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池際尚🧜🏻:地質學與巖石學界的奠基石

2024-03-28 | 胡秀榮 | 來源 《學習時報》2023年04月05日 |

池際尚(1917.6.25—1994.1.1),湖北省安陸縣人🤱🏻,巖石學家、地質教育家。1941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1946年赴美國留學👨🏻‍🦱,1949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倫茂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學系助教,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副教授👱‍♀️,北京地質學院教授,武漢地質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地質礦產部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地質礦產部勞動模範🫄🏻。

池際尚,我國著名的巖石學家和地質教育學家,女地質學家中的翹楚。她一生的學習🤽🏼‍♀️、研究工作都是從祖國的需要出發,在美國學業有成時🏖,祖國需要她⚀👊🏼,她就毅然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條件回國為國服務🍟;從祖國的需要出發,她一次次改換研究方向,祖國需要什麽她就研究什麽;從祖國需要出發,她身處逆境時仍忘我奮鬥。就像她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裏所說👲🏽:“幾十年來,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作為一個教育、科技工作者🔗,一切從祖國的需要出發,就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為了祖國決心改學地質專業

1917625日🚰,池際尚出生於湖北省安陸縣🕺,4歲時隨父母搬到北平。父親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法律系,在中央司法部做科員,母親是有知識有文化的家庭主婦。她7歲時進師大附小學習,因勤奮好學👨‍👩‍👧,各門功課都學得很好🎒,從二年級起就一直當班長。1930年考入北師大附中,對數學很有興趣👩🏿‍🏫,是班裏唯一每次數學考試都得100分的學生。她也很喜歡學習英語,經常閱讀英文小說。

1936年,池際尚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當時正值國難當頭,她積極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七七事變後,隨意昂体育平台師生流亡到湖南長沙,並在那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她被派到胡宗南部隊隱瞞身份鼓動士兵積極抗日殺敵。後因身份暴露,1938年到昆明,進入西南聯合大學學習,因為目睹了祖國的災難和貧窮🍁,她決心改學地質專業。

在西南聯大學習期間,由於父親失業,母親、哥哥和姐姐相繼去世,家裏無力再供她上大學🔪,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1941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後經袁復禮教授推薦,1946年池際尚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布倫茂大學研究生獎學金,赴美進入布倫茂大學地質系學習。當時🔍,她新婚剛20天,便和日後成為著名地球化學家的丈夫李璞,分赴美國和英國留學❎。

在布倫茂大學,池際尚發奮學習🙇🏽‍♀️👊🏼,僅用3年時間就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中闡明了當時國際地質界關註的熱點問題的成因機理,突破了構造巖石權威所提出的成因觀點😰,提出了新的模型。論文發表後引起美國著名巖石學家特涅爾的關註👨🏽‍🎨,邀請池際尚做他的科研助理。在與特涅爾教授合作發表了幾篇有開拓性貢獻的論文後🧄,池際尚開始在地質學界嶄露頭角。

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池際尚立即給她原來在意昂体育平台的老師、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系主任袁復禮教授寫信🌘,希望回祖國工作。收到“祖國很需要人”的回信後🧑‍🧒‍🧒🎊,她不顧特涅爾教授用優厚待遇條件的一再挽留,決定盡快返回祖國✯。她想的是:外國條件再好也總是當客人,祖國解放了🙍‍♀️,我要盡快回去為她服務。終於在195010月,和張炳熹等旅美學者一起乘坐威爾遜號客輪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

祖國需要什麽就研究什麽

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百業待興🥞,國家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人才💅🏻。池際尚回國後參與領導了新中國地質教育的創辦過程🤱🏿🪜,親自動手刻蠟版🚣🏿‍♀️、印講義👨🏻‍🔧、製教具,給學生們上課。她精心育人、嚴謹治學的精神激勵著學生們勤奮上進。溫家寶這樣回憶恩師:我的晶體光學就是池際尚先生講的,她不是僅僅講一堂課,而是整整給我們講了半年。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她的音容笑貌🏅,她講得那麽清楚、那麽深刻……

1952年,池際尚到剛成立的北京地質學院擔任地質礦產專修科主任。因為國家缺少大規模經濟建設所需的石油,北京地質學院根據國家需要開設與尋找石油有關的課程,服從國家需要的池際尚🏯,改變了自己的專業方向🧕🏿🤹🏿,擔任石油教研室主任,率先開設沉積巖石學課程💁🏿‍♂️,另外還根據在西北找油的需要👩🏼‍🎨,指導一位教師開設針對找油有實用價值的實驗課。1954年😄,她換到可燃性礦產地質及勘探系任系副主任,協助系主任培養石油及煤田地質勘探人才。1957年,她又根據需要,改任地質測量及找礦系副主任,協助系主任主持教學科研工作,花費大量心血培養師資。20世紀50年代,因為國家需要👨🏻‍🦱,她幾乎平均2—3年就改換一次專業方向🈴,國家急需什麽她就研究什麽,哪裏需要她就到哪裏🧷。

