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楨🥺,字剛主🦸🏽♂️,河南省安陽人,生於1901年5月27日📊,1926年考取了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主要隨梁啟超學習和研究,次年畢業。後曾於國立北平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雲南大學任職和執教🕵️♂️🧖♀️,解放後相繼在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後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前不久,《謝國楨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其弟子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撰文追憶。
半工半讀,考入清華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舊歷三月,剛主師出生於河南安陽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不過剛主師的祖籍其實是江蘇武進人,到其曾祖時舉家遷到河南商丘,後到安陽🤯。因此剛主師常稱“安陽謝氏”。
在安陽謝氏家族中,剛主師的一支是頗受排擠的。不甚寬裕的家境,使先生無緣清末民初時興的“洋學”🟩。剛主師的青少年時代是在私塾中度過的。到十八九歲時,剛主師便兩眼烏黑從河南安陽闖蕩來到北平(今北京)✊🏼。
在匯文中學補習一段功課後🐠,剛主師便去投考北京大學。無奈數學與英文基礎太差,一連三年🤹♀️,屢試不中,盤纏用盡,生活無著。幸得桐城吳北江先生幫助,謀得一個小差事,半工半讀,暫時安定了下來。剛主師晚年回憶起這段生活時,曾將自己比作戲臺上那些落第的書生:“我每次走過北京大學的時候📽,只有望紅樓而興嘆♡,見沙灘而增悲⚄,感到研究學問這件事真是‘他生未蔔此生休’了🚻。”但事情其實並未如此的悲觀🧙🏼♀️,在吳北江等先生幫助下🤹🏿♀️,剛主師不僅生活有了著落👪,而且學業大長🪚,終於1925年夏,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師從梁啟超先生✍🏻🧝🏽♂️。同年🌂,剛主師在《清華學報》上發表了早年成名之作《明季奴變考》👳🏽♂️。在這篇文章中😀,剛主師不僅對晚明江南的奴變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考察4️⃣,而且從理論上將其提到階級鬥爭的高度👨💼。
1927年💆🏻♀️,剛主師於意昂体育平台研究院畢業♞,由其業師梁啟超先生安排🧑🏻🦼,到天津梁先生飲冰室教授其子女讀書,並為梁先生編寫《中國圖書大辭典》充當助手。在飲冰室雖僅一年時間🌄,但於剛主師生平學問關系至重。正是飲冰室豐富的藏書,引導剛主師對於晚明史籍的註意,並由此開始了他的史學生涯。
以明清之際研究,喚起民族精神
1928年,經梁先生介紹👩🏿🔧,剛主師應聘到北平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工作,並在那裏先後完成了《清初三藩史籍考》、《晚明流寇史籍考》和《清開國史料》等史籍考證研究成果,在其基礎上,剛主師完成了一代史學名著《晚明史籍考》。
1933年,剛主師應聘到南京大學任教🤵🏼♀️,在那裏🌙,剛主師與年齡長他十多歲的黃侃教授結為莫逆🫴🏻。兩人常有寓所小酌長談,探討學問🤵🏻♀️。教學之余,剛主師完成了關於明清之際黨社問題的研究♙,寫成《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一書😡,並於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那正是國難當頭的時刻,剛主師完成這部鉤索文籍🧓,用力甚勤的學術專著🧕🏼,目的還在於“以黨爭和結社為背景,來敘述明📏、清之際的歷史,以喚起民族之精神。”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與《晚明史籍考》,一部作為政治史的研究🚴🏿♀️,一部作為史料學的研究,成為剛主師生平學術的兩部重要代表作。
正當剛主師學術發展如日中天之時,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剛主師雖然參加了一些有日方背景的學術工作,但是不僅毫無成果而言👩🏽🏫🎠,反使自己的歷史蒙上了陰影。這種情況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剛主師受聘到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任教,回到闊別二十余年的天津➞。教學之暇,剛主師繼續他對晚明歷史的研究,1957年,在重版舊著《顧寧人學譜》的同時,剛主師的《南明史略》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部書以特定的歷史時期為斷限,是一部顯示剛主師南明史料功底的開創性的成果。但是由於剛主師這部初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思想👠,並且用純現代白話文字寫成的著作,還是略顯簡單🦸🏽♀️。
