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所知道的吳宓先生

2015-03-09 |

○李永暉

國學大師、教育家吳宓(1894-1978)早年留學哈佛,精研英國文學,回國後在清華等多所高校任教👨🏿‍⚖️🧑‍🎤,學術研究成果斐然,桃李遍天下。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李永暉撰文,回憶與吳宓的交往片斷,追慕先生的博古通今、獨立自由的學問人格🙇🏻‍♀️,思索時代風雨侵襲下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本文選自《世紀》雜誌2015年第一期。

1965年我考取西南師範學院(今西南大學)外語系。離開家鄉前,西師外語系畢業生🚖、在我母校四川新都大豐中學任教的劉昌和先生前來道賀🐼💜,並向我介紹說:西師校園很大🧑🏼‍🍼,風景很美⛔🚂,師資力量很強🧘🏿‍♀️,特別是著名學者、詩人、紅學家👷🏿‍♀️、翻譯家和中國比較文學研究之父吳宓先生在此執教🥙,為西師這所名校平添了一線異色。

聽了劉先生的這番講述,我對吳宓先生肅然起敬,決意到校後一定要去拜訪他,向他請益。

上門向恩師請教

到了西師後📄,我打探到吳宓先生有一個幾成定式的生活習慣🥋🪽,即每天晚飯後都要從居所文化村出來,沿著大操場到三教樓這條路散步,於是便邀約同班同學唐永齊與我一道到大操場邊“候駕”,一睹這位泰鬥級學者的風采🪻🚫。到了大操場邊約摸等候了半個多小時🥷🏼,吳宓先生果然現身了。他七十多歲👱‍♀️,個子瘦小,面目清臒,禿頂,戴了副極為普通的眼鏡,身著灰色布衫⛔,腳穿圓口布鞋⏸,毫無一點大教授的派頭🧑🏻‍🦼,儼如四川人所稱的“糯米老頭”👮🏻。但若細心觀察👨🏿‍🔧,也不難發現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散步時左臂掛著拐杖,顯得有點洋氣。他散步不是慢悠悠的,而是一搖一晃地作細步🤹‍♀️,走得非常之快,酷似“神行太保”。他走路時雙眼直盯路面🐃🌪,決不左顧右盼🫶🏻,精神之專註,有如做學問一般👨🏻。

入讀西師外語系📱,教授我們漢語言文學的老師是中文系教授楊欣安先生。由於我酷愛中國文學,習作成績不賴,楊先生挺喜歡我。當與楊先生混得較為熟絡以後,我便向楊先生啟齒,請他帶我去拜訪吳宓。殊料楊先生以“教務忙”為由🛑,拒絕了我的請求🤵🧝🏻‍♀️。老夫子畢竟是老夫子,終究經不起我的死攪蠻纏👩🏽‍🌾,他最後還是應允了⚖️。於是在沒隔多久的一天晚上,楊先生便帶我去到文化村一舍🔚,見到了我心儀的吳宓。

吳宓的居室不大,只有兩間屋子,外住先生,內住保姆🙇🏻。先生所住的這間屋子,陳設極其簡單,只有一張床、一個寫字臺☄️、一個書櫃和一把藤椅🛍️,看上去顯得有些寒磣🚖🍋。楊先生向吳宓問安後馬上切入“正題”:“這是外語系李生🪛,我的學生📆,四川新都人。李生對宓公很崇拜,故今夜帶他來看望你🤶,向你聆教。”

吳宓聽罷直擺手說:“宓老朽無用🧝‍♂️,愧不敢當,欣公很有學問,要好好跟欣公學🧘🏼。”說罷轉過話鋒👬:“新都乃文昌之地,明代出了個狀元叫楊升庵🛰。升庵先生著述等身🤸,是個大學問家,且很有氣節,十分了不起。”隨即沉吟升庵先生被流放永昌(今雲南保山)途中所著的一首詩🧑:“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影斜。十二街頭春雪遍,馬蹄今去落誰家。”吟罷長嘆一聲,流露出他與當年升庵先生一樣,懷才不遇👰🏽♞,滿腹愁悵與淒愴。

第二次到先生家是一個冬夜,我向先生請教怎麽才能學好文言虛詞活用。先生告訴我:“掌握文言虛詞活用🤾🏻‍♂️,其實並不難👩🏽‍🏭🗒,只要多讀😰、多記、多用,特別是結合日常生活使用👷🏻‍♂️,一定能學好。”旋即以“之”字為例👩🏼‍🔧,給我講授它的若幹種用法,並現身造句🧖🏼:“譬如我送你到重慶👩🏽‍💼,我便可說‘吾送李生之重慶’。這裏的‘之’是動詞⛅️,‘去’和‘到’的意思。”這次聆教,我受益匪淺🧑🏻‍🦰,永生難忘👨‍👧😴。

