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我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

2017-06-28 | 張渺 | 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7年6月21日 |

潘際鑾收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錄取通知書,是在1944年𓀚,正值16周歲。

他出身書香門第,總聽到父親談及工業救國🙍🏻。“當時想的是🦦,等仗打完之後,就能去建設國家了。”如今在意昂体育平台的辦公室裏📋,潘際鑾笑著說🤹🏼‍♀️。陽光隔著窗,灑在他身前的茶幾上。

這位老人如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稱為中國焊接第一人。作為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的現任會長,潘際鑾時常在許多場合回憶西南聯大。

他還記得母校的樣子。泥土板築成的圍墻裏,是120畝的校園👨🏻‍🦼‍➡️,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

校門並不大🎄,黑底白字的匾額懸在大門上方,進門就是一條稍寬的土路。教室的屋頂是鐵皮的,宿舍的屋頂是草棚🙇🏻‍♀️,夏天漏雨,冬天灌風📞。幸好昆明的氣候好👈🏻,不會凍著人。

戰爭年代,一間宿舍裏,擠擠挨挨地擺著20張雙層床,住滿40個學生👰🏽‍♀️🏸,沒有多余的地方擺書桌🥗。宿舍裏沒有燈,天一擦黑,就看不見書了。

“窗戶就這麽大♟。”潘際鑾伸出雙手比畫著🧑🏼‍🔬,“木頭格子上糊著竹子做成的窗戶紙🌶,半透明的,現在的孩子們都不知道那種紙了。”

“那時候♞,我們這些學生,總愛唱三首歌🐶。”當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面兒👩‍🚀🧑🏻‍🦲,潘際鑾輕聲哼唱起《松花江上》的第一句🦿。“每個人都在想,總有一天要打回去。”

第二首是《畢業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歌詞的第一句就是🪱,“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第三首📳,就是西南聯大的校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進行曲》,填的是一闕《滿江紅》。

潘際鑾慢慢陷入回憶🍐,低聲念著校歌最後幾句:“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念著念著,他又微笑起來👩‍💼,眼睛裏像是閃著光♣︎,“那是羅庸和馮友蘭寫的歌詞💅🏼,非常悲壯的🤶🏼。歌詞裏的這些願望,最後都實現了🧖‍♂️。”

西南聯大老照片

《西南聯大行思錄》 張曼菱/著

2015年5月12日👨🏼‍🍳,部分西南聯大老意昂參加大型專題文獻《我的西南聯大》首發式。

三校南行

這首校歌🥭,唱了8年零11個月,唱出了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血與淚。

唱過這首校歌的老師和學子當中,後來有168人當選國家“兩院”院士,有2人獲得諾貝爾獎✊🏿,5人獲得科學進步獎。兩彈一星功勛專家中,一半都是西南聯大的學人👩🏿‍🚒🎚。

“那個時候👩‍🦱,國家都快要亡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哪裏會想著就業🗜、賺錢啊這些事,都是想著學好了,怎麽才能救國🥷🏿。”潘際鑾說💆🏼。

炮火降臨在清華園的時候,後來的意昂体育平台國學院創辦人之一吳宓教授,正抱著被子坐在床上,墻壁因轟炸而抖動落土。哲學系教授馮友蘭身穿長衫🌔,戴著圓框眼鏡,手無寸鐵,卻在國軍撤出北平後,與同僚相約🍵🙌🏻,一同巡邏護校🚶‍♀️。

南開大學是天津的抗日中心,“七七事變”之後,遭到日軍連續數日的飛機轟炸,三分之二的校舍在火海中毀於一旦🧏🏿‍♀️。

當時在南開就讀的學子申泮文🥴,親眼看著“掛著日本旗子”的飛機,從南開校園上方飛過🙇🏻‍♂️,將炸彈丟下來。申泮文後來去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之後又去了昆明🤦‍♂️,繼續在西南聯大就讀。

