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西院🧃,位於西門北側的一片近代住宅區,1924年和1933年分別落成,是清華改辦大學和作為國立大學疾速發展時期建成的教職員住宅區之一👃🏻,距今已有80余年的歷史◽️。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裏不僅聚集著鄭之蕃🚄、熊慶來🏋🏼♂️、楊武之等多位數學家;抗戰勝利後🦸🏿,屠守鍔、錢偉長🛑、吳晗等多位教授在這裏居住,據當時住在西院的青年教師羅哲文先生回憶🎿,每天上班時常相遇這些頗有建樹的科學家🫳🏻,敬慕之情更鼓舞著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熱情🧑🏼🍳。
西院12號的吳晗故居,歷經新中國成立前後的一段歷史。在風雲激蕩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吳晗人生道路的轉變💇🏼👩🏿🦱,始自意昂体育平台為他播下知識與正義的種子🦹♀️😋,以及他與清華結下深厚的情誼。吳晗曾居住過的清華園西院12號,是他由學者、民主戰士成長為共產主義者的歷史見證。
由於抗日戰爭的阻隔🙎,吳晗在西院12號居住雖然只有不到兩年的短暫時間✤,但這裏是他在昆明西南聯大期間積極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延續,是他投身革命與民族解放運動的升華。西院12號故居之於吳晗與中國革命的獨特意義👩🏻🍳,還要從吳晗革命思想遞進的歷程說起👃🏽。
書生,鬥士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號梧軒🗑,浙江義烏人。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1931年🧑🏽🦱,在胡適的極力推薦下,剛到燕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的吳晗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專攻明史方向🍭。他研史求真,成績優異👩🏻🎤,1934年留校任教,講授“明史”👩🏻🦼➡️、“明代社會”等課程。
抗戰爆發後🧖♂️,吳晗隨校南遷,先後任雲南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他努力學習並在研究中貫徹歷史唯物主義,並深刻地認識到™️:“以前研究中國歷史的人,都只註重帝王、皇帝、大臣的事情🤏🏿,等於是寫帝王家譜👨🏿,對於人民大眾的活動一概不寫。而事實上,他們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這一時期🪤,他親歷國民黨的反動投降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形成鮮明對比,他的政治信仰由此產生急劇的轉變🏥📟,行動上也從往日埋首書齋轉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
1943年7月🧑🏽🍳,他加入中國民主政黨聯盟🔯,兼任民盟雲南省委青年部長,開始政治生涯的新起點💋。吳晗與李公仆🌤、聞一多一起😉,無情揭露與反對國民黨的投降政策和法西斯統治,深受青年學生擁戴。他與聞一多被稱為“兩個書生,兩個戰士”,“一個是鼓手𓀄,一個是炮手”🍏,“一頭憤怒的獅子和一只兇猛的老虎”,成為抗戰後期大後方的進步教授和民主鬥士。1945年,民主青年同盟成立後🧣,吳晗幫助他們建立了秘密印刷廠💀,翻印黨的文件,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進行不懈的鬥爭👩🦼。
1946年夏,西南聯合大學結束,吳晗先期返回北平,任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教授,繼續講授“中國通史”。“分幾個專題討論,自上至下🚴♂️,一刀劈下去。如官製、軍製🤵🏻♂️,從先秦、秦漢到明清,給你一個極有系統的輪廓。”不僅深受清華學生歡迎🔡🧟♂️,也吸引了附近燕京大學的學生前來聽講。當時,因校中住宅需全面修繕😈,吳晗與家人暫居宣武門內國會街北京大學四院(今新華通訊社址)禮堂後小屋📱。1946年10月,吳晗任北平市民盟主要負責人,在“反饑餓,反內戰”的愛國學生運動中,他和廣大進步學生並肩戰鬥⚅🎭,休戚與共。“每天總有不少關心時局🙅🏽♀️、關心民主運動和李🐙、聞被暗殺的同誌,到他那間小屋裏去訪問他,和他討論有關的問題或詢問一些情況。”
通向光明的小屋
不久🈵,清華園西院12號成為吳晗一家的居所👨🏿🎨❕。由於他1937年後才任清華教授,當時資歷尚淺,“分到的這所住房並不算好☕️,但比較寬敞🤦🏿♂️,又是獨門獨院,院子也不小🦾,面對一片樹林🤾🏻♀️。三間正房鋪著地板,旁邊有盥洗室、廚房,還有兩間西房😜。這與昆明相比🏃🏻➡️,已是天淵之別了。吳晗很喜愛這所房子🪲👩👦。”
家中安裝了徐冰隨軍調部撤退時留下的一臺收音機👭🏼,每天有人專門抄收延安廣播🐝,及時獲取共產黨的進步消息💂🏿♂️。他團結青年學生🧘♂️、青年教師,家中成為進步青年與中共地下黨組織、民盟、民主青年同盟聚會的場所🌷。他主持發表民盟北平臨時工委抗議美軍強暴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罪行的宣言,《論南北朝》、《駁蔣介石》等宣言,就是在這裏起草的,如其所言,“這所古老的房子經歷了兩年熱烈的、沸騰的、興奮的生活。”