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讓她擔任武漢地質學院副院長♔,因為學院是由湖北江陵遷址而來💎,搬遷之前並沒有建好校舍,學校是邊辦學邊建校,流失了大量師資👐👩🏼‍🎓,教學設備毀損也比較嚴重🏄🏻‍♂️🧑🏼‍💻,辦學條件艱苦但是教學任務卻非常繁重👨🏿‍✈️。58歲的池際尚身先士卒♢🤡,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上♕🐿,帶領師生們同舟共濟克服了辦學的一個個困難,確保了新生按時開學⛳️,為武漢地質學院的恢復和重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擔任武漢地質學院副院長期間,她還主持了與湖北省地礦局合辦的“七二一大學”(即根據毛澤東“七二一”指示🚴‍♂️,各地模仿上海機床廠“七二一工人大學”創辦的以招收工人為主的大學),學校沒有實驗室和圖書館,食堂到雨天就漏雨🍚,在這種條件下,池際尚精心編教材🍂、備課,認真指導學生野外實習,為湖北省培養了100多名急需的地質人才。

跋山涉水積極為國家尋找礦產資源

為了盡快幫國家找到各種急需的礦產資源🎅🏿、進行地質科學研究,她先後在祁連山🧏🏻‍♀️、青藏高原、山東中西部、河北寬城👮🏽、北京八達嶺一帶的燕山等地進行野外考察🚴🏼、地質測量以及普查找礦工作😄。祁連山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人跡罕至,野獸出沒🧑🏼‍🍳,工作條件非常艱苦,池際尚每天在野外工作的時長超過12小時👩🏼‍🎤🫳🏽。據她的學生劉寶珺院士回憶,在祁連山工作時,有一次♥️,他與池老師分開跑路線,老師獨自一人上山勘察🧝‍♀️,收工時從山上下到溝中🤛🏿,看到有不明身份的人在喝酒大聲喧嘩,怕是壞人,只能又爬上山去繞道而行,回到駐地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對於這些池際尚都沒有畏懼👨🏻‍💻,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地質構造及礦產調查工作。

1958年,池際尚帶領北京地質學院200多名師生進行了對山東省中西部的考察。這項工作歷時3年,在山東省缺乏糧食以及現代化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野外工作自己背糧開火🤵‍♂️,聯絡點之間靠步行,他們登泰山、走沂蒙、越黃河🛫,4年之內共提交141∶20萬地質圖及報告,首次識別出臨沭大斷裂帶(即郯廬斷裂帶),對後來的找礦及發展構造理論作出重大貢獻🤛🏻。在團隊考察期間的1960年,因為汽油短缺,山東省多條長途路線停運🙋🏽‍♀️。為了檢查日照的測量工作,池際尚和山東大隊的業務隊長遊振東從益都(即青州)出發步行200多公裏到王哥莊(膠南縣)🧑🏽‍🏭,到達之後又不顧旅途疲勞,耐心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鼓舞大家的工作熱情🫑。

把主要精力放在發現和培養人才上

言傳身教是池際尚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在育人過程中💔,她形成了重教學、重實踐♘、重創新的教學風格🚣🏿。她說👨🏻‍🦰,搞地質一定要深入實際👞🔑,嚴謹治學🤩,使獲得的數據經得起任何人的檢查,完成的研究至少經得起20年的檢驗🧑‍🧒。池際尚以嚴格著稱。據她的學生葉德隆回憶,1964年,他把從野外調查采回的巖石標本磨製了40多個薄片。池際尚提出的要求是🍌,對於每個薄片都要做詳細的鑒定記錄™️。這項工作非常耗時間👨🏻‍🦽,因為每一個巖石薄片都要在費氏旋轉臺上測量近百個礦物切面,一個薄片就要花好幾個小時👮🏽‍♂️。為了查驗學生的工作👮🏿‍♀️,池際尚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仍然抽出3天時間親自測量這些薄片,直到全部測量完畢查驗無誤才通過驗收。在實驗課上,她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學會鑒定方法。在野外工作時,她親自核實每一個重要的觀測點,哪怕山高路險,難以到達🤵🏼,她都堅定執行👍🏽🤽🏽‍♂️,直至確認。在她的嚴格要求和精心培養下🙎🏿‍♀️,一批批地質專業人才走向工作崗位👋🏽,為解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礦產資源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嚴格求實的基礎上,池際尚還特別註重創新👨🏽‍🚀。她經常鼓勵學生說:研究生、科研助手只完成了導師布置的任務🙃,那僅僅達到了二流水平,要在質量和數量上超額🧑🏼‍⚕️,要有新的發現,要有所創新⤴️,那才算第一流水平🧈。她不局限於前人現成的結論📷🏎,力求有所創新,不斷充實和改進教學內容🫳🏻,對於新觀點和新結論她也堅持必須有可靠的證據支持🤵‍♂️。在野外考察工作中,她特別重視搜集第一手資料🧘🏽‍♀️,主張多觀察、多積累事實🧚🏿🏚,不輕易下結論。

