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真*(1950航空)
我於1927年出生於天津市。10歲那年日寇侵占平津華北👨🏿🚒,我的中小學是在八年淪陷的天津度過的。1946年高中畢業✵💇🏽,適逢清華復校第一年招生🌌🌷,飽受過亡國之苦的我,抱著航空救國的願望👳♂️,從天津考入清華航空系🤽🏽,學號是350178。苦讀四年,1950年6月畢業👳🏼🥷🏿,隨即投身海防前線,參與祖國海上空軍的創建工作,從而留下了一段人生難忘的經歷。
近日王尚真深長在參觀廊坊新奧集團時留影

王尚真學長1951年於海軍航空學校第一屆慶功大會上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九日,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九年入學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的老意昂六十余人返校聚會。王尚真學長(右一)和同窗學友潘建民(五一,左一)🚵🏽♂️、顧高墀(五零🏌️♂️,中)合影。他們說:“清華成立了航天航空學院,我們返校有‘娘家’了👲🏻。”
解放之初的海防形勢
1950年,祖國大陸已基本解放,但一些沿海島嶼還在國民黨軍隊手中。龜縮在臺灣的蔣介石不甘心失敗,還在幻想和叫囂“反攻大陸”👩🏼🍼🧜🏿,不斷派遣特務偷渡和出兵騷擾漁民生產。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美機時常侵入我海岸線偵察騷擾,而我萬裏海防基本上還是空白。我軍當時面臨的任務,不僅是繼續解放和保衛全部領土,還要保衛遼闊的領海和領空⛹🏽♂️,而這就必須有一支強大的空軍🤏🏼。那時人們有個“不規範”的說法🎫🎏,即把空軍分成“陸空軍”和“海空軍”⚁。由於在國內戰爭中🏡,有一些國民黨空軍人員起義,勝利後又先後接收了日🪦、蔣空軍的部分人員和設施🐺,“陸空軍”已先有了一定基礎,但“海空軍”卻全屬空白。當年2月,中央軍委做出決定:立即建設我國的海上空軍。按照我軍傳統方式“建軍先建校”,第一步先建立海軍航空學校,並請蘇聯派出軍事專家指導和支援。
奔向海航建設第一線
1950年6月畢業離校前🧒🏻,航空系領導找我談話,說新中國成立後👆🏼,航空事業面臨大好形勢🪲,中央已決定盡快發展航空工業。西方發達國家的航空工業是在汽車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我國不能沿襲這條老路✣,要與汽車工業同時發展👩👩👧🦻🏽。為此,清華航空系將擴建,要大量培養人才,首先要擴大教師隊伍,希望我能留校任教🤴🏽,因我未表同意🙆♂️,團支部🫱🏻、黨支部負責人又相繼找我談話,我都婉言謝絕,放棄了人人羨慕的、在最高學府優美環境中從事科研和教學的大好機會,抱著以知識報效祖國的決心,毅然奔赴航空建設第一線。
1950年7月初,我的行政關系從學校轉到中央軍委👩✈️,組織關系從清華團委會轉到團中央👮,我和幾位轉到軍隊的同學到軍委總政招待所集中居住👨🏽,接受一個月的政審,等候分配。8月1日👨🏿💻,海軍黨委決定在山東青島市滄口機場組建海軍航空學校🏦🌯,我和俞幸祜隨即被分配到了這片剛解放不久的土地上,張允謙🦨、沈冠時等同學則去了“陸空軍”。
白手起家 創建航校
