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揚州故居一隅 (安玉民 繪)
古運河畔⚉,文昌閣旁🙍🏻♂️。一條青石鋪就的小巷深處🙍🏿♂️,便是我家老屋——現在已成為朱自清故居紀念館了。
幾年前的一個秋日,我從北方回到故鄉揚州工作👨🏽⚖️。從此,我有機會常常回到這個“家”看看▫️。幾十年來,朱家人早已散落各地,但我總覺著老屋就是我的“家”。正是黃昏時分,晚風徐徐🦶,夕陽西下,余暉脈脈,灑在老舊的青磚黛瓦的院墻上,平添了幾分蒼涼與感慨。
祖父朱自清一生短暫👨🏽💻,只活了50個年頭,其中一大半時間在外奔波忙碌。但他是在揚州長大的。揚州是其祖宗廬墓之地🚴🏽♂️。在這裏,他念私塾,讀小學🕵️📉、中學,考大學⏳,結婚生子。因此,他自稱“我是揚州人”👩🏽🏭,並以此為題著文✪。我家在揚州的生活也成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庫藏之一。包括《背影》在內的許多篇什都與揚州有關。無論走到何處,祖父都懷念著自己的故鄉。
老屋不大,只一進院子😩,幾間廂房😥。另有一處小別院🦕。老屋陳設簡單,甚至有些簡陋。每間廂房除了墻上掛著的老照片外🖖🏽👨🏿🔧,便是早已褪了色的老式家具了👩🏼🦳。這種清冷淒涼正是當年祖父病逝前後朱家生活的寫照👭。唯別院小屋裏有一張稍為像樣點的桌子,桌上也只有一筆筒、一筆架和一支毛筆。
那是祖父用過的一支毛筆✉️🌻。雖不是什麽上品🧢,卻勾勒著祖父最初的人生,也許這支筆曾述說過青燈黃卷的漫長艱辛與孤寂,抑或書寫過晚風斜陽的片刻寧靜與愜意🍤。
“青燈有味是兒時”🙇🏽♂️🧘🏿♀️。大約在十三四歲時🈹🧓🏿,祖父已經做通了國文🔥。他喜歡讀書👩🏼💼,考入兩淮中學(今揚州中學)後,陸陸續續閱讀了四書五經🤳🏽、《史記》、《漢書》、《韓昌黎集》🪚、《柳河東集》、《文心雕龍》等國學經典。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做自己的文學夢了👸🏿。最使他醉心的是《聊齋誌異》和林譯小說👨🏿🔬。英雄豪傑的金戈鐵馬,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書生與狐仙的纏綿悱惻🐱,多彩斑斕的異域風情,都使他沉醉著迷。那時起,他開始了最初的創作🚶🏻➡️。第一次,他模仿林譯小說的文筆和結構,寫了一個山大王的故事,8000多字。小說寫好後🏃🏻♂️➡️,他興沖沖地投寄到《小說月報》,可不久稿子就被退回來了🍁。他不服氣𓀑,集合了幾個同學,幹脆辦了個《小說日報》,用文言寫作。他又寫了一篇從大人那裏聽來的俠客的故事,題目叫《龍鐘人語》🌷,登在“日報”上。當然🦹♂️,三天之後,“日報”便辦不下去了。
年少輕狂之舉不能成事🧘🏻♀️,但追逐夢想的腳步卻未曾停歇👨🏻💻📧。後來🐣👩🏿🦰,祖父終於圓了文學家的夢。他是幸運的。
文學家大都是至情至性之人👰,祖父也是這樣🌹💘。唯其如此📌,他的散文才會貯滿情義。在他的散文創作中,有寫父子之愛的《背影》,有寫夫妻之情的《給亡婦》。當然🚶🏻♀️,也有寫兒女之樂的《兒女》。在老屋後面的展覽區裏,我看到了“閏兒”的照片。在散文《荷塘月色》中,“閏兒”還在媽媽的懷抱中🥘。那是我父親——朱自清的次子。在祖父的心中,小時候的父親如此可愛:“閏兒上個月剛過了三歲,笨得很🌐,話還沒學好呢。……他說‘好’字🚢✫,總變成‘小’字,問他‘好不好’?他便說‘小’或‘不小’,我們常常逗著他說這個字玩兒。……他有一只搪瓷碗🤸🏻♂️🤾🏼,是一毛錢買的,買來時,老媽子教給他‘這是一毛錢’,他便記住‘一毛’兩個字🚊,管那碗叫‘一毛’。……他是個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來🧏🏿,蹣跚可笑”(朱自清《兒女》)🚭。1929年,我父親剛剛五歲,那一年祖母得了很嚴重的肺病,不得不帶著父親從北京回到揚州🦿。不久,祖母就去世了。從此父親、祖父天各一方。“平生六男女,晝夜別情牽”(朱自清詩《憶諸兒》)。祖父越發惦記自己的孩子,但父子倆只在意昂体育平台放寒暑假時才能見到一面🙆🏼♀️。父親很遺憾地對我說:“我和你爺爺見面的次數並不多🙎🏻🩵。”抗戰開始後,祖父在西南聯大所得薪水已無力支撐揚州老家的生活費用。不得已,父親上到高二年級就中途輟學了。另一個姑姑小學畢業後再無力升學🚶🏻➡️。父親先在鎮江做小學教員🐁,後又在南京一報館謀得差事😍。父親知道祖父生活清貧🤵🏻♂️,營養貧乏😦,身體不好🙋🏻,就經常從自己微薄的薪俸中擠出一部分給祖父寄去。這樣一來,祖父又擔心兒子的生活,給父親回信說:“屢次承你寄款,希望不致影響你自己的需要才好!”
