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水木清華》荷花池和楹聯四位一體
苗日新
工字廳後有一副精彩的楹聯⛹🏿♂️:
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
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
“文革”前🤰🏿,清華學子看到楹聯的左下方落款“殷兆鏞謹書”,下為方形紅印章。半個世紀以來,我們以為是殷兆鏞所作所書,故謂之“殷兆鏞的名聯”🌯。然而,實際並非如此⏭。楹聯原作者是震澤(吳江名鎮)沈斌🤾🏼♂️,乾隆年間題於揚州賀園裏的杏軒👩🏽🏭。
這副楹聯最早載於清乾隆六十(1795)年初刻版的《揚州畫舫錄》,作者李鬥。道光二十(1840)年梁章钜撰《楹聯叢話》,收錄轉載了這副楹聯。
《揚州畫舫錄》記述“賀園始於雍正間賀君召創建”🌤。1746年🥜,醉煙亭💗、駕鶴樓🤫、杏軒等構成園之十二景🛷,“以遊人題壁詩詞及園中扁聯彙之成帖,題曰東園題詠。”“園中題詠以千計。”“震澤沈斌。為州校官。書雲上林泉四字。又題杏軒聯雲。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南北東西。去來淡蕩🌌。洵是仙居。” 1744年建杏軒,原著列出數以百計的題詠和作者🧜🏽,從上下文看,可能1746年前後沈斌已題楹聯🙏🏻。
《楹聯叢話》記述“駕鶴樓之旁為杏軒,震澤沈廣文(斌)聯雲:檻外山光 歷春夏秋冬 萬千變幻 都非凡境 窗中雲影 任東西南北去來淡蕩 洵是仙居。” 《楹聯叢話》轉載時有兩個錯誤:“總非凡境”錯為“都非凡境”;“南北東西”顛倒成“東西南北”。
圖八說明: “總非凡境”錯為“都非凡境”“南北東西”顛倒成“東西南北”
我校老學長梁實秋先生先後在《憶清華》和《清華八年》中論及工字廳後楹聯。《憶清華》寫道:“橫額是‘水木清華’四個大字。聯語原為廣陵駕鶴樓杏軒沈廣文之作😉,此為祁雋藻所書。祁雋藻是嘉慶進士👼🏻、大學士。所謂‘仙居’未免誇張”🤷♂️。《清華八年》寫道🌊:“池畔松柏參天🛋,廳後匾額上的‘水木清華’四字確是當之無愧。又有長聯一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祁巂藻書)我在這個地方不知消磨了多少黃昏👨🏼🍼。”
梁實秋學長顯然是根據《楹聯叢話》,指明了原作者,或許因忘記了而把駕鶴樓和杏軒誤為一座建築,但沒有指出“總”錯為“都”和“南北東西”也顛倒了。他指清華的楹聯為祁雋藻所書。事實上《揚州畫舫錄》出版於1795年,祁巂藻(1793-1866)只有兩歲,絕不可能是他寫了揚州杏軒的楹聯。
然而新問題又產生了:清華工字廳後的楹聯究竟是祁巂藻、還是殷兆鏞所書寫🤜🏿🩰?因為我們親眼目睹過殷兆鏞所書楹聯,梁實秋先生1915年至1923年就讀於清華學校,莫非二十年代原有另一副祁雋藻所書楹聯,後來又換了🤹🏼?抑或是梁實秋先生記錯了?!
