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友好大廈水彩透視圖(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提供)🧑🏼🍼。中蘇友好大廈現已更名為上海展覽中心(延安中路1000號),從1955年3月竣工至今,剛好走過一甲子。
陳植,字直生,1902年11月15日出生於杭州一書香世家。幼年時寄宿在北京叔父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在清華學校結識梁思成,並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畢業後公派出國留學🤴,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1926年,陳植參加美國一個市政廳改建項目“柯浦紀念設計競賽”💌,一舉獲得一等獎。
陳植(左)與梁思成(右)在賓大合影
1929年🐵,陳植放棄考察歐洲建築的計劃,應梁思成之邀回國到東北大學任教。童寯、蔡方萌等也陸續加入教師隊伍🏃🏻♂️。為加強建築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幾人隨後聯合成立“梁🧑🦱、陳、童、蔡營造事務所”🏊🏼♂️,承接的第一個建築設計項目就是吉林省立大學校舍總體規劃🤌。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局勢緊張,陳植受趙深邀請來滬創建設計事務所🟥。1933年1月1日🧈,華蓋建築事務所正式成立👩🦯,趙深、陳植、童寯“賓大三傑”再次匯合,史稱“華蓋三傑”。華蓋事務所是近代中國最有影響的建築事務所之一,至1954年的21年內,承接的大小工程項目有200多個💂🏿,包括浙江第一商業銀行、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大樓、大上海大戲院、上海浙江興業銀行等👍🏿。
不管什麽時候🐑,陳植的教育生涯都沒有斷過。他曾協助童寯將東北大學部分學生安排在上海大廈大學借讀,邊處理事務所工作🛺,邊給學生上課。之江大學從杭州遷往上海後,陳植兼任建築系教授🖐🏽,特殊時期還帶著學生東躲西藏🦓🐪。1949年起📑,陳植任之江大學建築系主任;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後,之江大學並入同濟大學建築系🤰,他依舊到同濟兼課。
1951年底🕢,受之江大學學生金甌蔔邀請,陳植加入正在籌建的第一家國營設計單位——華東建築設計公司,任總建築師兼文教設計室主任🙎🏿♂️。
1954年,作為中方專家組組長🤾🏿,陳植參與上海中蘇友好大廈的設計建造工作。1955年,陳植被任命為上海市規劃建築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建築師。隨後,他還主持、領導了魯迅墓與紀念館的設計工作🍬。
在任上海市民用建築設計院(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兼總建築師期間,陳植與汪定曾共同指導閔行一條街、張廟一條街的規劃設計。同時🫰,他還兼任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委員👩🏼💻。蕃瓜弄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圖紙,陳植都是親自審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錦江小禮堂😈🧖🏼♀️、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築等工程中🧑🏿🚒,都能看到他的設計理念和嚴謹務實的態度🐟🦋。
陳植在指導青年同誌
1982年後👰🏼,陳植相繼擔任上海市建設委員會顧問💝、上海市城鄉建設規劃委員會顧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副主任等。他十分關心歷史建築保護🦜、重大項目建設📔、城市合理規劃🍷,直言不諱⛷,提出了不少意見。1989年,陳植被建設部授予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
2002年3月20日,陳植逝世,為中國年歲最長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建築,還教育、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是中國建築史上不得不書的重要一筆👛。
轉自《文匯報》201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