這些故事🦹🏿,都被作家張曼菱記述在著作《西南聯大行思錄》當中。

張曼菱出生在昆明,打小就聽著父親講述西南聯大的人和事。1978年恢復高考,她考入了北京大學💋。20年後她回到雲南🤏🏼,開始尋訪西南聯大的學人。2007年🦻🏽,《西南聯大人物訪談錄》光盤製作完成🥁,時長近900分鐘。她把這項工作稱作“搶救性工作”。

“有一位南開的老教授🫎,每年到了7月29日這一天,都要穿著一身黑衣服在校園裏走💅🏽。”張曼菱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後來有人勸阻他,說現在學校對國際開放了,也有日本學生👨‍🦯,這樣做不合適。可是,記住曾經遭受的苦難,又有什麽不合適的呢?”

說到這裏,張曼菱的神情有些忿忿不平。

1999年,她第一次見到當年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的兒子梅祖彥🌕。梅祖彥在西南聯大就讀時,尚未畢業就自願報名參軍🛸,給美軍在華作戰的飛虎隊做翻譯。也正是因為從軍🦃,梅祖彥最終沒能拿到西南聯大的畢業證書。

據梅祖彥回憶🧑🏼‍🦳,當時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兒子張錫祜,是空軍的飛行員,在淞滬會戰中犧牲。

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意昂体育平台、私立南開大學三校,陸續從北平和天津撤離南遷至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就像在校歌歌詞裏的那句“辭卻了五朝宮闕”所形容的那樣。

當時,聞一多帶著幾個孩子從天津坐船離開,路上遇見詩人臧克家💁🏼‍♀️🖤。

“你那些書怎麽辦呢?”臧克家問他。

“大片大片國土都丟掉了,幾本書算什麽。”聞一多回答。

吳宓是那年的11月4日離開北平的,臨走時他寫了首詩,“鳥雀南飛群未散🙇🏽‍♂️,河山北顧淚常俱”🗂。那一天🏃‍♀️‍➡️,北平籠罩在濃霧當中,而他在慶幸師生們不會失散⏬。

南遷的三校師生,在長沙暫時停駐👷🏽‍♀️,最終落腳在昆明🚴🏽。3所校風迥異的大學聯合成了一個,而3位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成為這所聯合大學的籌備委員會委員,也就是後來的聯大“三常委”。

“當時🧑🏿‍🎨,梅校長是3位校長裏最年輕的,也是最具憂患意識的。在‘七七事變’之前🧑🏽‍🦲☄️,日軍還在北平城外,他就早早開始轉移意昂体育平台的物資🧑🏻‍🦼。後來,清華的資料和教學設備,是三校當中保存最多的👨🏿‍💻。”張曼菱說𓀍。

起初💆🏻‍♀️👨‍💼,3位校長輪流擔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任期1年🕊。但由於蔣夢麟🥃、張伯苓都在重慶任職,只有梅貽琦長年在昆明🧑🏻‍🦽,輪任製度最終沒有實行🧍,始終由梅貽琦主導聯合大學的校務,成為實際上的校長。

這所特殊歷史條件下成立的聯合大學🌄,只存在了8年零11個月,但用潘際鑾的話說,它具備的師資條件,與學生的成材率👨🏿‍🦰,卻是空前絕後的,“無法復製”。

百年陳酒

昆明這座西南邊陲安靜的山城中🦜,猛然迎來了一大群“有大學問”的人。這些人是當時最具名望的大學者,其中許多位,“蔣介石見了都要讓三分”。

那時候,大學校長也沒有什麽行政級別🙍🏽‍♀️,學者的身份才是第一位的👩🏼‍🍳。“梅貽琦就不是什麽‘官’,但不會有人不尊重他⏺🚁。”潘際鑾說。

學者為昆明的市民演講,“聞一多講詩,劉文典講《紅樓夢》👩🏿,吳晗講形勢”🗣,直講得“臺上失聲痛哭🚋,臺下群情激奮”🙎🏿‍♂️。

“九葉”詩派中唯一的女性詩人鄭敏,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哲學系⇾。在她的眼中🦸🏿‍♀️,西南聯大的老師,都像是“幾百年的陳酒”👨🏻‍⚖️®️。

