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西南聯大如何解決經費問題

2013-09-02 |

抗戰之初,國民政府曾設想組成東南🕜、西北😆、西南三個聯合大學,以拯救淪陷區高校,維持戰時高等教育,既有聯合辦學的實際考量,亦有共赴國難的象征涵義。不過🕴👨🏿‍⚕️,東南聯大胎死腹中,西北聯大先合後分👨🏿‍🌾,唯有西南聯大苦撐三年之久🔱,教育部乃至最高當局當然不會坐視碩果僅存的“教育合辦事業”就此解體*️⃣。

西南聯大首當其沖要面對的就是吃飯(經費)問題……

“分校”之聲再度響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組成,三校之間關系如何,將決定西南聯大的命運👩🏼‍🔬。當年一些清華人就認為⚰️,“論設備,論經費🥼,論師生的人數,都是清華最多,依世俗的眼光看來,這一聯(),清華是劃不來的🚽,反面看來也可以說,清華在聯大占了壓倒的優勢”(傅任敢語)。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由三校校長組成的常委會,大部分時間是由梅貽琦擔任主席,主持日常校務。

這並非僅僅是君子之間的謙讓或梅貽琦年齡最輕理應多負責任,而是一種實至名歸的自然結果🏭。南開校長張伯苓常駐重慶,參與國民參政會事務👩‍🦰,兼理南渝中學↔️,大學事宜委諸秘書長黃鈺生教授代理👴🏻,黃乃清華畢業。梅貽琦則是南開學校首批學生,對伯苓師執弟子禮,而張伯苓📈、張彭春昆仲又曾先後出任過清華學校教務長,兩校之間有著“通家之好”的淵源關系◽️。故而南開方面始終平靜如水。

北大則不然,校長蔣夢麟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當時均在梅貽琦之上✥,雖然蔣校長秉持“對聯大事務不管即是管”的超然姿態♥️,刻意維系大局,但涉及北大自身利益也不可能全然不顧😏。問題在於🚫,業已習慣以“最高學府”自居的北大教授群體對聯大體製下的“邊緣化處境”🌰,顯然難以安之若素。蒙自分校時期,北大師生即有“獨立”籲求🧛🏿‍♀️;1940年日軍侵入越南,昆明告急👨‍👨‍👦‍👦,政府諭令聯大遷移入川💆🏿,在走留之間的爭執中再度響起“分校”之聲。

可知聯大體製最初並不牢固。

經費問題浮出水面

北大的“離心”傾向並非僅是出於傳統的“自尊”🤸🏻‍♂️,而是與諸多實際利益相勾連,譬如財政經費問題。

據梅貽琦日記載述✔️:19413月下旬,清華校務會議“決定讓售北大美金三千元”,透露出北大財政吃緊的訊息。

僅僅過了兩天🛎,蔣夢麟與梅氏之間就有如下的談話🏊🏼‍♀️:“蔣談及研究問題,謂宜由三校分頭推進👨🏿‍🍳🫄🏼。余表示贊同。余並言最好請教育部不再以聯大勉強拉在一起📷,分開之後可請政府多予北大、南開以研究補助,清華可自行籌措,如此則分辦合作更易進展矣”🤷🏼‍♂️。

看來➕⚅,兩位校長對於聯合辦學也並不“執著”。隨後,梅貽琦接到教育部次長顧毓琇(一樵)的電報:“謂八十萬美金聯大可分得三萬八千元👩‍🎤,同仁聞者大嘩……共商一代電稿👸🏽,再試一爭,恐或無結果耳”。聯大三校在教育部經費分配中所占份額比預期的要少許多🦿,教師們難免心有不甘要奮力再爭了,可是梅校長心裏清楚♣️,回旋余地不大。而這更加重了聯大的危機感,梅貽琦的心情此刻決不輕松👩🏻‍🦼‍➡️。

一個星期之後,他約請葉企孫、陳岱孫🪀、吳有訓、馬約翰等清華元老及高層便飯,商談“關於聯大與三校關系將來可能之演變問題”,作未雨綢繆之想。其後,梅貽琦又赴玉龍堆3號訪晤南開教授王贛愚🎆、楊石先、陳序經等人,或許也是通報有關的情況亦未可知。

