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汪燮卿院士👩🏻‍🏭:我們是臨危受命,應該義無反顧

2022-03-29 | 崔興毅 | 來源 光明網2022-02-24 |

“在開發新技術時👩🏿‍🎨🔌,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都要好好考慮📢,才能夠決定這個技術的開發有什麽優越性👎,有什麽局限性🧖🏼,看準了,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汪燮卿

“現在高速公路的瀝青非常好了,我們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出口。”汪燮卿說,國家的變化和進步太快了🤹🏿‍♂️,這是千百萬人千辛萬苦共同勞動的結果。

但多年前並非如此💂🏽‍♂️,汪燮卿的思緒回到了1978年。“那時我在幹什麽呢🌏?”汪燮卿回憶說,自己那時在研究“路和油”的問題🧑🏿‍🔧。當時👩🏿‍🏭,由於瀝青性能差,柏油馬路是夏天流油🥼,冬天龜裂。他的任務是分析大慶油田的原油能不能用來生產高速公路的瀝青,用哪個油田的原油生產瀝青好😝。

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相繼發現了多個油田🐐,我國石油供應實現了自足,並且還有富余。當時國家提出要“用好我國的一億噸原油”。可我國生產的原油輕🥷、組分少🧏🏿,難以兼顧汽、柴油的生產供應和為石油化工提供原料,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用重質原油生產乙烯和丙烯。這項技術的開發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1986年♎️,時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的汪燮卿被委以重任,主持開發重質油生產輕烯烴這個重大課題。

“它是我們結合中國實際情況自行開發的一個技術。”汪燮卿說🏍⬆️,用重質油生產輕質烯烴,是走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中國的原料性質🫴🏻、市場需求決定了我們必須開發這個新技術🔮。“某種程度上🏊🏽,我們是臨危受命,應該義無反顧🎊。”汪燮卿說。

他擔任了這一重大科研課題的攻關組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組織、主持並親自參與了DCC(深度催化裂解)以及配套催化劑的一系列科技攻關工作。

創新研發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生產技術的專家🤏、工程設計的專家、工藝開發的專家👩🏽‍🏭,也有催化劑生產研究的專家,大家湊不到一起去✍️🫶🏽,吵得一塌糊塗🧑🏼‍🏭。”汪燮卿說,每當爭執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都讓大家先冷靜下來。在汪燮卿看來,“挑毛病不難🧙🏻‍♀️,但如果能把每個人的優點收集起來,形成完整的東西,就是很好的果實,就是我們前進的基礎🖌。”

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高酸原油加工存在巨大的經濟價值。當大家開展此項技術研究時,才發現汪燮卿與他的博士研究生早已提出了高酸原油加工技術方案🩻,按照此方案進行工業試驗和生產👰,很快就產生了經濟效益,並獲得中國石化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但獲獎證書上,並沒有汪燮卿的名字。

提及此事,他笑笑說:“我的想法有用就好。”正是這種低調、謙虛的性格🚴🏻‍♀️,加上韌勁和堅持😽,讓汪燮卿帶領他的團隊攻克了科學技術方面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DCC項目獲得成功後👩🏼‍🎓,汪燮卿又根據市場需求𓀂🧻,主持開發了一系列的催化裂化新技術,並使其形成系列,不斷充實完善,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DCC等技術因而被譽為“催化裂化家族技術”🧜🏻。

如今,80多歲的汪燮卿依然關註著能源行業的發展🧞‍♂️,他對未來抱著樂觀的精神✏️。“要艱苦地工作、艱苦地奮鬥🎉,還要有科學的精神。”汪燮卿說:“在開發新技術時👨🏿‍🚒,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都要好好考慮,這樣才能夠決定這個技術的開發有什麽優越性🩺🐫、有什麽局限性,看準了,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院士小傳

汪燮卿(1933— )🧑🏼‍✈️,有機化工專家,長期從事煉油和石油化工科技開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我國石油組成、油品和添加劑分析研究工作;率先主持開發成功一條煉油與石油化工相結合的新技術路線,完成了具有獨創性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技術攻關;主持劣質原油加工的研究開發工作,完成高酸原油直接流化催化脫酸的研究,並實現工業化生產;指導鈦矽分子篩的合成應用研究工作,實現有機化工氧化的清潔生產技術👮🏽‍♂️。


