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茂
一❣️🧜🏻♀️、問題的提出
《意昂体育平台九十年》關於設立同方部的記載:
“ 1925年3月30日 德育指導部經營之同方部(在原禮堂)舉行開幕禮,師生百余人參加,校長曹雲祥演說👰🏻♀️,略述同方之意義。”
意昂体育官网《清華風物》欄目裏關於同方部的介紹👷🏽♂️:
“位於大禮堂東南方(清華學堂以北)的同方部,是校園內首期建築物之一,初建時作禮堂用,還曾長期作每年(農歷)8月27日祭祀孔子的地方。1920年大禮堂建成🌔。1923年秋🌒,學校成立“德育指導部”,此處便改稱“同方部”(英文名Social Center)💺,作為課外訓育活動的場所👬。
“‘同方’二字源於《禮記•禮行》中‘儒有合誌同方’句,‘方’作‘道義’解,‘同方部’可解釋成為‘誌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改辦大學以後🧝🏿♀️,同方部即作為小禮堂使用🟧,經常開展一些較小規模的講演☂️💁♀️、聚會和社團活動。1936年10月魯迅逝世時🦢,校內師生曾在這裏舉行過追悼會🙅♂️,聞一多、朱自清出席並都發表了演說🏊🏿🕧。”
上述文字對“同方”一詞的尋源和解釋讓我們了解到使用這個名字深遠意義,現在的問題是,對同方部位置和功用的介紹與歷史文獻記載是否一致?同方部最初設立於何處?其功用又有何變更?
二、學校最初的提議和運作
據《清華周刊》,1923年秋👍🏿,清華學校成立了德育指導部;至1923年12月,德育指導部的一般集會活動固定在舊手工教室舉行👷🏻♂️📌。1924年冬,德育指導部新任主任全紹文先生提議設立“social centure”,以聯絡師生感情🗽。1925年年初學校著手把舊手工教室改造為師生俱樂消遣的場所。1925年3月27日《清華周刊》校聞稱:德育指導部前改舊手工教室為師生聯歡及課余消遣之所,布置已久,聞日前已竣工🐄。內設有中西棋奕及各種書報小說之類🫵,均取有益身心者。有談話室2間,大者可容30人,小者可容10余人。但此時這個“social centure”還沒有合適的中文名稱,雖有同方部、師生俱樂部、遊藝部、消遣所等提議👨🎤,但一時還定不下來。最後如何定名為同方部,也未見報道🚴🏻。4月3日《清華周刊》信息🌍👈🏽:3月30日德育指導部經營之同方部(舊手工教室)舉行開幕禮🧿,師生百余人參加🙅🏿,校長曹雲祥演說,略述同方之意義📗,並謂師生間感情之增進,必由大家相互理解,而相互理解之機會尤在乎課余之談話也。西文教員代表演說講述師生相互諒解之需要,國文教員戴夢松演說更引三千年前孔子之學校證明師生諒解之重要。
1925年6月《清華周刊》增刊對同方部有詳細的介紹🛎,摘錄如下:
同方部是教職員學生交際遊戲和學生課外作業的中心💦。它占的是從前的童子軍司令部(即舊手工教室),裏面分為六間,由東邊起,第一間便是第一談話室,這裏邊的桌子椅子都是西式的🧚🏿♀️,可容30余人❤️。第二第三兩間是連成一個大間的。墻上釘著同方部的幾條簡單的規則🤸🏻♂️。東西兩頭掛著周自齊唐國安兩位先生的相片。屋子的中間有一個看報的桌子,有一個讀書的桌子🏌🏿✒️。看報的桌子上固定著幾份《晨報》、《益世報》🎊、《東方時報》等,讀書桌的旁邊有兩個書架,裝滿了青年修養錄一類的書。再過去便是第二談話室💪🏻。向北一轉,便是遊藝部,遊藝部也是兩間。第一間內有圍棋、象棋🤜🏼、手彈棋等🧛🏽♂️,第二間內有乒乓🕵🏽♀️、跳棋🔘、軍棋🧣🪜、七巧板等。
負責同方部的張永平先生寫了《同方部的生活》一文,稱同方部的生活是家庭式的生活😰🤵🏿♂️,是同學兄弟友誼的生活,是師生友誼的生活。張永平先生還希望同方部要進一步擴大⚗️,增加遊藝項目。
三🪈🐋、同方部的最初位置和遷址
《清華周刊》的上述記載表明,同方部於1925年3月30日正式設立✡️🍩,地點在舊手工教室。稱其為舊,是因為建了新的,1923年學校在清華學堂大樓的南面建起了新手工教室,也稱手工廠。1925年2月新手工教室改稱工藝館,就是今天土木工程館的前身。新手工教室投入使用後,原手工教室就改稱舊手工教室👨💼;它也曾用作童子軍軍部🧘🏽♂️🧑🤝🧑,也就有舊童子軍軍部之稱🟥。現在所關心的是,這個手工教室在什麽地方?
