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年間📑,他對建築知識系統進行構建🏄🏿,也對自我的認知逐漸清晰。他用實際經歷向我們闡釋了認知自我的重要👷🏽♂️,向我們展示了清華人的專業追求和責任心♿👨👨👦👦。
他,就是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1979級建築系意昂李曉東🏓。
李曉東,198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1989—1993年在荷蘭德爾富特大學建築系及安德豪芬大學建築學系做建築理論研究工作,獲建築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1997—2004)🚷,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教授👨🏭。2020年8月,李曉東與建築學院意昂訪談實踐支隊進行了深入交流。
認知自己,夯實根基
對於李曉東來說,上清華建築系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在學習建築學的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認知自己”的重要性,並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自己對建築的興趣🥍。李曉東說,最開始學習做設計時,往往是先有一個框架,把它套到一個建築問題上👱🏿,然後去做設計🏰,這是剛接觸建築時一個非常單薄的思考。時間長了🦸🏻♂️,他希望構築一套自己的建築語言🧳,而這一定需要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認知之上👩👧。
學業上,李曉東深諳夯實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把基礎知識打牢的話🍟,創造性的東西實際上是在生活當中、在未來很長的學建築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去升華,不斷的去開發而出來的,而大學不會見證這種創造能力。”在大學本科階段,特別是低年級🧚🏼,認清自己的能力所在,夯實基礎知識,“綜合能力早晚有一天會體現出來🫴🏼。但是當基礎不夠雄厚的時候,這種綜合能力即使有了也不夠深刻。”
課外👩🏽🏫,在大學時🧗🏻♀️,他經常會背著畫箱跑到圓明園寫生,還加入了社團吹了三年的單簧管,並在人民大會堂演出過🧑🏿💼。李曉東認為,學建築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能不能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這些學業之外的豐富經歷,潛移默化地讓他從不同的感知層面去了解自己,在自我認知層面逐漸構建出清晰的輪廓。
獨立思考,構建系統
李曉東坦言,自己在荷蘭讀完博士後📜,雖然讀了很多書,但腦海裏只是存儲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這些信息如果沒有經過消化、吸收🫷🏽、綜合到一個完整的系統裏去🙍,那基於這些信息而產生的對建築的理解就是非常片面的🐁。在音樂上,李曉東一直更喜歡聽古典音樂,因為古典音樂是一個復雜、縝密、完整的系統,而一些流行音樂只是某一點或某一種情緒的表達。類比到建築上,很多建築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框架,沒有靈魂,只是一些片面的集合◀️🥃,因而也很難打動人。
二十一歲那年🏄🏼🦸🏽,李曉東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當時學校正好在黃山有一個項目,他決定去黃山待兩年🔢。黃山的環境給人安靜的氛圍🤹🏻♀️,坐在書桌前👇🏻,“雲會從開著的窗戶中飄進房間”🧖🏼。每天晚上十二點不到的時候,李曉東會綁著一個沙袋去爬山,爬到山頂上,手電筒都不拿,只拿一根棍子👩🏼🌾,在山頂上坐一會兒再跑下來🏈。兩年以後,他把沙袋解下,跑到了黃山頂,如履平地。半夜十二點左右,李曉東一個人拿著棍子爬黃山的路上🌤,經常會有野狗跑來跑去。到山頂上,萬物寂靜,一個人打坐的時候,“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意識🌃,思考的邏輯完全是和平時不一樣的狀態”。談到這裏,李曉東聯想到疫情給他帶來的一些對建築的思考🆒。李曉東認為✌🏻,疫情讓我們被迫封閉在家裏,但也讓我們擁有了獨立思考🌔、反思自己的空間,“這(獨立思考的空間)其實非常重要🏋🏼♀️,不是壞事”🪤。“對於封閉空間、集合空間🔩、社交空間的理解,都會成為我們未來做建築的考量因素🫑。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區段去理解疫情以後的建築空間,雖然現在沒有答案,但都是在一個學習和研究的過程當中💇🏻🧜。”
在職業的選擇上®️,李曉東也在不斷進行嘗試,從中獲得對自己更清晰的認知。大學四年級🌙,在北建院實習一個月後💫,他感覺那裏不適合自己,自己也不適合那裏👩👧👦。在黃山近乎與世隔絕的兩年後👮♀️,他認為自己不能以基本上完全封閉的設計狀態去做建築。在事務所工作的時候🦐,他“將近有一兩年的時間很恍惚,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建築是什麽”🫸🏻。後來🫑,李曉東選擇了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書。教書需要再思考、需要反芻,把過去所學所見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有邏輯的系統👩🏼🦳,“有故事,能兜圈”的教學才具有人文意義。學校對於李曉東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場所,它可以給人獨立思考的空間,包容思想的天馬行空🏋🏼♂️,個性的放浪形骸。在最初教學的七、八年時間裏,無論是寫文章、做教師還是研究學問,李曉東都在極力地尋找、建立自身對建築認知的系統構架👩🎨。這種構架的建設直到零二、零三年終於變得清晰起來🤞🏽🈸,這時🤾🏽🈂️,李曉東對建築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深刻。
感悟世界,責任為先
“我們的同學們通常會受製於單一的文化體系所產生的相對單一的思維模式,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思維模式,更多地去交流👱♀️,更多地在生活當中去體驗,去培養一種感悟情感、感悟世界的能力✸。這個能力一旦打開了以後🎖,對建築的理解,就會發生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幾乎90%以上的同學選擇建築學科作為職業,都是比較偶然的🛒。一個人選擇學了建築,不代表他就一定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有天賦的建築師。但是,作為從清華建築系畢業的同學,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從你的良心出發🕴🏻,做到少犯錯誤,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責任心🖥,把能做到八十分的事情盡量做到八十分,再讓自己的天賦為作品錦上添花。”
祝福母校,祝福祖國
在訪談的最後,李曉東分享了他對清華這些年變化的感悟以及對母校和祖國的美好祝福,他感慨地說到🩼🧎♂️➡️:“我們從一個預備學校到現在的世界一流大學,這個變化真的是從零到一,然後從一到二,二到三,三到萬物的狀態”,“我相信我們會變得很強大,很多學校一定會成為世界一流學府。希望清華能更上一層樓,國運昌盛,國家越來越富強📪!祝母校110周年生日快樂!祝我們的意昂們🥌5️⃣、同學們🤡、老師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