“海空軍”正規的名稱是“海軍航空兵”,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艦艇,任務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當初,我海軍要不要組建航空兵還曾有過爭論🧑🏽🦱。一種意見認為已經有了空軍,就可擔負起海空全部作戰任務♣︎,沒必要再增加一個兵種📞,如國民黨海軍就沒有航空兵。但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等同誌認為海空作戰有許多特點🤮,與陸空作戰有很大區別🫕,我國應學習世界海軍強國👵🏻🔙,必須增加這個兵種。中央軍委支持這種意見,作出建軍決定,並隨後從各地調集人員到青島來🗿。其後,到1954年年底的軍委擴大會議上,粟裕同誌明確提出:“海軍建設應以魚雷快艇、潛艇和水魚雷轟炸機為重點😵。”在傳達這一精神時,概括成為“輕型艦艇,海上空軍”八個字。這足以說明航空兵在海軍建設中居於何等重要的地位。
滄口機場地處青島市北郊,距市中心20公裏,歷經日軍占領和國民黨使用,蔣軍逃跑時遭嚴重破壞🤌🏿👨🏿🍼,長期無人居住。房屋失修,庭院荒蕪,瓦礫遍地🤶🏻,野草叢生🤸🏼。我到達時剛建立了政治部和後勤處,訓練處還未成立。我被安排在後勤處(處長叫徐春山,是紅軍長征時毛主席的軍馬飼養員兼警衛員),每天負責檢查各種修建施工的質量🚵🏼♂️。在檢查到飛機跑道施工時,發覺私商(當時還沒有國營建工單位)偷工減料,水泥砂石配比竟還不到1∶4∶8;還有極個別人搞有意破壞等現象,均立即向領導匯報並得到了及時處理。
當時生活條件還比較差,食堂連桌凳都沒有。開飯時𓀎,幾個人發一個菜盆,打出菜來放在夥房外面土地上,大家圍成一小圈,蹲在地上吃。但人人都吃得高高興興,因為我們這是為了建設祖國的海空軍而工作👨🏼🏭,而且也比戰爭年代條件強多了。
1950年8月底訓練處成立。由陸軍來的簡明副教育長(即航校副參謀長)兼任處長,從西北軍來的楊士勤副團長任副處長👨🏽🎨。我任飛行原理組長,俞幸祜任發動機組組長📧。我主要負責海航飛機駕駛員的培訓🧕🏿。但那時我的組內只有當年10月份以後才陸續從陸軍調來、並且從未學過航空知識的幾位年輕同誌。從技術上說,我這個組長基本上算個“光桿司令”。
建校伊始,領導上就十分重視抓政治思想教育。簡處長每月至少給大家講一次國內外形勢等。楊副處長在一次全處大會上講的兩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①我這個副團長已當了12年🃏,怎麽當上的?是在抗日戰爭初期一次慘烈戰役中,營團級幹部傷亡9人,我才從一營長提上來的。一想到為國犧牲的戰友就極其難過,我作為幸存者得到提升,從來不考慮自己的地位待遇,希望你們更不要考慮這些。②你們每人好比是一個電燈泡,你能發多大的亮光🏂,大家都看得清🤾🏿♀️🦩,不要總考慮被安在哪裏、合適不合適等等🏋🏻♂️,領導上自然會讓每位同誌都能發揮最大作用的。
承擔艱巨的培訓任務
1950年9月初,幾十位蘇聯專家來到航校☢️,他們集中住在一棟較好的樓房(稱為專家招待所)。專家來後視察了學校情況👨🏿🦳,隨即進行培訓。培訓的方式是一人帶一人♋️,有的培訓軍政領導,有的培訓理科和外場技術人員🧏。方法是組成許多三人小組,每小組有專家、翻譯和中國同誌各一人😳。由於這些專家都不會說中國話,只能通過中國教員給學員講授課程🚵🏻。負責指導飛行原理教學的專家三十多歲,名叫弗拉季米爾·吉聶維奇👨🏽🦳,烏克蘭人🤐,蘇軍大尉軍銜,講師🧛🏻🧙♂️,說俄語時帶有烏克蘭口音👇。他與我和一位擔任翻譯的女孩見面後,立即開始編寫駕駛學員使用的教材🤷🏽♂️。教材是參照蘇軍航校的培訓內容⛑️,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按課時劃分段落編寫的👁🗨。每寫完一段,由翻譯譯成中文👦📎,再交我審校整理付印。
蘇軍航校飛行員的學習進度➛,是理科一年👦🏼,初級教練一年🙎🏻♀️,高級教練一年🌪,三年後畢業分到部隊🧝🏼♀️。可是我們當時情況特殊🏍,一是朝鮮半島戰爭形勢嚴峻,二是閩浙沿海蔣軍騷擾日益猖獗,遼闊的海防前線急需兵力🧜🏽♀️。上級下達了“速成”的要求,即培訓時間要壓縮一半,半年左右就結束理科學習,一年左右完成外場教練,到部隊後再邊值勤邊提高。
