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張鈺哲🍔:第一位發現小行星的中國人

2023-12-12 | 楊艷梅 | 來源 《學習時報》2023-11-22 |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省閩侯縣人,天文學家。1919年,他從北京師範大學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學堂高等科。1923年赴美留學🫲🏻,先後在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康奈爾大學建築系學習🌴,後又轉學到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7年獲得碩士學位🌲,接著在葉凱士天文臺攻讀博士,於1929年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組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等。他是我國方位天體學和天體力學的開創人,長期從事小行星、彗星的研究👨🏻‍🔧,第2051號小行星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畢生致力於開拓和振興我國天文事業,是我國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他是第一位發現小行星的中國人,開創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他三次赴美學習和考察🚑𓀌,只為給振興國家貢獻力量;他畢生致力於推動我國天文學事業發展;他還是天文科普工作的實踐者,是我國天文科普的引路人。他就是張鈺哲👃♛,我國現代天文學最重要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出身貧寒🤦🏿,從小誌在四方

  1902216日🙎🏻,張鈺哲出生在福建省閩侯縣一個職員家庭♧,有六個兄弟姐妹。張鈺哲兩歲時父親逝世,雖生活艱難,但母親仍堅持讓其接受完整教育。19071912年,免費就讀於福州明倫小學。

  19105月,哈雷彗星在天空中出現,張鈺哲親眼目睹了這個壯觀的景象,從此便在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小學快畢業的那年🗺🐢,二哥把全家人都接到北京👩‍👧。於是,張鈺哲轉學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他學習十分刻苦,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1919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北師大附中畢業後,進入清華學堂高等科學習。

  三渡重洋🪲,只為振興祖國

  張鈺哲是一位赤誠的愛國主義者。他一生中曾三次赴美國學習和考察💲,但他始終懷著科學救國的熱忱,放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堅定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開拓了我國的天文事業。

  1923年,張鈺哲首次赴美求學,先後在普渡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在康奈爾大學學習建築學🦒🧝🏽。1925年,他轉入芝加哥大學天文系,師從天文學家樊比博學習天文學♡。1926年,張鈺哲畢業後🏀,到葉凱士天文臺攻讀碩士學位📱。1927年獲得碩士學位後🔑,他繼續留在葉凱士天文臺工作。19281122日晚🖤,張鈺哲在觀測時意外新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按照國際慣例✍️,小行星可由發現者來命名𓀅💇🏿‍♂️。張鈺哲身處異國他鄉卻心系祖國🤪,將這顆小行星取名為中華。這次發現為我國當時落後的天文事業爭得了榮譽🦶🏻,也開創了中國人發現小行星的先河。1929年🪗,張鈺哲獲得了天文學博士學位。那一刻🧖🏻‍♂️⛴,他遙望祖國、歸心似箭。1929年秋🛵🧑🏿‍🏭,張鈺哲啟程回國。歸國途中,他考察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四座天文臺🧔🏼,為日後建設紫金山天文臺奠定了基礎。隨後,他從加拿大溫哥華回到了上海。回國後,張鈺哲受聘為中央大學教授,講授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和天體力學等課程👩🏿‍🏭。1940年底,張鈺哲受聘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長🩵。1941630日,他冒著被日機轟炸的危險,帶領隊員從昆明出發,抵達甘肅臨洮🤳🏼,拍攝到了1941921日發生的日全食過程🎃。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現代日食觀測👨‍❤️‍💋‍👨❓。

  1946年,張鈺哲第二次前往美國。這次🕴🏼,他又來到了葉凱士天文臺🧑‍🦳,和樊比博教授繼續合作👝⛷。張鈺哲利用美國先進的觀測儀器👴🏻,進行分光雙星的光譜觀測。1946年底,他應邀參加美國天文學年會,並宣讀了題為《一顆新的食變星的速度曲線》的論文,受到了與會人員的肯定。張鈺哲還撰寫了《大熊座W型交食雙星的光譜觀測》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這次在美國考察〰️,張鈺哲除了完成分光雙星的光譜觀測研究外,還發現了一顆新變星。