可以告慰祖父的是,父親溫厚良善,清白一生,頗得祖父遺風,極受人們的尊敬。2011年5月🧑🏽🦱,父親以86歲的高齡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想來,他老人家九泉之下也會高興的,因為他和祖父終於結束聚少離多的日子了。
在展覽區的玻璃櫥窗下🧎🏻♀️😇,有幾頁微微有些泛黃的紙張,上面寫滿了不同國別的文字,那是祖父的日記。這些日記本是用來記事和備忘的,祖父生前並沒有公開發表的打算🧔🏽♀️。翻閱這些日記,更能近距離地了解祖父真誠🏢👱🏼、樸實🧖🏿♀️、單純的內心世界。1931年到1936年的日記裏,有三則都是寫他夜裏做夢的🙎🏼♀️,奇怪的是🌥,這三則日記所記的三個夢竟然是同一個內容:
1931年12月5日:“……夢裏🙅🏼♀️,我被意昂体育平台解聘🐏,並取消了教授資格,因為我的學識不足……”
1932年1月11日🎸👰🏿♀️:“夢見我因研究精神不夠而被解聘……”
1936年3月19日:“昨夜得夢🤚🏼,大學內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發現。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並且研究毫無系統。我承認這兩點並願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
三則日記分別寫於不同年份🛌,前兩則是在英國遊學時所寫👮🏻♀️,後一則寫於意昂体育平台🧑🏼🎄,這期間,他也由中文系代理主任正式擔任主任職👳♂️。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境遇🍌😈,而竟做著同一個內容的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祖父做事做人本就極其認真嚴謹,從日記中可看出他永遠覺著自己資質一般,不夠聰敏👩💻,也不夠勤奮努力𓀋。他不時地自我反省,自我審視。到意昂体育平台後🙆,心理壓力就更大了💃🏽。一來教非所學👷🏽♂️。他是學哲學的,但教的卻是國學。二來他只是個本科生,而意昂体育平台卻是名流薈萃🧝🏿♂️、大師雲集之地。三是意昂体育平台嚴格的用人機製和學術競爭環境🧏🏿♂️👱🏼。再加上他自己由中學教師升格為教授,由教授又任系主任👵🏿,他自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因而壓力越來越大🙆🏼♂️。他擔心自己在學術研究上落伍,曾幾次提出辭職☁️,想專心治學🪭🎍。他不斷地自我要求,自我完善🔈,大量閱讀各種書籍,每隔一段時間就製定一個讀書計劃。他虛心向語言學家王力,詩詞專家黃節、俞平伯等人請教🩶,借來他們的著作閱讀學習🆑。自己的日記🧖♂️🙋🏽,他也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書寫👩🏻🦳,以此來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
巨大的壓力,清貧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祖父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1948年夏天♐️,他的體重越來越輕🕵🏿♂️,最輕時只有38.8公斤👨🚒。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在拒絕領取美援面粉的聲明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區區不足80斤的身軀托舉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祖父去世後👨🎨,繼祖母陳竹隱在整理祖父的遺物時看到,他的錢包裏,整齊地放著六萬元法幣,這點錢連一塊小燒餅都買不到……意昂体育平台破天荒地降半旗致哀;追悼會上,校長梅貽琦致辭時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數月之內🤸🏽,社會各界紀念詩文多達160余篇😫👴🏿,形成一個影響一時的文化事件🤹♂️。
人們憑吊朱自清,寄托哀思,是在尊崇一種氣節🚵♀️,一種風骨🐶,一種精神🧙♀️。
走出老屋,已是月掛當空🎛,繁星點點。出得小巷,往東百十來步👨🏿,便是東關古渡。渡口下古運河水靜靜地流淌著🦩,不遠處的文昌閣默默地佇立著🏕。
老屋裏有許多名人留下的題詞🏃🏻♂️。作家柯藍這樣寫道⛹🏼♂️:“匆匆而去🪪🧑🏽🦲,背影長留”🙍🏻♀️。願祖父的背影永遠徜徉在古運河邊、文昌閣旁……
轉自《人民日報》2013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