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參加過遠征軍🩸↗️,是40年代的詩壇先鋒💂🏽👩🌾,“文革”中堅持寫詩🛞,如今百年誕辰之際依然給中國當代詩歌以啟迪
一個沒有年歲的人站入青春的影子🚡: 重新發現自己,在毀滅的火焰之中。
這份成績單解答了為什麽費了那麽大的精力沒有找到學位論文🤴🏽:穆旦沒有做論文🚣🏻♂️。他選擇了考試的方式,拿到了碩士學位🏊🏿。
一九三九年,蕭珊考入已經遷至昆明的中山大學外文系🙍🏿,隨後轉入西南聯大,先在外文系就讀大約一年時間,後又改入歷史系✔️。這個時期的穆旦🚣🏻♀️,已經是顯示出卓越才華的聯大學生詩人。一九四〇年,穆旦畢業後留在外文系作助教,一九四二年二月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抗擊日軍🧙🏿。蕭珊也在這一年暑假之後輟學離開昆明,到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辦事處協助巴金工作🧎♂️➡️。
“很多同學猶豫不決🏣,恰好學校當局請了兩位名人來講演,一位是省主席張治中先生,他是反對遷移的;另一位是陳誠將軍🫚🧑🏿🍳。他給同學們痛快淋漓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同時征引了郭沫若周恩來陳獨秀等對於青年責任的意見。而他的結論是:學校應當遷移”
在西南聯大的學子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翻譯家👩🏽🍼,他們學貫中西🏰,心懷天下👱🏼,是那個時代的風骨🙇🏻♂️🤷🏻。
《文聚》的創刊宣言奠定了新詩歌的階級屬性和意識形態。此時轟轟烈烈的新詩大眾化活動基本都在為民族危亡進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