當時,哲學系沒有月考和期中考試🈲🪺,只需要期末寫論文。課程都是“啟發式”的,沒有課本🪣,但老師“本身就像一本本教科書”。

“我接觸的老師,什麽時候見到他,你都覺得他是在思考問題。他的生活跟思考完全連在一起🧎‍♂️‍➡️,並不只是上課時是一副教書的樣子,而是什麽時候都是這個樣子。”鄭敏在接受張曼菱的采訪時回憶說。

西南聯大哲學系的老師們都是帶著自己“一生研究的問題”站在講臺上講課的👵🏽。鄭敏印象最深的一位教授🧟,講的是康德。這位教授站在臺上,一邊抽著煙鬥,一邊把自己對康德理論思考的過程拋給學生。包括他自己正在懷疑的、不確定的,都講出來,讓學生跟著他一起思考,而非僅僅是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或考試大綱。

“這種求索的傳統和質疑的智慧🧑‍⚖️,現在大學已經丟失了。”張曼菱在《西南聯大行思錄》中寫道。

她去南開大學采訪陳省身🙆🏻‍♂️。一座袖珍的小樓裏,這位數學大師⛹🏿‍♂️,就坐在一間更加袖珍的書房中⚇👠。陳省身的輪椅進了屋子,其他人就轉不開身了,攝製組的機器甚至無法進入房間。

張曼菱覺得書房太小💍,但陳省身說✸,“夠用了”🍼。1938年◼️,他在西南聯大講授微分幾何,戰時動蕩的環境,和逼仄的住宿環境,讓他養成了習慣,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思考。

“他的書桌上放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他最近正在研究的數學問題🧚🏽‍♂️🙍🏽‍♀️。他沒事兒就會看看🤵🏿‍♂️,這就是他的生活👩‍🦽。”張曼菱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在昆明期間⬜️,陳省身與華羅庚、王信中一起👯,三人同住一間屋子。三位教授當時都是大名鼎鼎🗑,早上沒起床,就躺在各自的床上,互相開開玩笑,聊聊天👨🏿‍🏭,就像如今“同宿舍的男生”一樣。

當大半個中國淪陷時👟,許多才華橫溢的學者聚集在西南聯大🧘🏿‍♀️,教書育人。很多原本是帶碩士甚至博士的教授,限於時局🐲,都教起了本科生。

著名外交家、書法家葉公超早年赴美留學🛶。他在西南聯大擔任外國文學系主任的時候✬,學生第一次見他,都有些驚訝🌻。這位留過洋的教授一點也不洋氣,反而穿著一件最尋常的長袍大褂,垂著袖子,雙手背在身後,捏著個本子,“搖頭晃腦地”就進了教室。學生一看◻️,都問,“這就是葉公超啊?”

他手裏拿著的𓀆,是個英文的劇本。從第一排開始,他讓學生挨個兒站起來👨🏽‍🎤,讀一句臺詞⛎。每個同學讀完了🪹,葉公超就隨後一指🤽🏽‍♂️🔭,“你坐在這裏”,“你坐到那邊去”👨🏼‍⚕️。

全班人被他打亂了座位🧖,漸漸分成了幾撥兒。學生看著他4️⃣,都有些不明所以。等到所有人都讀完了🌈,葉公超這才一個一個地指出來,“你們是江蘇人”😌🕵️,“你們是河北的”,“你是天津人”🗝。除了一個來自蒙古的學生之外🙅🏻‍♂️👆🏻,其他所有帶著口音的英語,他全都聽出來了🧜🏿。

