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堃(1948電機) 嚴寶瑜(1948外文)
周 全(1948經濟) 駱寶時(1949歷史)
清華“大家唱”歌詠隊成立於1946年11月5日。她是1946年10月清華復校後成立的第一個進步社團,是由三股力量擰起來的。第一股力量是從西南聯大復員到清華的聯大“高聲唱”歌詠隊員和聯大工學院、新校舍、先修班的學運積極分子,包括陳水蓮、馮碧蕉、彭珮雲、黃有梅、吳瓊瑂、傅 、李傳信、王念梅、尹淑慧、吳達誌、毛承穎、何瑞珠、郭其銓、邢金鐘、郭日靜、黃培正、潘梁、嚴寶瑜、周汝漢、胡積善、駱寶時、李民範、何祚融、李忠立、勞乃光、張大鶴、謝澄甫、方復、姚國安、張魁堂、江懷棠、魏盛勛等。這是一批在昆明“一二·一”運動中經受過血和淚的洗禮,在四烈士靈前發過誓“踏著你們的血跡,誓把那反動的勢力消滅”的熱血青年。

原清華“大家唱”歌詠隊成員合影
第二股力量是北平臨時大學“星海合唱團”的同學和反甄審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同學,包括史噦春、張潛生、楊春曜、朱顯昆、劉作茹、劉瑞春、劉雲書、沈琳亞、靳錄民、鄧乃榮、趙振梅等。他們長期生活在日寇屠刀下,好容易盼來了抗戰勝利,卻被國民黨特派員陳雪屏打成“偽學生”,不承認他們在淪陷區大學讀書的學歷,要加以甄別審查。在地下黨領導下,他們掀起了反甄審運動,粉碎了陳雪屏的甄審陰謀,分配到了清華。
第三股力量是從全國各地考入清華的新同學中愛好唱歌的先進同學,包括劉雅貞、王瑉、陳伯時、馬芷蓀、巫寶瑜、賀文貞、莫祖佑、柳小芬、張瑩祥、楊川之、吳宏宛、王滸、林壽屏、宋季芳、張秋實、吳勤娟、譚秀貞、蔣勵君、牛兢存、邵敏、謝延泉、郭長誌、梁燕、宋華沐、羅琚、黃祖民、李振華、盧鶴維、趙葆元、李崇桂、顧廉楚、羅德華、羅灼寰等。他們大都有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的經歷,有的還是地下黨員。
1946年11月5日晚,這三股力量近百人聚集到東飯廳裏,像過節一樣歡騰,一起討論了成立歌詠隊的宗旨和名稱,推選了幹事會和指揮小組成員。討論中,大家談到西南聯大的“高聲唱”歌詠隊把洛辛的《青春進行曲》作為不是隊歌的隊歌:“我們要在荊棘中燒出一條大路,我們要在黑暗中向著黎明猛沖!”形象地道出了國統區革命形勢的嚴酷和“一二·一”運動的偉大意義。正是偉大的“一二·一”運動,沖破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使學生運動重新走上高潮,為形成“第二條戰線” 打下了基礎。因此,大家一致同意要接過“一二·一”的旗幟,繼承聯大“高聲唱”歌詠隊的方向。談到歌詠隊的隊名,一些同誌想到了舒模同誌創作的《大家唱》:“小孩子來呀唱呀,老人家來呀唱呀,小姑娘來呀唱呀,大嫂子來呀唱呀,同學們來呀唱呀,同誌們來呀唱呀!……唱歌使我們勇敢向前進,唱歌使我們年輕又活潑,……我們歌唱勝利,我們歌唱團結……。”大家都贊成就用“大家唱”作為歌詠隊的隊名,意味著我們要張開雙臂,迎接更多的新夥伴,面向更廣泛的群眾,投入更火熱的鬥爭。最後,大家推選出胡積善(方堃)擔任隊長,由胡積善、嚴寶瑜、史噦春(史會)、周汝漢(周全)、駱寶時、吳恕求等組成幹事會,由胡積善、嚴寶瑜、周汝漢、駱寶時等擔任指揮。
“大家唱”歌詠隊成立後第一個任務,是準備參加即將到來的紀念“一二·一”運動一周年的文藝晚會。於是,每周二、周五晚上,我們就集中到在三院一個固定的教室裏排練。
12月1日,紀念“一二·一”運動一周年文藝晚會在清華大禮堂舉行。這是清華復員後第一個大盛會。大禮堂一千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兩旁和後面的走廊都站滿了觀眾。全清華不到二千名學生,出席了一半多,尤其是新同學來的最多。會上,劇藝社演出了短劇《凱旋》和《清明前後》;“大家唱”歌詠隊演唱了《茶館小調》、《送葬歌》、《古怪歌》、《讀書郎》以及馬思聰先生的新作《民主大合唱》 等十幾首歌曲。全場情緒激蕩,掌聲雷動,仿佛把人們帶回了一年前昆明那場反內戰、反獨裁、反迫害、爭民主的血與火的戰鬥。這場演出,為清華此後三年的愛國民主運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大家唱”歌詠隊的隊員,個個都是民主運動中的戰鬥員。