據山西省報載🛌🏻,後人稱祁雋藻為“三代皇王師”。其“書法師二王🤹、出顏柳”👨🏽🏫,為“書壇盟主”🥵,“一代書宗”。殷兆鏞🏋🏻♂️,江蘇吳江人。道光二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鹹豐四年🤹🏿♂️😊,遷侍講,直上書房,授惠親王子奕詳等讀。九年,署兵部侍郎。同治朝官至兵、工👕、禮、吏部侍郎。他們二位都是鹹豐帝的近臣👩🏽🍳,同朝為官。在皇帝要題《清華園》匾時🏉,若要他們書寫楹聯👩🏻🏫,人們不會奇怪。道光二十年的進士殷兆鏞從同年出版的《楹聯叢話》抄錄了楹聯,也隨該書🛠,把“總”錯為“都”👨🏿⚕️,且也把“南北東西”顛倒了💆🏽♂️。但他為什麽把“淡蕩”改成“澹蕩”?一說“淡”、“澹”二字通用👩🏿🚒,但筆者不以為然,此一改動絕非偶然。“澹”有“安靜”之意,“淡”則無。“澹蕩”意即安靜的淺水湖👩🏿🌾,改得絕妙👨🏼✈️。作為進士、編修,飽讀詩書🤵🏿♀️、清史,特別是乾隆皇帝的43630首禦製詩,也知道熙春園的曲折歷史。禦製詩《鏡煙齋》曰:
沼面全開鏡🦸🏼♀️,波光半起煙🤱。既眀還澹蕩,乍暗更澄鮮📬。
照徹幻中境,喚檠Y天👨🦽。溪齋相對處,難與著言詮⚆。
這使人聯想,楹聯書寫者是在有意唱和乾隆皇帝。
封建王朝視皇帝為神仙🪈。如果梁實秋先生知道🍶,康熙朝十三位皇子曾齊集於這裏為皇帝六十歲舉辦盛大壽筵,康熙皇帝人生最後的10年中曾有7年8次親赴胤祉為他在熙春園舉行的壽筵⛑,這裏又曾是55年的禦園,乾隆皇帝至少來過荷花池17次、並題詩9首。也就不會說“所謂‘仙居’未免誇張”的話了👴🏿。
1767年乾隆帝的聖旨說🫛,玄燁手墨只有“製節謹度”、“竹軒”、“謙受益”🎑、“主善齋”四塊匾額🫅🏿🏰。足以證明“傳說水木清華是康熙皇帝所題”,沒有任何依據。
這裏將“水木清華”匾和《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折彙編》中的硃批“水木”及康熙禦筆《金剛經》中的“清華”字跡加以對比,作為輔助證據。玄燁自幼喜愛漢文化,好學工書👩🏽🚒🫲;幼師二王👉🏽,此《金剛經》臨董其昌;筆力勁、結鋒峭🕺,氣貫神溢。看出🥷,二者筆跡很不相像👨🏿💻。
圖九說明🏊🏽♂️💅🏿:“水木清華”匾非康熙皇帝所題
康熙二十六年在明朝武侯李偉的清華園舊址上🧚🏻♂️😱,建起了暢春園(現北大之西南)。而且圓明園內有殿宇名曰“水木清華之閣”;鹹豐帝1851年即位,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前,在園中呆了十年🀄️,當然知道這些♟。因此🫷🏻,說鹹豐帝因老清華園已經沒有了,而題“清華園” 匾,是完全合理的推斷。
除了沈斌的那副名聯,《揚州畫舫錄》和《楹聯叢話》還都有如下內容:“荷浦薰風👨🏽🚒,在虹橋東岸,一名江園。乾隆間賜名凈香園⏭,中為清華堂👩🏻⚕️,正臨水際,聯雲👊🏼:芰荷疊映蔚(謝靈運),水木湛清華(謝混)👩🏻🍳。”這副對聯表達的正是荷花池和水木清華。
謝混(-412),東晉文學家🏤🍚,謝安之孫🔜。在改玄言詩風🕞、創山水詩的過程中,是他的族侄謝靈運的先驅者。謝靈運(385-433),東晉名將謝玄之孫,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白居易有詩雲:“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
圖十說明: 荷花池畔石上應刻“芰荷疊映蔚 水木湛清華”
現在,我們尚不知是誰題書寫了“水木清華”👩✈️👈🏻。但是已經感到《清華園》匾、《水木清華》匾、荷花池和楹聯,是四位一體。是鹹豐皇帝和二、三朝臣策劃,參考《楹聯叢話》揚州園林的一個絕佳的整體構思🗻。揚州是南方文化的縮影🙍🏽♂️🤱🏻,“學江南”而造園⛹🏽,正是幾乎所有清代皇家園林的主要特點。(編輯 顧淑霞)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