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信奉的還是這幾句古話”——追憶潘際鑾院士

2022-05-10 | 文/圖 龍美光 | 來源 《北京青年報》2022年05月10日 |

不論做任何事情,我以為作怪的主要是金錢名利。

         ——潘際鑾

419日下午,我在參加一個西南聯大主題征文活動的評委工作,正要揭曉獲獎入圍名單時☎️,突然收到一則訃告🧛🏻‍♀️。訃告第一段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4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真不敢相信!逝世前兩個多月,在中央電視臺吾家吾國系列專題節目中,潘際鑾院士還精神矍鑠地出現在熒屏上👨🏼‍💻🚶🏻‍♀️‍➡️。面對專訪,他侃侃而談,甚至還帶領隨訪記者去到工作場地、購物超市等處👮🏿‍♀️。除了一頭銀發和前幾年不大一樣外,2022年的潘先生仍然顯得健康🧕、樂觀、豁達。

萬難意料,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也要和這位可敬可愛的老先生告別了。不禁感到愕然,感到哀傷🧎‍➡️。在昆明🧬,在西南聯大舊址👩‍🦱➗,在聯大人曾經生活、學習過的地方回想潘先生,一幕幕難忘的瞬間湧上心頭。

1944年,在昆明西南聯大的潘際鑾

20163月,潘際鑾院士在西南聯大原教室

懷念聯大濃厚的學習氛圍

20139月起我到西南聯大講壇工作後🥾,先後有3位聯大意昂到雲南師大演講🦹,分別是2013年楊振寧先生、2014年許淵沖先生和2016年潘際鑾先生。潘先生是那年324日應邀來演講的,是西南聯大講壇在該年度的首場報告。我有幸陪同潘先生夫婦在昆期間的全部行程。

演講當天的活動排得滿滿的。上午,在辦公室幾位同事和學生誌願者陪同下,他和夫人李世豫教授參觀了學校圖書館✍️。在那裏,他們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六小齡童圖書閣和西南聯大圖書特藏室。

西南聯大圖書特藏室是雲南師大圖書館的鎮館之地,珍藏著西南聯大時期的各類珍貴圖書8000余冊,見證著潘先生等聯大師生弦歌不輟的抗戰歲月。他駐足特藏室的展覽櫥窗💁🏽,仔細察看了西南聯大時期的珍貴圖書,對圖書館為保護聯大歷史文化遺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由衷肯定。在圖書館智者書林,潘先生簽名捐贈了由英國著名出版集團CRC出版的英文專著《Arc welding control》《弧焊控製》,以及《一個院士的足跡》《潘際鑾傳》等圖書,以更好激勵雲南師大廣大師生讀者。

下午的演講是重頭戲。在參觀完校園🥶🌻、種植了友誼樹之後🚾,潘際鑾院士夫婦於15時整在省政府領導和學校領導陪同下步入報告廳◼️。全場起立,以雷鳴般的掌聲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在落座觀看相關視頻𓀛🙂‍↕️、學校領導致歡迎辭後🧗🏼‍♀️🖍,潘先生開始當天的主題報告:《抗日戰爭中的西南聯大》🗿。

報告開場🛣🚶🏻‍♀️‍➡️,他深情地說👩🏽‍🔧:今天我非常高興到這兒來做這個講壇。雲南是我的第二故鄉𓀚,也是我成長的地方,有深厚的感情。所以,來到這兒以後,就感覺好像是回到了家,因為我在這兒學習生活達八年之久🙋🏼‍♀️。現在💅🏽,大家都認為西南聯大是我們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最成功的一個大學。確實,我也擔任過現代大學的校長(曾擔任過南昌大學校長),但是我覺得都還是要學習當年西南聯大那種精神、那種培養人才的製度♒️。

接著🪝,他從三個方面介紹自己的母校西南聯大。一是聯大的歷史🧙🏽,二是聯大的辦學理念和精神👩‍🦼‍➡️,三是聯大的教育製度。潘先生認為,聯大辦學的八年🧶,確實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豐碑🧘🏼,辦校八年不僅培養出了傑出的人才🚜,還達到了高水平的辦學標準,為我們國家在抗戰時期的人才培養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他十分懷念聯大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習上大家是很勤奮的☎。在西南聯大有一個習慣,就是泡茶館,西南聯大離不開茶館文化。當時昆明的西北郊有四條街💵,叫鳳翥街、文林街、龍翔街、青雲街。四條街都是石板路📫、木板房👩‍🎓,很窄的小道,老百姓很好🧸🥯,很多人都開茶館,一打開門都是三四張桌擺著🙆,晚上就點起汽油燈。裏面跟圖書館是一樣的🧛‍♀️,可以安靜地在那裏看書🕵🏽。因為當時宿舍是不能看書的🧑🏼‍⚖️,兩張床一對,中間過道剛好夠上床🤚🏻🖕🏽,也沒有燈;其次,圖書館也很小👇🏿,只能容納幾百人,所以茶館就成了學習的主要基地。