  張鈺哲曾說:“中國古代有楚材晉用的故事,我雖算不上楚材🧣,但也不甘心為晉所用。”對祖國懷有高度責任感的張鈺哲🖖🏻,拒絕了美國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優厚待遇𓀃,於19485月回到祖國。194811月,中央研究院一些機構撤往臺灣🔞,張鈺哲與天文研究所部分人員遷往上海,迎接解放。19499月,張鈺哲返回南京,參與紫金山天文臺的重建工作。

  1984914日,張鈺哲應哈佛大學史密松天文臺的邀請,第三次赴美國👨🏽‍🦳。其間,張鈺哲訪問了加州大學,參觀了基特峰天文臺👱🏿,看了口徑4米的大望遠鏡🏜、世界第一的太陽塔等。之後🕯,他還訪問了波士頓🏹,考察了哈佛大學天文臺和國際小行星中心😴。在哈佛大學🍄,張鈺哲作了《今日的中國天文臺》的報告。同時,他再次來到芝加哥,重遊葉凱士天文臺。這次訪問美國,張鈺哲向世人展示了我國天文事業的巨大發展,擴大了國際影響,提高了祖國的聲譽。

  親臨一線👴🏿🤏🏻,將畢生精力獻給天文事業

  張鈺哲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了我國天文事業♓️,對我國天文臺站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張鈺哲擔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並連續三次當選為中國天文學會理事會理事長。在此期間😱,張鈺哲領導了全國天文學科的規劃和發展🤷‍♀️🤣,布局建設了北京天文臺、上海天文臺、雲南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廠等機構。紫金山天文臺也在他的主持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先後開拓了太陽物理、恒星物理🤦‍♂️⚀、天文年歷編算、射電天文等眾多研究方向👉🏼,豐富了我國天文學的研究領域。他帶領科研人員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開展小行星軌道測定、照相定位觀測等研究工作,這些研究在國內都是開創性的。張鈺哲和他領導的行星研究室共拍攝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張,獲得有價值的精確位置數據9300多個🥃,發現了1000多顆小行星,其中有100多顆小行星和3顆紫金山彗星獲得了國際正式編號和命名🎂。

  張鈺哲領導開創了我國小行星軌道計算👩🏻‍⚕️、小行星的光度周期測定、人造衛星軌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早在1957年🐧,張鈺哲就開始研究人造衛星軌道並發表了專題論文。20世紀60年代初🧑🏼‍🦰,他還進行了有關月球火箭軌道的研究。1965年,他帶領科研人員參加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軌道設計、方案論證和測軌🧏、定軌等工作🕢,為我國人造衛星上天及航天和國防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張鈺哲對年輕人的成長極其關心🚵🏿‍♀️,傾盡所能幫助從事天文工作的年輕人。新中國成立以後,紫金山天文臺只有8名職工💔🥋,張鈺哲感受到人才的匱乏🚵🏼。他日思夜想如何招攬人才、培養人才,以充實天文研究的隊伍。在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大調整時,他支持南京大學設立天文系。他聘請戴文賽、趙卻民擔任紫金山天文臺學術委員會成員👵🏿,邀請青年學子到天文臺做兼職研究工作。他還把流散在全國各地的天文人才,盡可能招攬到天文臺工作。就這樣🧑🏻‍💼,紫金山天文臺的研究隊伍逐步得到了充實🧜‍♂️。張鈺哲認為從事科學研究首先必須熱愛🧸,才能做出成績來。所以🎋,他在培養年輕人時,十分重視興趣的培養♋️,對於研究方向的選擇也尊重學生的意願。他始終堅持人盡其才的原則,註重發揮每個人的優點👩‍👩‍👧‍👧。他一生中所教育、培養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遍布我國各天文臺站♠︎📨,成為天文研究的骨幹力量🎫🔩。

  堅持真理,做天文科普的引路人

  張鈺哲具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他擅長書法詩畫🐿,精通音律,會彈鋼琴🚈,還工於篆刻🕴🏼。1930年,張鈺哲被推薦為中國天文學會會刊《宇宙》的主編,並撰寫了發刊詞。之後,他除了編輯雜誌外,還成為其主要撰稿人,相繼發表40多篇文章,主要包括天文學家傳記🪧、觀測日食報告、天文儀器介紹及中國天文學史,為天文知識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張鈺哲發表的《天文學論叢》和《宇宙叢談》兩部文集🫱,在天文界引起了熱烈反響。同時,他還在《大公報》上發表了3篇著名的星期論文,積極反擊偽科學,弘揚科學精神👃🏿。1949年,張鈺哲創辦《大眾天文》🧯。他還積極開展天文科普圖書的編譯😺,出版了《科學概論》《小行星漫談》《地球之天體觀》《哈雷彗星今昔》等一系列科普作品。