第三次到先生家是1966年的一個春夜。我將自己寫的一篇兩千字散文《春到縉雲山》送先生批改。先生伏於燈下,將此文細細地看了兩遍🦍,然後笑著對我說:“散文難寫,短篇散文更難寫。這個短篇尚可,如若改用直書和繁體字就更好了。”先生之所以要我使用繁體字🦃,後來我才知道是他對使用簡化字持有異議使然。

那時我太嫩,思想單純🫡😯,每去一次先生家回來都要將實情告訴同學。殊料這一“實情告訴”卻給我帶來一些麻煩👂🏿。出於對我的關心,班裏一位“團幹”告誡我🧗🏻:“你不是正在爭取加入共青團嗎?共青團員必須具備敏銳的政治嗅覺。吳宓很反動,前年‘四清’運動挨了批🔊,如果你繼續和他攪在一起,就會喪失階級立場🎤,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團幹”所說的這番話🎰,著實把我嚇壞了,從此我再也不敢去找吳宓先生。

“文革”中慘遭迫害

1966年中央下達《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很快延燒到西師,寧靜的校園頃刻間沸騰起來。吳宓首當其沖,難逃一劫💁🏼。據我所知🫶🏼,中文系“革命小將”給吳宓羅織的罪名大抵有這麽五條:一是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先生主編《學衡》,竟樹起拂逆時尚、獨領風標的大旗,與魯迅打筆仗。二是在上個世紀舉國上下鬧饑荒的“三年困難”時期,先生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何況”一詞的用法時造句說“三兩尚不足🧛🏼,何況二兩乎”🌠。先生使用這句話作例句,被說成是“發泄對現實不滿”🧗🏼‍♂️,“惡毒攻擊黨的糧食政策”👩‍💼。三是先生授課🦮😦、寫文章🗜,甚至因丟失一串鑰匙寫一則遺失啟事,皆用繁體字,從不寫簡化字😺👩‍⚖️。簡化字是國家頒布的🍚,不寫簡化字就是“反對黨和政府的文字改革”。四是先生經常寄錢給情同兄弟的亡友、著名詩人吳芳吉之子,幫其解決生活困難,不時還周濟個別有“政治歷史問題”、生活窘迫的教師。於是上綱上線📶,厚誣先生“拿人民的血汗錢去養活資產階級的孝子賢孫”。五是愛妻鄒蘭芳去世後🧑‍🔬,每逢生辰和忌日👶🏻,先生吃飯時總得多擺一副碗筷來寄托哀思👩‍🔬🤠,有時到北碚街上看電影,還要多買一張票放在自己旁邊座位上,以示陪夫人共享歡娛🧚🏽。殊料先生所采用的這些紀念亡妻的方式,竟被說成“迷戀小資產階級生活情調”💫。為了抓“現行”,覓“鋼鞭”,中文系革命小將還對吳宓先生實施抄家。可是“戰績”不佳,只從先生床席下面抄出一些用香煙盒紙記的日記,所記內容全屬“早餐稀飯一兩🧑‍⚕️,饅頭兩個,雞卵兩枚”之類的生活流水賬。“小將”們看了哭笑不得🚝,空著兩手,悻悻離去⚽️。

1966年夏天是革命小將開展“大揭發大批判”的狂熱時段。我親眼目睹了這麽一些“批判”場景:一是“群醜亮相”,即將包括吳宓在內的全院數十個“走資派”和“牛鬼蛇神”弄到網球場掛黑牌🤙🏼👩🏿‍🦱、戴高帽🛜,“坐噴氣式飛機”,讓烈日暴曬,一個個被折騰得氣喘籲籲,滿頭大汗🧑🏻‍🦽🧎‍♀️,苦不堪言。二是遊街示眾,即押著包括吳宓在內的全院數十個掛著黑牌、被打入另冊的“黑幫分子”到北碚遊街♣︎,進行人格侮辱,如若哪個不低頭或走得慢了點😯,將被呵斥甚至挨打🌷。三是“開小竈”🧔🏿‍♂️,即在大禮堂單獨批判吳宓。盡管場內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先生總是埋著頭🥬,瞇著眼𓀝,一聲不吭。一位“小將”見先生如此“頑固”,便氣急敗壞地沖上臺,揮起皮帶朝他頭上一陣猛抽。他痛苦地用雙手捂住頭頂,看著這位“小將”說🧘🏻:“同學,別打了👃🏽,已經流血了。”於是幾位“小將”一擁而上,在一片口號聲中將先生拖下臺,弄到學校衛生科去包紮。目睹先生慘遭毒打,我不忍心看下去🍓👷🏽,心頭十分難過🎈。