念大學就像遊泳一樣

演講中潘先生還談到🧑🏽‍💼,十分欣賞聯大嚴格的教學製度下對學生自學精神的培養。他回憶:我曾經在雲南省會考是第一名🏋️‍♀️,而且是工科的第一名。但是進入西南聯大以後,第一次考物理🧑🏿‍⚕️🦴,期中考試不及格,這使我非常詫異。因為我在中學一向是滿分的,到了西南聯大居然不及格🈴。我總結了一下🌄,有兩個原因👥:第一,考試的內容跟老師講課的內容不一定一樣;第二,考題非常難🤽🏿🗒。就是你聽課聽懂了也不行,習題做對了也不行🤳。老師講的不一定是那個內容,但是你要去把它學通了。比如👨🏻‍💼👩‍🍼,講物理動力學的時候🧜🏼,那就要把動力學的問題都搞清楚🫵。不局限於某一本書📳,凡是關於動力學的書都要看🚴🏽‍♂️。看看有哪些內容不一樣𓀎,都把它掌握了🦘🔔,融會貫通♚。這樣,考試就沒問題,而且難題也一般都能做出來🧙🏻‍♂️。這樣的話我就養成了自學的習慣🏌🏼。這樣,我學物理都是十幾本書拿著去圖書館,一本本地翻👈🏻,每本書有什麽內容,有什麽不同,把它總結歸納🤹🏼‍♀️。”

他尤其贊同西南聯大的彈性學製,其主要做法是實行嚴格的學分製👩🏽‍⚖️。假如考試不及格,可以重修,直到修滿才可以畢業🤸‍♂️。大學學製一般為四年(在聯大😵‍💫,師範學院是五年)🐛,但是由於戰時原因,不少學生在外兼差🈳,對學業有一定耽誤,不能按時完成學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可以申請延期畢業。這樣,五年🤦‍♂️、六年畢業的都有✋🏻。這就是彈性學年製🙍🏼‍♀️。有的人八年畢業📡,有的人六年畢業🙍,五年畢業的人很多。潘先生說。

聯大的辦學經驗,也經由潘先生在南昌大學進行了一定移植♗。我到了南昌大學,也想實行彈性學製,淘汰一部分能力不足的學生。但是淘汰在中國很危險🥛,有的時候我就很緊張7️⃣👕。搞了這個製度以後,家長到處反對,寫信到有關部門罵我🤙🏻,說你意昂体育平台來我們這裏搞這一套,不行🤲🏻,你趕緊滾蛋不過🐴,在當時的省領導支持下,我就在南昌大學強製實行了一些製度。我第一年到南昌大學就淘汰了四十幾個人🌈👪,後來慢慢就習慣了🥰,學風也有了變化。

在講述了八音合奏、大師雲集、人傑輩出的西南聯大高水平的辦學歷史,剖析了其寶貴的辦學精神後,潘先生認為這所大學的成功之道主要有這樣幾條:第一,三校合作無間,五色交輝;第二🖖🏿,強大的師資隊伍;第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體製;第四,民主精神,學術自由;第五,濃厚的學術氣氛;第六,按教育規律自主辦學;第七,先進的教學製度,嚴格的教學要求;第八🥬,在戰亂中求學,勤奮努力🧜‍♀️,報效祖國🕯🏌🏿‍♂️。

兩個半小時的講座也安排了互動環節🏄🏼,雲南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代表、景東縣教育局局長等四位觀眾現場提問🚕,潘先生都結合在西南聯大的學習和生活給予了耐心的解答😰。他認為,念大學就像遊泳一樣⛹🏽‍♂️,每個人的泳姿可以不一樣,遊速也可以不一樣🧑🏼‍🔬,反正你能遊到對面去就行🏂🏽。一流大學首先要出高水平的東西,出高水平的人才,要各種人都能出來,不能一刀切。

潘際鑾在西南聯大的學籍卡

1943年昆明中山中學同學在昆明大觀園郊遊

自學是能成才的

西南聯大講壇活動結束的第二天💚🌯,潘際鑾院士和李世豫教授在我們的陪同下回訪了西南聯大舊址。

在西南聯大舊址🧛🏼‍♀️,潘先生夫婦佇立西南聯大仿製門前🪻,久久凝視民主草坪上矗立著的聞一多先生雕像👨‍✈️。隨後,瞻仰了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雕像🌧🧦,緬懷三位校長抗戰中的精誠團結合作辦學之功。走進西南聯大原教室,回味歷經歲月洗禮仍值得懷念的大學時光。