他們都把打倒蔣家王朝、解放全中國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否則無顏面對慘遭殺害的“一二·一”四烈士和尊敬的聞一多老師、李公仆先生。為了這個目標,從1946年12月底抗議美軍在東單廣場強奸北大女學生暴行的大遊行開始,一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期間的歷次重大遊行、集會,他們都自覺地到群眾中去做宣傳鼓動工作。除了演唱抗擊日寇、反對內戰、揭露國民黨專製腐敗的群眾歌曲,如《畢業歌》、《青春進行曲》、《在太行山上》、《遊擊隊歌》、《墾春泥》、《茶館小調》、《五塊錢》、《古怪歌》、《農家苦》、《紅河波浪》、《送葬歌》、《跌倒算什麽》、《我們反對這個》、《民主是哪樣》、《松花江上》、《救亡進行曲》、《團結就是力量》等等,還排練演出了一些大型的合唱歌曲,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新年大合唱》、《生產大合唱》、《滿洲囚徒進行曲》,馬思聰的《民主大合唱》、《祖國大合唱》,賀綠汀的《和平光明》、《勝利進行曲》,洛雲的《插秧謠》和李抱枕填詞的《我所愛的大中華》等,還有從解放區帶回來的歌曲《山那邊好地方》、歌表演《朱大嫂送雞蛋》、秧歌劇《兄妹開荒》、歌劇《白毛女》插曲《北風吹》等,以及大量的蘇聯革命歌曲和中國民歌。在北大“民主廣場”的命名典禮上,還曾憤怒演唱馬思聰的《東方的暴君》,直抨蔣介石。所有這些,形成了解放前夕清華園音樂生活的主流,為廣大師生員工所喜愛,成為反蔣鬥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大家唱”歌詠隊還是一所培養、儲存學運骨幹的學校。復員之初,地下黨決定先從組織群眾社團著手聚集進步隊伍,這是非常英明的。“大家唱”歌詠隊三股力量都是政治態度明朗,因而發展非常健康。1947年暑假後,地下黨號召社團骨幹分子回到班級開展工作,“大家唱”將近40%的隊員離隊參加到各系、級的幹部隊伍中。系級活動的廣泛開展,使學生運動有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大家唱”歌詠隊盡到了輸送幹部的任務。很多隊員還分別參與組織新的社團,如“新生合唱團”、“民舞社”、“農村識字班”(教學校附近失學的農民子弟學文化)、“農村醫療隊”(為學校附近農民治病)等等。“大家唱”還在隊內請郭長誌、嚴寶瑜分別舉辦了指揮訓練班和樂理學習班,對後來進城宣傳、提高全隊的演唱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家唱”還與北大、燕京、中法、師大、輔仁、朝陽等各大學合唱團,以及以中學生為主的“鐵流合唱團”和育英、貝滿、匯文、慕貞等中學的進步合唱團組成北京歌聯,進而與天津、唐山各大學的歌詠團體聯合組成華北歌聯,成為北方進步歌詠運動的重要支柱。1948年華北歌聯在北大民主廣場舉行的千人《黃河大合唱》,影響深遠,至今仍有不少老人以參加過這次大合唱而自豪。
1948年“八·一九”大逮捕前夕,胡積善與北大“大地”合唱團指揮晏福民遵照華北歌聯的決定,前往上海,與上海歌聯商議組織全國歌聯的創議。上海歌聯代表郭乃安傳達上海地下黨指示:因白色恐怖越來越嚴酷,當前不宜組建全國性組織。因此,成立全國歌聯的建議也就暫且中止。但是,隨著學生運動的深入發展,南北歌聯之間的相互呼應和聯系從未間斷。
地下黨的領導和關愛,是“大家唱”歌詠隊迅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歌詠隊一成立,同時也就成立了以駱寶時為組長,嚴寶瑜、周汝漢、胡積善為組員的“大家唱”歌詠隊民青領導小組(“民青”即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這個小組親密團結,細心策劃,發揮各人所長,在隊內樹立了威望。後來才知道駱寶時當時已是地下黨員,地下黨就是通過他和這個民青領導小組,默默地關懷和指導著“大家唱”的發展。隊員們在鬥爭中迅速成長,許多人都在解放前夕參加了地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