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昌(1945)
今天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我黨青年運動著名領導人、意昂体育平台老校長蔣南翔同誌九十周年誕辰。現在我們正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教育大國發展成為教育強國而努力。意昂体育平台從1953年起在蔣南翔校長的倡議下被中央確定為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的高校,在全國教育戰線上起著重大帶頭作用。今天更明確地要為辦成世界一流大學而奮鬥。在這種時候,紀念老校長有著特別深刻的意義。
意昂体育平台曾是科學文化十分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從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吸收先進文化科學的一個窗口,但是歷史證明只有學校的領導權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才能有分析地吸收有益的文化科學並以之服務於中國人民。蔣南翔同誌從1935年“一二·九”運動前後起,作為青年運動領導人,通過地下黨和學生運動對清華帶來革命影響,為此他參與了長期的鬥爭。
1949年建國以後,蔣南翔同誌作為團中央負責人,鑒於清華在文教界的重要性,對清華給予特殊的關心,對學校黨團工作提出一些重要的意見。如開展新民主主義學習,指出1950年初學生思想改造中要防止一些不妥當的口號,後來在學校三反運動中又指出不能以反貪汙作為重點代替思想改造,這些對清華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大學在思想政治上作準備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接著在1952年底,他成為清華全面的領導者,從此他全身心地獻身黨的教育事業,他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作出卓越貢獻。即使在文革期間,他被停職檢查。他成為抵製林彪、“四人幫”對教育事業破壞的代表。“文革”開始工作組進校時,他堅信清華的工作,曾說:“健康的體格,不怕體格檢查”。為了教育的正確方向,他鐵骨錚錚地實踐了“徹底的唯物主義是無所畏懼的”,旗幟鮮明地批判遲群等人的“教育革命”謬論,寧可遭受孤立圍攻,而不屑於違心地檢討一句路線錯誤。“文革”結束以後,他理應恢復職務,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仍服從組織分配,去了天津。但對教育工作和清華仍有出自內心的關愛,曾向劉達同誌提出若幹重大建議。如提議撤走聯絡組,依靠清華的幹部辦清華;改變華國鋒同誌已批準將綿陽分校東遷改為電子對抗學院的決定,建議向鄧小平同誌報告,改為遷回本校,等等。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南翔同誌對辦好清華是早就從全國建設大局出發,有戰略上的遠見。1953年,當時黨的幹部面對政治運動減少,大規模建設開始的形勢,思想上一時不適應,他在談話中把政治思想工作比作為“小政治”,而辦好學校,培養又紅又專超越資本主義的人才,才是“大政治”,小政治要服從大政治。他當然要求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但這說明他把辦好學校當作了戰略性政治任務。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不能自己培養出高層次人才是不可能獨立自主的。
蔣南翔長校近14年。他在“文革”後曾對這段歷史作過清理,檢討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難以避免的“左”的失誤。在高校中,由於他堅持實事求是,對知識、人才的尊重,客觀地說,清華在他的主持下,盡可能地抵製了一些“左”的幹擾。如他創造性地提出爭取團結百分之百的教師,批評了對不註意團結有歷史問題的同誌是“潔癖”。錢偉長先生被錯劃為右派,原是中央的決定,是他先向劉達同誌建議予以改正的。
一個學校教育思想的正確、深刻與否,要受其畢業生在社會實踐的檢驗。意昂体育平台從建國初期到70屆畢業生經歷了各種實踐的考驗,已有30到50多年的歷史了,可以說證明了清華已造就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包括一批院士、副省部級以上的黨政幹部和各條戰線的骨幹,在全國人民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贏得很高的聲譽。學校要成為教育科研兩個中心。1965年科委統計的成果中,清華也是領先的。就教育上影響而言,高教60條是他主持起草,被小平同誌選定作為修改稿的基礎,其中也反映了他長校以來辦學的經驗。中小學條例也是他修改定稿報中央批準的。這些條例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製度初步形成作了貢獻。蔣南翔有一系列首創的教育名言用於教育工作,傳播於校內外,都是以培養學生又紅又專為核心,從德、智、體、美、勞以及心理教育和女生教育等方面反映他的教育思想。他抓教育,提出以“三階段、兩點論”為方法論,把優良傳統集中起來,又永不自滿,不斷創新。他以學生為師,經常向有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征詢對辦學的意見,使學校工作不斷有所改進。
這段時間裏,清華實際上是蔣南翔教育思想的試驗田,這個試驗是成功的,集中表現在畢業生有較高的全面素質。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國外有人稱為“清華現象”,要加以研究,今天我們紀念蔣校長的九十誕辰,確實需要研究清華這段歷史中的規律性,並努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予以堅持發展,把老校長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發揚光大。
