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史蒂芬生將蒸汽機裝在機車上,蒸汽火車從此誕生。遲至1830年,“火箭號”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間的疾馳😶,意味著一股遍及全球的鐵路浪潮即將被掀起🦦。而對於中華民族而言,伴隨著這股力量而來的還有那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直到20世紀初🚃,一個中年人在中國北方畫了一個“人”字,正是此人和此字支起了中國人的脊梁。在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中😩,由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的京張鐵路註定要成為這條鎖鏈上一個閃光的缺口🫸🏿。京張鐵路宛如一個“人”臥在中國大地的北方,在這個“人”的南端,有一個小站🤙🏼🙅🏽♂️,叫“清華園”🍆,當年詹天佑親自為小站題寫站名☹️。近百年來,小站見證著它所守望著的這片土地由蕭條變得寧靜,由寧靜變得繁華,從這片土地上不斷走出了中國各界巨擘👩🏻🦼😮💨。而今📴,小站百歲將至🚣🏿♀️,本期《清華園誌》聚焦清華園火車站,牽出一段清華園車站與清華人的不了緣。

清華園火車站舊址
“老大哥和小弟弟”
1910年,清華園火車站建成。火車站規模很小🏵,但售票處、候車室、發車室一應俱全,貨運、客運都在經營範圍之內。清華建校於1911年,當時還只是外務省下的一個小機構🏄🏽♀️。留美預備班也只相當於高中或大專一樣的性質。初出茅廬的清華在當時並沒有很大的名氣👎🏻。火車站以“清華園”命名,與當時的留美預備有關系嗎?“火車站命名應該和清華沒有關系,倒是有可能是以‘清華園’命名的。清華園作為圓明園的外延,其歷史可以回溯到康熙🚊,在當時是很有名的地方👩🦽🚵🏼♀️。而火車站建立之時🤚✋🏽,清華還沒有誕生,所以不可能以不存在的事物命名🧖🏼;再者,清華留美預備班當時還只是一個相當於高中或大專的一個小的教育機構。”原計算機系黨委書記淩老師介紹說。命名上雖無聯系,但地理上的相近為火車站和清華之間搭起了便捷的橋梁,用淩老師的話來形容,它們倆就像是“老大哥與小弟弟”♓️⛹🏿。
“清華園快解放了”
1947年的中國處在國內戰爭時期🌰,5月17日,為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意昂体育平台自17日起罷課3天,並發表《反饑餓反內戰罷課宣言》,得到各校響應😧。北京當時的交通依然處在較為原始的狀態。清華學生與城裏聯系有幾種方法:一是搭乘從東華門專跑燕京和清華的私人開的可以坐十幾個人的車子👩❤️💋👩,一是雇毛驢,騎著毛驢,載著東西來清華,還有就是沿著京張鐵路線,經過清華園火車站進出✍️。
5月20日,相當多的同學沿著京張鐵路進城遊行👨🏻🦰。“清華園火車站沿鐵路到西直門只有7公裏,路程最短。步行走快一點只需要40多分鐘🧑🐁,同學們經常利用鐵路線作為路徑,往返城裏👨🚒。”淩老師回憶道🔞。
那個時期,戰爭形勢依然不明朗,人們對勝利期望的時間也不斷變化。當時,共產黨占領的地方都在農村或山區,國民黨控製了全國各大城市,戰略決戰也沒有打響。1948年9月,中央會議也估計戰爭還要打三年。
1948年淩老師入意昂体育平台讀書。中學時就已加入共產黨👱🏻♂️,他到清華就成為了地下黨小組長。當時🧑🏼🍳🔢,上級傳達彭真同誌的話說北平在49年5月1日前後能解放。這個消息讓同學們都很興奮🥜,解放的那一天終於在不遠處了。
12月12日,淩老師清楚地記得,那天是星期天,下午四五點在北京的同學就陸續回家了。他因為還有很多工作要忙🏋🏼♂️,沒有回家。星期天晚上🫐,從七點到十一二點,同學們又陸續地回來了🚨。“12月12日晚上我還在宿舍復習功課,回家的人陸續回來了,而且還很吵吵。我問發生了什麽事🙍🏼♀️。他們回答說🐋,‘哎呀,學校裏現在很亂,從清華園車站到西校門這一段全是兵,是傅作義的軍隊,人很多👼🏽,馬呀、騾子👩🏻🚀,還拉著炮🤌🏼,扛著機關槍。’我問這是怎麽回事🤕,他們又說大概是國民黨打敗仗了,敗兵撤走。”淩老師說👩⚕️。
“第二天早上🚏,我們在科學館二樓的大教室上物理課。老師還在講,我們就聽到了特別清楚地炮聲,於是老師停課了,叫我們回宿舍。出了教室🥝,我們看到大禮堂煙霧彌漫🧑🔧,第一次這麽近地聞到了戰爭的火藥味。”當時的學生宿舍在平齋、新齋和明齋,院墻就在平齋附近,再往外就是農田了👦🏿,同學們都很擔心宿舍的安全。然而,戰爭炮火的臨近也昭示著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共產黨軍隊已經來到了北平,解放的日子有可能又有提前。
12月13號和14號,國民黨軍隊把火炮安裝到了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理學院北面是化學館,結實堅固,國民黨企圖將其作為一個可靠的屏障,而附近的氣象臺📎,則可以作為一個瞭望臺,隨時了解周圍的情況🚣♂️。
