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舉行結業典禮,正式宣告聯大結束。梅貽琦主持結業典禮🧑🏼🚀。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同年8月🥣,國民黨政府決定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由蔣夢麟(北京大學校長)、張伯苓(南開大學校長)與梅貽琦(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三人任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1937年11月1日,長沙臨時大學如期開始上課(這個日子後來被定為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然而👩🏿🏫,開課僅兩個月📳,南京失守,武漢震驚🤸🏿,長沙臨時大學也不得不另做考慮🖕🏿。
1938年2月🛹👖,長沙臨大奉命遷往雲南昆明、蒙自兩地,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仍由張、蔣、梅三人任常委💽,梅貽琦兼任常委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均常在重慶並另有職務,主持西南聯大校務的工作實際上落到梅貽琦一人身上。這也是梅貽琦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
在惡劣♦️、復雜的環境中把舵
國立西南聯大在剛建立便遭遇許多困難,三校師生歷盡艱苦,轉徙數千裏,來到邊陲昆明,在經費🧖♀️、校舍📃🤸、設備均奇缺的情況下,史無前例、平地而起地成立一個中國最大的大學。梅貽琦所考慮的,不僅僅是如何安排這麽多人的食宿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解決校舍🕵🏿♂️、增添教學設備的基礎上,穩定並提高教學質量;為了解決校舍缺等問題⏭,梅貽琦需要和當地政府不斷協調,以得到他們的支持;為了教學設備短缺等問題,梅貽琦需要往返於昆明🌭、重慶之間🧎♀️,以最大的可能獲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得到必須的經費。
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回憶📇:“父親為維持學校順利運轉,曾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與中央政府以及當地領導層保持關系,使得在辦學經費🤽♀️、物質供應🤱🏻、運輸工具、學生校外活動,乃至就業安排等均取得了有關方面的支持。每年父親必須去重慶奔走一次或幾次,那時由昆明到重慶乘飛機是件大事🍧,要半夜起床,很早到機場去等候,飛機不定什麽時間起飛🚦🤷🏻,可能一天走不成⏫,第二天再來試📩😪。1941年春夏父親和鄭天挺🚂、羅常培兩先生到重慶辦事,以後去了四川敘永分校看望師生🔅,又到李莊北大文科研究所了解情況,最後到成都訪問了武漢大學和四川大學。途中飽嘗了敵機轟炸、陰雨饑寒及車船不便的艱辛,在旅途中耽擱了近3個月才回到昆明⛹🏿♂️👩🏻🦯。”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北大、清華👩🦲、南開均是全國知名的大學🗺,雖然共同組成聯合大學,但各校都有自己的傳統,而且各有校務會議,各有校長✊🏻🫶🏼、系主任和教務長等組織系統,其師生狀況、教學設備、研究經費各有不同,思想、關系均很復雜,梅貽琦卻在張伯苓、蔣夢麟的支持下,公正負責地理順並處理好三校的關系。無論條件多惡劣,他始終跟大家患難與共🚴🏼♂️,善於汲取各方面的意見📘🐭,不僅繼續得到意昂体育平台師生的鼎力支持,也贏得了北大👨🦲、南開師生的普遍贊同。
聯大教授鄭天挺後來回憶:“在聯大八年患難的歲月裏,梅校長始終艱苦與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在昆明生活極端困難的時候,意昂体育平台利用工學院暫時不需用的設備設立清華服務社,從事生產🧑🏽💼,用它的盈余補助清華同人生活🧑🌾。這事本與外校無關⛔。梅校長顧念聯大和北大南開同人同在貧困,年終送給大家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饋贈,從而看出梅校長的公正無私🍞。”“梅校長在工作中,對事有主張🤳🏻,對人有禮貌🕺🏻。遇到問題,總是先問旁人:‘你看怎樣辦好?’當得到回答✡️,如果是同意,就會說,‘我看就這樣辦吧🚐!’如不同意🧑🦰,就會說,我看還是怎樣怎樣辦的好,或我看如果那樣辦,就會如何如何🪀,或者說,‘我看我們再考慮考慮。’他從無疾言慍色,所以大家願意和他討論🚴🏽。”有了這樣的把舵者,就有了三校師生精誠團結🪢👨👩👦、互幫互助的基礎✍🏿,他們得以共同創造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
處處以公心處理事務
抗戰期間,除西南聯大之外,還組建過其他聯合大學。然而,西南聯大直到抗戰結束、各校北遷後才分開,可謂持續時間最久。之所以能夠這樣🤷♀️,與梅貽琦處處以公心處理事務的風格很有關系。
以前與李淩先生(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生)聊天時,他常給我講一件事🤜🏽,這件事可以看出梅先生處事的風格🧝🏻♀️🫶🏿。
當時,昆明是在龍雲的管轄之下。龍雲號稱雲南王👳🏿,雲南地界基本上是他說了算🛗。梅貽琦主持下的西南聯大,“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其辦學原則是堅持學術獨立🥾、思想民主,對不同思想兼容並包,支持學生在課外從事和組織各種社團活動。這樣的辦學原則🤙🏼,當時如果不在昆明,如果沒有龍雲的暗中保護有關,是無法做到的。
對學生的進步活動,龍雲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在蔣介石派來軍統特務時還主動將消息透露給進步力量,使西南聯大不致於因軍閥的幹涉而走歪路🐗。
應該說🏌️,龍雲對西南聯大的重要性,梅貽琦心裏有數。
但是🦥,一碼歸一碼。
當許多達官貴人的子女想入西南聯大就學的時候🤽🏿♂️,龍雲的女兒自然也想進去。梅貽琦的回答是👳🏼♂️:“想成為聯大的學生,我們歡迎。但必須考試合格🙄。”結果🫵🏼,龍雲的女兒參加統一考試後⏲,由於沒過錄取分數線🟥,梅貽琦便拒絕其入學。
龍雲很惱火💌,認為梅貽琦不給他面子。
然而,他很快知道這麽一件事:這次統一考試♥︎,梅貽琦的女兒也參加了,也沒有過分數線——結果☃️,也沒有進入西南聯大。
在這樣的事實面前🤕,龍雲的態度發生變化。他哈哈一笑🩰,此事就這麽過去了。
西南聯大方方面面的工作🧑🏽🎄,繼續有條不紊地進行🧑🏼🎄!