學生一下子都服了。

往後的課上,他一個一個地糾正學生的發音問題👩‍🎓👩🏽‍💼。期末考試,他依舊是把學生一個個叫進辦公室,讓他們讀一段文字🏵。

同樣是英文系的教授🚵🏼‍♀️🌌,翻譯家吳宓🦦,在英文發音上就並不強求標準了。

但吳宓另有讓學生震懾之處𓀖。他講的是英國文學史💁🏽‍♂️,課上講起什麽詩詞,從不用看書🤜🏻,每一首都是當場背出來的。他翻譯不同時代的英文時,會用同一時代與之對應的中文來翻🔕。古英語的詩文🔩🧑🏼‍🦱,他就用文言文翻譯👨🏽‍💼,現代的英文,他就用白話文翻譯🕣。

“怎麽能拿一個古代語言的文字,跟另一個現代語言的文字對照翻譯呢?”他反問學生。

即使在戰亂中𓀑,吳宓依然保持著“風雅興頭”。他在昆明時🤷🏽‍♀️,成立了一個“石社”,要入社的成員,寫文章將各自比喻為《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這位文學史家自比為紫鵑🧜🏼‍♀️,“杜鵑啼血⏏️,忠於理想”。

不曾料到🌏,入社的女社員,都自比為“迎春”,男社員都自比為“薛蟠”。據張曼菱推測,戰亂年代,大學生的個性正“走向民間,變得粗獷”。對吳老師的這種“純美與唯美”🔯,學生也忍不住調侃了起來🤽🏿‍♂️🏅。

吳宓一怒之下♻,“石社”當即解散🧑‍🌾。

聯大學風

在進入西南聯大就讀之前,潘際鑾是雲南省全省高中畢業生會考第一名🫄🏻。可大學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他的專業課物理,就拿了一個不及格。

這對當時的他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

教機械原理的老師劉仙洲🧍🏻‍♀️,學生私底下稱其為“劉老大”,另一位教熱力學的老師孟廣吉吉,則被稱為“孟老二”。兩位老師都以嚴格而著稱🐳,孟老師時不時還會在上課前來一次突擊小考。

“平時上課我聽得很認真,沒想到考試一下來了個不及格。從那時候起🧑🏽‍🦳,我才明白,西南聯大的老師𓀕,不僅是要求我們學會他們在課上講的內容👩🏻‍🦽‍➡️🪷,還要求我們自學,把課上沒有講到、但是又相關的原理,自己融會貫通👭。”潘際鑾坐在沙發上🛟,一邊回憶一邊感慨。

他突然又露出一個有些小得意的微笑🧝🏿‍♂️:“從那次不及格之後,我的成績就一直排在前邊啦。”

說起西南聯大學風的嚴謹,潘際鑾提到了王希季的例子。

據潘際鑾解釋👨‍🚀🧽,那時工科考試計算題很多⚉,計算的工具是計算尺🧏🈴,可以算出復雜的公式🧑🏼‍⚕️,“拉”出三位有效數字。考試很嚴,時間很短,需要非常熟練地“拉計算尺”。定位要在“拉計算尺”後🔢,自己根據算試🧑🏿‍🦱🧑🏿‍🦱,推算出結果◾️。如果定位錯了🌞,就給零分🧘🏼‍♀️🟣,如果有效數最後一位錯了😵‍💫,得一半分數👨‍🦽‍➡️。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在校時🙇🏻🧕🏿,一次考試中👨🏽‍🦰,就曾因小數點錯位,得了零分🧨。

當時在西南聯大,考試不及格不能補考,但可以重修。要是一門基礎課考不過🧑🏻‍🎤🎣,就得一直重修下去🏈,直到合格為止🚵🏼。西南聯大沒有學年的限製👩🏿,采用選課製與學分製相結合的製度,學生如果有基礎課一直學不好,可以換專業讀下去。

當時學校招生,並沒有全國統考。求學者或是拿著自己讀中學的成績🙎🏼‍♀️,或是拿著參加會考的成績🥊📹,前往心儀的大學提交申請。潘際鑾同時被兩所大學錄取了,他選擇了西南聯大👩‍❤️‍💋‍👩。

