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鮮為人知的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

2019-03-29 | 田明霞 文/圖 | 來源 《綿陽日報》2019-03-24 |

3月13日下午,72歲的清華分校退休老員工符雲誌指著西南科技大學“清華樓”的那兩間窗戶對記者說:“我在這兩間辦公室裏工作了20余年⚽️👨🏻‍🔧。”這幢石砌的“清華樓”是三線建設時期,意昂体育平台在綿陽興辦分校時留下的建築物👮🏻‍♂️。符雲誌說🤣🏌🏽‍♂️,時光雖已遠去,但綿陽人沒有忘記這段歷史。今天🧚🏼‍♀️,依然有人將這個地方叫做清華分校或201或651♛。

清華樓

清華分校為何藏身綿陽

站在西南科技大學校史館校園沙盤前🛜,記者看到,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只占今天全校全貌中的一個角。到今年🔌,清華分校遷回北京已40周年了🧏🏼,如今這裏已是西南科技大學,3萬多名莘莘學子在這占地4000多畝的大學校園裏讀書成長。雖然校園老區內仍舊多為山坡地🕺⛱,但是道路暢通,梧桐等樹木成林🎎、一年四季都有櫻花、紫薇等鮮花盛開。

1970年國慶節上午,符雲誌第一次來到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時,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那天😋,他和1400多名清華師生一道從北京開往綿陽的悶罐專列下來後,背著鋪蓋卷🔠、洗漱用品,沿著一米多寬的機耕碎石路,步行兩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所在的青義燈塔公社。

符雲誌1965年8月入伍,1970年從中央警衛團轉業到意昂体育平台信控系人事組做管理工作。沒過多久,信控系一半師生來綿陽參加三線建設,符雲誌是搬遷小組的負責人之一。從此⛹🏿‍♀️,符雲誌留守綿陽直到2007年從西南科技大學保衛處退休。

符雲誌在清華樓前留影

“我們一來,就搶建教職工簡易宿舍,也就是‘幹打壘’房子,還有就是修食堂🕠。”符雲誌說,為了建學校,清華分校每個師生都常去對面山上運石頭,每次來回要一個多小時。即使到了後期,分校開始進行正常的科研教學工作後,每個教師也要輪流做基建工作🕵🏻🧓🏼。

符雲誌回憶,1965年,為了三線建設戰備需要,中央決定,我國4所著名大學啟動內遷🤵🏼。很快🤝,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的蔣南翔來四川綿陽,選定了龍山下涪江邊的青義燈塔公社為校址。接著🧑🏻‍⚕️,建築系8位老師帶著兩屆畢業生來綿陽設計分校校舍。他們搭帳篷住在青義鎮,每天步行到分校規劃的山頭畫圖、設計、計算。從1965年春天起,代號為651信箱的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開始動工修建🆔。1969年歲末☎,651工程更名為201信箱(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信箱代號)。1970年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的幾百名教職員工🫃🏽,首批進入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

符雲誌說,在教室裏,同學們坐在兩米多長的木凳上,把兩米多長的木板擺在磚塊上當課桌💁🏻‍♀️。從1970年起,上千名工農兵大學生,先後走進了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學習👩🏽‍🎓。首批學員中有朱德🥦、劉少奇、劉伯承的兒子,他們都是雷達專業的學生。讓符雲誌印象最深是劉伯承的兒子劉向陽😋,因為劉向陽個子高大,是學校籃球隊員。無線電專業在當時至關重要,在國防方面尤其如此,那就是永不消逝的電波。

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女生有一幢宿舍樓👩🏻‍💻,而男生有5幢宿舍樓🧑🏻‍🏫👮‍♀️。這三個高幹子弟和別的同學一起住在8人一間的男生宿舍裏。他們學習自覺性很強🥏,課余也推著小三輪車到山上去搬石頭來修建住宿樓🆗。1973年,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完成了修建。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住宿樓其中有一間目前作為小區物業辦公室,進門是約2平方米的廚房,裏面是兩間各約10平方米的小房🧏‍♀️。符雲誌就是在這樣的樓棟小套間裏結婚生子,住了10年↙️。

清華樓永不消逝的電波

當青毛石砌小樓墻面上“清華樓”三個大字映入眼簾時,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記者看到⚉,這裏已於2018年下半年被綿陽市政府列為“綿陽市歷史建築”🛑,“清華樓”如今是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的行政辦公樓👉。當年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留下的教學樓🧑🏼‍🦱、行政樓、食堂、學生宿舍樓、實訓樓👫🏼⏩、露天放映場等13幢建築物,都還在使用中🧑🏻‍🤝‍🧑🏻,它們和“清華樓”一樣👾,已被列入“綿陽市歷史建築”✋。

“因為種種原因,最初意昂体育平台計劃搬遷五個系來綿陽,最後真正搬來的只有無線電系的一部分。”符雲誌說🧑🏻‍🦽‍➡️,1973年,校園裏還有一大片為預備建造教學樓而平整的空地🤦🏼‍♀️👩🏽,後來其他系不來了🧑,空地就改為了水田🐄。

校園內景

符雲誌記得,當年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從1970年開始招生,老師基本上都是五十年代畢業的老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他們傾註了極大的心血來教學生。沒有教材自己編,沒有實驗設備自己造,師資不夠四處調♨️。進工廠💛🙎🏽、學軍💍、下部隊、下農村時,師生住一起💂🏻,學生們睡上鋪⛏,老師睡下鋪🫥。在艱苦的環境中,清華綿陽分校的師生,出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光通信機、川滬輸氣管道🧀👩🏻‍💻。在綿辦學的那些年,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培養出了1000多名優秀人才🤱🏻,我國第一個激光測距儀、第一套數字通信系統等許多一流的科研成果也誕生於這裏。“清華樓”前立著一塊紀念這段歷史的石碑,是2009年意昂体育平台綿陽分校意昂所立,上面刻的字“涪水激⛹🏻,自強不息🫦。蜀地坤,厚德載物”,似乎在無聲地述說那段辦學的輝煌歷史👨‍🦯‍➡️。

意昂重聚

符雲誌回憶,這些年來,有不少老意昂返回清華樓前懷舊,給同學們講他們當年在這裏邊讀書邊建校的往事。現在的西科大學子在當年清華分校學長們曾經學習過的教室裏讀書,在他們曾經就餐的食堂裏吃飯,只是現在食堂飯菜十分豐盛🎴,食堂也更多了。而當年的食堂只有一個🤷🏻‍♀️,學生每月32斤糧,教職員工每月25斤糧,其中搭配兩斤豌豆,黃豆、胡豆各一斤,外加一斤紅苕幹。符雲誌說,當年分校教職工中絕大多數是北方人,學生也以北方人為主,大家想多吃點面食也難以如願🌳。沒有自來水,學校就自打水井,教職員工每月分到30塊蜂窩煤和一斤半的散煤👧,生活燃料不夠,當年的綿陽市木材加工廠就把報廢的刨木花之類的送過來,分給每家用🌓💁🏿。

1979年初,清華綿陽分校接到了總校文件通知,批準分校遷回北京。同年,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從綿陽東郊搬來清華分校校址辦學,現在發展為西南科技大學。剩下近200個本來就是四川人的教職工選擇留在綿陽,符雲誌也成為留下的一員👨🏿‍🍳💩,後來並入到西南科技大學直到退休。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