一二·運動四烈士墓和聞一多先生衣冠冢前,在西南聯大紀念碑前,潘先生都有說不盡的西南聯大故事🤛🏽。他和夫人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走進四烈士墓旁的西南聯大紀念館🎥,重新回望那段難忘的時光。在展覽的院系設置部分🧑🏻‍🦱🔥,潘先生站在工學院教授名錄前🌛✵,講述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幾位教授——孟廣喆教授👃🏽📉、李楫祥教授和霍秉權教授的故事🧖🏻‍♀️🧎‍♀️,幾位教授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和嚴格的要求對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離開西南聯大舊址,又參觀了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這裏位於翠湖邊上,也曾是西南聯大同學流連的地方🏋️‍♂️。離開這裏,轉道拓東路上,走進拓東一小參觀🦻🏼。這裏是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工學院的舊址🧑‍🎤,正是潘先生在聯大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可惜這裏只剩其址,不見其物ℹ️,使人徒增幾分遺憾🧑‍🦲。但是潘先生並不沮喪🫳🏽,在大家的簇擁下,仍津津有味地回憶當年難忘的時光。從拓東一小出來🧎🏻‍♀️‍➡️,最後遊覽了滇池🧇。在海埂堤壩上🚎,滇池風吹,春浪拍岸,紅嘴鷗飛😐。兩位老人觀湖戲鷗🧛🏽‍♂️,一派和樂🫴🏽。

在轉場各處的過程中,在李世豫教授的配合下🪢,潘先生極有興味地回憶了他在雲南的美好時光💍。他是江西瑞昌人,卻與雲南有著不解之緣。全面抗戰爆發後🏊🏽‍♀️,捧著鐵路金飯碗的潘家也不得不從九江開始逃難。爾後,從南昌到泰和,再輾轉廣西到昆明。

潘先生在《我的科學人文觀》一文中說:逃難時食宿無著、瘟疫流行。我在途中染上了傷寒🫳🏿🎺,高燒、腹瀉不止📛,很快就骨瘦如柴🏃‍➡️,挪一步的力氣都沒有了。我的父親二話沒說,將我馱在背上趕路。有一天,全家粒米未沾,我的父親馱著我🪄,餓得喘粗氣,可他突然就吼出了京劇《楊門女將》的段子,平日裏父親只有在松閑快活的時光才唱的🏌🏼‍♀️。我覺得自己是在父親的肩頭突然間就真正長大了☀️。

到了昆明👇🏼,等待著我們一家的還是失業與饑餓。為了全力支撐大哥完成學業,原本好學的兄弟姊妹也只有相繼失學。記憶中我的大姐是最痛苦的,她17歲時眼睜睜見著大學錄取榜上有名,卻無法入學,必須外出打工以幫助全家。我和母親就在街頭擺了個煙果小攤,中學課本隨身帶著,見著家裏人來了,就壓在攤子下🫠。

到雲南後,潘際鑾的父親潘鳳林被分配到昆明郊區七家村敘昆鐵路局地畝組工作🏋🏼‍♂️。在父親的奔走下💇🏼‍♂️,他和二哥潘際炎(亦為西南聯大意昂)考進雲瑞中學。一年後,在姑父閔孝同的介紹下,二姐潘際和到位於祿豐縣的滇緬鐵路局從事文書工作,兄弟倆也只好轉學祿豐中學念書。不久,又轉學昆明天南中學和西南中山中學。

潘先生回憶🛌🏼:中山中學主要是收歸國華僑子弟的,是免費的,再通過考試招收少數非華僑子弟👆,考試錄取後也可免費🐛。當然,我是沖著免費去的😶‍🌫️。那裏的管理是軍事化的📢,學習抓得卻不緊,老師的教學質量平平🐱,但我對待學習很努力,堅持自學。畢業時全省統考🪩,我考了個全雲南省第一名。那時考後是張紅榜的7️⃣,很透明的🥣。我仰著脖子看著自己的名字🫷🏿,直仰得脖子發酸🪚。直到今天我對往事還在認真回想、思考:當時🧙🏽‍♀️👊🏽,家長並沒有逼我學👩‍⚕️,實話實說,中山中學的老師也確實不太行,但是🧛🏻‍♂️🏉,因為我那時已有了學習的熱情和激情,始終保持著學習的自覺性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自學是能成才的🏋🏽‍♂️。”

