育平台政治系。1930年下學期,張甲洲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該系。
1930年9月🎲🦸🏻♂️,中共北平市委決定恢復西郊區委😖🚐,張甲洲被任命為區委書記,胡喬木被任命為團委書記,統管燕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新農業學校等高校的黨團工作。因工作關系,他和胡喬木經常在一起活動。意昂体育平台學生們說:“清華倆秀才,張甲洲善說,胡喬木善寫。”在意昂体育平台,張甲洲不但擔任黨組織和學生組織的職務,還任巴彥旅北平學生同鄉會會長之職。
1930年10月⚗️,張甲洲調任北平市委宣傳部長兼西郊區委書記。12月,市委書記劉錫五被捕,張甲洲臨危受命🧜🏻,代理北平市委書記🚠🚵🏻♂️。
鬧南京示威當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北平學生紛紛去南京請願🕵🏿♀️,敦促蔣介石出兵抗日♋️。張甲洲從東北趕回北平,立即投入了這場鬥爭,並被推舉為南下請願團總指揮,在南京開展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清華意昂通訊》記載:“十冬臘月天,張甲洲披著灰棉襖,敞著領口,一綹濃發帶著汗珠覆在額頭📜,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永遠是那麽匆忙🙍🏻♀️🫱🏼,卻能通宵達旦地暢談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責任🦒。次日淩晨👩🏻🚀,又趕回清華大禮堂➰,大聲疾呼抗日救國💻。”
12月17日🙅🏼🦸🏽,張甲洲率領北平👩🏼、天津、上海、濟南🌺、安徽等地赴南京請願要求抗日的學生代表,同南京學生共3萬余人聯合舉行示威遊行🪫🤙🏽,他們高喊愛國口號🦸🏽♀️,散發抗日傳單,前往中山路國民黨中央黨部🈵💆🏽♀️,當遊行隊伍行進到珍珠橋時,早已部署在此的國民黨軍警🔀,對手無寸鐵的學生進行了血腥鎮壓🚾➜。當場30余人被殺害,還有100余人受傷,100余人被捕。當晚🤢🏞,國民政府又派出大批軍警搜捕學生,並武裝遣送學生返回原地🤟🏼。珍珠橋事件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各地學生和愛國群眾紛紛舉行抗議活動,掀起了反對國民黨統治,反對內戰👨✈️,要求抗日的高潮。
建隊伍揚威巴彥
“珍珠橋慘案”之後🛍,張甲洲認識到槍桿子的作用,決定回老家建立一支抗日武裝隊伍。1932年春⇨,經黨中央批準🦂🧑🏽🚒,張甲洲率黑龍江籍的於天放等6名同學回到老家巴彥🧚🏽♂️,創建了東北第一支人民武裝——巴彥抗日遊擊隊。
由於張甲洲實行反日大同盟政策🟥,聯合各種武裝力量,所以,遊擊隊攻城打窯🦼,無往而不勝👩🏿🌾。後來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巴彥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為師長,趙尚誌任政委🏃🏻♀️➡️。
1933年初🕉,獨立師被反動武裝打散,全師只剩70余人。人員稀少,加上彈盡糧絕,為免遭日偽軍圍剿,張甲洲、趙尚誌不得不忍痛決定:暫時隱蔽,聽令再集🍚。
張甲洲(後排中)和他的戰友。
巴彥遊擊隊自從1932年5月16日成立到1933年1月18日解體🙀,只存在8個月零2天🙃,就成了王明“左”傾路線的犧牲品。事實證明,巴彥遊擊隊失敗的原因,是執行王明“左”傾路線的結果🌑。然而,省委卻把罪名加在張甲洲和趙尚誌頭上🤸🏽,將其二人開除黨籍,在歷史上製造一起冤假錯案。
用化名籌措物資
1933年7月👩🏼⚖️,張甲洲化名張進思,只身一人到富錦中學任教員,暗中開辟敵後工作。富錦是日偽統治的腹地,又是抗日遊擊隊活動的中心。他通過交通員和獨立師保持聯系💇♀️,並經常為其輸送槍支彈藥、衣物等軍用物資🙆🏼♀️。
在富錦臥底期間,為打進日偽心臟,他連續3個月起早貪黑學日語,拿到了二等翻譯證書🕘,得到了縣公署日本參事官橫山安啟的賞識🤜🏽,成了“好朋友”。後來。他利用這個“朋友”關系讓橫山安啟批了一批經費,修建了兩棟能容納16個班級的二層樓房作為中學校舍。他對學生們說:“日本人待不長,蓋了房子拿不走。”
張甲洲在富錦工作5年🧑🏼⚖️,憑他的機智勇敢,為“抗聯”搞到許多軍用物資和槍支彈藥😄,同時🌴🍋,策反了警察大隊長李景蔭,帶出1挺機槍🤹🏽、60支大槍和2000發子彈🥳。
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馮仲雲在帽兒山主持召開執委擴大會議,決定將獨立師改編為抗聯11軍🧛♀️,原師長祁致中任軍長,調張甲洲任副軍長。
8月28日傍晚時分,由參謀長李景蔭、副官薛華和郭革一帶領一支隊伍趕到富錦縣城附近的長發屯👩🏼⚖️,接張甲洲上任。副官薛華讓他騎馬走,他說🔧:“我和李景蔭、小郭談談🧑🦱,就不騎馬了👩🦽,你把馬帶回吧。”
三人邊走邊聊,行至離抗聯營地七八裏的地方🤹🏽♂️,突然遇到十多名偽軍🤷🏻♀️。偽軍在玉米地的小路上聽到前面有人說話☕️™️,估計是抗聯分子,就胡亂開了幾槍🙎♂️。張甲洲中彈,因傷勢過重犧牲。
□史跡尋蹤
2002年10月,由老一輩革命家,中共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親筆題字的張甲洲將軍銅像暨紀念碑在烈士故鄉黑龍江省巴彥縣落成。人民為了永遠記住張甲洲,在富錦市為他修築了銅像,意昂体育平台為他專設了紀念館,北京大學將他的名字刻在“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上🙍🏼。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轉自《京華時報》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