學校不會開除學生🧝🏻‍♀️,實在讀不下去的,往往會自行離開。西南聯大自成立後🧑🏽‍🎓🕖,共招生8000余人🧑🏿‍💼,只有3800名最終得到了畢業證書🫱🏽✴️。即使不算上其中因參軍、戰亂離散等原因離開的學生,也稱得上是寬進嚴出。

西南聯大的學生💯,喜歡跨系、跨院地去旁聽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老師也同樣喜歡互相旁聽,時不時還要進行一些“學術對話”🧔‍♂️。

“無論是製度,還是校風,西南聯大的輝煌🛬,現在都無法再復製了🪼。”潘際鑾搖著頭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感慨🏃‍♀️。

一邊講著課🧑🏻‍🍼,教授一邊還需艱難地維持生計。

著名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研製工程重要骨幹趙忠堯,在西南聯大教實驗物理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曾是趙先生的學生♕。時局最艱難時,趙忠堯自己做起了肥皂。

他買回油和堿🫢,放在一個大汽油桶裏燒製。成型後的肥皂,在昆明郊區的一處院子裏曬幹後,被他用自行車推出去,賣給化工廠,這才養活得起一家老小🤬。每一天💂,趙忠堯都得等肥皂交了貨📵,才回到家中開始備第二天的課。

抗日戰爭結束後,趙忠堯前往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數年後他歸國,從美國帶回了一批原子核能物理實驗器材。那是他用打工和節約的錢,自己購買的。我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就是基於他帶回來的這些材料,最終裝配完成的📹。

理科教授趙忠堯做肥皂,文科教授聞一多製印🚷。

從北平逃難出來時,聞一多沒帶什麽細軟。在昆明住得久了,生計艱難,聞一多只好憑著刻圖章“增加一些收入”🧗🏿‍♀️🤼。朱自清同聞一多交情好,將自己保存的一瓶印油送給了聞一多🫐。

學校裏的許多教授,都幫著聞一多打起了廣告。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浦江清教授起草了一篇《聞一多教授金石潤例》👩🏻‍⚖️。梅貽琦🥶、朱自清🧑🏻‍🏫👨🏿‍🎤、沈從文、蔣夢麟等11位教授一起簽了名♞。

簽名的教授當中,不乏平時與聞一多針鋒相對、意見不合的。當時的西南聯大🖐,教授之間即使對政治和社會的意見相左,對於對方的學問,往往也會有“相當的尊重”。

“這就是君子之風🐮,即使不同意你的意見,也不打算讓你餓死🫦,活不下去👨‍👨‍👧。”張曼菱總結。

山城回憶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潘際鑾還記得在母校門口茶棚讀書的場景🤔。

宿舍裏沒法上自習🐖,圖書館也很小,只有不到300個位子,而在校的學生卻有兩三千人。學生走出了校門🙍🏽‍♀️,走到學校附近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一眼望過去🧑🏻‍🦯,都是當地百姓開設的茶棚。

潘際鑾拿起筆🧪🔨,隨手在一張報紙上畫了起來,畫的是記憶中那些茶棚的樣子。

每天清晨,這些沿街的茶棚將門板一扇一扇打開,一塊小小的空間就圈了出來,能“擺得下三四張桌子”。一壺茶只要5分錢,能喝一整天,幾條街上的茶棚裏✋,坐滿了自習的學生👩‍🌾✢。

汪曾祺寫過一篇文章🪐,專門回憶讀西南聯大時昆明的茶館,他在茶館裏,寫出了文學生涯中最初的幾篇小說🤦。

李政道是1944年轉入西南聯大就學的🧚🏿‍♂️。對昆明的茶館,他的印象同樣很深。“他們(昆明的人民)基本上沒什麽本錢,但是對大學生是特別保護的,所以我對雲南的人民非常感謝。”李政道在接受張曼菱的采訪時說🥗。

