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香港回歸那一年🔅,他當選為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2-07-04 |

陳清泉(1937.1-),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71日,香港主權回歸祖國🚵🏻‍♂️。恰好這一年,香港大學教授陳清泉成為香港第一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學者🪱。作為一名歸國的華僑,他的求學、研學和治學之路,一直與祖國割舍不開⛹🏽‍♂️。

陳清泉在香港大學辦公室

歸國🚶🏻‍♀️:海外遊子重回祖國懷抱

1937114日,陳清泉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的一個華僑家庭,祖籍福建省漳州市。

1939年,幼時的陳清泉

陳清泉的父親陳盛昌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6歲時便將陳清泉送入馬吉朗市荷華小學讀書😟。除了學校使用的主要語言荷蘭語外,課余時間父親還為他請來了英語教師,再加上家中日常使用的閩南語和印尼話,陳清泉的童年便是在這樣一種多國文化的交織中茁壯成長的。

當時🗒🙆🏿‍♀️,印度尼西亞爆發了為反抗日本和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時局動蕩,許多華僑人心惶惶。年幼的陳清泉目睹了這一狀況🏅,他深刻體會到強大祖國的重要性。自此,他萌生了要回國求學的想法👩🏿‍🎓。

1953年🔺,年僅16歲的陳清泉帶著對祖國的向往,回到了祖國懷抱。他考入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機電系,師從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著名礦山機電專家湯德全教授🧈。畢業後他留校擔任助教,主講電機學,期間還被保送到意昂体育平台在職讀研究生🏊🏽‍♂️。

在清華校園留影(右二為陳清泉)

他在被借調至煤炭工業部期間,參與編寫了中國第一部《煤礦電工手冊》,為煤炭部動力處組織自動化工作組設計、試製低頻發電機,並擔任教調幹班的老師👨🏿‍💼。

1971年,陳清泉調到上海先鋒電機廠。6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做到設計組的組長,除完成煤炭工業部的項目,把低頻發電機組系列產品研製成功之外☠️,他還研製了中國早期的直線電機🤜🏽🐂。

他與上海市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合作,先後成功研製中國首批不同類型和用途的直線電機👮🏿‍♀️,包括用於發射魚雷的直線電機加速器👩🏼‍💼、自動繪圖儀用的步進直線電機等。

陳清泉在上海先鋒電機廠測試直線電機(左二為陳清泉)

港漂:找到愛國和親情折中點

正在陳清泉一心投入祖國建設中時,遠在千裏的父母思子心切,年事已高的他們多次催促陳清泉回到印度尼西亞繼承父業。一面是如火如荼的科研事業🛡,一面是割舍不了的親情,有著自己理想追求的陳清泉反復斟酌後🌺,選擇了一個愛國和親情折中的位置——香港👩‍🦳。

1976年👨‍🔧,陳清泉移居香港。當時內地學歷並不被港英政府認可,在同學的推薦下,陳清泉才得以進入香港電燈公司工作。雖然,學識過人的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公司的工程師✩,但他還是意識到,想要更好地在香港學術界立足,必須要拿到當地認可的學歷證書。

之後,陳清泉一邊考試應聘理工學院當講師,一邊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1982年,陳清泉博士畢業,開始在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書。

陳清泉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前排居中)

在香港大學任教後不久🐫,陳清泉就將電動汽車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早在孩童時期,由於父親從事汽車生意的緣故,陳清泉很早就接觸到各種汽車。他看到排氣管排出的煙氣時,就曾經萌生過“如果汽車不用汽油做燃料也能在大街上行駛該有多好啊”的想法。

1958年他在北京礦業學院教書時,也曾經做過電動機車的研究🏋🏼‍♀️,不過那時研究的機車是在礦上軌道上行走的🕎,而現在要研究的電動汽車是在公路上開的🚥。

確定了研究方向後,陳清泉通過大量調研🎇,大膽提出用感應電機和永磁電機替換之前電動汽車廣泛使用的直流電機做為動力驅動。

他帶領團隊先後研製了9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和電動單車🧑🏽‍🎓,同時為推動電動車發展進行了多項國際交流🙋🏽‍♂️。1990年在香港大學建校八十周年時🛁,陳清泉設計的最新電動車汽車HKU2001,一經亮相🗣,便引起了全球的矚目。

這輛HKU2001電動車,有可靠的電力電子控製系統👮,采用高能量電池和智能化的電池能量管理系統,爬坡能力十八度,最高一次充電可以行駛一百六十公裏(在當時是先進的指標)👮🏽‍♂️。

陳清泉研製的電動汽車U2001

陳清泉提出的電動汽車研究核心和總體指導思想✊,將汽車技術、電機技術⛹️‍♀️、電力驅動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現代控製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為現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並多次榮獲國際性科技傑出成就獎🗼。作為世界電動車協會的創辦人和輪值主席,他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

1998年陳清泉榮獲世界電動汽車協會最高獎(右二為陳清泉)

他還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他說“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要緊密結合智能電網建設,結合遠程智能信息控製👩🏼‍🔬,智慧型城市建設,按照大城市👏、城市間🏃‍♀️‍➡️、小城鎮“點--有序推進

