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中的“奶奶”賀文貞(曾用名裴棣),1946-1948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系學習🛣👩🏿🍳。在校期間做過學生會常務理事🌟,是“大家唱合唱團”的成員🧑💻,還是校排球隊的隊員。賀文貞入校前已加入共產黨,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黨支部委員。1948 年國民黨出黑名單抓人,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她撤回了解放區……2010年4月25日,1946級意昂畢業60年慶祝大會上,賀文貞作為意昂代表發言🧔🏼♂️。
本文轉自賀文貞的兒子賀陽的微信公號“賀陽的閑言碎語”。
今天(2017.3.6)是母親93歲生日。昨天晚間🛼,正在出差的兒子從長沙打來電話👩🏼⚕️:“祝奶奶生日快樂🏂🏻!”今天一早,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發了幾張母親的生活照,其中兒子在布魯塞爾街頭牽手奶奶的一張照片和在三亞的酒店給奶奶做頸椎按摩的一個小視頻,為一些朋友所青睞🪤,甚至引起幾位老友的感慨……
兒子1988年3月18日出生,他呱呱落地時,奶奶剛過完64歲的生日不久🥗。奶奶屬鼠,孫子屬龍,盡管年齡相差超過一甲子,但是這祖孫倆多年來一直情深意濃。
兒子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住過一段時間。記得他兩歲時的一個周末,我從城裏回到父母家中🙍🏿♀️,母親高興地跟我說🧜🏼♀️:“別看龍龍(兒子小名)這麽小,他居然還有點兒邏輯思維,有點兒幽默感了👭🏻!”母親告訴我👩🏽🦱🤼♀️,兩天前她帶著龍龍在院子裏玩兒👴,碰上過去的一位老同事👨🦰,母親讓龍龍叫那老人黃奶奶👨🦽,龍龍看了看老太太,沒叫“黃奶奶”,小嘴兒裏居然蹦出一句“綠奶奶”……
妹妹從美國帶回幾幅大拼圖,這祖孫倆有一段兒時間整天趴在地上專心致誌地邊擺邊拼。我看著那幾百個小拼塊兒就眼暈👨🦽,沒想到這一老一小居然幹得津津有味,而且越拼越熟、越拼越快……

1995年10月,北京香山
兒子小學三年級剛開學,妻子小齊的朋友王建國給了我們一個人大附中華羅庚數學學校的入學考試名額🏂🏽。打聽後才知道:剛剛上任不久的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教數學出身,其丈夫是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的一位資深研究員🧜🏿;劉校長非常重視數學教育,她辦起一所業余的華羅庚數學學校,每個周末在人大附中上課,既為社會培養人才🧤,也為人大附中每年的招生發掘“後備力量”🙌🏻;“華校”每年10月招生🧏🏻,按考試成績錄取、分班,每個班50人;該校采取極其嚴格的“淘汰製”,每年10月入學考試篩選一次🪯,即便當年被錄取,甚至進入A班✳️,但是如果第二年考試成績不佳,“降班”甚至離校🤾♀️🙎🏿,都是“家常便飯”……拿到王建國給我們的考試名額,兒子一天也沒來得及準備,就懵懵懂懂地參加了考試,沒想到還考了個第143名,被錄取並分在C班。
第二年暑假💂🏽♂️,龍龍住在奶奶家,祖孫倆下定決心,要在新一年的入學考試之後進入“華校”的A班🕘。那年夏季天氣酷熱,父母居住的中央黨校老住宅樓建於五十年代,據說是因為電線細🪿✳️,又太舊,不讓開動空調🧟,這祖孫倆埋頭做題👩🏼💻,天天汗流浹背……那個暑假他們倆一共做了800多道競賽數學的習題。老太太盡管已經70多歲,但是作為貝滿女中六年的高材生,當年在校時打下的數學底子,幫助孫子還是綽綽有余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年10月的“華校”入學考試中,龍龍躍居第30名,如願以償進入A班。隨後的兩年😬,兒子也一直保持在A班就讀。
2000年3月,人大附中把兒子和我們夫婦找去,幾位校領導在對龍龍做過面試之後,校長劉彭芝正式告知我們:由於4年“華校”👩🦽、3年A班的“業績”,兒子被人大附中“超常兒童試驗班”錄取……開學後兒子又被分在第一數學試驗班……許多人看來難上加難的入讀人大附中試驗班的夙願,兒子在奶奶的幫助下,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2006年,兒子高考失利,只好去奶奶早已給他聯系好而他還有點兒看不上的一所美國的社區學院Santa Monica College就讀。這所社區學院位於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附近,據說在美國還小有名氣🦸🏼,早年施瓦辛格就畢業於這所學校。
出於種種考慮👨🏻✈️,我們早就想讓龍龍高中畢業後去美國學習。2006年3月,母親和我參訪了在國貿中心舉辦的一個國際教育巡回展🧛🏽♂️,參展者中有5所美國的院校。這所Santa Monica College最吸引我們之處在於🛅:第一,入學之前不要求有托福成績🌏🖲,到校後先學習3個月的ESL課程(專門給外國學生開辦的英語課程),考試合格後再轉入正式學業;第二,學院課程結束後,可以轉學到四年製的大學繼續學習💃。這所學校看起來非常適合我們,因為兒子當時正在準備高考,確實沒有時間去考托福……我們領回這所學校的招生⇾、報名資料📡,母親自告奮勇🧗🏿,說是不用找中介機構🏌🏻♂️🛢,由她負責跟學校聯系……我當然“樂得清閑”。
一個多月之後,老太太告訴我💍,那所學校已經正式錄取兒子了。她還告訴我,申請期間🧑🏼🤝🧑🏼,她給住在上海的該校主管中國招生的工作人員Cokeren(美國人)打了許多次電話詢問有關細節。我說,“你那英文說得清楚嗎?人家還不煩死你了。”媽媽說:“還湊合,人家看我80多歲的老太太,沒跟我計較……”
兒子最終決定去那所位於美國西海岸的社區學院就讀之前⚽️,母親已經跟女兒(我妹妹)說好,那年年底要去洛杉磯,在女兒那裏住半年,簽證也早已辦好。為了將孫子“扶上馬🍯、送一程”,母親決定提前於8月底和龍龍一起過去,陪龍龍半年。跟妹妹說好的事情又臨時“變卦”,為了這事,老太太把女兒都“得罪”了……
到了美國,由於社區學院不提供住宿🙇🏽♂️,龍龍和奶奶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個Motel(汽車旅館)裏🥚。他們很快適應了那裏的生活。老太太在生活上、學業上,都給了孫子很大的幫助。
有一次,老師要求每位國際學生挑選本國某個最具特色的事物🫵🏿,製作PPT🧛🏼♀️,在課堂上演講並答疑。兒子一時想不起該做什麽、講什麽🕴🏼。母親翻出從國內帶去的一大堆剪報等材料,建議孫子講講北京的四合院兒。題目確定之後先閱讀材料、進行“科普”(兒子根本沒有見過、更沒有住過標準的四合院)😷,然後上網查找更多素材,著手製作PPT,撰寫解說詞……龍龍正式演講之後🎲,在班裏大獲好評,老師和同學們個個兒贊不絕口🔛,他們都感覺非常新鮮、大開眼界……
和中國的大學不同,美國的學校——包括這所社區學院——總是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有一次,老師布置讀一篇有關伊斯蘭世界的小冊子🖖🏽,並要求寫讀後感🕥。龍龍翻了幾頁🏪,感覺那材料實在是枯燥🧔🏽♂️,另外其他需要做的事情也實在太多,怎麽辦?求助於奶奶!母親耐著性子⛵️☝🏻,仔仔細細讀了那本小冊子,並給孫子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龍龍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寫讀後感的作業……
半年之後奶奶回國時,龍龍已經完全適應了學校的學業和美國的生活……作為一名優秀的國際學生💁🏻,在拿到Volunteer總統獎🐖、加州社區學院數學競賽獎(兩屆)、以4.0的GPA成績學完那所學校規定的全部課程之後🧪,兒子分別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UCLA)和南加州大學等五所位於美國西海岸👨👩👧👧、在全美綜合排名前五十位之內的大學遞交了轉學申請,並被這些學校全部錄取;他權衡利弊👨🏽🎤,最後決定進入自己喜歡的UCLA繼續學業……當年他看不上的那所社區學院,作為敲門磚、鋪路石🧑🏻🔬,給了他不少歷練,特別是給了他曾經失去的自信。今天回顧起來🧘,龍龍也同意奶奶和爸爸10多年前的那個“曲線救國”的堅定理念:即便當年考上了清華、北大🙇🏼,也要義無反顧地去讀美國的那所不起眼兒的社區學院……