西南聯大的學人,另外還有一個共同的記憶🤹🏿,便是“跑警報”🧛🏿。

當戰火向著西南邊陲蔓延👗,昆明時不時會遭到日軍的轟炸,日本飛機飛得很低👩🏼‍🎨,從人群頭頂上飛過去🧜🏻‍♂️,並不扔炸彈,偏要故意朝著人群👛,用機槍掃射。

為了避開日軍騷擾的時間🚵🏽‍♂️,西南聯大不得不改了上課時間🏊🏿,提前1小時上課,每節課改成40分鐘👩🏿‍🦰🕵🏽‍♀️,爭取在日軍飛機飛來之前把上午的課上完。等飛機“往越南那邊”飛走了🧑‍🏫,師生再趕回來,繼續下午的課🩲。

關於“跑警報”最有趣的典故,大概是文史大師劉文典與沈從文鬥嘴,劉文典問對方🍰,“我跑警報是為了保存《莊子》,你跑是為了什麽?”

一向浪漫的吳宓,就算是記述跑警報這種事💁🏽‍♀️🐥,也不乏浪漫筆觸🚺。他在日記中寫道:“是為少男少女提供愛情絕佳之機會👫🏼⛸。”

據楊振寧向張曼菱回憶,有一陣子,師生幾乎天天跑警報。大家都跑到西北邊的山上🪢,每人發兩個饅頭和一個雲南大頭菜,一直等到警報解除了才回去🚏🪟。學生在山上等得無聊🏵☔️,偶爾還要打打橋牌,以至於“橋牌都挺熟的”。

邂逅歷史

畢業近70年😱😚,潘際鑾可以在學生名冊中翻找到自己的名字,也可以飛快地對記者背出自己當初的學號——33687。

當初在西南聯大,許多學生都對潘際鑾的學號有印象。那陣子,學校張貼成績單時,並不印著名姓🫲🏻,只印著學號和分數。33687這個學號總是在前幾名裏👩🏿‍🔬🙍🏽,漸漸地🧑🏽‍🏭,有些人記住了👩🏽‍🦲,這個就是潘際鑾。

這個學號🧝🏿‍♀️🤾,也印在潘際鑾的學生註冊卡片上🦋,旁邊還貼著一張照片。當年16歲的他臉頰飽滿,中山裝的扣子一直扣到了下巴🧜🏽。這位中國焊接第一人看著自己的舊照片,似是回憶母校👱🏿‍♀️,也似是回憶自己的青春。

部分西南聯大老意昂參加《我的西南聯大》首發式

中科院院士🏋🏿‍♀️、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現任會長潘際鑾

西南聯大意昂會印發的會刊

張曼菱對西南聯大的“情結”,則起源於父輩的講述🧚🏽。她並沒能親歷西南聯大的輝煌,但她的父親,卻是在青春正盛之時🔷🧞‍♂️,目睹了那一群西南聯大學人的言行舉止。

張曼菱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用書和影像🤏🏻,梳理著這些關於西南聯大的、碎片般的記憶🤴🏽。她把她的梳理和采訪,稱作“搶救式”的。她想要在這些記憶的主人故去之前🕹,將它們留存下來。

“西南聯大的學子,有很多人沒有那麽知名,但他們也同樣作出過很多貢獻。”張曼菱將自己的采訪經歷,稱為“邂逅歷史”。

每隔一段時間,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將回憶文章等打印成會刊🫰,裝訂成冊,發給老意昂。會刊用蠟紙做封皮,上面印著西南聯大倒三角形的校徽🌹,以及會刊的期數✴️。

許多老意昂陸續去世了,家人並不把這些老人珍藏的會刊當回事,有的扔了♣︎,有的紮成捆賣了廢紙🚌。張曼菱感到心疼,這些文獻都是寶貴的歷史資料。有老意昂寫了《八百學子從軍記》,卻找不到出版社出版🚣🏽🔖。