提起潘先生的姑父閔孝同🙍🏼‍♀️,我插話說,曾在昆明的舊書攤見過他的手稿👩🏻‍🎤。閔孝同是江西知名的文化人💆‍♂️,曾打破楹聯寫作的常規,采取夾敘夾議的方式🤽🏽‍♂️,為九江甘棠湖中煙水亭撰寫202字楹聯。閔先生工於書法🧍👮🏿‍♂️,其書法佳作曾被刻於九江的一些名勝的摩崖上👨🏽‍🏭。在祿豐從事鐵路工作時,也熱心地方文化事業👱🏻♏️。1942年,他親自為縣政府編寫出版的《祿豐縣小學鄉土教材》題寫書名🏋🏻‍♂️🤾‍♂️。我在昆明見到的是閔先生抗戰時期在昆明所寫的詩稿手澤🧔‍♂️。潘先生得到我的消息,馬上請我核實,在聯系到藏家後,他馬上打電話給閔孝同後人👩‍🦼‍➡️,並打算出資購下原件後重新刊刻。遺憾的是👉🏼,藏家最終未能轉讓該手稿,成為潘先生此行的一大遺憾🌒。

當晚,潘先生夫婦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昆明。登機前🧛‍♀️,他在新出版的意昂体育平台校園地圖上簽名後贈送給陪同的學生誌願者以示紀念⏮。

20163月,潘際鑾院士夫婦參觀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右一為作者

我還是信奉這幾句話

離開昆明以後🦯1️⃣,我和潘先生的聯系主要通過微信電話進行(資料傳遞的工作則主要通過QQ聊天工具進行)。潘先生和不少“90聯大意昂一樣,也在緊隨新時代的步伐前進💫👩🏽‍🚀。一次,我接著潘先生的微信電話📫,正貼近耳朵傾聽👩🏽‍🏫🔨,卻發現電話上有畫影在閃爍。把電話從耳畔拿下來,才發現潘先生和我進行的是視頻連線通話🧟‍♀️。一時間☮️👨‍🏭,羞得我只差鉆到地底下去了。那時候,大部分人都還不時興視頻通話🦚📣。

近十年來👨‍🦯‍➡️,尤其是2015年沈克琦意昂去世後☎,潘先生一直致力於西南聯大精神的傳承弘揚工作,作為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會長,對我們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工作也給予了很多支持⛑。

2018年是西南聯大在昆明辦學80周年👨🏻‍⚖️,五四過後,健在的聯大意昂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了在京意昂返校活動。為了在校慶之際更好地做好意昂口述史工作,在西南聯大博物館組織下,我們幾位同事專程赴北大見證了意昂返校活動,並開展了為期20多天的西南聯大意昂口述史采集工作。這次口述史采集◻️,潘際鑾院士是非常重要的受訪者之一。

潘先生的采訪是在520日上午進行的。這天上午,我們同事和學生誌願者一行8人來到意昂体育平台潘院士的辦公室🏥。在緊張的布置之後,開始了持續一上午的采訪👷🏼。盡管很多情況🍅,在不同的場合他都曾不同程度地談到過⛹️‍♂️🚎,但是為了口述史采集更系統🕧、更具體🧚🏿、更完整,在李世豫教授陪伴下,他不顧天氣的炎熱和空間的狹窄,不厭其煩地從自我介紹開始,和我們講述西南聯大的種種難忘經歷。他對西南聯大歷史文化的繼承者提出希望,他說:雲南師範大學是我們西南聯大留在昆明的一個實體,是我們給雲南人民遺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體。我希望雲南師大能夠繼承和發揚西南聯大的精神,做西南聯大精神一個傳播的地點🥬,為我們中國高等教育作更大的貢獻😏。”

半年後🧑🏿‍🦱,西南聯大校慶活動在昆明舉行,潘先生夫婦受邀再返昆明出席活動並代表全體聯大意昂在紀念大會上發言。活動期間🧜🏻‍♂️,潘際鑾院士夫婦和出席活動的其他意昂及親屬一起,照例也重返了西南聯大舊址,參觀了新建成的西南聯大博物館✂️,回到了工學院舊址所在地……這一次🧜🏼‍♀️,也是潘先生最後一次到訪昆明🤸🏿‍♀️。