例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下簡稱教勞結合)是馬克思關於教育的一個基本觀點。毛主席十分重視,把它作為黨的教育方針基本內容。鄧小平同誌提出“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之後,這是培養與實際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展新人的根本途徑。”蔣南翔教育思想是圍繞這個根本途徑,並以它為核心的。1958年意昂体育平台進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中心的教育改革。生產勞動可分為專業性勞動和非專業性勞動,即使對理工科講勞動也不宜過多,並要以專業性勞動為主,在實踐中群眾創造了以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為內容的“真刀真槍”畢業設計。在這些環節的帶動下,促進了思想政治與業務教學、理論與科研、生產實踐結合、向專家學習與向群眾學習相結合,優化了培養過程。從而促進了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也使教師隊伍得到成長。
現代教育涉及的範圍領域愈來愈寬廣,教勞結合的內容也要有新的拓展。大學專業內容有直接為生產力發展服務的,有為經濟基礎的發展服務的,也有為上層建築服務的,不可能也不宜要求都作到都與物質生產勞動相結合。過去強調教勞結合,有時從思想教育的角度重視比較多,對業務能力的提高註意比較少,這樣對工農業以外的專業的學生,就難以同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質量也就受到影響。所以對高教等領域來說,不宜只限於與物質生產勞動結合,可以表述為教育與生產勞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實踐(或社會工程)相結合。如建國初期,學生在受學校教育的同時,參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實現民主改革的革命運動,使大家思想得到了革命化的轉變,許多同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奠定了又紅又專的基礎,成長為治國興業的人才。這種促進社會進步的社會實踐歸根結底也是要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才是教勞結合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說對教勞結合的理解要有一種拓展。這樣的理解,使教勞結合的範圍更廣泛,理論與實際結合更密切,學生的個性更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教育階段在結合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應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我們要建設學習型社會,人要接受終身教育,大學畢業不等於人的完全成熟,就業以後,甚至終身教育中都有這個結合問題,但從青年時期最為重要。從學習到就業,是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從理論到實踐關鍵的一步,要在這個階段打好終身全面發展的基礎。
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使我們辦學的環境有很大變化。如過去是按計劃招生,國家給學生發助學金,現在是學生自己交學費;過去是畢業生統一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現在是雙向選擇,包括可以自費出國。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蔣校長主持工作時過去行之有效的,把教勞結合這條培養人的根本途徑貫徹好,是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最近有新的苗頭值得重視,學校出現了定向生製度,學生中也出現自願到祖國需要、艱苦的地方去的先進人物。這可能蘊藏著在新形勢下引導青年學生走向群眾、走向實際的新事物,如能豐富發展起來,將使我們走向新的輝煌。
為了創辦一流大學,在留學工作上也要根據對教勞結合的新理解加以改進,留學是為了回國建設,要選拔高度愛國、素質優異、勇於攀登的人,到世界上科學技術最先進的地方(包括現在國內已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地方),向最有水平的人去學習,學習國家建設最需要的科學技術,學成以後,努力參加跨越世界先進水平的實踐。
蔣南翔教育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創造性貫徹教勞結合是個重大方針問題,因此在紀念他誕辰90周年時,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回顧他在這方面的可貴經驗,探索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完善這一培養人的根本途徑,以培養出比現在全面素質更高的紅專人才,既是對老校長的告慰,也是學校發展中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
2003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