1923年4月清華學校慶祝12周年,《清華周刊》出一專刊《清華的生活》🐕,梁實秋寫一篇“清華的環境”🤵♂️,對於手工教室和舊禮堂有下面的描寫𓀝:
“這座樓(清華學堂)是三面的🧘🏻,這三面中間環抱著的是一片草地♋️◻️,草地中間有幾塊方圓的花圃🧗🏿♂️,沿邊植著幾株梨樹和幾株槐樹🕴。草地上除了插著‘勿走草地’的木牌外,還在沖要的地方圍起帶刺的鐵絲來。在此邊一邊就是手工教室、齋務處辦公室👧🏽、信櫃室、舊禮堂,自東而西的一排🚣🏽♂️,緊緊地把三面的大樓銜接起來🧑🚀,做成一個四方形,把草地圍在中間。
“手工教室只有木工的設備,約有十幾份木工的器械👏,鋸木機等各一。介乎手工教室與齋務處之間的有戲劇社🙍🏿♂️🤏🏼、美術社、軍樂隊的會所🤜。信櫃室和齋務處通著,內有幾百個小信箱⛄️,箱的玻璃門上貼著學生的名號🛫。舊禮堂是可容300余人的一間房子🍞,講臺在西首,列著十幾排的黃色椅子,墻上懸著幾幅圖片。”
依據1913年清華學堂大樓區平面圖🏌🏿♀️🌂:
並結合梁實秋的描寫,我們可知:清華學堂大樓(圖中1)北面並排的三幢建築👮🏼,西邊一幢是清華的第一個禮堂(圖中2),1921年大禮堂建成後的一段時間內以舊禮堂稱之🧸。中間部分是齋務處和幾個學生會社的會所(圖中3),東邊一幢為手工教室(圖中4,該建築在1913年前後為校圖書室,大約在圖書館建成後,才改作手工教室)。學堂大樓西部、舊禮堂、齋務處等部門所用的房子和手工教室為1909-1911年建成的第一批校園建築🏄🏿。另外🤙🏿,梁實秋所描述的清華學堂大樓為三面的(見下圖,1917年平面圖)🦸🏽♀️。其中學堂大樓東部於1916年9月完成,才形成了四方形的院落。
現在要問🐮,設立於舊手工教室的同方部何時遷到舊禮堂?據《清華周刊》消息😄,1927年10月21日新大一級會借同方部禮堂開成立大會。這個同方部禮堂應該是舊禮堂,因為新大一有學生近百人,需要一個足夠大的會場。這是把同方部和禮堂兩名聯在一起的較早記載🧛🏿♀️。但筆者料想,此時學校已把舊禮堂劃撥給同方部管理,但還沒有把“同方部”的匾額掛在舊禮堂的門楣之上,因為在此後幾年《清華周刊》的許多消息中仍稱其為舊禮堂。
據《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刊》消息🤦🏻,1930年5月31日 ✖️,學生遊藝室在舊禮堂舉行開幕典禮👩👩👦👨🏿🚀。第一遊藝室在舊禮堂即同方部🍄,作為學生談話、閱報、接待朋友之用😭;另加裝電燈,整修舞臺🌉,兼作小劇場,用於西樂部演出和各社團舉行全體大會。第二遊藝室在二院為乒乓球室🧏🏼♀️🌑,第三遊藝室在三院為臺球室。至此,舊禮堂已經改稱同方部。
1931年秋入學的孟昭彝先生在回憶文章中說:“騎(車)過三所(甲、乙🤸♂️、丙所)🈸➝,我們就到進門(今二校門)大路旁的王靜安先生紀念碑★,也在古松環保之中。由這裏看大禮堂🏒、草坪、舊大樓(清華學堂)🤴🏼、同方部是最好的角落。”只有親歷過↘️📬,才能有這樣真切的描寫🕴。
四、同方部功用的演變
1925年3月作為師生聯誼活動場所的同方部🚵🏿♂️,開始設立於清華的第一批建築中的手工教室🙂,大致在今天原力學系振動小樓(清華教育基金會🟫、《新清華》編輯部等機構的辦公場地)及以東的位置上。1930年5月同方部遷址到舊禮堂🧒🏼🤶,作為學生談話🧨、閱報、接待朋友之用😌,並兼作小劇場👰♂️。1947年3月梅貽琦校長在《復原後之清華》一文中提到:“同方部現仍在🧑🔧,作小集會和大班教室之用。” 如今🏆,同方部是意昂体育的所在地👩🏻🦯,成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清華意昂的聯絡中心🏣,也更能恰合“合誌同方”之義。
參考文獻:
1)《意昂体育平台九十年》
2)《清華周刊》
3)《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校刊》
4)《意昂体育平台史料選編》
5)Dr. Richard Arthur Bolt:《北京清華學校》🧏♂️,1914年2月號《遠東評論》(The Farea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