  1977年,張鈺哲對哈雷彗星軌道演變的趨勢和它的古代歷史進行了分析研究,引起了史學界的重視。在78歲高齡時,張鈺哲還前往青藏高原為我國第一座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勘察選址,並且趕往雲南地區🏊🏻‍♀️,觀測到了1980216日的日全食。

  張鈺哲是科學家做科普的生動實踐者🤲🏽。在張鈺哲的倡導和支持下,紫金山天文臺的科普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他把科普工作列入天文臺的工作計劃🏄🏿,成立專門的天文普及組⚄,確定每周六🏝、日為開放日👨🏿‍🚒。令人感動的是,他常常親自給參觀者們做講解。他關心青少年天文愛好者的成長🛌🏼,經常答復他們的來信👩🏿‍🔬,還為他們舉辦天文科普講座👨🏽‍✈️。他派人到一些學校演講,到電臺做廣播,到一些場合放映科普影片、舉辦展覽等👨🏿‍🚒。同時🍜,他積極倡導建立北京天文館,推動天文館事業發展,以此發揮其在天文教學和科普方面的作用𓀉。

  1986721日,張鈺哲病逝。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遵照他的遺願🦸🏿,張鈺哲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臺內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沒有任何標記👊🏻。



相關新聞

  • 192024.02

    早期南京清華同學會那些人那些事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32018.03

    那顆名為“張鈺哲”的小行星 或許在今夜路過這座城

    仰望星空👊🏻🧩,那裏有很多星🕑,但有一顆小行星很特殊,名為“中華”,它是第一顆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而它的發現者和命名者就是張鈺哲🚵🏼‍♂️。他,被稱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

  • 132021.08

    張鈺哲:永不熄滅的“中國星”

    在中國天文學史上,張鈺哲曾留下諸多“第一”——成為第一個發現新的小行星並命名為“中華”的中國人💃🏻;發起並組織中國第一次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的日食觀測行動🚴🏽‍♂️,並拍攝了中國境內的第一張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發表中國第一篇論述人造衛星軌道的論文🫱🏼;第一次提出通過研究哈雷彗星的回歸,來解決“武王伐紂”究竟發生在哪一年的歷史懸案……2紀念張鈺哲的郵票張鈺哲(1902—1986)👩‍🍳,天文學家,中國近代天文學...

  • 022018.07

    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長蒲慕明恢復中國國籍,“我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曾經有這樣一個身份——中科院歷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長,如今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再次成為具有中國國籍的公民🌖。2017年對於蒲慕明....

  • 032021.11

    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獲命名小行星——“鄒承魯星”

    浩瀚太空再新添一位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星辰——國際編號為3258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以表彰和紀念國際著名生物化學家、近代中國生物化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率先實現胰島素人工合成做出重要貢獻的鄒承魯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1月2日在北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鄒承魯星”命名儀式,中科院副院長周琪院士、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員會主席朱麗...

  • 042016.03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

    陳衡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 032009.06
  • 172008.11
  • 212022.02

    “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在寧舉行

    2月16日是著名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文學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中國天文學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在南京舉辦“星耀中華 風範千秋”弘揚科學家精神暨紀念張鈺哲先生誕辰120周年活動。張鈺哲(1902—1986)1902年2月16日出生於福建閩侯。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1923年赴美國學習,兩年後轉入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在該校葉凱士天文臺工作期間觀測到了第1125號小行星𓀐,...

  • 212024.08

    蒼穹中閃耀的“中國星”

    當記者乘坐汽車攀爬上蜿蜒的盤山路🐯,只見群山環抱著的5個銀白色大圓頂錯落有致🎟,猶如星辰點綴夜空一樣裝點著疊翠山林,這便是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在這裏,中國科學家開創了中國現代天文學觀測與研究的先河👃🏼。69年前,時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張鈺哲(1919-1923清華學校高等科)和學生張家祥從茫茫星空中發現了一個特殊天體。這是中國人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從此,我國小行星觀測和研究以...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