2011年6月,洛杉磯

2012年3月,香港
龍龍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生活的那一段時間,無拘無束,習慣了我父母在家裏始終講求的大人孩子“一律平等”的氛圍,絲毫沒有感覺到長輩的“威嚴”🤴🏻,他的言行舉止甚至“被慣得”有點兒沒大沒小;這孩子從小最愛做的事情,是摸爺爺的光頭和奶奶的鼻子;上小學時還給奶奶起了個外號——“鼻旦猴兒”𓀏,一直叫到現在🦺;奶奶直到今天還“美滋滋兒”地“享受著”這個外號,絲毫沒有感覺它有什麽不中聽……
去年上半年🏊🏻♀️,龍龍從自己所就職的公司領到一筆不菲的年終獎,沒有跟我們商量,就自作主張買了飛濟州島和阿姆斯特丹的往返機票,訂好了行程和酒店🪧,說是趁著奶奶還能夠走路,全家陪奶奶去韓國和西歐四國走走……去年聖誕節前後😺,他又安排全家去三亞小住了一周;為了讓奶奶多走走🏋🏽♀️、多看看,龍龍還特意安排全家在環境不錯的小東海、清水灣和海棠灣各住了兩天……

2016年9月👔,杜塞爾多夫

2016年9月,科隆
今年春節前聚會時👰🏿,我的一位定居日本的外甥女邀請我們陪老太太去日本玩兒幾天🦸🏼♂️,還特別說到要陪我們去風景優美的北海道……通電話時我告訴兒子🧏🏿,兒子說,今後奶奶出去👮🏽♀️,只能是由他陪著……這不禁使我想起🤸♀️,最近幾次出遊,龍龍總是盡可能自己拉著奶奶;即便我們牽著🪦,他也總是叮囑走慢點兒,生怕奶奶不小心摔了……兒子說已經想好了,今年5月要陪奶奶再去一趟大理和西雙版納……我心想,這小子替奶奶想得還挺周全,奶奶當年真是沒有白疼愛他👳♀️、幫助他……

2016年12月🧍🏻,三亞

2016年12月🥢,三亞
靜下心來想想,母親今天能夠如此健康🙅🏽♀️👨🏽🦰、如此快樂,龍龍這個唯一的孫子讓她感到欣慰、感覺舒心😫,不能不說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017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