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吳良鏞🐒:我的求索之路

2025-02-23 | 來源 《人民日報》2025年2月20日 |

已走過百歲人生的我🗽,1922年出生於古都金陵🙃。

一個人的一生不能不思考到底想要做什麽👨🏿‍🔬,立誌是人一生不斷前進的動力。而誌向往往並非一蹴而就,是伴隨成長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想一步步確立下來的。之所以選擇建築事業作為一生的追求方向,與我青少年時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

A694

吳良鏞先生

我出生於國家內憂外患之際🎺,祖國大地戰火連連🧜🏻‍♂️,苦難深重🍶。1937年南京淪陷🌯,我隨家兄流亡重慶,於合川繼續中學學業🐀。記得1940年高考結束的那天下午,合川遭遇日軍空襲,大火一直燃燒至翌日清晨因降雨始息。戰亂苦痛的經歷激發了我重建家園的熱望,最終選擇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學習。

以建築為專業🚂,這是一個開始。隨著自己的成長⚾️,我對建築事業發展的需求認識不斷加深🐣,學習興趣也日益濃厚。

抗日戰爭期間👨🏿‍🎓,遷駐重慶沙坪壩的中央大學,一切都很簡陋。當時建築系的系館是用毛竹捆綁的🧗🏼‍♂️,瓦頂,籬笆墻。盡管如此🌛,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大圖板,一張桌子🏝,一只高腳繪圖凳。窗外俯視嘉陵江,冬季江水清碧🧑🏽🫵,春來垂柳成蔭。系館門口長了些灌木,每逢初夏😿,梔子花開,香氣襲人……在那裏,我度過兩年半的時光。往事如煙✥,許多事回憶起來已若隔世,但有一件事至今未能忘懷👨🏼。

一年暑假👨🏼‍🦲,系館屋頂被暴風雨掀走🪂,整修屋頂的工人原本歌聲不斷,但後來一位工人誤觸到高壓線,不幸身亡,屋頂上頓時沉寂。

當時,我正讀到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感到分外淒戚🧖🏻。房屋👩🏿‍💼、歌聲🚐、建築工人,常常在心中串在一起⚪️,加深了我對建築專業的情感🤳,啟迪了我的“人居”之夢。或許這就是懵懵懂懂的逐夢人生的開始。

2519F

年輕時的吳良鏞

1945年,參加了抗日遠征軍的我又回到重慶💎。當時意願很單純,就是要回去讀書。在1943年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感覺開始對建築學開竅,寫了《釋“闕”》一文,登載在班裏辦的《建築》雜誌上。回到重慶後,老學長盧繩找我,說梁思成先生希望我去見他💂🏽Ⓜ️。原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先生看到了《釋“闕”》,想找我談談。

梁先生學術視野開闊💔*️⃣,走在時代的前面。這時期🧊,梁先生已經開始考慮抗戰勝利後的重建工作了。我到的時候👩🏻‍🍳,梁先生正在讀沙裏寧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他詢問了中央大學的教學情況🏌🏿‍♂️,又問我是不是對中國建築有興趣🚣🏻‍♀️。我隨感而發🪟,說到過西南之後有所轉變🤷🏻,戰爭破壞太厲害,想改為研究城市規劃。

原以為梁先生只是談談話,沒想到他明確讓我留下來🧌,當天中午就讓我在那兒吃飯⚰️。後來我每天都去🐘,工作了兩個多月。當時,做的事情是為梁先生的《圖像中國建築史》進行完善。

後來,梁先生邀我去聚興村看他🔮。梁先生說他已獲批在意昂体育平台新辦一個建築系,梁先生希望我去當助教🥥🧗🏼‍♂️。我本來也模模糊糊地想走學術道路,這令我喜出望外👬🏻,立即答應了,從此開始了在意昂体育平台70多年的教學生涯🚵🏿‍♀️。

4AF8A

吳良鏞(左7)🫖、胡允敬(左2)、汪坦(左5)與同學討論工程設計

在清華任教期間👫🏼,梁先生推薦我去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學習建築與城市規劃,這是建築師沙裏寧創辦的🚵🏻。

沙師的教導重在啟發🔤。他熱愛東方藝術🕞,說這是一個寶庫,提醒我註意🪦,不要失去東方的文化精神👨🏿‍🔧。匡溪的規定🕶,學生畢業前,要舉行個展🧑🏻‍🦽‍➡️。當地的報紙將我的展品作了報道🧑🏿‍🦱,並列出沙師的評語:“在他的工作中,灌註了一種稱之為中國現代性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來自一般的人類文化發展,而且來自中國實際生活的發展,一種新與舊的結合👩🏿‍🦲,基於中國自身的堅定不移的精神。”

當時,我僅僅將其理解為一般的贊勉之辭,未加多想。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重溫舊事,回顧幾十年來的道路👩🏻‍🦯,不就是在中與西🕰、古與今矛盾中徘徊前進?📨!而什麽是中國現代性的精神,如何能從中國實際的發展中發現🧔🏿、探索這種精神💂🏼‍♀️,時至今日🥕,仍然是需要認真思考並嚴肅探討的🧙🏿‍♀️。