他最近的研究是四網(能源網〰️🧏🏽、交通網💁🏿、信息網、人文網)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資流👩‍🦼📨、價值流)融合,他發現了能源🪻、信息和人的行為的互動規律。他提出了將人文世界、信息世界、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產生智能。他於202012月牽頭發布四網四流融合產業發展白皮書,將能源革命、汽車革命👩‍👦‍👦、信息革命聯動🧑‍🚒🧻,以便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搭橋:推動內地學術靠攏國外

陳清泉還積極打破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區域壁壘。他認為,在思維方式和經濟發展方面🚵🏻‍♀️,香港和內地具有很好的互補性🏆。為促進電動汽車的研究,他多次派學生去意昂体育平台學習🙅🏽‍♀️,並邀請國家級電機專家、原上海大學自動化系主任、全國人大代表江建中教授來香港大學共同研究開發了應用於電動汽車的新型永磁電機及其控製技術。

為了進一步推動內地與香港的聯系,陳清泉一直在不斷奔走,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即使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這幾年,他還是堅持通過線上視頻等方式,推動國內科技界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為鼓勵國內青年學者為我國科技發展而勤奮鉆研,陳清泉在合肥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設立了陳清泉教授獎學金。

在與這些高校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陳清泉及時將國際前沿的科技信息帶到內地,推動這些高校的學術水平向國際最高水平邁進👧🏽。香港回歸後,陳清泉還積極與一汽集團、長安汽車(集團)等很多企業開展了深入的合作✵🐒。

20176月🎙,由陳清泉牽頭,與香港其他2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給習近平主席寫了一封信,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促進科技創新的巨大熱情,同時也期待國家能夠幫助解決一些影響科研發展的問題。

“我沒有想到👱🏿👨🏼‍✈️,習近平主席這麽快就作出了重要批示,勉勵香港科技工作者融入國家建設🙅‍♀️,並責成中央有關部門予以落實國家科研經費過境香港使用等問題。”陳清泉十分感慨,掣肘兩地科研交流的壁壘終被破除,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陳清泉認為:“香港回歸已經使得‘一國兩製’這棵大樹深深紮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樹還會進一步長大,結出更加甜美的果實🕦。”如今,年過八旬的他🧟‍♂️,仍然分秒必爭,活躍在工程科技一線,不斷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出謀劃策✌🏼。



相關新聞

  • 032009.12

    7位意昂榮膺2009年新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月2日🦄,中國工程院發布2009年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48人當選為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 282025.01

    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逝世

    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著名礦床學家和礦產勘查學家,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原主席🙇🏻、地質礦產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裴榮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裴榮富,男💲🕟,漢族,河北省秦皇島人🧜🏻‍♂️,1924年8月24日出生。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3月參加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在華北人民政府北平地質調查所、地質部429地質隊和...

  • 082023.01

    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巖石力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葛修潤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月4日20時47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葛修潤1934年7月12 日出生於上海南匯🐫。1952 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54年進入蘇聯敖德薩建築工程學院學習並獲蘇聯優秀畢業生證書,1959年歸國後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工作,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為我國...

  • 232023.11

    意昂体育平台6位教師5位意昂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意昂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選結果。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教授李路明、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時松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胡事民、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共5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𓀝。意昂体育平台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呂俊復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5位意昂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意昂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意昂為國防科工局探月...

  • 252023.10

    中國工程院院士🚒、油田開發工程專家韓大匡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油田開發工程專家、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韓大匡,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韓大匡,1932年11月26日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曾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導師。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大匡一直從事油氣田開發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油藏工程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研究👤,以及油藏數值模...

  • 262019.11

    他的名字與光源大科學裝置緊密相連|專訪中國工程院新院士趙振堂

    21年後的今天,這位中國工程院新晉院士🌞,依然在為上海光源的運行開放、性能不斷改進以及加速器大科學裝置的發展奔忙著

  • 182021.11

    意昂体育平台5位教師2位意昂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教授王梅祥👦🏻📂、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姜培學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李克強🏌️、電子工程系教授羅毅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2位意昂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意昂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國慶(1988屆本...

  • 222016.09

    發明中國自己的電機冷卻技術——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

    “我要做成一兩件外國沒有的👨‍🦯,或者外國人做不到的事。”這是電機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一年後👱‍♂️,鄭重立下的誌願。

  • 182008.07
  • 062021.07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初心不改,誌在江河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這句詩用來形容中國工程院院士、瀾滄江公司原總工程師馬洪琪再貼切不過。馬老不服老,退而不休🫱🏻,壯誌依舊🧖🏻‍♂️。“我為自己定下了目標,用5到10年的時間,帶領團隊再攻克幾個技術難題,再建兩座世界級大壩💣。”馬老心不老↘️,初心如磐🍕,樂於傳承。身為“40後”的他,最喜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們在一起👀🛜,將畢生所學和盤托出🎴,勉勵大家“要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無前🧑🏽‍⚕️,就是馬洪琪的個人名片,正如他...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