蘇軍航校培訓的學員,要求具有中學畢業以上的文化水平,其教材也是按此編寫。可是我們當時沒有從中學選拔飛行學員的做法。我們的學員都是從陸軍一、二、三、四野戰軍選調的基層幹部、戰鬥英雄、模範工作者,並且通過嚴格政審和體檢選拔出來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平均只有小學水平,達到初中程度的只是極少數,還有許多連自己的姓名都寫不好☎。特別是駕駛學員班,政審更嚴格🥽🏖。記得當時陳毅曾說過,飛行員必須政治可靠,因為飛機上天不像放風箏,一拉線繩就能回來。這樣文化也就相應更低一些⚧。讓文化低的同誌一下子就要接受高深的空氣動力學原理,還要壓縮時間趕進度,其困難可想而知🙁。偏偏那時又只有我能擔任授課,這個極端繁重的擔子就壓在了我一個人的肩上。由於當時我是蘇軍講師的助手,所以我的職務就叫做助教組長(以後升為教員組長、主任教員)。
因人施教 效果良好
我們航校負責培訓的🚰,是水魚雷轟炸機飛行員。按編製,一架雙發動機輕型轟炸機上共有駕駛、領航、報務兼轟炸和射擊員四人。駕駛員的學習和訓練任務最為繁重👷♂️🔎,必須盡快開課。在其他軍事科目專業教員、教材和設施還不齊備的情況下,駕駛班的飛行原理在10月5日就搶先上課了。而航校的開學典禮是在1950年11月1日舉行的。
第一期駕駛學員共3個班🟢,每班30人🤽🏽。課程表是🐦:每天上午上6節課🧗🏻,每個班各上2節飛行原理,2節飛機構造,2節發動機。下午3節課自習👩🏿🏭,按上午課程先後進行。教員必須到班上輔導和解答問題🤮。
駕駛班飛行原理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解釋飛機為什麽能飛;飛機上各活動舵面的作用和原理💂🏻♀️🦌;飛行各種動作的操縱方法和原理(包括一些公式)🎰;飛機在空中如何保持正確飛行狀態😱;飛行和戰鬥中各種意外情況(如失速進入螺旋下降,早期多因此造成機毀人亡)的處理辦法和原理等等🦬。許多知識我在大學中都沒學過,需要從頭學起👆🏻。
由於空氣摸不著🏊♀️、看不見🙏➡️,空氣動力學理論較深😟,還有不少外文符號和公式👨🦽➡️。我在備課中🤾🏼♂️,就想出許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或自然界中常見的現象,解釋原因💁🏿,上升到原理,再歸納成公式,這樣就使得理論不再抽象和難懂☝🏻。同時✝️,我還經常穿插一些蘇聯衛國戰爭中的空軍戰鬥例子來講各種動作的操縱方法🤼♂️,使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又設計製作了許多掛圖、模型,讓學員能觀察和體驗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理論問題(即形象化、具體化),這樣,既感覺不到理論艱深🎡,又能增加實踐知識💆🏿。
例如講飛機起飛、落地的操作時🦬,講了一個故事👨👩👦👦: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一架戰鬥機重傷🧑🏽,飛行員跳傘,落在敵占區的一條公路旁,飛行員隔著公路與德軍士兵對峙。德軍並未急於進攻☑️,而是待其彈盡時抓捕(飛行員只有一支自衛手槍)。此時另一架蘇軍戰鬥機測好下滑角度和滑行距離💒,迅速降落在落地戰友的身旁,並打開艙蓋。這位戰友見狀迅速躍上公路和飛機,跨進駕駛艙🤓,隨即加大油門,重新起飛沖上藍天🙋🏽♂️。公路對面的德軍士兵被此情景驚呆了,待醒悟過來開槍射擊時,飛機早已遠去⛹🏽。該飛行員機智勇敢救回戰友,榮獲英雄稱號。我舉此例,講明掌握目測的重要性👷🏿♂️,學員們聽得如醉如癡。
