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革(1922年1月22日-2007年12月29日),著名翻譯家、科學史家🎋,享譽國際的玻爾研究專家🛀🏿。自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建校以來,戈革一直在校工作,直至退休✋。他專註物理科學史研究🛫,主要研究物理學家尼耳斯·玻爾的生平、學術和思想,曾被授予“丹麥國旗勛章”💄,以表彰他在研究玻爾,特別是在獨自翻譯多卷本《尼耳斯·玻爾集》方面做出的貢獻。戈革不僅在科學史研究方面造詣頗深👩🏻💼,而且在書畫篆刻、詩詞歌賦👸🏽、文學創作等方面多有建樹。
今天是戈革百年誕辰🙇♂️☝🏽,讓我們深切緬懷👨👨👧、追憶他嚴謹的治學精神,領略他博雅的學者風範。
求學路上的勤學者
1922年1月22日🤲🏽🫲🏽,戈革出生於河北獻縣前南宮村。自幼愛好書法和繪畫🤹♀️🥫,熟讀國文🥭,受其同鄉、清朝才子紀曉嵐的影響,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熱愛。
1936年夏,戈革進入河北省立第二中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深受戰亂之苦而顛沛流離,後輾轉於河南💂、甘肅等地,在甘肅河西中學讀完高中。受其兄長的影響🧄👖,戈革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5年夏👩🎓,戈革在蘭州參加了大學招生全國統考,以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被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錄取。次年,西南聯大復原拆分,戈革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

戈革的學生註冊卡和成績冊(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提供)
1949年,大學畢業後的戈革選擇繼續深造👨🏼🦳,跟隨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研究所余瑞璜教授攻讀X光實驗物理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三年後,戈革研究生畢業。
嚴謹治學的師者
我以一個科學史工作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認為一言一行,首先要對得起自己,因此絕不肯拿科學史來開玩笑。
——戈革

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成立。同年🏄🏻♀️,戈革調入北京石油學院,從事物理教學與研究工作🧑🧑🧒🧒,並參與學院創建工作。他作為我校第一代物理教師,長期講授普通物理學🧏🏽♂️、電磁場論及其他多門物理學課程👆。他嘔心瀝血🧎🏻➡️、勤懇工作👩🏿🦲,為我校物理學科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恢復高考以後🎳,先後編著了《宏觀電磁場論》💇♀️、《地震波動力學基礎》兩部教材🍘,同時期還為學校當時試辦的數學🤞🏻🏂、物理👷🏽♂️🚶、力學、電子和物理等師資班講授物理。戈革喜歡與年輕人打交道⬛️,經常給學生開小竈輔導功課,學生也經常到戈革家裏做客請教🚤。

戈革輔導學生
1983年,戈革調入華東石油學院北京研究生部並招收碩士研究生🪫🍫。執教期間,他誨人不倦🚵🏼♀️,為同學們樹立了嚴謹治學、精心從教、教書育人的師德風範。
玻爾研究的大家
我的一生都沒有休息過,不為別的,就為我喜歡的事情,不是為了稿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我就是要翻譯《玻爾集》🤵🏿♂️。
——戈革《正直者的困境》
戈革從57歲開始翻譯第一卷《尼耳斯·玻爾集》,直至去世前的27年時間裏👌🏼,他以一人之力翻譯了12卷本的《尼耳斯·玻爾集》🎽。

戈革的翻譯是在讀懂原著的基礎上進行的。他不僅譯出了《尼耳斯·玻爾集》文章內容🛩,而且還翻譯其文章風格𓀘🍥,保持了全卷整體風格的一致性。在晚年🤳👨💼,他克服眼疾等旁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拿著放大鏡一字一句地閱讀原文👐🏼,再由助手幫忙整理成稿🧚🏻🚞,最後自己再來校對終稿🚵🏻,最終完成了《尼耳斯·玻爾集》12卷本的譯作。
用戈革的話來說🔬:“出版這個書可要了我的命了”。

