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鐘文(資料圖)
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是眾多學子的榮耀,鮮為人知的是,在100年前🪩,來自興城市的潘鐘文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不經意間成為東北地區考入清華的第一人。
潘鐘文的經歷十分曲折🏊🏽♂️,在考入清華之前,潘鐘文就讀於南開學校,在那裏結識了周恩來;在清華讀書期間,他和聞一多、羅隆基等人帶領清華的同學參加了“五四”運動✩。而最讓潘鐘文自豪的一件事,是曾秘密地保護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使他們安全前往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近日,記者在葫蘆島采訪了潘鐘文的兒子潘幼文,聽他講述父親潘鐘文的故事。
由張伯苓推薦被清華拒絕後考試名列前茅被破格錄取
潘鐘文的兒子潘幼文現在僑居日本,今年3月曾來到葫蘆島尋根。葫蘆島市政協文史委辦公室副主任張愷新陪同潘幼文參加了紀念潘鐘文的活動,潘幼文向張愷新講述了潘鐘文跌宕起伏的一生。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二十七日,潘鐘文出生在寧遠州城(今遼寧省興城市)潘家胡同的一幢老宅子裏。潘鐘文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因自幼讀書優秀,人稱“潘三先生”。而潘鐘文的父親潘震軒曾在寧遠州城守衙門當差,並加入了漢軍正黃旗,所以潘鐘文是旗人。
據潘幼文介紹,他的父親自幼便得到良好的教育。1908年考入了寧遠州集寧小學堂🏋🏽♀️。1912年又考入位於天津的直隸高等工業專門學校中學班♗。1914年,該校並入天津南開學校🕷。
在南開學校學習期間,潘鐘文結識了周恩來。潘鐘文在乙三班,周恩來在丁二班。潘鐘文是學校《勵學》雜誌的總編輯,周恩來是《校風》報的總經理,他們都是積極上進的好學生。潘幼文說:“當時我二伯潘慶文也要報考南開學校,但他們都是外省人👩💻,在天津舉目無親,便找關系較好的周恩來和另一個同學替二伯做擔保人。”
張愷新告訴記者,在《周恩來早期文集》裏,收錄了周恩來寫於1916年5月29日的一篇校內新聞報道稿,是表揚潘鐘文的。文中寫道:“校中舉行宿舍考查🐔,已於上星期三修身班由校長將清潔各號👰♂️,公布全校🦕。並獎以字書獎品,藉資鼓勵。茲記其被選錄之名如下……西齋六號童啟顏、陳鋼👇、潘鐘文”🥴。
1916年🫅🤽♀️,潘鐘文從南開學校畢業後🧑🏿🍳,準備報考北京的清華學校。張愷新告訴記者:“對東北地區的學生來說😤,當時考入清華要比今天難得多,因為當時的清華學校根本不收東北籍學生🙇🏽♀️🪿。”張愷新解釋說,清華學校是用美國退回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學校🙅🏻♂️。《辛醜條約》簽訂後👭🏻,清政府賠給各國的“庚子賠款”由各省攤派賠付,因東北是清朝的發祥地,免攤賠款。正因如此,清華學校雖在全國招生,但一直不招收東北三省的學生,更不要說身為旗人的潘鐘文了🅿️。
當時的南開校長張伯苓曾親自給清華學校寫信推薦潘鐘文🎑,清華學校則表示,如果潘鐘文想要進入清華讀書📍,必須要參加考試💁🏿♂️,成績還需名列前茅。結果,潘鐘文不負眾望⛑️,成績特別優秀🚴🏿,被清華學校破格錄取🤵🏻♂️,而且還直接升入高等班二年級,成為清華有史以來首次錄取的東北籍學生。
張愷新告訴記者😵,在清華讀書期間,潘鐘文成績仍然十分優異。1919年夏天,從清華畢業後🟪,潘鐘文赴美國留學深造🏋️♀️🔴,成為東北地區歷史上第一個清華官費留美學生。在美國留學期間,潘鐘文先後入讀賓夕法尼亞大學、密歇根州礦業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並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胡佛就是潘鐘文在密歇根礦業學院留學時的老師🌟。1928年胡佛當選總統後,正在北寧鐵路局任職的潘鐘文致電表示祝賀,還收到了胡佛的感謝回電。
秘助周恩來夫婦虎口脫險
在潘幼文的講述中,記者發現,從美國學成歸國之後,潘鐘文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遼寧工作。
1923年,潘鐘文從美國歸來,適逢東北大學創辦🤶🏻,正廣納人才,潘鐘文成為東北大學采礦系教授。1925年👨🏼🎓,潘鐘文出任東北三省交涉總署交際處處長,參與辦理東北地區和日本🍱、蘇聯、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外交事宜💆🏼♀️🧗🏿♀️。
一年之後,潘鐘文開始在京奉鐵路局(1928年改稱北寧鐵路局)任職🍮,在給鐵路局長常蔭槐當秘書期間🤳🏻😖,潘鐘文做了件一生中最為有意義的事⚂。
張愷新告訴記者🤾🏼♂️,1928年5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在上海搭乘日本輪船趕往大連,準備取道東北去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在大連一靠岸🔋😬,他們就遭到了日本警察的盤查🧎🏻,並被帶到水上警察廳,周恩來以古玩商的身份機智地騙過了日本警察🌚,周旋了兩個多小時後才恢復了自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實周恩來此行並沒有擺脫險境,奉系軍閥特務已經盯上了他們。
對此,同行的鄧穎超也有察覺🙅🏿♀️,並在1985年撰寫的《一次遇險與脫險的經過》中回憶:周恩來由大連登上火車準備去長春,先到在吉林的伯父周貽賡家,上車後就發現有人跟蹤他們👷🏿,直到他們下車。
張愷新說:“可是🦸,鄧穎超和周恩來都不知道,為什麽這一路上有人跟蹤、盯梢🧏🏿🤸🏿♀️,這些人卻始終沒有抓捕和下黑手呢?”
潘幼文告訴張愷新🚊,父親潘鐘文生前曾講過這件事的內情🕜。
當時🧑🏻🦯➡️,潘鐘文突然接到了奉天火車站打來的電話,報告說列車上發現了周恩來👨👩👧👧,請示抓不抓。潘鐘文十分機智,趕緊說:“你拿著電話別放下,我馬上去請示局長。”接著他立即向常蔭槐報告了情況👝。
當時潘鐘文知道以自己的秘書身份和常蔭槐的交情🧏🏽,一定能說服常蔭槐不抓周恩來,於是建議常蔭槐:“我知道這個人🤹🏿♀️,周恩來是我在天津南開學校時的同學,這個人,將來會有大的作為,我們不但不能抓,還要暗中保護,送出路界🏊🏽!”常蔭槐見潘鐘文這麽說,也就順水做個人情:“好⛓️💥,那就這麽辦吧🫰🏽。”
潘鐘文便趕忙回到辦公室🧔🏽♂️,對電話那邊傳達常蔭槐局長的“指示”👨🏻🦽:“不抓,你們暗中保護,送出路界👄!”就這樣,潘鐘文憑借從常蔭槐那裏討來的“令箭”,幫助周恩來成功脫險🙅♀️,這樣也就解釋了鄧穎超在文章中的疑惑,為什麽一路上有人跟蹤👟、盯梢📜💂🏿♂️,卻沒有任何危險。
“九一八”事變後,潘鐘文來到天津,一直在天津居住。盡管生活艱難🌃,但他不肯為日本人做事,保持了民族氣節。1957年,潘鐘文被選為天津市政協委員。1974年4月14日,潘鐘文在天津逝世🖕🏼,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