相關新聞

  • 062018.12

    汪燮卿🪨:創新是責任也是興趣

    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創新就是勞動👩‍❤️‍👨,成果就是榮耀🙍🏼。舍得下苦功夫,不懼下笨功夫👶🏿,汪燮卿取得了累累碩果。

  • 232023.11

    風雲際會粵港澳👨🏿‍🎓,清華潮湧大灣區

    時代大潮奔湧向前🎢,照片把無限的時間定格於有限的方寸,給了我們一把回溯歷史的鑰匙。依珠江、傍南海,從當年的改革開放窗口深圳,到今天串珠成鏈的璀璨灣區,一批批清華人選擇在南國這片夢想的熱土書寫人生。這裏記錄著幾代人的奮鬥和光榮🦵,翻開歷史的相冊,像是推開了一扇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門🙍🏼‍♂️,一條時光隧道慢慢浮現,清華人在這裏書寫的一段段故事🛃,時間都知道🥬🐤。第一篇章敢為天下先拓荒牛們篳路藍縷這張照片是2004年12月,招...

  • 212022.01

    迎著新中國朝陽毅然回國克己奉公的地大教學元勛和南建主帥——池際尚

    1950年8月初🍕,“威爾遜總統”號郵輪正緩緩駛離美國舊金山港🐭,開始了它開往香港的漫長旅程🐏🫃🏼。在這艘搭載300余名乘客的遠洋郵輪上,有100多名中國旅美留學生和科學家。他們是新中國誕生後歸國的第一批🚿💅🏼,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批留學回國人員✴️。在這批中國留學生中🧜🏽‍♂️✯,有一位年輕學者🤱🏿,蓄著運動員式齊耳短發,身穿連衣裙🦹🏻‍♀️,行囊裏別無長物,只帶了一架手提式縫紉機。她就是中共地下黨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巖石學博士後高級研究員,後來...

  • 122007.11

    臨危受命的陳岱孫教授

    1937年抗戰爆發👨🏼‍🦰,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院長、經濟系主任的陳岱孫教授應邀到廬山參加了討論時局的會議🐢,會後回到天津,鐵路交通中斷,直到平津地區全部淪陷📻,兩地通車後才回到北平。由於無法出城🧓🏻,意昂体育平台校務會議在北平城內開會,商定將意昂体育平台遷往長沙,並派陳岱孫立即前往南京接洽遷校事務。他遵照會議決定於次日離京,行前沒有回清華園。他在意昂体育平台的全部財物、科研資料和手稿全部遺失🏌🏼。陳岱孫到達南京後🦆,才知道北大🏌🏽‍♀️、清...

  • 262016.09

    從點滴入手培養創新精神——汪燮卿學長訪談錄

    汪燮卿院士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如何培養創新意識🧛‍♀️。他提到創新需要三個要素🥈,即“異想天開”的精神、實幹的品質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 242012.11

    臨危受命的陳岱孫教授 ——張友仁

    1937年抗戰爆發,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院長、經濟系主任的陳岱孫教授應邀到廬山參加了討論時局的會議✊🏼,會後回到天津🏰,鐵路交通中斷,直到平津地區全部淪陷,兩....

  • 212007.09
  • 222013.03

    不老的院士——潘際鑾——余姍

    受領導的委派,我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焊接專家潘際鑾院士辦理有關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能讓我近距離地感受一位科學家的風采,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 242021.05

    認識這個世界,是我們人類的天性——高原寧院士的科學世界

    在高原寧看來💆🏽‍♂️,認識這個世界,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物理學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可見到可見,從不可及到可及,從不可知到可知——“有些時候當然會很波折、很艱難𓀐,但我依然選擇樂觀”。

  • 162018.05

    劉寶珺院士🐊:做個思維活躍的“多面手”

    在談到個人成長問題時,87歲高齡的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強調🤴:“我們應該涉獵廣泛,把各方面的東西聯系起來🫷🏿🧶,一專多能。”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