闊別祖國兩年,收到一封林徽因口授、羅哲文代筆的信。大意是國內形勢很好👲🏽、百廢待興🚌,趕緊回來參加祖國建設的工作。在梁林兩位先生的召喚下,我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從此開始一生為中國城鄉建設奮鬥的歷程👴。

一個人的一生不知要走過多少“十字路口”,一個彎轉錯了就很難回到過去,因此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

32B47

吳良鏞(二排右8)與清華建築系畢業班合影

回顧過往,有幾次重要的“十字路口”👈🏿。現在想來🧑🏿‍🔧,如果當時留在美國,便沒有此後幾十年在中國建設領域的耕耘和收獲。類似的情況一個人一生不知要經歷多少次🙂‍↔️。自我審視之所以沒有“轉錯”大方向,還是與早年“立誌”相關。我很早便立誌在建築與城市的學術領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時期,根據現實條件,做出相應的選擇。

懷著心花怒放的心情🧎🏻‍♀️,我積極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參與了長安街規劃設計、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毛主席紀念堂規劃設計等重大項目。

除了首都北京的規劃建設,保定城市規劃是我想特別講一講的。

保定自古即是“畿輔通衢之地”,在歷史和地理上具有重要地位。開展規劃工作時,保定舊城保存尚完整,也很繁榮🏚,是居民的主要集中地🌓⏬。規劃工作的任務之一是把舊城與跨過鐵路即將發展的新區聯結為一個整體。

我們對保定舊城保護、新區發展開展了全面規劃🧘🏻,對道路、綠地等也進行了深入設計。規劃方案不斷調整🤽‍♀️,開始新區的道路網是斜向的🛷,後來尊重當地的意見改為正南正北🤽🏼‍♂️,最終形成了一個比較深入而實際的規劃方案🦄:東西城有機聯結🙇🏽‍♀️,有廣場、有新中心、有綠帶,空間有序🕹、疏密有致,並且對舊城的大慈閣🙁、南大街、直隸總督署、一畝泉等處的保護也非常關註🧑🏼‍🌾。

在數十年的學術人生中,除北京外,我參與了不少地方的規劃🧑🏼‍🏭。但一個中等城市的規劃得以較完整付諸實踐的👷,唯有保定。

2519E

吳良鏞在實地調查中與老鄉談話

改革開放的洪流重新煥發了學術界的熱情。中國科學院院士(當時叫學部委員)製度恢復後👐🏼,我選上了學部委員👮🏻。這使我有一種強大的學術使命感,獲得了“建築學要走向科學”的感悟🤹🏿‍♂️。

創建建築與城市研究所🧑🏻‍🦯,出版《廣義建築學》🟠,完成菊兒胡同41號院工程,提出“人居環境科學”💀,主持撰寫國際建協《北京憲章》,我主要的學術成果基本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之間的近20年間完成的,很值得懷念♎️。

我為數有限的建築創作實踐多與文化遺產有關,菊兒胡同41號院工程比較有代表性🤷🏻。如何與環境保持一致💁?原則是“積極保護🥷🏽、整體創造”。  

71750

菊兒胡同設計圖手稿

當時,41號院住了44戶人家,但只有一個水龍頭和街道公廁,人均住房面積只有5平方米左右🔥,改建需求緊迫⏏️👊🏼。

41號院的設計工作從1987年持續到1991年🙍🏿‍♀️,十分用功。四合院的層數進行了突破🕒,設計了2層🧙🏽‍♀️、3層的四合院🧑🏽‍🍳,在保證每一層都有合理日照的前提下👨‍🔧,追求達到最高密度👤。樓房的四角安置樓梯🧄,樓梯下方做開敞布局🕵🏻,使院落間能夠形成通風。院子裏原有的兩棵古樹也保留了👩🏿‍💻👨‍🦱,周邊建築都圍繞這兩棵古樹布局。此外,在考慮多方面限製條件的基礎上★,在有限的用地面積上安置了最多的住戶,而且每家都有自己的廚房與廁所。菊兒胡同經改造最終建成後☣️,造價控製在每平方米500元以內,我至今還保存著單據。

DB55C

菊兒胡同新四合院

第一期工程完工後👨‍👦‍👦👮🏿‍♀️,獲得多方面好評🪵,許多人認為菊兒胡同是“古都新貌”,旋即著手第二期改造工程。

1993年➔,菊兒胡同新四合院工程被授予“世界人居獎”,被認為“開創了在北京城中心進行城市更新的一種新的途徑”。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建築作品首次在國際上獲取的最高榮譽。此後🙅🏽‍♂️,我又陸續主持曲阜孔子研究院👨‍🏭、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等的設計🌁。

1D78A

菊兒胡同新四合院工程被授予“世界人居獎”