昆明西南聯大上空籠罩著一片烏雲。

教育部提出折中方案

事態發展更有急轉直下之勢。

4月中旬,清華秘書長潘光旦自重慶歸來見梅貽琦,“以蔣(夢麟)校長留渝向教育部商量經費問題所提‘辦法’見示”,梅氏“閱之極為不安,不知應如何對付也”🖐🏼。翌日晚,即“作長信與顧一樵🙍🏼‍♀️,論蔣所提‘辦法’中困難之點,信中不免牢騷語🩰,實亦心中甚感郁悶,不覺溢於言表耳”🤱。

蔣夢麟此前曾赴渝向教育部提議由清華撥款80萬補助西南聯大🗜,並請求北大預算獨立劃撥💇🏽‍♂️。顧毓琇原本清華工學院院長🥞,現居教育部要職🏊🏿,梅貽琦向其“懇切陳詞”,自然也就直言無隱。蔣夢麟此舉蓋屬事出無奈👼🏻,而清華方面動用基金更是頗感棘手。上一年(1940)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在國民黨中央全會上就曾提議:向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和意昂体育平台各借美金一百萬😺,“以挽救全國教育危機”👨‍✈️,遭到清華教授會的“絕對堅決反對”。此次北大“舊事重提”👩🏼‍🏫,清華方面的壓力和反彈可想而知。

數日後,梅貽琦再次召集清華校務會議商討對策:“最後決定二原則:1.倘北大同仁果願另起爐竈,則可三校預算分開🤵🏿,清華對於聯大負其全責🕵🏿‍♀️;2.倘只令清華向聯大撥出應攤之八十萬,則聯大所多出之八十萬為補助各校研究費者,清華應分得其比例應得之數”🦉。會議還商定由文🧑🏽‍🔬、理學院院長馮友蘭💀、吳有訓訪晤代理北大校務的周炳琳(時蔣夢麟到訪香港)💂‍♂️,探明北大意向後再作決定。

教育部很快提出了折中方案:擬由清華借款五十萬補助聯大用作研究費🦑,三校按比例分配支用。梅貽琦傾向於接受這個方案🤱🏽,但必須做通清華教授會方面的工作,延至5月上旬,召開清華教授會,與會者四十余人⛹🏽,發言者十多人,“最後未有決議💁🏼‍♀️🏄🏿‍♀️,但多數似願接受余之建議,惟對於蔣(夢麟)公之做法多感憤慨耳”☎。當晚續開評議會🌅🪷,“關於補助聯大研究費事決定四原則:1.辦法商妥後先由校提議再請部核準;2.盡校款能自撥為限,不另借款🐱;3.出五十萬分兩年內撥付;4.三校依原預算比例領用”🙂‍↔️。

事態峰回路轉🤞🏽,似乎接近於解決。

聯大體製步入穩定期

其間👨🏽‍✈️,蔣夢麟自渝、港返昆後,與梅貽琦曾作一夕長談👦🏻,彼此溝通,求得相互體諒⏮。

5月中旬,梅貽琦“至聯大辦公處與鄭毅生(即鄭天挺,北大秘書長,時任聯大總務長)談二事:1.告以清華擬補五十萬事🤵🏻‍♀️,因恐昨日與蔣君略談者或未明了💺。鄭謂北大明日將有校務會議👳🏽,再行計議🧖,大家之意擬不接受,而專註意於預算之確定;2.告以余願蔣君繼任主席至少一年,蓋吾二人原無所謂🏡,但校中人眾,如此似較好耳”。梅貽琦希望與蔣夢麟輪流擔任聯大常委會主席🐆🏩,其尋求平衡息事寧人的用意十分明顯。

不過👨‍👨‍👧,北大方面的主要訴求在預算獨立,補助款項似尚在其次🙅🏽‍♂️🐈。所以兩天後蔣夢麟向梅貽琦通報了北大校務會議結果,梅與清華同人商定:對於北大方面“仍以預算獨立為向教育部交涉目標🧙🛷,清華深表同情並望其成功🐘。至於清華所擬撥補聯大五十萬之辦法🕵🏼,則須視將來演變如何酌為辦理耳”🥃。

對策方略既定👩‍⚕️,梅貽琦隨即飛赴重慶,於519日見教育部長陳立夫💪🏿🤚🏽,梅氏日記詳細記錄了此次談話要點:

