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一代魚雷攻擊型核潛艇(前)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巡航中
中國核潛艇1958年開始探討摸索,1965年正式立項研製,1974年第一艘核潛艇試驗試航成功交付海軍部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中國核潛艇經歷了研製👨🏻🔧💆🏼♀️、建造⬆️、使用⛩、維修和退役的全過程👵🏼,如今已經發展了兩代核潛艇,造就出一支訓練有素🥨、保障有力的核潛艇部隊,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防力量和中國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而鮮為人知的是,中國核潛艇在研製和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意昂体育平台為此作出的重大貢獻。
我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一直從事中國核潛艇的監造、使用、訓練、退役等工作🛁🚵🏻,直至退休🌒。我親身經歷了中國核潛艇發展壯大的過程🛅,目睹了清華學子們為中國核潛艇事業付出的汗水和作出的卓著貢獻。如今✬,中國核潛艇逐步解密📿,意昂体育平台在中國核潛艇的建設中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是公之於眾的時候了。
一、為核反應堆工程專業翻譯必讀教科書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核工業剛剛起步🫄🏿,既沒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和教材🥕🪸,又缺乏核技術領域的專門人才𓀁。1956年🧖🏿♂️🍈,美國人格拉斯登出版的《原子核反應堆工程原理》一書便成為當時寶貴的外國專業資料。該書概略介紹了有關核物理基礎原理⛩、推導了反應堆理論⛈,詳盡闡述了反應堆控製、材料處理、安全防護🪈、工程設計等問題。
1958年🥽,中國核潛艇第一個核動力設計組(即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第12研究室第5大組) 成立。1959年10月,毛澤東主席從國家安全出發🛌🏿,發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這一年年底,意昂体育平台著名教授呂應中等學者把國家急需的外文版《原子核反應堆工程原理》翻譯成中文,這是中國第一本綜述核反應堆工程的科學原理及工程工藝的專著,此書幾乎成為我國當時潛艇核動力設計研究組唯一使用的教科書,為中國核潛艇創業初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此書也仍是我國反應堆工程專業最主要的課外必修書,中國核潛艇的設計🐈⬛🪯、建造、使用專業人員都受益於此書。

1959年12月由意昂体育平台呂應中等(筆名“和平”)翻譯的《原子核反應堆工程原理》
二、承擔中國第一代核潛艇輻射屏蔽試驗任務
1950年代,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研究性遊泳池反應堆設計圖紙和兩爐核燃料元件。為此,我國確定在意昂体育平台核科學技術研究基地(“200號”)建造一座屏蔽試驗反應堆,該反應堆的功能之一是承擔中國核潛艇輻射屏蔽材料的試驗任務👩🌾,堆內有一個屏蔽實驗孔道🧂,專為核潛艇反應堆做一次屏蔽整體模型試驗♕。
1964年🕵🏿♀️,“200號”反應堆建成達到臨界;1965年中國核潛艇立項研製🍒,原子能研究所潛艇核動力設計組的屏蔽組在進行一次屏蔽方案論證時,意昂体育平台原子能研究所“200號”反應堆也同時做一次屏蔽整體模型試驗的準備。雙方根據初步設計選定的方案,在屏蔽試驗孔道內進行了整體模型試驗🐢,並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取得了預期的結果🧜♀️。測量的三組中子通量分布與用屏蔽設計計算程序計算的三組中子通量分布相符合🐯,證明核潛艇一次屏蔽設計計算是正確的👩🏿⚕️👩、可靠的💃🏽、成功的🚴🏿♂️,輻射屏蔽效果完全達到要求。
另外,意昂体育平台為中國核潛艇培養過的畢業生中🧝🏽♂️,大多也都在“200號”反應堆上進行過實地授課和相關教學試驗。