2001年6月5日,戈革(右)被丹麥授予“國旗騎士勛章”
2001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授予戈革“丹麥國旗騎士勛章”,戈革是我國第三位獲此殊榮的翻譯家。
在翻譯《尼耳斯·玻爾集》的過程中🫵🏿,戈革非常註重研究玻爾的生平🧙🏿、學術和思想🧚🏿♂️。他先後著有《玻爾》、《尼耳斯·玻爾——他的生平👋🏻🧬、學術和思想》、《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尼耳斯·玻爾的哲學背景》等書籍。

2001年🤼♀️🧑🏻🔬,美國物理學會評價戈革教授:科學史的英雄
為做好翻譯工作✊🏼,戈革還訪問了尼耳斯·玻爾文獻館、美國物理學會物理學史中心、丹麥王國圖書館🏚、卡爾斯伯博物館⚄、哥本哈根市博物館及中外友人👏🏼,搜集了大量關於玻爾生平與研究的圖片實物資料🤸🏻♀️。
博學多識的才子
老夫從來不作“應景”之文🧴,不發空洞之論,每篇文章必“有所謂”,而且自信有些東西是現今世界上任何別人都不可能寫出的。
——戈革《半甲園叢稿》

戈革先生興趣廣泛🥉,尤嗜治印。自1954年開始🪓,研習印譜無師自通,一生治印達萬余枚👇🏿。

戈革先生部分印章
戈革的篆刻風格多樣,所治印章分為三類:一是刻製一些觀點理念類詞句👩🏼⚕️。以他為於光遠的隨筆《碎思錄》集配的100余件篆刻作品為代表。二是給小說中的角色治印,該類的代表有約500枚印的《紅樓夢人物印譜》和1600多枚印的《金庸人物印譜》。三是為親朋好友治印🍿。曾為錢鐘書和夫人楊絳,張伯駒、顧季羨英國學者李約瑟等刻印🫱。錢鐘書後期的印章,多是戈革為他刻治的。戈革率真耿直,珍視友誼,交友名流,與錢鐘書🧔🏿♀️、張伯駒⏺、金庸等人時常有書信往來。

錢鐘書致戈革的書信
我不過星期天⏩,不休寒、暑假👱🏼,不參加春🌘、秋等出遊,不過年假💣、春節💃🏿、上元、端午、中元、中秋等節⛑️。只有別人偶爾來訪時,我以交談作為休息。我平生正式出版的著、譯書籍和發表的文章🛌🏻,共約兩千萬字,便是如此寫出來的🏹。
——戈革
戈革的非學術文字大都收錄在《半甲園叢稿》中。他還是超級金庸迷💚,不僅篆刻了1600多枚印的《金庸人物印譜》🌪,還寫成了文學批評專著《挑燈看劍話金庸》。戈革勤奮鉆研中國傳統文化,在古典詩詞方面的成就巨大🧎,一生創作過不少詩詞🤸🏽♂️,晚年時曾收集部分詩詞作品,集成《紅莩殘吟》⭕️。後來出版的《半甲園叢稿》大約收錄了四百余首詩詞。

戈革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書法多以金文、小篆和行書為主,畫作多為花卉,偶有山水,非常重視幾何結構與色彩的協調🙋🏻。繪畫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講究“詩、書👩💻、畫📪🚯、印”的互相補助、協調統一。

生活中的戈革喜愛養貓,著有《人生樂事貓懷裏》一文,與魯迅、徐誌摩✸、郭沫若冰心⏭、季羨林等人關於貓的文章共同收錄在《貓啊🧚🏿♀️,貓》裏💆🏽♂️。他的《紅莩論貓》寫出了他與“貓”之間的深情厚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懷念戈革
戈革教授是一個治學嚴謹的學者📌👨🏽🏫,在量子物理學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並專研玻爾,譯著甚豐。戈革教授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文人,個性鮮明😠,擅長寫舊體詩🛶,他的印章更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
戈革教授是最後一位傳統中國的文人才子,也是精通現代文學🐎、向往民主自由的現代知識分子。
——著名科學史家範岱年
戈老夫子到我們教研室是物理教研室的大幸👨🚀,因為他帶來了很好的學術作風。
——我校教授沈本善
來源:檔案館
文字🙎🏻♀️🎽:秦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