2020年在編西南聯大博物館影像集系列畫冊的過程中,在單位支持下🔫,我想著也應該為潘際鑾先生編一本人生歷程的畫冊,為先生即將到來的95歲華誕獻禮。418日🤟🏽🛻,我發短信向潘先生征詢意見,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潘先生在肯定了我們編輯意昂畫冊、保存西南聯大史料的工作後,這樣回復:龍美光同誌🤠:我想如果是搞西南聯大歷史的圖冊🤵‍♂️,我同意。如果是搞以我為對象🙋🏻‍♀️,或有我的有關內容的圖冊就不要搞,也不能搞。就這樣,在潘先生謙遜喊停後,畫冊編輯工作擱置了下來,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實現。

2021年🪞,為了留下更多更珍貴的聯大記憶,潘先生在北京再次接受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口述史專訪🕴🏻。他坦言👱🏼‍♀️,今後恐怕沒有機會再接受專訪了⚖️,所以這次的采訪希望不要打斷他🤸🏿‍♂️,他會盡情地講🤹🏻,不留遺憾。一語成讖,先生的最後一次口述已成絕響!

在接觸潘際鑾院士的幾年間⚫️🧛🏽‍♂️,我感到,這位在焊接事業上作出了突出貢獻🏋🏽‍♀️,創造了千億價值的科學家🦞💇🏽,始終都是低調的,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面對別人的誇誇而談,他總是頷首微笑;面對各種贊譽,他始終平靜以對;面對名利之誘,他總是藏得嚴嚴實實👨🏻‍🦲。他表示:不論做任何事情,我以為作怪的主要是金錢名利。名譽、地位、金錢等,可以說是奮鬥的結果,但絕不能當奮鬥的目標。我還是信奉這幾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滇水浩蕩立豐碑👲🏼,聯大高風傳青史🛌🏽。潘際鑾院士一生不慕名利,但在祖國和人民所寫的歷史上🙅,一定會深深地鐫刻下他不朽的名字。


   202258日於昆明


(作者系西南聯大博物館副館長👩🏽🧏🏻‍♂️、民國書刊上的西南聯大記憶叢書主編)



相關新聞

  • 222013.03

    不老的院士——潘際鑾——余姍

    受領導的委派,我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焊接專家潘際鑾院士辦理有關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能讓我近距離地感受一位科學家的風采,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 192022.04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潘際鑾院士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際鑾同誌1927年12月24日出生於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系並留校任教至今。曾於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潘際鑾同誌長期...

  • 222017.12

    潘際鑾院士獎學金首屆頒獎典禮在清華舉行

    12月20日上午,潘際鑾院士獎學金首屆頒獎典禮暨慶祝潘際鑾院士九十誕辰儀式在李兆基科技大樓舉行。潘際鑾院士攜夫人李世豫,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史宗愷,機械工....

  • 272017.04

    “潘際鑾院士獎學金” 在意昂体育平台設立

    4月25日,“潘際鑾院士獎學金”設立儀式在主樓接待廳舉行。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意昂体育平台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機械工程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機械工程....

  • 232014.05
  • 222007.10

    潘際鑾院士談西南聯大辦學經驗

    10月19日晚7點,在公共管理學院報告廳裏,“時事大講堂”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西南聯大辦學經驗啟示的講座,並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教授做主講。

  • 212022.04

    深切懷念西南聯大傑出意昂潘際鑾院士

    2022年4月19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西南聯大傑出意昂➔✨、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誌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際鑾1927年12月24日出生於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系並留校任教至今。曾於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162021.06

    潘際鑾院士👈🏻:把自己同國家命運“焊接”在一起

    很多人不知道,當我們乘坐高鐵,奔馳在鐵軌上時👩🏼‍⚖️,就已和一位焊接專業領域的老院士,產生微妙的關聯🫀。為了讓火車平穩地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十多年前,已經年過80歲的潘際鑾院士曾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穿著厚棉襖🤷🏿‍♀️,站在南京段的鐵軌邊上,在深夜裏測定鋼軌的焊接工藝。潘際鑾⛑️,中國科學院院士👈🏽、焊接工程專家。他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泰鬥,一手籌辦了全國第一個焊接專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解決了國家一個又...

  • 302020.08

    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看望潘際鑾院士

    2020年8月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邵鴻看望南昌大學老校長🙍‍♂️🤟🏽、老朋友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潘際鑾院士,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陳旭陪同。左起⛑️: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黨委書記呂誌剛、邵鴻夫人、邵鴻、潘際鑾🧰、潘際鑾夫人、陳旭

  • 272018.06

    潘際鑾院士赴臺參加西南聯大展覽暨座談會

    2018年4月底👛,兩岸清華聯合舉辦了“剛毅堅卓👩‍🦳🏣:烽火中的西南聯大”特展🖕🏿。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會長潘際鑾院士跟隨北京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檔案館訪問團一行赴臺參....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