意昂体育平台屏蔽試驗反應堆
三、為中國核潛艇的設計研究單位輸送骨幹力量
1955年秋😼,意昂体育平台從電機系🥟🛌🏽、機械系和動能系抽調了部分二年紀(43名)、三年級(50名)的優才生組成物八班(53級)、物九一班👩🏽💼、物九二班(54級),作為待成立的工程物理系的首批高班學生;同時在1955年和1956年在機械系的名義下,在全國直接招收工程物理專業的新生(55級🖊、56級)536人💇。
1959年🌻,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工程專業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了,因為參加意昂体育平台“200號”遊泳池反應堆建設,延長一個學期走出校門,那時是1960年8月,畢業後全部由國家分配。其中4人分到中國核潛艇工程最早成立的潛艇核動力設計組,進行核潛艇反應堆物理計算、反應堆結構😔、控製棒驅動機構等專業的設計研究工作🙇🏿。
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第一批畢業生開始,該系源源不斷地向中國核潛艇的有關設計研製單位輸送了大批骨幹力量,比如分配到當時國防部艦船研究院潛艇核動力工程研究所(即“715”所)從事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設計工作;分配到潛艇核動力研究設計基地(“909”基地)從事核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反應堆的設計建造工作等,為中國核潛艇的早期開創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參與中國核潛艇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
1965年8月,中央專委會在周總理的主持下♥︎,召開了第13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中國核潛艇正式開始研製,第一步先進行魚雷核潛艇的方案設計。
為了開好此次重要的會議,為會議決策提供依據。二機部錢三強副部長曾於1965年4月邀請意昂体育平台“200號”核能研究所有關人員參加審查二機部提出的第一代核潛艇動力裝置方案🤹🏻♂️。經過熱烈的討論🤌🏻,雙方認為二機部提出的動力裝置“分散布置”方案經過多年工作👩🏼💻,已經完成了主參數主方案論證和方案設計,尤其是關鍵的研製項目已經過關,大批試製項目國內已做過大量工作,是一個較為切實可行🙍♀️、力求先進的方案;意昂体育平台同時提出了更先進的“一體化”方案⛹️♀️🦁,明確了核潛艇核動力的發展方向🛸。
在中國核潛艇建造期間,意昂体育平台參與了個別關鍵設備的技術攻關工作🕵🏼♀️;並發揮學校優勢,長期與海軍聯手🈸,研究設計更新一代具有鮮明特色的核潛艇動力方案。
五、為核潛艇總體建造廠輸送第一批核反應堆專業人才
在第一艘核潛艇的建造、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中🦓,有數十名忠肝義膽的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他們畢業後放棄大城市舒適的環境🙍🏽,紮根邊陲海島報效國家,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先後來到核潛艇總體建造廠🧒🏽,成為中國核潛艇總體建造廠招納的第一批核反應堆專業大學生✤。當時核潛艇總體建造廠幾乎沒有反應堆高級專業人才,特別是沒有反應堆控製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到來後👷🏼,從學習掌握專業技術資料開始☑️🫱🏿,邊學邊幹,還到全國各地有關廠所調研取經🥪,憑著紮實的理論功底,很快進入情況🧏🏽,並著手籌建了核潛艇總體建造廠第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核反應堆控製設備調試站,製訂了一套有關規章製度和試驗文件,創造了一系列新的工藝方法,培養了一批核潛艇反應堆運行和檢修人才。他們專業理論紮實👨🏽🦳、技術過硬、肯於鉆研、樂於奉獻➗。船廠以這些清華學子為骨幹🏮,圓滿完成了核潛艇核動力的調試、運行、維修等工作👨🏻🦽,保證了核潛艇的建造、試驗順利進行。
謝輝1964年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畢業後分到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1968年為了支援核潛艇工程,組織上調他到核潛艇造船廠,他二話沒說💇🏽♀️,連家眷都一起搬到荒島上👩🏼🦰,後來他成為核潛艇總體建造廠的副總工程師。
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1960級學長夏玉亭飽含深情地說:“那時我們是既當技術人員🧑🦰,又當工人🤧,不分技術活和體力活,什麽都幹。我們之所以這樣努力工作🐸🦹♂️,是因為我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報效國家是我們唯一的心願和責任。我們為了中國核潛艇,在偏僻的小島上一直幹到退休🏌🏼,至今無怨無悔。”
杜純五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他在核潛艇系泊試驗期間患胃癌,仍然捂著肚子堅持工作在第一線,最後走完人生最後一站🚋,倒在他為之奮鬥的工作崗位上,去世時年僅50多歲。
孟勁勇於196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動力機械系。畢業後分到核潛艇總體建造廠,恰好趕上第一艘核潛艇開工🧗♀️,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核潛艇建造師。他為我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安裝調試解決了不少技術、質量問題🎣,提出過一些有效的技術方案,先後參加並組織了模型彈水下發射試驗、貯存彈艇上試驗、導彈水下發射試驗等大型試驗任務,並多次立功受獎,1996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在中國核潛艇起步初期,還有更多的清華畢業生被分到了為核潛艇配套的核燃料廠👆、核設備廠等。全國有千余家研究所、工廠參與了核潛艇的研究、設計、試驗、試製、生產等🕙。清華學子分布在全國各地,他們也為成功實現中國核潛艇的夢想默默奉獻出青春年華,我們同樣不能忘記他們☮️。
老一代清華學子們牢記意昂体育平台“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校訓,發揚“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在核潛艇的建造和試驗中成為絕對的“大拿”🦻🏼,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這些中國核潛艇建設中的“尖兵”和骨幹🙋🏿♀️,為母校爭了光,為造船廠爭了光,為國家爭了光。