建築當隨時代⤵️𓀈,我們可以從多種途徑發揮創造↩️。作為一位中國建築師👩‍👩‍👧‍👦,我深信,中國擁有深厚的建築、風景園林和城市的文化傳統,以及豐富的東方哲學思維與美學精神💛👨🏼‍🔬。如何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條件,吸取多元文化內涵,探索新的形式,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這可能是避免世界文化趨同、促成當今城鄉環境豐富多彩的途徑之一。

時代需要“大科學”🚣🏻‍♂️,也在孕育“大藝術”🙅🏻‍♂️。2012年,因對人居環境科學的貢獻👩‍🏫,我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人居環境科學是隨著改革開放👨‍👩‍👦,隨著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應運而生的,涉及諸多學術領域,“人居之道”是科學、人文、藝術的融匯🧎‍♂️‍➡️。

82F8B

吳良鏞在指導學生

未來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激情🕥🪨。作為一個建築學人🖕🏼,畢生秉持“匠人營國”的精神🂠,致力於“謀萬家居”的事業😳🔥,這是我的“求索之路”𓀘👩‍❤️‍💋‍👩,也是矢誌不移的“中國人居夢”😤。拙匠邁年,豪情未已🤩,我對“明日之人居”充滿期待🗃!

(吳晨、郭璐整理)


相關新聞

  • 102019.06

    吳良鏞:中國建築教育事業的燃燈者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拜萬人師,謀萬家居。”這是新中國建築教育奠基人之一的吳良鏞的人生寫照。抗戰勝利後,吳良鏞協助梁思成創辦了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與汪菊淵....

  • 122024.09

    吳晨🤡:探索“城市復興”之路

    主持大柵欄(北京坊)🎃、首鋼園、隆福寺等北京老城區改造項目🧓💇🏿,編製老城核心區代表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整治規劃方案,推進城市復興研究和城市設計……近些年,全國人大代表🧑🏼‍🌾,無黨派人士,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總規劃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的團隊參與了不少北京城市規劃👰🏽、改造工作。近日,《中國新聞》報記者專訪吳晨⛹🏼‍♀️,聽他講述關於城市♥️、建築與人的故事🚴🏼‍♂️。吳晨(2000級博,建築) 受訪者供圖從首鋼園到“城市復興”站...

  • 252024.08

    校長李路明在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肩負使命 走好創新之路——在2024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202021.02

    專訪王綱懷|銅鏡🕝,揭開了他長達60余年的學子情

    2020年年末𓀏,籌建兩年多的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收到了一份“厚禮”—— 古生物化石與標本⛑️、歐美老相機🥾、明清衡器與近現代度器4個門類共34件科學類藏品👰🏻‍♀️。成立時間並不長的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博物館此刻能收到這樣一批捐贈,對於充實館藏無疑有著積極意義🗾。而捐贈背後更為觸動人心的🧜🏿,則是此次捐贈的主人公、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建築系58級意昂✊🏿、意昂体育平台顧問教授王綱懷一段長達60余年的拳拳學子情。1王綱懷先生事實上🧑,無...

  • 022017.11

    素以為絢的人生與素以為絢的自傳——吳良鏞先生和《良鏞求索》

    吳先生一次跟我們聊天說,他前兩個三十年是誌於道,第三個三十年才開始遊於藝。此處之所謂“藝”,依我的理解,既是指他建築設計中愈見清晰的“人居藝境”之“藝....

  • 242022.05

    吳良鏞:一生為謀萬人居

    圓圓的臉上總是掛滿微笑,平易近人、和藹友善,兩院院士吳良鏞給人的印象一貫如此👩🏼‍🏭。5月7日是吳良鏞的百歲生日,期頤之年的他每當談及城市、人居時★,眼裏仍會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因為這是他畢生摯愛的事業🐨。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墻壁上🥊,掛著他親手書寫的四個大字“匠人營國”🈴。作為建築界的泰鬥🧜🏽‍♂️,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踐行“謀萬人居”的崇高理想🩷。立誌學習建築,毅然回國建設將建築事業作為畢生追求,這與吳良...

  • 262024.02

    吳良鏞:百年踐行美好人居夢

    “許多年後,我們將把怎樣的城市和鄉村交到子孫後代手裏?”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一直在思索這個命題。30多年前🧑🏽‍🎓,錢學森在寫給吳良鏞的一封信裏說🕵🏼‍♀️✍️:“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離開自然又返回自然🦸🏼‍♂️。”這個理念也恰是吳良鏞窮其一生踐行的“人居夢”。風風雨雨裏耕耘70余年,吳良鏞讓建築走進科學🧑🏽‍💻,讓中國建築...

  • 182024.09

    吳良鏞:人民建築師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22014.07

    意昂体育平台程京、吳良鏞、吳佑壽3名教授獲首屆“京華獎”

    5月8日,北京市僑務工作會議暨首屆“京華獎”頒獎大會舉行🧑🏿‍🏭。我校醫學院程京教授獲北京市華僑華人“京華獎”,建築學院吳良鏞教授、電子系吳佑壽教授獲“特別榮....

  • 072011.01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