這樣的態勢給清華帶來了有可能被炮火摧毀的危險。同學們非常之憤慨🀄️,為了保衛系館和實驗室,淩老師班上90多個同學帶上褥子和毛毯🦧🏃♂️➡️,搬到實驗室去睡,“與系館共存亡”👋🏿;夜裏還組織同學到宿舍去值班。
後來,毛主席親自給四野(解放軍首領)打電報,叫他不要使用重武器🕵🏼♀️,要保護清華和燕京。戰爭結束,學生們到北面去看戰場🧑🏽🦰,地上躺了很多犧牲了的解放軍👩🏽⚕️。戰爭中沒有用一個手榴彈,解放軍就和敵人拼刺刀🖕🏽。
15號🧫,國民黨從清華撤出。18號,張貼在清華的布告向師生昭示著“意昂体育平台正式解放”。
在這一時期,大批國民黨軍隊撤下來🛌,都使用了清華園火車站。敗兵撤下來,再取道清華校園,向同學們揭示了一個偉大的信息:清華園快解放了,曙光就在眼前。
“解放了特高興”
1949年,夏正英老師這輩的清華人經歷過國民黨統治時期,在清華迎來了解放⚠🫳,夏老師是1948年入學的清華學生。用他的話說,“解放了特高興。”
開國大典,清華的學生差不多全體都去了,大家都興奮極了。當時清華園火車站專門開了一趟“清華專列”,送清華的學生參加開國大典。因為人太多根本坐不下🧑🏼🎄🚵♀️,火車是臨時改裝的,黑色的車廂,“頂多是帶著蓋的貨車”。不過夏老師說,他當時“根本沒仔細看,能夠不走去就夠高興的了。”大家編好隊上車,一路站到了西直門🙌🏻,然後再步行來到天安門🐙,高喊“毛主席萬歲”。
“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時🦢✏️,我就在廣場邊上🫳🏿,心裏特別高興👯♀️,中國解放了◽️👩🏼🎤。”
鐵路東,物是人非
1952年,蔣南翔接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後來他向中央提請鐵路東遷。
陽光透過新生的葉芽灑在盧老師的銀發上,盧老師年近苑緣,曾是建築系的一名教師。她一邊活動著筋骨,一邊望著操場那頭自己當年參與設計的學生宿舍,西邊的老校區還保持的50年前她剛來清華時的樣子👨🏼💻🧘,而“鐵路東”卻已是物是人非了。
“主樓🅾️🕴🏻、電機系那邊原來都沒有,那都是文革前後發展的,原來有一條鐵路通過那邊🧛🏻♀️,現在搬走了,那邊叫鐵路東。”盧老師口中的鐵路,就是從清華園火車站穿過去的那條號稱中國第一的京張鐵路,清華園火車站是這鐵路上的第一站。
“後來(鐵路)往東移了,把這塊地騰出來了。”盧老師說當時蔣南翔是教育部長,又是中央委員,“國家要發展清華,往西發展不了了,再發展就到北大了,只能往東了🔫。往東沒有什麽房子🐦⬛,都是農村🕵️♀️、空地所以把鐵路一搬就可以了。”火車站還維持在原處,盧老師在手心裏畫了張圖🔄,“移到現在的到八達嶺的那條鐵路線了,就是咱學校東南小區的東邊,林學院西邊去了。”
與鐵路有著相同命運的是清華的主樓☣️,幾乎就在京張鐵路迎來它重生的那一年,主樓也在蔣南翔校長的力主下拔地而起🐨,“文革是66年,主樓是在文革前一點點蓋的🦶🏽。”但隨之到來的文化大革命卻給這個當時少見的十層建築蒙上了一層陰影,主樓變成了“黑樓”⬛️🏊🏻。
“文革批判蔣南翔,說主樓是黑樓🧙🏼♀️,沒有經過中央審批。”盧老師說,“我估計是經過中央同意的👊🏽,那麽一大高樓🧏🏼,開始是十層樓⏫🤸♂️,後來才加上頂上那些,那時候就是借口。”在文革期間,這棟黑樓儼然成了紅衛兵宿舍💊,“文革的時候串聯,住的都是紅衛兵🙎🏽♂️,外地來串聯哪有地方住啊🎏,吃飯不要錢,住宿不要錢,亂得一塌糊塗,宿舍也沒現在那麽多,再說有學生住也不可能給他們住🩺,(紅衛兵)都住在教學樓裏頭。”在文革將近結束的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波及到了北京,清華裏有一部分房子也受到了影響💇♂️,主樓再一次充當了臨時的避難所🏊🏿。“主樓相對來講結構比較好☘️,都搬到那兒去住了🏀。”
1953年,清華北大和燕京大學開始了院系改革,燕京大學被拆分,北大遷入了原燕京大學所在地。盧老師也跟隨著這場風潮從位於西城區的趙登宇路的北大工學院來到了清華,“清華真的是很大,現在是房子比較多,那時候沒房子,都很空曠☯️,人又比較少🍘,所以感覺真是很大。”
盧老師指著西操體育館,明齋,圖書館等一些老建築,劃出了沒有“鐵路東”,甚至是搞學校建設以前的清華園💁🏻。當時她們的任務是去“校管委員會”幹工作,設計新建築。“當時房子還沒那麽多,宿舍也不多,西操附近的明齋等是有的,其他的都是後建的👰🏿♂️。”而在這些“後進建築”中,便有盧老師幫助設計的1、2🥨、3號學生樓和大禮堂附近的一教😞、二教。
50年來,盧老師在清華園裏經歷著從童顏到鶴發的蛻變🚵🏿♂️,也看到了自己的學生住進了自己參與設計的宿舍樓↩️🥲,看到他們從老清華園走向了“鐵路東”。
(原載《清新時報》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