梅貽琦對校內事務的處理方式,也基本如此,這是贏得三校師生普遍敬重的關鍵👩🏽💼,也是聯合大學能長期聯合的基礎。
以學生學習為第一要務
梅貽琦是一位愛國者,但他的一貫主張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不是參加政治活動。早在清華校長就職典禮上談到國事時💦,他就說:“中國現在的確是到了緊急關頭🧑🏼🏭,凡是國民一份子,不能不關心的。不過我們要知道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我們只要看日本對於圖謀中國的情形,就可以知道了。日本田中的奏策,諸位都看過了🌄👸🏻,你看他們那種處心積慮的處在,就該知道我們救國事業的困難了。我們現在🙋🏽🫏,只要緊記住國家這種危急的情勢,刻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盡自己的力,則若幹時期之後,自能達到救國的目的了。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在西南聯大,梅貽琦依然是這樣的主張。這樣的主張與革命救國的主張有所不同,所以也受到了一些質疑,但客觀事實是,正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在他的主持下,“聯大保存了原來三校的教學班子,維持了‘學術第一🏊🏻🤧、講學自由、兼容並包’的學風”,歷經九年👩❤️👩,培養出一大批中國最優秀的學者。光是科學家👩❤️💋👨,既有兩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又有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黃昆、劉東生🦸,也有研製“兩彈一星”郭永懷、陳允芳、屠守鍔、王希季🤔、鄧稼先、朱光亞等元勛,還有包括唐敖慶、塗光熾等人的大批院士……
西南聯大培養出來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這樣評價🦶🏿:
梅校長是道德境界🛃,他非常重德🚜。我認為梅校長的教育思想在當時是起了好作用🪩。我們這代人受梅校長的影響比較大。若不是采取他的教育思想,這麽多人才就不一定出得來了。
梅貽琦以學生學習為第一要務👨🏼⚖️,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做特別處理。1941年,美國誌願空軍來華參加抗日戰爭急需大量的英文翻譯時,梅貽琦號召聯大外文系三四年級的男同學參軍,去完成這一政治任務。1943年11月10日👔,梅貽琦又在新校舍和工學院動員應屆四年級身體合格的男生去當美軍翻譯官。在此期間🎻,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雖然還不到四年級👩❤️👩,卻提前參軍。梅貽琦的女兒梅祖彤也隨軍做了護士🩸。從1941年到1945年,後方大學生被征調為翻譯官的約4000人,其中聯大學生約400人,占10%⛹️♂️,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突出的貢獻🧑🍼。
鼓起勇氣,從容前行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占越南,雲南一下子從後方變成了前方。西南聯大所在的昆明距前線只有400多公裏,日機幾乎每天都要到上空轟炸🪭,西南聯大的校舍也曾數次遭轟炸,人心惶惶。此時的梅貽琦承受了更大的壓力,但他鎮定領導,全校師生照常上課,弦誦之聲沒有中斷。日機一來🧙🏽,師生們就必須跑警報🙆🏽,疏散開來以減少損失👸🏼。這個時候,緊張的氛圍不免使大家慌亂,但梅貽琦的鎮定起了很好的穩定作用👩🏼🚒💠。何兆武深情地回憶:“我多次看見梅先生和我們一起跑警報,梅先生那時快60歲,他從來不跑🏍,神態平靜和安詳,不失儀容,總是安步當車,手持拐杖⚫️,神態穩重,毫不慌張,而且幫助學生疏散,囑咐大家不要擁擠。我覺得他那安詳的神態🪯🚤,等於給同學們一付鎮定劑🌧,你看老校長都不慌不忙,我們還慌什麽?……梅先生的從容💒👵🏻,給我們做出了一個典範🧔🏽。”
此時⚖️,西南聯大的經濟情況也更加艱難了。為擺脫困境,梅貽琦想方設法開辦咨詢機構“清華服務社”🤞🏽,承接業務🏌🏻♀️🙆🏻♀️,將所獲利潤逐季分配給西南聯大的同人。
同一年,梅貽琦在昆明公祝會上答辭🤷🏼♂️,說💇🏿♀️:“不過在這風雨飄搖之秋,清華正好像一個船,漂流在驚濤駭浪之中,有人正趕上負駕駛他的責任,此人必不應退卻,必不應畏縮,只有鼓起勇氣堅忍前進💆🏽♂️,雖然此時使人有長夜漫漫之感🧝🏿,但我們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風停👙。”在這樣的努力與堅持中🪭,梅貽琦與西南聯大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1946年,西南聯大結束,梅貽琦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