由於學員們的政治覺悟高,克服困難決心大,我采用了因人施教的方式方法,師生關系又特別融洽,在3個月的飛行原理課程結束後,3個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為順利轉入外場飛行訓練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中央軍委十分重視和關心海軍航空兵的建設。航校本來是師一級的建製單位,但卻任命正🤦、副軍級的幹部擔任校領導💁🏼。開學不到一年,總司令就親臨視察。1951年8月30日👨🏼🍼,朱德總司令在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和公安部長羅瑞卿等陪同下來到青島航校。在視察訓練處時,首先來到飛行原理組。當時我們已把全部教學用模型圖表陳列在一間大教室內,處領導安排由我為首長作講解員♛。朱總司令和蕭司令員逐件仔細觀看了這些能把抽象理論形象化演示的設施後,不斷地點頭稱贊。這次視察🍨✅,對航校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此後,海軍參謀長羅舜初和政治部主任劉道生也都分別來視察過,並且都由我來擔任解說員。記得劉道生主任還仔細端祥我,然後說🚵🏼♀️:“我曾在什麽地方見過你♦︎!”我當即答道:“您曾到意昂体育平台做過報告,我在大禮堂門口見過您,還跟您說過話。”這件事🤍,使我對我軍高級領導同誌的超強記憶能力十分欽佩🧑🍼。
還在第一期駕駛班飛行原理課剛結束時🗂,蘇聯專家安排我上雅克18飛機體驗各種操縱動作(其他教員均未能享受到此待遇)。這種飛機是前後雙座式🛻,由蘇軍教官帶飛,從起飛到降落,讓我親自體會駕駛桿、腳蹬和油門的動作幅度和力度以及飛機反映的靈敏度。他在空中兩手高舉,示意把飛機全交到我手中。
我參軍後🙌🏿,在黨的親切關懷和教育下🔎,不斷增強建設祖國強大海軍的神聖使命感和革命軍人👩🏽✈️、青年團員的責任心。曾經滿腔熱情、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終於看到我國第一代海空軍飛行員在我們親手培育下飛上了祖國的藍天💄。我教的第一期第一班(即101班)班長姚雪森🫳🏼,入學時是一位營長👳🏽,畢業後立即被任命為海航一師一團團長,駐守寧波。在解放浙江沿海島嶼的戰役中任空中指揮員🧗🏻,以毫無損失的戰績取得勝利(其後任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航校每一期學員畢業後🧏🏿♀️,都立即組建成軍🪻,開赴海防前線。
黨和上級領導給了我很高的榮譽,四年中我曾九次立功受獎😵。
結束語
我現已年屆八十。半個多世紀前,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我離開母校🧑🦼👩🏻🎓,投身國防建設👩🏿✈️,在白手起家、創建海軍航空兵的艱苦工作中,做出了清華人應有的貢獻,沒有辜負母校的培養教育和期望👩🏽💼。目前,我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已在保衛祖國萬裏海疆中形成強大的一支力量🧑🏿🚀。當年的兩個海軍航校已發展成兩個現代化的學院,每個學院的院史展覽館中,均有我的大幅個人照片懸掛在墻上,並已載入海航院史。總之👷♀️,在祖國海軍航空兵從無到有的創建工作中🚀🌂,我們清華人曾榮幸地參與其中並起到了骨幹作用。
2007年4月校慶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