剛主師實在是一位勤奮且多產的學者☎️,從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十余年間,除去《南明史略》外🛻,先生還先後完成了《清初農民起義資料輯錄》、《清代農民起義資料輯錄》🍝,完成了《增訂晚明史籍考》⚇🔅,出版了《明清筆記談叢》,都是與史料有關的成果。剛主師治史甚忌空談理論而重史料🫅🏼,尤重史料中的野史筆記。他所輯錄的史料專集中所搜輯的大多是野史筆記上的內容,因此也就格外具有研究價值🏚。
剛主師曾說🤙🏿💪🏿:
我感覺到一部《二十四史》雖然不能說全部都是謊言➛,但是官修的“正史”,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除了記載朝章製度✶🕛,帝王將相🧑🏿🦳,政治沿革,官吏的升沉而外🐺,其記社會經濟情況,朝野遺聞👩🏼🔬,勞動人民創造歷史和生產財富的事跡,那就微乎其微……因之要明曉明清兩朝的社會狀況💅,經濟基礎以及科學技術的發明,學人的輩出,人民群眾所創造的偉績,則只有依賴於野史筆記中所記載的資料,從其中去偽存真,披沙揀金了🧖🏼。
晚年整理史料,增訂前作
1964年,在四川大學紀念顧炎武延辰35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剛主師發表了他的長篇論文《明末清初的學風》🚬。這是剛主師對於明清史研究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其“生平研治學問旨趣的所在”,也堪稱是先生學術論文的代表之作💁🏽♂️。他在文章中謳歌了明末清初的學者們的愛國主義及其“豪邁不羈和突兀不群的風格”,同時也批評了他們輕視人民群眾和追求脫離實際和超人的思想。這篇文章後來不僅收入剛主師晚年出版的學術論集👩🏼🍳🙎🏻♂️,而且就作為了論文集的書名。論文是從剛主師發表過的上百篇文章中選輯的。其中有《明末清初的學風》、《清代卓越的史學家全祖望》及《明清野史筆記概述》等學術思想文化的論文💓🌡;也選收了《略論明代農民起義》等有關農民起義的論述;此外還有《明末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及其遲緩發展的原因》🔀🧑🏻🔬、《清初利用漢族地主集團所施行的統治政策》等重大歷史問題的研究👨🏿🔬📚。基本上反映出了剛主師生平學術研究的主要方面🫳🏼。
在十年浩劫中,剛主師同所有的知識分子一樣,未能幸免於難。這是他學術研究第二次被迫中斷,而且比抗日戰爭的八年還要多出兩年。而實際上直到1977年以後🚣🏽,剛主師才在建國門外永安裏與孫楷第先生合住的一個單元中,開始了晚年的著述💄。我也因此有幸於1978年考入先生門下讀書。
從這時直到先生病逝的五年當中,先生以超人的勤奮先後出版了以明代野史筆記資料選編而成的《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上、中👨🏻🏭🍶、下三冊,和同樣出於野史筆記史料的《明代農民起義史料選編》😺,並且完成了突出野史筆記史料價值的論著《史料學概論》。剛主師不顧年近八旬的高齡,親率我等弟子數人赴江浙訪書🫷🏽,寫成可補《晚明史籍考》之闕的《江浙訪書記》。先生的著作🦤,許多都是用毛筆寫到毛邊紙上,一筆一畫,工整雋秀🏐,既是學術成果🚵🏿♀️,又是文學小品佳作,且堪稱書法藝術品🧑🏽🌾。先生就是這樣一筆一畫寫出了等身的著作😖。
剛主師生平治學,尤重於野史佚集的搜集整理,從中發掘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史料👨🔬。剛主師平生治學又極為勤奮,從青年時代起👳,就著力於訪書👵🏿、藏書,他晚年住在北京團結湖時,將自己的藏書齋戲稱為“瓜蒂庵”🧝🏽,以比喻自己的訪書、藏書為撿拾瓜蒂🙍🏿♀️💂🏼♀️。但在被剛主師戲稱為“瓜蒂”的藏書中,確有著許多希見的版本,後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為瓜蒂庵藏書🧑🦲🧛。剛主師的治學精神十分執著,他青年時代完成的學術名著《晚明史籍考》,經1964年的增訂,1978年的再版🫱🏼🚣🏽♂️,直到其晚年訪書江浙,仍在補其所闕,改其不足💱🌋。可以說🏋️♂️,這部史學名著的修訂,幾乎伴隨了剛主師學術生平。
本文作者商傳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轉自《新京報》2014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