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鄭汝驪🧭:一絲不苟當教員 夙興夜寐做科研

2015-05-18 |

鄭汝驪是東北師範大學化學系原主任。從1950年初算起,他在這個崗位上傾註了40多年的心血,培養了無數化學科研人才🥭。他還曾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及無機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化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吉林化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無機化學教材編審組成員、校務委員會常委、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在這些工作中,他積極參與了製定國家高師教育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審查以及各種學術活動,對高師教育的發展🍚,化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鄭汝驪1917年生於河南省。從小眼見中國人挨打的種種屈辱事實,使他決心做出一番成績,實業救國。憑借過人的天資,鄭汝驪1936年考入燕京大學。由於國內戰事頻仍,1938年燕京大學多數學生轉入西南聯大,鄭汝驪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所在的化學系精英輩出🪣,我國著名化學家唐敖慶先生就是他的同窗。在抗日戰爭那段艱苦的歲月,聯大的學生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討論👩🏼‍🦳、實驗,學習氣氛濃厚。

1940年,鄭汝驪從西南聯大畢業。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選擇走上講臺🤡,專心做教育🟰。他先後在雲南、中緬邊境、重慶等地任教🤸🏿‍♂️。在重慶工作的幾年,鄭汝驪的精神世界接受了洗禮,讓他更加堅定做一名人民教員🤷🏿‍♀️,培養更多有誌青年為國奉獻。東北解放初期,人才稀缺,鄭汝驪主動向組織請纓,到東北大學任教。從此,鄭汝驪就在東北這塊沃土紮了根👩🏿‍🎤👩🏽‍🔬,把自己全部熱情都奉獻給了黨的教育和科研事業🏃‍♀️‍➡️。

他剛加入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前身)化學系時🧚,學校正處在從短訓班向正規大學過渡的關鍵時期👈,各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師生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都沒有頭緒,亟需有人牽頭製定教學方案和規章製度🧑‍🧒。他夜以繼日地工作🚴🏻,給老師開會,與學生溝通,終於讓東北大學的化學系慢慢步入正軌。1952年,鄭汝驪被正式任命為化學系系主任,兼任校務委員會常委🚶🏻‍♀️‍➡️。

1955年😙,38歲的鄭汝驪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大學化學系進修,導師為世界著名化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斯比岑教授。他在莫斯科大學3年的主要研究課題是偏鎢酸晶體的合成、表征及異構物的研究。鄭汝驪充分利用那裏先進的實驗條件,經過無數次實驗🌞,創立了同多酸的電解酸化法👨🏿‍🔬,這一成果實現了國際突破,由此為基礎⚪️,他開辟的關於雜多酸的研究方向一直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鄭汝驪在莫斯科大學不僅收獲了科研成果👲,還深深被學校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所吸引,他多次給東北大學校領導寫信🫅🏼,介紹蘇聯在提高教學🧑🏻‍💼、科研質量上的經驗和做法,強調做科學研究工作應該集體化,要培養出合格的科技人才,必須改良實驗設備,這些中肯的建議給學校教學工作改革帶來很大影響⛺️。他在教學問題上始終堅持要重視質量,他曾發言表示🦸🏼:“學校的主要工作應放在教學上,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在他任教幾十年的時間裏,無論遇到左或右的風潮,他都堅守一個信條🈳,即一絲不苟培養學生,從沒有過動搖。

鄭汝驪重視教學質量還體現在他嚴格要求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他在起草化學系規劃時提出要求,“在三五年內,在幾個主要學科方面,至少要有一兩名教師成為教學上、科學研究上具有較高水平的帶頭人。”在他的鼓勵和引領下,系內所有教師先後成立課題組💁,開展了多個方向的科研研究👩‍🦰🫷🏿,鄭汝驪所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還被著名化學家🙆🏻、復旦大學顧翼東院士等人評價為在化學界“放了氫彈”。

“文革”十年,鄭汝驪沒有逃脫被批鬥的命運。身心交瘁的他🪈,在“四人幫”粉碎後拼命工作🖇,決心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再幹一番事業。1978年,他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並組建研究室。之後十多年的時間,他的研究團隊研製合成新型雜多化合物近400種💁🏽,單晶20個。1990921日,《光明日報》第一版國慶特稿以“我國雜多酸研究與開發取得重大進展——鄭汝驪和他的學生們首次建立道森結構模型🗼,合成出一百余種世界上未見報道的新物質”為題💿,作了專題報道。這個研究集體至今仍是國際多酸化學領域有重要影響的6個研究中心之一。