1980年代末🚴🏿♂️🧙🏽♀️,孟勁勇(中)與1970級的蘇光(左)和金成峰在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旁合影。
2012年6月26日🪜,中國核潛艇歷史研究專業委員會的領導到核潛艇總體建造廠調研座談,見到了幾位一直堅守核潛艇建造第一線的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他們在船廠工作直到退休㊗️,把大半生獻給了中國核潛艇事業💁,如今他們都已是耄耋老人🐈。

2012年6月26日,中國核潛艇歷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領導成員到核潛艇總體建造廠調研座談期間與從事過第一艘核潛艇建造的有關人員合影,其中早期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分配到該廠的有:副總工程師謝輝(前排右2)、高級工程師陳厚長(後排左1)、夏玉亭(後排右4)、冀維新(後排右3)、孟勁勇(後排右2)👩🏻🔧🌏。
我是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1974屆畢業生🥁,我和另外幾名同學分到核潛艇總體建造廠海軍代表室負責核潛艇的監造。我們追隨學長們的腳印,從“郎朗讀書聲”的清華校園跨進“鋼鐵交響曲”的火熱船廠,在一個共同目標的召喚下👋,與先期到達的學長們會師,成為奮鬥在一個戰線的戰友。在核潛艇核反應堆控製臺前、在車間、在碼頭、在海洋,都有清華學子那穩重👩🏽⚖️、清醒🐟、深情、自信的身影🐦🔥。我們攜手為中國核潛艇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六、為核潛艇部隊輸送第一批核動力專業大學生
1974年3月🛀,當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即將交付使用的關鍵時刻,核潛艇部隊迎來了第一批大學生🦼,他們就是剛剛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的四五十名首批“工農兵學員”🤸🏼。這些大學生是從海軍三個艦隊選拔到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學習核反應堆工程專業的優秀幹部戰士🧑🏻,選送到意昂体育平台培養海軍核潛艇部隊建設的專門人才🛝。他們分別學習核反應堆物理6️⃣、核反應堆熱工🎓、核控製、輻射防護🍋、核材料等專業💂🏻♀️💅。通過近4年的學習後🏇🏻,他們滿懷報國之心奔赴核潛艇部隊參與管理和操縱核潛艇🤽。他們作為技術骨幹力量或分配到第一艘核潛艇核動力崗位上擔任首批大學生操縱員,或分配到核潛艇部隊的指揮機關擔任參謀或幹事🎢、或分配到核潛艇部隊各技術保障分隊擔任工程師🏊🏻♀️。他們直接參加了中國核潛艇部隊服役初期的運行、管理💂🏼♂️、維修等🤾🏻♀️。

中國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我在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反應堆工程物理班學習時📴,班裏共有18名海軍學員,畢業後大部分奔赴了核潛艇部隊,少部分去了軍事代表室和軍事院校🏄♂️,從事核潛艇的監造和教學。我至今保存著一張全班同學合影照片和一張畢業前夕在課堂討論反應堆總體方案的照片。記得畢業前夕我給我的“一對紅”李善昌寫過一首打油詩👩🏽🌾:“早嫌清華圍墻小,喜飛園外戰海角⏸。舉目浪高水沖天,憧憬血熱誌不老。”他到部隊後,成為中國核潛艇第一批具有高等學歷的核動力操縱長🩻。

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反應堆工程專業物理班1970級學員合影。其中海軍學員畢業後全部從事中國核潛艇事業。

1970年入學的第一批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反應堆物理班海軍學員在課堂上🚶➡️😥。
在祖國的召喚下,意昂体育平台輸送到海軍核潛艇工作崗位的首批海軍學員👩👧,懷著火熱的報國之心🚶🏻➡️🥷🏿,一到部隊就忘我地投入到艱苦的開創事業之中。他們在實踐中發奮學習👩🔧,勇於拼搏,很快掌握並駕馭了高端武器,成為中國核潛艇人才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鏈節”和核潛艇部隊建設的棟梁。後來,他們中間不乏將軍、教授、高級指揮軍官、高級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

