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業的奠基人翁文波,胸懷報國宏誌👩🏻🚒,把智慧和學識揮灑在祖國的山川大地。
翁文波(1912年-1994年)是我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在我國說起尋找石油和天然氣,必然講到石油地質勘探;講到石油地質勘探的技術手段,就會涉及地球物理技術😄;而地球物理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又和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緊密相連。
首開地球物理勘探課程
1912年,翁文波出生於浙江縣🌗,193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進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36年初,24歲的翁文波又遠赴英國的倫敦帝國學院攻讀應用地球物理專業。他想學習經世致用的科學來報效自己的祖國🦖,用實業救國。
“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翁文波從報紙🚶🏻➡️、廣播中得知祖國的熱土遭受著日寇鐵蹄的踐踏,四億同胞掙紮在水深火熱之中。血淋淋的事實深深地刺痛了這位27歲中國青年的心🐜,翁文波恨不得將一腔熱血奉獻給貧弱的祖國🐀。1939年冬🙇🏽♂️,翁文波獲得倫敦帝國學院地球物理博士學位。他婉言拒絕了老師的挽留和開出的優厚待遇👳♂️🧜🏽♂️,以“苟利國家生與死,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心情,急切地起程回國♕。
翁文波只身攜帶著自己利用業余時間研製的零長式重力儀🧜🏼♂️,一路輾轉,沿途丟棄了行李、衣物等許多生活用品🙋🏻♀️,可是這臺重力探測儀一直帶在身邊💔。他認為,這是為國家效力最有用的東西啊!回國後,他立即到重慶沙坪壩的中央大學任教,在我國第一次開設了地球物理勘探課程,為中國培養自己的石油勘探工程技術人員。
中國的測井之父
中國的地球物理技術創立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火四起👩🏻💼,各國的能源問題非常突出🧼,中國更是異常緊張。過去,中國用燃料都靠進口。1937年南京淪陷後🫘,國民黨政府遷到武漢,沿海港口相繼失守,石油來源斷絕,大後方嚴重缺油,曾經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號。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加緊尋找石油資源🫳。當時在國內能生產石油的地方🐵,只有延長和玉門,玉門油礦的產量稍微高一些🛣。但距離2500多公裏遠的陪都重慶來說,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國民政府四川石油勘探處在四川巴縣石油溝打了一口探井——巴1井,期望能有大的發現🏊🏿♀️,以解大後方的缺油之急🫕。
翁文波在中央大學授課之余常去巴1井♏️。他一邊利用實驗室的廢舊零件,自製儀器,到四川石油溝的巴1井進行試驗性電阻測井和自然電位測井🏬。他首先采用1M電位電極系成功地測出了電阻率曲線。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利用電測技術測井📢😸。翁文波開創了這一學科在我國應用的先河,被我國石油地球物理界稱為“中國的測井之父”。
組建我國第一支重力隊
1940年,我國玉門油礦傳出喜訊💤,經過嚴爽📣👨💻、孫健初、靳錫庚等石油地質工作者一年多的努力勘探,終於在老君廟發現了主力油層🥐,當時稱為L油層和M油層。
1941年5月🦔,遠在重慶中央大學的翁文波聞訊後興奮得失眠了🧑🏼🍳。玉門發現了主力油層🤸🏼♂️,抗戰最迫切需要的燃料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了🤦🏿♀️。翁文波決定離開山城重慶🫃🏼,奔赴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外,施展他的報國宏圖。他毅然辭去教授職務,給遠在上海的未婚妻寫了一封信,帶著助教趙仁壽和他們業余時間自製的重力儀👩🏻🦯、羅盤磁變儀🕐、測井儀等儀器🍠,闖進了“千石萬嘖皆百草”的玉門油礦,開始了尋找石油的生涯。
到玉門油礦後🫷🏻↩️,翁文波擔任地質室副主任,孫健初是地質室主任,嚴爽是礦長🏄🏼♂️。他首先提出了用地球物理方法加強地質勘探,並立即對幾口油井進行電測,將取得的資料進行研究整理,同年7月寫出了《甘肅油礦物理探礦報告》🏩,應用物探技術指導鉆井。油礦籌備處根據翁文波得出的電測資料,將第三口井由94米加深到145.21米,使原油日產量由10噸提高到13噸以上。1942年他又根據許多測井資料進行分析🕕,認為“各井地層皆可互相聯絡”,命名14號井102米以下的油層為“幹油泉砂系”,438米以下層系為“妖魔山砂系”。
1945年10月🧚🏿,翁文波在玉門組建了我國第一支重磁電測量隊🆖,並兼任隊長🧄。他帶領20多名隊員,沿河西走廊在東起張掖、高臺🙍🏼♂️、酒泉🌨,西至玉門、安西、敦煌等廣大地區進行重磁力普查勘探🙋🏿♀️;深入祁連山(600720)和北山做區域剖面,並沿線觀察地質露頭🕝。1946年3月💋,他們完成了《甘肅走廊西部重力測量提要》報告🤑,繪製了河西走廊十萬分之一的地質、重力綜合圖20余幅𓀀🤱。
1946年6月👨🏼🦲,中國石油公司在上海成立🎡💙,翁文波赴任勘探室主任↔️。他前後又組建了兩個重磁力隊,歷時兩年🧛🏿,對臺灣島3.6萬平方公裏的區域進行了第一次重力勘探和測量📚。
保護我國第一臺進口地震儀
1948年11月,國民黨政府決定將石油公司一分為二🧏🏻,在臺北設立辦事處🏋🏻,要把一部分技術骨幹轉移出去。一天,翁文波突然接到三封匿名信👨🏻🦯🧑🏽🎨,內容大都相同🦸🏽♀️:一是讓他別去臺灣,許多知識分子在看著他的去留🤱🏼;二是請他保護好進口的地震勘探儀器……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的勝利,百萬雄師即將渡江作戰,蔣家王朝已岌岌可危🤷🏻♂️。
翁文波熱愛自己開拓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業,痛恨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更寄希望於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浴血奮戰的中國共產黨🌆♎️。他憑著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直覺和判斷,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他把重要的資料和一些儀表藏在掏空的夾壁墻中🙇🏼♂️;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國民黨軍隊把守的層層防線🤸,把最寶貴的進口地震儀主體部分🤦🏼,藏到了中央銀行的金庫裏;他自己也躲了起來,等待著新中國的誕生。
隆隆的解放炮聲隱約可聞。一支國民黨馬隊來到設在上海楓林橋的石油公司勘探室,為首的問看門人:“翁文波在不在?”他們是要將翁文波帶去臺灣。看門的工人說👋🏼:“不在©️。”他們問:“他去哪裏了👮🏿?”工人答😮💨:“不知道。”人心向背🧘🏻,昭然若揭。他們一行人在勘探室裏亂搜一通,什麽也沒有得到,沒趣地走了👱🏽♂️。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了🪯。翁文波把保存完好的進口地震儀及資料🫃🏼,作為對新中國成立的一份厚禮,交給了接管中國石油公司的軍代表。1950年🙅🏽♂️,我國成立了第一支地震勘探隊,用上了這臺進口地震儀📱。中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事業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葉青)
轉自《中國石油石化》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