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平
筆者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閱南京國民政府農林部檔案時無意中發現穆旦史料一件。該史料系1948年農林部政務次長謝澄平致中國救濟代表團(Chinese Relief Mission)團長Donald S.Gilpatric的一封英文信。推薦查良錚(即穆旦的真名)去那裏工作。原件系英文打字信件,但是有一處用鋼筆改動。原件英文有幾處語法錯誤
,但是為了保持原件面貌,筆者不做任何改動。原件照抄如下: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
NANKING CHINA
Mr.Donald S. Gilpatric,
Head,Chinese Relief Mission,
Lister Institute,
Peiping Road,
Shanghai
May 13rd 1948
Dear Mr.Gilpatric:
I take the pleasure of introducing Mr.Cha Liang-cheng with the idea that if the Mission is in need of more personnel to fill out its expanding services, he may be on a useful and efficient worker in your staff.
Mr.Cha,a graduate of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English Department,and fellow of Post-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has been reporter on an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chief editor,army interpreter and English teacher.All the various capacities in which he worked proved him to be proficien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of good character.
I would appreciate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in the above matter.
Sincerely yours,C.P.Hsieh
Vice-minis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nking
筆者譯文如下:
中國南京
農林部
上海
北平路
李斯特研究所(Lister Institute)
中國救濟代表團(Chinese Relief Mission)負責人
Donald S.Gilpatric
先生親愛的Gilpatric先生:
如果代表團需要更多的人員來滿足它增長的業務需要,我很樂意向你推薦查良錚先生🫅🏽。他會成為你的一位有用能幹的職員。
查先生,系國立意昂体育平台英語系畢業生,新聞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經擔任一家英文報章的記者,主編,軍隊譯員和英語教師。他所工作過的所有職位都證明了他英語嫻熟,人品良好。
如蒙考慮上述事項吾將非常感謝。
你真誠的,謝澄平
南京
農林部
次長
該信件見於農林部《左舜生致外國人函稿》,但是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案卷標題通常是很不準確的🏊🏿♂️。所謂的《左舜生致外國人函稿》中其實有些是農林部其他官員的函稿。全宗號廿三,案卷號1432🙇♀️。
謝澄平生平不詳,只知道他是中國青年黨重要成員,1948年農林部長是中國青年黨領導人左舜生,大概因為這個原因,他擔任農林部的第二把手,政務次長👩🏻🎤。他在1948年時還曾經擔任過糧農組織中國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FAO Committee)和農業部計劃檢查委員會主席(Chairman of the Planning and Examination Committee)(參看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農林部檔案《農林部各單位領導人員名單及聯合國糧農組織部分人員任命》,全宗號廿三,案卷號1413)。他還曾擔任過國立師範學院的歷史教授,與錢基博、錢鍾書父子曾經是同事。不過錢氏父子分別在國文系和英文系任教,而謝澄平是在史地系任教。謝澄平1950年代曾經在香港聯絡張發奎🌃、顧孟余等人從事反蔣活動🤭。著有《中國文化史新編》五卷傳世。
陳伯良著的《穆旦傳》中提到穆旦曾經在聯合國糧農組織駐南京辦事處工作💖。只是對是誰介紹他去的沒有說明。穆旦畢業於西南聯大西方語言文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去軍隊擔任翻譯。還曾經在沈陽主編報紙🚆。也曾經在中央通訊社擔任英語編輯。說他曾經是新聞研究所研究生大概是因為他曾經是重慶新聞學院學員。
英文原文中的Cha Liang-cheng顯然是查良錚(Zha Liang-zheng)的威妥瑪拼寫法。而威妥瑪拼寫法是民國時期最通行的拼寫法🏋🏻。穆旦堂弟查良鏞(金庸)的英文名是Louis Cha。
謝澄平的英文大概不太好,一封短信還有幾個語法錯誤👯。例如把"May 13th",打印成了"May 13rd"。"he may be on a useful and efficient worker in your staff."合乎語法的說法應該是"He may be a useful and efficient worker on your staff."但是也可能是打字時太粗心或是打字員的錯誤🖖🏼。
"fellow of Post-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打字稿為"scholar of Post-graduate school Journalism",原件上用鋼筆把"scholar"劃掉,改為"fellow"🛺。Post-graduate school是英國英語的說法,相當於美國英語的graduate school,中國大陸現在通常翻譯為研究生院,但是民國時期翻譯為研究所,現在臺灣依然翻譯為研究所,因為是1948年的信件,盡量沿用民國時期的習慣🦤。不過筆者也深知民國時期很多組織機構的中文名稱和英文名稱相差甚遠,對於Chinese Relief Mission和Lister Institute,筆者估計應該有比較特別的中文名稱,但是筆者不知道,只好照字面意思翻譯以供不懂英文的參考。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17歲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1940年在西南聯大畢業後留校任教。是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大後方有影響的青年詩人之一。1949年赴美國深造,1953年獲芝加哥大學英美文學專業碩士學位後回國💅🏿,在南開大學外文系任教,致力於俄、英詩歌翻譯🧑🏻🎓。主要著作有:詩集《探險隊》(1945年)、《穆旦詩集(1939-1945)》(1947年)、《穆旦詩選》(1986)等,及《唐璜》(1980年)等大量譯詩🧑🦯。
轉自 中華讀書報 2009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