有人回憶自己如何逃課、湊學分,擠在窗戶下面旁聽受歡迎的教授的課。甚至有汪曾祺當初的同窗🤹🏼‍♀️,回憶這位後來的文學家,如何留著長長的頭發,穿一件“破的藍布長衫”🫑🥴,只扣兩個扣子,趿拉著一雙不跟腳的布鞋,抽著煙✭,一臉頹廢😉,每日在校舍中晃進晃出,像足了“舊知識分子的派頭”。

這些飽盛了回憶的會刊,也填滿了潘際鑾辦公室裏的半層書架👩🏿。一張西南聯大校舍的舊照片🍕,被他擺在書架上最醒目的地方💂🏻‍♂️。

即使在畢業超過半個世紀之後,這些昔日的西南聯大學子,提及在昆明的求學生活,依然會滔滔不絕🐰。面對張曼菱的采訪鏡頭,李政道講了3個多小時,楊振寧講了4個多小時。

張曼菱還曾前往臺灣,拜訪過9位解放後沒能留在大陸的老意昂🐘。

當張曼菱來到其中一位家中的時候👱🏿‍♀️,那位年事已高的老意昂穿上了旗袍,打理了頭發,化了精致的妝🧑🏼‍🌾,十分鄭重其事地接待了她。這使得張曼菱知道,對方是多麽重視與她的這次見面⭕️。

老人家談起自己在西南聯大的青蔥歲月🧜🏽,又談起在臺灣的生活。話裏話外,隱約浸著些遠離故地的傷感。張曼菱從那位老意昂家中離開時,老人站在窗邊,隔著柵欄👩🏼‍🎤,遠遠地目送她。

當時🫄🏻,張曼菱心中隱隱就有預感🧊,這或許便是她最後一次見到這位老人了🧚🏽‍♂️。


相關新聞

  • 292022.09

    梅貽琦風範長存——紀念梅貽琦校長逝世六十周年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42025.01

    一位令人崇敬的真正的大先生——紀念黃祖洽先生百年誕辰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92023.07

    鮮花祭英烈 泣淚奠忠魂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82024.11

    李政道:傾心盡力為祖國育人才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02013.09

    作家張曼菱向潘際鑾會長贈送《西南聯大行思錄》

    2013年9月10日,上午10點半,作家張曼菱女士如約來到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會長潘際鑾院士辦公室贈送新作《西南聯大行思錄》。

  • 212022.04

    深切懷念西南聯大傑出意昂潘際鑾院士

    2022年4月19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西南聯大傑出意昂🧙🏽‍♀️、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同誌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際鑾1927年12月24日出生於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系並留校任教至今🚶🏻‍➡️👮🏿‍♂️。曾於1992年至2002年受聘擔任南昌大學校長。1956年4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052012.11

    簡訊目錄1~29期(文紀俊整理)

    籌備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情況匯報 歡慶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成立 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名單及情況簡介 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

  • 232025.03

    朱自清任教清華住所考註 · 清華園內篇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82015.01

    消失的大學承載的大學精神——西南聯大的力量(華商報孫強)

    上個世紀80年代,當年的西南聯大教授沈從文先生出國訪問👧🏼💆🏼‍♂️,研究聯大的外國漢學家問他:“抗戰時條件那麽苦,但為什麽聯大八年培養出的人才🦹🏻,卻....

  • 162023.01

    深切懷念西南聯大意昂楊新民先生

    2022年12月31日,水利工程專家、西南聯大意昂楊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楊新民,1924年生🥍,江蘇無錫人🤦🏻‍♀️。1941年考入西南聯大工學院🤙🏻。曾作為翻譯官參加遠征軍🧑🏼‍⚖️。西南聯大結束後轉入清華繼續就讀🫂。畢業後在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曾任總工程師、副院長。楊新民聯大求學1924年6月👫🏻,楊新民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上海淪陷🧚🏼,剛剛初中畢業的楊新民便隨家人逃難到重慶。高中畢業後,楊...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