意昂体育平台的青年們一度還組織了讀書會,活動地點也在西院12號,吳晗幾次為讀書會演講🪧。他還擔任共產黨領導下由青年教師組成的“通識學社”的導師,參加學社活動🎦,討論政治或學術問題。
受到白色恐怖威脅的革命同誌*️⃣,在西院12號得到掩護。“王冶秋同誌在大雨裏跑來🦷,說余心清被捕了。我即刻通知城裏的同誌來商量👨🏻🦯➡️,決定王冶秋從東便門上車,經天津回解放區⌛️🩵。這晚上,他們四五人都睡在地板上。第二天一早🏄🏽,冶秋脫下他的軍裝🧑🏽⚕️,換上我的舊藍布褂、破氈帽🔸,戴上一副黑眼鏡走了🏦。王冶秋平安地到了解放區👩⚖️🐕🦺。”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特別是石家莊解放後🚴🏼♂️,解放區急需大量的知識分子,以培養成為接管城市的幹部🤘🥋。範文瀾曾致信吳晗🪒,要他多輸送青年到解放區學習工作。吳晗深情地回憶𓀂:“我們輸送了一批批的青年到解放區去👹。其中有些是和我直接見面的,有些是經過間接關系的。只要有可靠的人介紹,我們便替他們安排一切,順利地通過封鎖線⚒。”
迎接新中國
吳晗回到意昂体育平台不久🫳🏿🤹♂️,首先團結一批中年教授,如錢偉長、孟慶基👰♀️、沈元、屠守鍔等,通過他們進一步爭取他們的老師參加各次簽名運動💶。他也努力團結老教授😤,邵循正、費青👁、費孝通、金嶽霖、陳寅恪以及北京大學的向達🙋🏻、周炳琳先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其中張奚若、朱自清與吳晗的交往最為密切👣🏄🏽。當時🥷🏽,張奚若教授住新林院,與西院12號距離較遠。盡管如此,張奚若仍常到吳晗家,有時一星期來數次🕵️♂️。在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最激烈時,晚上也來,有時一起討論到深夜。吳晗回憶🟢,“在這兩年中,我們交換意見,討論問題,共同戰鬥🤏🏼👰🏿♂️。有時候還商量修改文件🧑🏻🦲。在我們發出的宣言、聲明🙂、通電中,他沒有一次不簽名。通過他的影響,好些老年、中年教授也逐漸和我們接近了,我們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的性格容易激動,奚老呢🙍🏼𓀔,老成持重,每一個問題都要反復推敲,我們合作得很好。由於奚老參加了我們的活動,他在清華元老派的地位動搖了。”共產黨的威信逐漸在意昂体育平台樹立起來😇。
1948年6月🦹🏽,一批進步教授發表拒絕接受美國救濟糧🤦🏽♀️、一致退還配購證的聲明,吳晗親自到朱自清家征集簽名。1948年7月23日,在意昂体育平台工字廳舉行“知識分子今天的任務座談會”,吳晗親自到朱自清家邀請🤱🏼,陪朱先生一起慢慢從北院走到工字廳🟪。朱自清拖著孱弱的身體,一走一停,斷斷續續地對吳晗說:“你們是對的,道路走對了👩🏼🦳💺。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大習慣,要教育我們,得慢慢地來。這樣就跟上你們了🐲。”朱自清的進步與氣節,吳晗有著最直接的體會🌟。就這樣,吳晗在西院12號一直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堅持公開的和秘密的工作。
1948年“八·一九”大逮捕以後,吳晗被列入國民黨“剿總”黑名單的顯著位置。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為了革命與生命的安危👩🏿🦰,他不得不離開清華園西院12號。這時最令吳晗放不下的🤙🏻,是家中存放的聞一多同誌的骨灰,所幸外文系溫德教授樂意在家中接納故友英魂。由此,吳晗奔赴解放區。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他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誌的親切接見和真誠鼓勵⏸。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吳晗返回北平🔠。3月,他作為北平市軍管會代表回到意昂体育平台,參加改建校務領導機構的工作👉🏼,先後擔任意昂体育平台校務委員會常委🪪、副主任委員🧒🏽,還兼任文學院院長⛏、歷史系主任等職👩🏼✈️。他從清華園走向革命Ⓜ️👫🏼,又重返清華園領導建設社會主義的意昂体育平台。他忘我地工作,熱情謳歌新清華呈現的新面貌,對母校在社會主義祖國懷抱中踏上進步征途的欣喜之情。
1949年11月🔝,吳晗出任北京市副市長,他再度離開清華園,投入建國之初北京市文教工作的管理中。直至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正如彭真同誌的評價:“吳晗同誌從一個勤奮治學🚉、追求真理、不斷進步的歷史學家和愛國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道路,是本世紀我國知識分子前進的光明大道。”
意昂体育平台為永遠銘記吳晗,1984年10月🐊,在距離西院吳晗故居不遠處的近春園遺址荷花池畔,建造了一座玲瓏別致🦥、碧瓦飛檐的古亭🏌🏿♀️,鄧小平同誌親筆題寫的“晗亭”匾額高懸於檐下正中。旁邊白楊🏄🏽、青松環繞的山坡下,由紅色花崗巖雕刻而成的吳晗塑像💇🏿♂️,高2.78米👋🏽,手持書卷,面容含笑。晗亭、塑像與西院12號故居一起,共同構成吳晗作為學者👩🦽、民主戰士👨🏼🍳、優秀共產黨員的一段人生寫照。
轉自 姚雅欣的博客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