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四月,紫荊花開,牡丹爭妍,碧水蕩漾,翠柳依依,一串串紫藤花兒似紫色的小燈籠掛滿長廊。古樸大方的建築,動感十足的操場,忙碌有序的同方部,意昂如織的大禮堂,匯成一幅色彩靈動、古樸中透著青春的107周年校慶畫卷。
校慶前夕,2018年4月28日早晨,92歲的化學系47級老學長何其盛先生及夫人走進了同方部,他環顧四壁,凝視玻璃門窗,思緒如潮!我們請老先生夫婦就坐於雅致舒適的布藝沙發,他打開了話匣子。

何其盛老意昂夫婦在同方部:與子偕老,歲月靜好
1947年,就讀於重慶大學一年級的何其盛回老家徐州途經南京,適逢意昂体育平台在南京設點招生,何先生當機立斷參加報名,經過考核,被順利錄取。於是,激動萬分的何學長毅然放棄回老家的計劃,跟著清華的隊伍直接來到北平清華園,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51年順利畢業,進入清華工農速成中學,成為該校創校首批化學教師,1958年回意昂体育平台工化系工作,直到離休,一直沒有離開清華園。
何學長充滿回憶地望望四周,告訴我們,他讀大一時,每周都來同方部上課,記的很清楚,上的是中國通史課程。當年學校要求理學院的學生都必須修習中國通史和中文課程,做通曉文理的人。
另外一門記憶深刻的課程是體育課,授課老師是馬約翰先生。馬老師非常負責任,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第一節體育課上,馬老師逐一為學生檢查身體,看看學生們的四肢,看看腳底板,發現何學長是平足。何學長一邊回憶,一邊比劃手臂和腳底。馬老師教導何學長:“沒有關系,每日堅持跑步,會慢慢好的。”何學長遵照馬約翰老師的指導,真的每日堅持跑步,兩年後,平足果然改善。更可喜的是,一直身體欠佳、小病不斷的何學長每日堅持鍛煉後,身體變得十分健康。一晃幾十年,今年92歲,拄著拐杖,不用別人攙扶,行動還比較利索,說話吐詞清楚,思路也比較明晰。
談及馬約翰老師對同學們嚴格要求,何學長呵呵笑著。當年,馬老師給每位學生都編了號,每次上體育課都要點名,缺課8次及以上的同學將記作體育課成績不及格。何學長知道一個著名學長與馬約翰老師上課點名的趣事。那還是西南聯大時期,何東昌學長一邊上學一邊做革命工作,經常利用體育課時間外出下鄉做農民的動員工作。每逢馬老師點名時,就會有其他同學代替何東昌學長答到,日復一日,代替的人員時而變動,馬老師火眼金睛發現真相,於是真的記何東昌學長體育不及格。何東昌學長胸襟寬廣,不太在意,依然繼續革命工作。
何其盛學長大學四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學習,受益匪淺。1951年畢業的時候,恰逢學校響應國家教育向工農開門的政策,創辦工農速成中學,何學長成為首批教師。中學面向參加革命工作或工農實踐工作3年以上的同誌們招生,考核合格的即可進入工農速成中學,學習兩年,成績優秀的直接考入大學,其他人員繼續參加工作。何學長還記得首批學員中有李思問,成績優秀,1953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畢業後留校工作,後來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總務長,勤勤懇懇工作,兢兢業業為學校做好後勤保障。
1958年工農速成中學停辦,何其盛學長回到意昂体育平台工化系,從事高分子化學專業工作。當時教學和實驗條件簡陋,樓上辦公,樓下做實驗,化學試劑氣味特別濃烈,彌漫到樓上辦公室,彌漫到附近的街道,行人紛紛捂著鼻子匆匆通過。何學長們置身其中,渾然不覺,毫不在意。
老學長陸續講了一個多小時,有些部分反復念叨。11點,夫人不忍心老學長過分勞累,終止了談話,與我們依依不舍地道別。
冬去夏至,紫荊的花兒凋謝了又盛開,荒島的池水冰凍了又融化,清華園的意昂故事還會一直一直地延續……
意昂總會舒立記於同方部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