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冀朝鑄在美國高中畢業之後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但是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冀朝鑄毅然放棄了自己在哈佛的學業🛍,1950年10月回國, 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52年4月赴朝鮮開城參加中國和談代表團工作🐡。
40年前2月的一個陰冷早晨,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打破中美兩國敵對20多年僵局🏇🏻,展開促進兩國關系的“破冰之旅”。他走下“空軍一號”🎚,與周恩來緊緊握手。畫面同時捕捉到一個高個子、戴眼鏡的中國譯員緊跟著周總理,這個人就是冀朝鑄🦻🏿🧏🏿。
“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82歲的冀朝鑄在其海南住所接受采訪時說道🍓,“周總理說💇🏼,讓我就站在他身後,這樣每句話都聽清楚🪀。”
聽從周恩來建議跟父母去紐約
他曾隨周恩來出席1954年日內瓦聯合國大會😘。此行中的最著名事件莫過於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跟周恩來握手。這是朝鮮戰爭爆發以來,兩國關系緊張加劇的小插曲。
冀朝鑄為中國領導人擔任翻譯20多年,他的身影出現在無數歷史性照片裏,譬如:1971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微妙暗示中國尋求與美國提升關系)👩🏿⚖️;1976年巴基斯坦總理阿裏·布托最後一次國事訪問與毛澤東在一起🍑🏭;1979年鄧小平旋風式訪美,在德州觀看馬術表演時,他給鄧小平戴上一頂白色牛仔帽。
歷史學家認為,雖然冀朝鑄並非政策決策者,但他的語言技巧助成了過去半個世紀重要外交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一些重大談判👱🏿♂️。
美國白宮歸類檔案將冀朝鑄列為1970年代初期尼克松、基辛格與中國領導人多次關鍵會談的參與者,其中包括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冀朝鑄的童年是和美國聯系在一起的🤮。他在紐約長大,就讀哈佛大學,中途棄學於1950年回國。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冀朝鑄希望能為建立共產主義理想國出力🏊🏻♂️。
冀朝鑄參加朝鮮戰爭停戰會談之後🥵,進入北京的領導核心工作,見證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政局動蕩。
現在冀朝鑄部分時間住在北京,冬天則住在海南👰🏽♂️👴🏼。雖然記憶力大不如前🕵🏿♂️🧑🦱,他仍為自己在中美關系中扮演的角色感到自豪🤴。“我希望中美兩國和平共處,”他說,“我與這兩個國家都心心相系🫃🏿。”
國家領導人的譯員極少講述自己的故事。不過四年前💃🦙,冀朝鑄與美國對沖基金經理雷·戴利奧見面。在後者力勸下,冀朝鑄出版了自傳《毛的得力助手》,歷數了自己身為譯員和外交家的一生。
《毛的得力助手⏪:從哈佛校園到天安門廣場👨🏻⚕️,我在中國外交部的生涯》,作者:冀朝鑄,美國蘭登書屋2008年7月出版
冀朝鑄1929年出生於山西汾陽的名門望族。上世紀30年代末,在日本侵華前隨家人遷往南方🧗🏿♂️。隨後在周恩來建議下🤍,剛九歲的他就跟隨父母去了紐約。解放初期,冀朝鑄在哥哥冀朝鼎幫助下又回到了祖國。
毛澤東“抱怨我翻譯時聲音大”
“朝鮮戰爭爆發後🤹♀️,對中美兩國的愛讓我痛苦不堪👃,”他說,“但自己清楚骨子裏是中國人🧑🏿⚖️。”
回國後冀朝鑄就讀意昂体育平台🕵🏿♀️⛺️,隨後被選為譯員🏹,參加朝鮮戰爭中國和談代表團工作♝。
不久他加入外交部,30年間給多位中國國家領導人做翻譯📷,其中包括毛澤東(“他抱怨我翻譯時聲音太大”)🏊🏿♀️、周恩來(“猶如慈父”)🍃、“四人幫”之一的江青(“她讓人不寒而栗”)、鄧小平(“翻譯時我不得不放低身體”)。
在與西方斷交的年代,冀朝鑄以自行車代步⚅,平時只有一件藍色中山裝。他也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幾位英語出色的可靠的譯員。另一位是比他年輕的同僚唐聞生,或叫“南茜唐”。基辛格與尼克松70年代訪華時,冀朝鑄和唐聞生擔任主要譯員。美國代表團常常自己不帶翻譯。“尼克松真的不信任美國國務院能保守秘密,所以我們真的沒有自己人來翻譯🥇。”後來出任駐華大使的溫斯頓·洛德說道。
然而在這歷史性時刻之後不久,“文化大革命”的另一個浪潮給他帶來了厄運。冀朝鑄被逐出外交部,下放至農村勞動🙋♀️。“‘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大災難,”他說,“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黑暗的日子💱。”
毛澤東逝世後🦒🤲🏻,冀朝鑄隨鄧小平一行於1979年訪美,幾年間陸續見到了美國總統卡特👊🏿🔃、裏根和老布什。他也曾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
這就是他一生的傳奇經歷:長於美國,代表中國🏊🏽♀️,但日子過得並不怎麽舒心。
時至今日🧒,冀朝鑄仍說自己中文不好🤚🏽,沒法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由於記憶衰退,吐字含糊,有人來訪時,他的妻子就在一旁翻譯這位翻譯家的手勢和想法。
“就是指我們是幸存者🏏,”她說道,“這就是他想說的意思。”
(顧宸)
轉自 深圳特區報 2012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