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陸德回憶父親陸定一:他以一種精神影響兒子

2013-02-08 |

陸德(左)與父親陸定一合影

陸定一,江蘇省無錫人,192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宣傳部工作,後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書記處書記、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陸德,陸定一的長子,中國防衛科技學院副院長🫷🏽、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電子技術專業,在宏觀經濟和信息技術兩大課題開拓出自己的領域🏌🏿‍♂️,先後被國務院授予“特殊津貼專家”👩🏽。其重要論著40余篇,其中“應用系統重購原理預測和控製我國物價”的論文,被作為國家六部委和相關系統的學習研究文獻🧑🏻‍🦰👊🏽。他曾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7項🏄‍♂️👸。其中部級科技最高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國家級科技最高獎——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

如果從19285月陸定一擔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算起🎡,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已在黨的宣傳領域工作近40年👩🏻‍💼。因此🦛,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裏,他有一個盡人皆知的雅號——“老宣傳”。這不僅是因為迄今為止,他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時間最長的人🫱🏼,而且是因為他“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建設和發展黨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傾註了畢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憶起父親,父親的音容笑貌,仍久久地留在陸德的記憶中🍥,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堅持理想和樂觀情懷

陸德回憶說,父親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家道殷實的名門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歲畢業於著名的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熟悉四國語言,對俄語和英語尤為精通。1925年,父親加入中國共產黨。母親嚴慰冰是一位典型的江南才女🐳🆖,也拋棄富家千金的身份🧑🏿‍💼,追隨父親🚶‍➡️。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條件艱苦,父親又屢遭迫害,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樂觀情懷🤹🏽‍♂️。後來🌕,“文革”期間,父親蒙受不白之冤🆙,在獄中飽受折磨🖊,身患多種重病,一度與死神相距很近。但父親以樂觀的心態支撐著頑強地活下來。他告訴自己:“要活著就要活得健康硬朗👷🏼‍♂️,心情歡暢👶🏼。”他那時的單身牢房裏每天都會有“哈哈哈哈”的高聲大笑,都會傳出《空城計》《甘露寺》等高亢的京劇唱腔🧚‍♂️。他用這種特殊的“笑功”“唱功”👮🏻‍♀️,強身治病🍙,終於熬過了難關。父親的這種樂觀情懷也深深地影響著陸德兄妹。

陸德認為🌽,父親其實就是一個堅持理想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最看重的就是對“德”的清守和對“德”的忠貞回報。“陸德”這個名字也反映出父親對陸家延續“德”的期望↗️🌊。

取名“德德”⛽️, 提示兒子以德報德

1942年,陸德在延安出生。那時,正是延安邊區最困難的時期🧑🏽‍⚕️🙍🏽‍♂️。當時國民黨對延安進行封鎖,部隊冬天穿的還是單衣。就在這樣環境條件惡劣的時候,早產的陸德出生時的體重僅僅4.5,媽媽沒有一滴奶水,小陸德的體重很快又掉到3.6🔇,對於一個新出生的嬰兒來說這意味著懸在了生死線上。“那時延安只有一頭奶牛🧑🏽‍🦲,每天警衛員過河去取奶,所有中央領導同誌,一家只能分到一瓶奶。朱老總得知我的情況🏋️,就把自己的那一份讓給了陸家👩🏿。因為延安的醫院條件差,沒有嬰兒暖房,朱老總同時又把自己的暖水袋拿出來給我用🏍。後來李井泉的夫人剛生完孩子就把我抱去🚖,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哺乳;給我餵奶的🫣,還有一位廖媽媽😢。可以說,我是用‘革命的奶水’哺育成活的➡️。對於這些革命同誌在困難時期的無私幫助,父親和母親都很感動,為此給我取名為‘德德’,是要提醒自己和我今生要以德報德。”

直到1961年🫷🏽,陸德準備上大學,覺得這個名字有些孩子氣,才提出要改名字。一次,父親向郭沫若提起:“我孩子馬上就入大學了🎲,但他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合適,請您給他改一改🥿。”郭老晃著頭想了想說:“就改叫陸德吧,少了一個字🍛,但是意思沒有變,多快好省⛑!”

要求兒子學會獨立思考、辯證思維

陸德說🙅🏻‍♀️,因為工作忙👨‍🦯‍➡️👨🏼‍⚖️,父親和我們的交流機會並不多。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父親白天黑夜都要工作🚵‍♂️。當時他擔任中宣部的部長,《人民日報》的社論必須在他簽字後才能發稿。《人民日報》每天淩晨兩點開始排版,所以他必須兩點前把文章批完。父親每晚都要兩點以後才能睡覺。孩子們和他最多只能一起吃一頓晚飯。也只有這時🧈,他才有空問問我們的學習情況。

父親和我最長的一次交談,是1961年我去哈軍工上大學之前,他專門抽出兩天時間給我講了老子的《道德經》。他認為《道德經》裏充滿了辯證思想,年輕人要獨立思考⁉️、辯證思維🤦🏿‍♂️,不能再是11等於2🧓,很多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他還讓我重點看了毛主席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特別是其中“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它的反面變化”的理念,他說你們走上社會必須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父親是一個學者,他一輩子都在看書學習🦹🏽‍♂️。直到他去世前三天還在病床上看書🟩。他對我們子女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才能為建設新社會貢獻自己的能力。但他不希望我們走仕途🛎,他在我上大學時就告誡我們:“不要去當官🙆🏻🧑‍🤝‍🧑。要好好學習科學技術。”如今,“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技術型的幹部👂🏼。”