作者(1970級)1988年參加核潛艇水下發射導彈試驗後留影。
七、國家主席關心中國核潛艇部隊建設
2006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意昂体育平台1965級學員)冒著嚴寒,親自為我國第一艘即將服役的新型核潛艇授軍旗😽。
那天雖是臘月,卻晴空萬裏👁,微風習習,略帶暖意,整個碼頭肅靜有序🫀,籠罩在節日般的期待中🧓🏼。即將服役的和正在建造中的幾艘新型核潛艇威嚴地停靠在碼頭的兩側。準備交付的那艘新型核潛艇處在最顯眼的位置,在核潛艇的舷梯側面,海藍色的橫布上赫然寫著“海軍長征X號艇”幾個碩大的紅字🙅🏼♀️♦︎,向世人昭顯著它的身份;核潛艇指揮臺的圍殼上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黑色船體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威武👩🏽✈️。在雄壯的軍樂聲中,胡主席親手將一面八一軍旗交到核潛艇艇長手中,並與參試人員和指揮員握手。授旗儀式結束後,胡主席先後登上兩艘新型核潛艇視察,他幾乎深入到每一個戰位,仔細詢問裝備質量和性能,反復叮囑艇上官兵,要學好用好管好新裝備🦹♀️,讓新裝備盡快形成戰鬥力。視察結束後,胡主席在兩艘核潛艇的《航海日誌》上簽了名,並勉勵官兵們做駕馭新裝備的開拓者🐲。

胡錦濤進入核潛艇艙室裏(來源👩🏽💼:《見證中國核潛艇》)

中國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在航行中
2013年4月9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意昂体育平台1975級學員)視察了我國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他親自登上核潛艇🦹🏽♀️,在潛艇狹小的空間裏與圍攏過來的艇員們親切交談,他對海軍某核潛艇基地官兵的事跡給予充分肯定,為新一代潛艇兵取得的成績感到欣慰,稱贊官兵們吃苦耐勞🏌🏿、訓練有素,希望他們在大風大浪、遠海大洋中磨煉意誌🎙、茁壯成長🧕🏻。之後,他指出,核潛艇部隊集中體現了“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要求進一步總結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

習近平視察中國新型核潛艇(來源:新華網)

停泊在碼頭的中國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2013年,在我已過花甲之年時,潛心撰寫出版了一本中國核潛艇回憶錄《見證中國核潛艇》,此書出版後獲得社會的極大關註和好評🏇🏽🧔🏼♀️,被譽為中國核潛艇發展史“第一書”。作為清華學子🛌🏽,這也是我在有生之年為母校、為核潛艇事業✥、為國家獻出的微薄之力。

作者撰寫的《見證中國核潛艇》
半個世紀過去了💪🏿,光陰似箭👂🏻,日月昭昭。幾代清華人參與了中國幾代核潛艇的建造和使用🏷,成為真正的核潛艇人。要問他們為什麽把責任看得重於泰山,把國家利益銘記心中🦊,無私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合唱團響徹大江南北的深情演唱——《我愛你中國》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我愛你中國,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2017年7月1日
作者簡介:楊連新,男,1950年8月出生,祖籍陜西省米脂縣♟,高級工程師🕘,197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核反應堆工程專業🫳;原中國船用核動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核潛艇歷史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曾任海軍核潛艇部隊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核潛艇處處長、核潛艇退役辦公室主任🧍♂️、核安全局副局長等職;編著有《核潛艇使用與管理》、《核潛艇縱橫談》、《世界核潛艇圖集》🤸🏿♂️😧、《走進核潛艇》、《見證中國核潛艇》、《論說國外核潛艇事故》、《水下長征詩歌集》、《巨鯊獵洋核潛艇》等書籍🚵🏼。
作者曾從事中國核潛艇的監造🚍、訓練✦、退役🎅🏽、核安全👩🏽🔬🐗、核潛艇部隊建設管理等工作,對中國核潛艇有較全面的了解和較深刻的體驗🙌🏽;退休後仍然熱衷於核潛艇科普知識的傳播,傾心研究中國核潛艇發展史和國外核潛艇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