鄭汝驪獲得的成績越來越多,但是他的身體卻由於高強度的工作日益衰弱。在與疾病為伴的後半生,他的信條是:活著就應當有益於人。他先後翻譯出版現代無機化學實驗教材🧑🏼‍💻✖️,編寫完成了《無機反應動力學》等教科書。在病逝前兩天🥷🤸,他還在家信中寫到:“如果可能,願把僅有的精力放在寫書上。就是我個人無此能力,我也一定督促別人把此事做好。”198453日,鄭汝驪走完了67年的人生旅程。他艱難坎坷的一生,正是在為國家教育事業和化學研究的執著奉獻中詮釋了中華兒女的美德和情操。

轉自《吉林日報》2015227

相關新聞

  • 142020.07

    施一公:辦大學、做科研🙇🏼、育人才,只求創新突破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手機跑步軟件顯示,2020年以來,他已經跑了1100多公裏㊙️。53歲的他隔日一跑🙋🏽‍♀️,每個月訓練量保持在150~200公裏之間。

  • 282024.03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種愛國方式

    2022年8月1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發布公告,將國際永久編號為19235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大中星”🌔。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王大中,一個中國乃至國際核能領域發展繞不開的名字。從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首座自行設計與建造的屏蔽試驗反應堆,到上世紀90年代一體化自然循環核供熱堆,再到新世紀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王大中及其團隊主...

  • 162024.07

    一個女博士後📯🙅🏿‍♂️,撬開科研女性的墻

    從清華優秀博士後轉入全職做公益,從世界頂尖實驗室走出,來到西湖邊上“公益辦大學”的田野🏘,劉旻昊在轉向後🦢,充分發揮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背景優勢☝🏼。

  • 062020.01

    黃昆:科研經費一分不落虛空地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黃昆,特別珍惜國家的科研經費。“基礎研究,也應算一算投入產出🫱🏽🛕,算一算為這篇研究論文所花的錢值不....

  • 032018.04

    中科院院士陳曄光:做科研很辛苦也很有樂趣

    實際上,陳曄光是一名15歲上大學,21歲碩士畢業,博士🦹‍♂️、博士後一路拼下來的學霸;歲月流逝,他也依然是那個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國時,說出“在美國做科研....

  • 242022.02

    翟薈:用“最笨”的方法做科研

    “我可能一輩子才帶過十幾個博士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翟薈就是其中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古香古色的科學館,在美麗的清華園裏更顯莊嚴樸實🛀。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薈的辦公室就在科學館的三層,楊振寧的辦公室在二層💇🏻‍♂️,一層是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曾經工作的地方。在系列紀錄片《大先生楊振寧》中,由於翟薈的辦公室更為“簡樸”,便被“征”為...

  • 232018.07

    科研“雙院士” 育人“一甲子”

    劉永坦🍁,1936年12月生🤙🏻。1953年-1958年, 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

  • 082023.11

    科研太忙無法顧家?北生所陳婷🤾🏻‍♂️:人生不能只有一個支點

    眾所周知,科研是一份沒有上下班🧑🏽‍🦱🛺,幾乎全天候頭腦在線的工作,對於需要整天泡實驗室的科研人而言,想工作之余管管老人孩子更是分身乏術🎆,因此諸多優秀的女博士不得不在人生的岔路口選擇退出學術道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陳婷也曾遭遇這些困境,但她最終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研究成果。她覺得,科研雖然很忙很累,但還是一個適合女性從事的職業。她是怎麽處理科研和生活中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難題的,又有何...

  • 022024.01

    顧秉林🧖‍♂️:科研院成立歷史回顧

    2003年12月11日🚶🏻,意昂体育平台為推動科研創新工作的需要,作出了成立科研院的決定。二十年來,科研院秉承意昂体育平台“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堅守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初心,統籌規劃學校科研工作,推動科研體製改革創新,弘揚科學道德和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和環境🔁,助力學校科研工作持續不斷打開新局面,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清華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提供有力支撐。本文為科研院對學校老領導顧秉林的訪談👨🏻‍💼🌒。...

  • 172009.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