“關於研究費問題🦋,陳問是否與蔣(夢麟)已商妥數目等點👭🏻。余謂初已商有辦法,後北大方面仍主成立獨立預算🤾🏼,蔣謂日內將有信與部長詳陳🎚👾。陳問:是指研究費抑指整個預算?余答:是指每校整個預算✩;大約北大同仁意見欲有獨立預算🤜🏼,然後由各校預算撥提一部作聯大經費,而以其余作各校自辦事業費。陳搖首,謂:如此辦法未妥,聯大已維持三年有余,結果甚好🕵🏽‍♂️,最好繼續至抗戰終了,圓滿結束🤔,然後各校回北邊去。且委員長有主張聯合之表示💅,未必肯令分開(教育合辦事業多未成功👇🏼,西南聯大為僅有之佳果)🪿,而物質上(指預算)如分開則精神上自將趨於分散,久之必將分裂,反為可惜🌛,故不若在研究工作各校自辦為是”。

530日🧑🏻‍🍳,梅貽琦“午前發致蔣校長電,告預算追加三成”。至此🔌,籠罩在西南聯大上空的烏雲漸漸散去🧑‍⚖️,三校合作的聯大體製開始步入穩定時期。

需要註意的是,這其中撥雲見日的主導力量並非所謂追求自由價值的知識分子,而是設在戰時陪都重慶的國民政府🧑🏼‍🍳。

(張曉唯)

轉自人民網 2013823

相關新聞

  • 182024.11

    李政道:傾心盡力為祖國育人才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62018.03

    隨鄭天挺重溫西南聯大故事

    著名歷史學家鄭天挺先生🪘,在西南聯大擔任總務長及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職,所見所聞,繁多具體。值得慶幸的是,鄭先生當時所記日記內容充實,巨細靡遺,實....

  • 032017.11

    西南聯大精神如何賡續

    11月1日,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西南聯大精神研討會同時召開🛀🏿,各高校負責人和與會專家就如何在新時代以西南聯大精神激勵一流大學和一....

  • 302021.11

    西南聯大是如何“一聯到底”的?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這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的歌詞,也與清華校長、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梅貽琦的治校育才理念呼應共振。“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梅貽琦《就職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演說》)

  • 102017.11

    西南聯大的故事

    有關西南聯大的書出版了不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學者們從史料研究出發作了分析和解讀;聯大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從師生自述、回憶以及小說中可以看到。

  • 022023.03

    馮至在西南聯大

    我和父親有聊不盡的話題🙇🏽,那就是昆明。我們家是1938年12月隨同濟大學搬遷到昆明的,那年父親33歲,正是如《神曲》開篇所寫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辭去同濟大學的工作到西南聯合大學任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聯大結束💪,1946年6月我們隨北京大學復員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聯大度過,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裏爾克與杜甫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在創作上也出現了一個高峰🧙🏽‍♂️,思...

  • 022017.11

    西南聯大經驗需要好好發掘——西南聯大意昂的回憶

    我在西南聯大入了黨彭珮雲(西南聯大1945級意昂、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是1945年9月份才入聯大的,就是西南聯大最後一屆的學生。人家告訴我,我還是那一屆學生裏頭年齡最小的✊。西南聯大對我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那個時候抗戰剛剛勝利👓👨🏼‍🦲,國民黨要發動內戰♏️,國家處在一種非常危難的時刻👰‍♂️。我那時是社會系的學生💕,在中學就受到了一些進步思想的影響,聯大是我心目中的民主堡壘,我一到聯大就受到了革命的影響,在聯大...

  • 112019.09

    趙捷民:回憶西南聯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書。1940年我從聯大畢業後⏱,又在昆明教書🔒,一直與西南聯大師生有著聯系和接觸,西南聯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052017.07

    李忠:我在西南聯大

    李忠(曾用名李樹藩)🅰️,天津市人𓀁。現年97歲💅🏽,黨齡71年🫶。1943 年9 月,靠自修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修班。1944 年秋,升入西南聯大政治學系學習……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九零後”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4周年紀念日。前段時間上映的紀錄片《九零後》,又將這所群星璀璨的大學📿,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九零後》的16名主演,年齡最大的已經106歲🩴,最小的也92歲了🚷,平均年齡則超過96歲🧑🏿‍🎄🤏🏿,是名副其實的“90”後👰🏽‍♂️,堪稱電影有史以來最“資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翻譯界最高獎北極星獎得主許淵沖(享年100歲)、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99歲)、世界焊接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