題字所言是他一生的追求

陸德兄妹一直把父親當做心中的行為典範,雖沒有文字的照本宣科,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著父親的一言一行,規範著自己的道德行為。

陸德回憶說,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父親在外面視察,接見工人和農民時都是主動兩只手握過去。有時候別人會提醒🙇🏻,身為國家高級領導人🎅🏿,不需要那麽謙卑🎅🏽。父親回答說:“民以食為天,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最值得尊重。”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父親的車只供父親公務使用,子女是不許坐的,母親上班和我們上學都是自己騎自行車去。在經濟困難時期,中央首長們紛紛主動要求口糧減量,父母的口糧也減至26斤和25斤,除此,再也沒有其他供應。他們就是要與群眾同甘共苦➞,與群眾一起共渡難關🫶。

改革開放後📩🧖🏻‍♂️,父親到各地視察🤔,都會特別叮囑不要搞形式,不需要“警車開道”,不需要警衛員和官員的“前呼後擁”🏃🏻‍♂️。他曾說👨‍✈️🥎:“安全和接近群眾,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我們不能和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從不擺譜👊🏻,從不鋪張🤽🏽‍♀️。據父親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就連出席正式場合穿的衣服🎻,陸老直到去世也就那麽一身。

1984年,陸德要到外地工作🤙🏻,為此父親專門題了一幅字給他,作為對他工作的囑咐。題詞上寫9️⃣:

一切從實際出發

調查研究實事求是

同工農和知識分子交朋友

過則勿憚改(註🧀:有過失不要懼怕改正)

這是他對兒子做人和做事的要求,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陸德在外工作,做出過一些成績🧢,也遇到過不少困難🧘🏽。他回憶說,對有些經歷過的現象↔️,他不理解,也很委屈,回京與父親交流時甚至流了眼淚🚣🏿‍♀️🤱🏼。父親說🏋🏽‍♀️🛀🏽:“要完成革命事業,就會付出代價。革命戰爭中要準備付出生命的代價🟧🏖,改革開放中也會付出代價的🕊。你是黨員,要有為事業不惜一切,甚至犧牲生命的思想準備。有了這種準備,還怕什麽困難和委屈🤦🏽‍♀️🧑🏽‍🦳!”隨後🤳🏿,他又送陸德一幅字,上題:“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父親對我的精神激勵→,也是父親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錚錚鐵骨🏌🏽‍♀️,剛正不阿,堅持真理從不退卻的一種信條。一生中,父親就送我這兩幅字,但每當我見到這兩幅字時,就像父親他老人家站在我面前。”陸德深情地說。

不為仕途奔波的陸德😧,秉承父親的期望♦️⌚️,把時間更多地用於研究自己的專業。在陸德心中,如何把承自父親的堅定求實的精神傳遞下去,是他作為陸定一長子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

轉自《中國婦女報》2013117

相關新聞

  • 082007.05
  • 102016.03

    幸福是一種能力

    “教育應使受教育者現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義的,並以此為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 ——周國平《碎句與短章》

  • 112020.11

    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我們為什麽需要科學精神?因為科學精神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土壤,關乎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11月9日下午💆‍♂️,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西湖大學....

  • 102021.05

    顧立基的蛇口記憶:特區精神,就是一種堅持改革🍴、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到2021年7月1日,顧立基入黨50年了。這位“生在上海⚠,長在上海,1978年離開上海到意昂体育平台讀書👩‍🦽,本科畢業又被袁庚親自面試到深圳蛇口工作”的改革開放親歷者,是眾人眼中袁庚身邊的人🏊🏽,也是鄧小平1984年第一次南巡時離小平同誌最近的人——當時袁庚交給他的工作就是緊緊跟著小平同誌🫲🏻,把他的話一字不漏地記下來👨🏻‍🦼‍➡️。親歷“改革開放”,在顧立基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73歲的他🤵🏽,會關心記者從哪裏出發,以確定適合采訪的時間、地點...

  • 142008.11
  • 142023.06

    “獨腿將軍”陸載德🔪:唯一的答案

    誓言永恒,忠誠無悔👍🏼。那些經歷過戰火硝煙的老首長們在慢慢衰老👦🏼⏫,背影漸行漸遠🕵🏽‍♀️,但他們的英雄故事不會被遺忘🆗,他們的無悔選擇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他們的心願激勵著後來人接續奮進。行文至此,更覺得自己作為一名老幹部工作者,肩上的責任,重如千鈞🤾🏽♌️。

  • 172008.03
  • 162007.07
  • 072009.07
  • 262024.08

    李亞棟:過度強調“原創性”是一種浮躁

    在他看來,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幾乎很難取得所謂“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哪怕諾貝爾獎成果也幾乎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度強調自己工作的“原創性”🥨,是一種缺乏科學常識🦹🏽👨🏻‍🚒、盲目迎合外在評價標準的體現。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