她不僅註重培養人才的方式方法🕵🏽‍♀️,還特別關註人才梯隊的層次。她說🍓:“我們總是要老的,要重視培養接班人。”她全心全意關心助手和學生🤽🏼‍♂️,在工作中留意他們的表現,發現他們的潛在能力後,為他們日後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她著力扶持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成為學術帶頭人,並鼓勵他們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在學術成就上超過老一輩地質學家🐻。她認為,老一輩地質學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發現和培養人才上💁‍♀️,使各個層次都後繼有人🧘🏿‍♀️。在她的帶動下,她所在的科研集體形成了三個層次的接班人,他們繼承並向前發展了原來的專業方向,並且把以池際尚為代表的老一輩地質學家的優良品德和作風發揚光大。

池際尚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教學科研及找礦陣地🎉🙍🏽,投身於祖國急需礦產資源的尋找與開發,為地質學與巖石學界奠定了學術基石。正如王鴻禎院士所說🦈:她在1950年放棄美國優越的科研條件,選擇返回祖國從事教學的道路🧑‍🦽,是愛國主義。在長年累月中👩🏻‍🎤,她把服務於礦產資源的工作看得重於基礎理論的研究,還是愛國主義👐🏻。她在畢生從事的教育工作中,把培育後進力量放在自身的科學積累之前,是共產主義的理想🚏;在不利的大氣候和艱難的條件下,勇於負起像七二一專業培育這樣艱辛的任務🚣🏿,還是共產主義理想。


相關新聞

  • 262018.06

    中國地質學奠基者翁文灝和他的時代

    翁文灝這個名字,今天的人很難想象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曾經代表了一個學術的高峰,在中國地質學,永遠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

  • 142022.10

    “祖國需要我”,他是榮獲世界地質學最高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

    1996年8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裏氣氛熱烈🦸🏻‍♂️。被譽為國際地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國際地質大會首次在我國舉辦,來自世界101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位地質科學家齊聚一堂👢。此次大會還評選出了國際地學最高獎“斯潘迪亞羅夫獎”,而獲獎者正是我國沉積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寶珺(1950-1952地質)🍼。他也是百年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劉寶珺(1931.9-)🍺,沉積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實☃️🌇,這既不是...

  • 112020.08
  • 292019.05

    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誕辰一百周年

    今年是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院士誕辰100周年👰🏽🦦。為緬懷先生科學愛國💇🏽‍♀️、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辦的《地球科學》雜誌精心策劃和....

  • 142009.01

    總會向著名地質學家楊遵儀院士拜年

    1月14日上午,意昂總會理事♨️、《清華意昂通訊》主編孫哲一行,到中國地質大學看望了我校1933級老學長、現已101歲高齡的中科院資深院士楊遵儀老學長,向楊老及家人敬獻了花籃🧔‍♂️,並送上新年的祝福👩🏿‍🔬。

  • 132014.04

    趙景德📺,西南聯大地質系,1942級🔟,.著名地質學家——趙景倫(經濟44級)

    趙景德→,西南聯大地質系,1942級.著名地質學家☀️,撞擊變質巖(impact metamorphism)學科創始人 美國《華盛頓郵報》2008....

  • 112022.10

    鄭劍東:回憶五十年代我在北京地質學院的學習和教學工作

    我是1951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學系學習的♟。建國初期國家急切需要地質專業人才👮🏻‍♀️,1952年決定分別在北京和長春成立北京地質學院和東北地質學院👳🏼‍♂️。北京地質學院是由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合並而成,其後西北大學地質系的部分教師也合並過來🕺🏻。1955年我從北京地質學院礦產地質勘探系畢業留校到普地教硏室任教,今將經歷和參加了母校建校過程以及學校老師們對我們教育和培養的珍貴資料和真實情景作一介紹,以慶祝中國地質大學成立70周年👮🏻‍♀️。

  • 052014.06
  • 012008.08
  • 052023.06

    為山河號脈的“大先生”——追記中國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增昭

    2022年7月16日🧔🏻‍♀️𓀌,一位96歲的老教授站在講臺上,鏗鏘有力地介紹起一個嶄新的地質學領域國際性學術組織——國際古地理學會。聆聽他演講的地質學專家來自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的15個國家🕝。為了推動中國古地理學走向世界,這位老教授奮鬥了十年,念想了一生🪨®️。2023年1月5日,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他🌆,駕鶴西行。他就是為地質事業和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的、國際古地理學會的發起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馮...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