1970年🧹,我畢業離開西師,再也未見過吳宓⏳。先生後來的情況🚣🏿‍♀️,我從中文系老師那裏零零星星地知道一些。據說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運動中💃🏿🤹🏼,中國學界敢於站出來旗幟鮮明地反對“批孔”的人為數不多,吳宓就是其中一位。聽中文系一位老師講🧜‍♂️,有一天系裏召開“批林批孔”大會,有個“造反派”跳起來要吳宓批判孔子的“克己復禮”,殊料這位倔老頭子毫無畏懼地站起來高聲頌揚孔子“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思想,並慷慨激昂地說👩‍💻:“‘克己復禮’是很高的道德標準,林彪是反革命,他永遠做不到!”先生的這席話🎑,弄得全場一片嘩然🤹🏿‍♂️,搞得這位“造反派”灰溜溜的𓀔,憤憤地罵了聲“老頑固🥹,反動透頂”便離開了。類似這樣在批判會上“攪局”還有一次🏦:有個“造反派”在批判吳宓時罵先生是“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先生聽了十分不滿,馬上站起來:“請問革命同誌,這‘不齒’二字是何意思?”“造反派”答:“‘不齒’嘛🫶,就是看不起你這個狗屎堆🧝🏻。”先生聽罷大笑起來:“謬矣,大謬矣👮🏻‍♀️,這‘不齒’實為‘不與同列’之意🪇。‘齒’💟🤲🏿,列也。”批判會結束後,有位好心的老師勸說先生何須與這種不學無術之徒咬文嚼字,先生義正辭嚴地說:“學問大小姑且不論,重要的是辨其真偽,不可讓‘不齒’二字謬種流傳🍍👨🏻‍💻。”在如此嚴酷的政治環境之中,自身深受迫害🫳🏿⏮、慘遭蹂躪之時,先生竟能置自己榮辱與生死而不顧,堅持自己的學術思想🛌,堅守中國傳統文化陣地🗡。

轉自《文匯報》201532

相關新聞

  • 122022.08

    歷史學家——吳宓被忽視的身份

    吳宓在中國首創比較文學學科,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他文學上的成就已是國際公認。可能是因為文學成就的光芒過於耀眼,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幾乎被掩蓋,吳宓歷史學家的身份常常被人忽視。除一二學術掌故偶有提及外,學界對這位大學者在歷史學研究上的貢獻往往語焉不詳。筆者在準備撰寫歷史學家林誌純年譜時👨‍⚕️,偶然從《吳宓日記》中讀到大量有關他在歷史系任教時的記錄㊙️,知道吳宓先生曾在西南師範學院歷史系任世界古代史專...

  • 162021.06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 052010.08
  • 182014.03
  • 142016.06

    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溫德  

    謹以此文紀念楊絳先生,並緬懷溫德先生。

  • 142004.04
  • 212016.11

    吳晗遺劄摭談

    現存的這通吳晗遺劄,當時或未提供作展品,故幸存至今👵🏽,成為他倆那段鮮為人知交誼的唯一證物。

  • 272024.05

    關於《錢鍾書楊絳親友書劄》

    楊絳先生晚年最後做的一件她認為很必要的事💇🏻,是親手銷毀了錢鍾書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記🤱🏼,以及某些親友的書信。雖然我覺得很可惜,曾多次勸阻👨🏽‍🎓,但未能讓她回心轉意🧔🏻‍♂️。其後不久🤵🏻‍♀️👩‍🦯,我應約往謁。那天恰巧保姆小吳休息回家了,是楊先生親自開的門🚝🍋‍🟩。經過走道時🫅,她指指左側的壁櫃說,“一些保留的讀者來信(一般均已讀過)都用紙箱分盛了摞在裏面,將來連同我們近年收存的報刊雜誌的評論等♧,一同交清華檔案館保存。”那天在她的臥室聊天談...

  • 252022.01

    水天同——“半世飄零彈鋏客”

    水天同是我的異母兄長2️⃣,他出生於1909年🌃,生母早逝,他在祖母照應下長大🚫。他從小擅於辭令,學校集會遊行中👵🏼,他常被老師抱到臺上作即興演講👨🏿‍🦰。那是民國初年,學校和社會鼓勵學生在大庭廣眾演說。進入中學時,父親考察歐美教育歸來,便鼓勵他投考清華準備留學。他14歲(1923)考入清華學校🙎🏽‍♂️,在他之前,已經有甘肅學生進入清華讀書👷🏿🍠,因為過不慣那裏的生活而申請退學的事情。他後來回憶說🧚🏼🈷️,臨行時有親友來送行🕢,對他的贈言是“到清華...

  • 082024.10

    三代之誼逾甲子——記張奚若先生與成家三代交誼

    我國著名政治學家、教育家🧑🏽‍✈️,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張奚若先生,與成家祖孫三代(先祖父成柏仁、先父成景暉以及筆者成小秦)有著延綿65載的深厚情誼👨‍🏭,從清末至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風雲動蕩的年代🏋🏼‍♂️🥠,何其不易👩🏻‍🦳!張奚若與成柏仁之結義1906年12月初,張奚若與我祖父成柏仁結義於三原宏道高等學堂。他們是預科丁班(即第四班級)同學🤸🏼‍♀️🌚。當時班裏有同學30余人,有秀才多名(成柏仁榜列耀州12名秀才第一名)🧑🏼‍🎓,同學還有曹...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