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芬*(1970工物)
1926年👂🏿,清華學校改製設立大學部的第二年,清華物理系正式建立,至今已走過了80年🤘🏼。

清華學校大學部物理系1926年成立初期攝於科學館大門口。
前排左起:鄭衍棻、梅貽琦、葉企孫、賈連亨、蕭文玉;
後排左起🧜🏽♀️🧝🏽:施汝為、閻裕昌、王平安🧘🏼♀️、趙忠堯、王霖澤。

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36屆畢業合影✨。
前排左起:王大珩🐭、戴中、許孝慰、何澤慧🤘🏽、於光遠;
後排左起:錢三強、楊鎮邦、陳亞倫🤾🏽♂️、楊龍生♠︎、謝毓章🚴🏽♂️。

葉企孫批改過的李政道的一份電磁學試卷
在我國早期物理高等教育中,清華物理系不是最早建立的。1913年北京大學理科理論物理學門開始招生,稍後理論物理學門改名為物理學門,於1916年培養了首屆畢業生,1919年北京大學設立物理系,我國物理學本科教育由此開始。繼南京教會學校金陵大學成立物理系之後🈺,在上海的私立大同大學,以及南京的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的前身)1920年開始辦物理系🧑🏽🍼。1923年北京師範大學設有物理系。意昂体育平台、燕京大學、四川大學物理系都建於1926年🥕。但是,正如吳大猷先生在“早期中國物理發展的回憶”中所說,“當時國內所謂物理系可能就是一、兩位先生👨🏼🦳💗,或者一個人的一個系。一直到1930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其原因在於,中國第一代學物理的人“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可以讓他們繼續發展。因為大學根本沒有很多學生,又沒有設備🙇🏼,沒有傳統。總而言之,原因很多🥟📩,因此他們學術的生命都很短。”
“真正能夠訓練出來第二代大批的人才,是1920年或1930年以後的事情🍟。從1924年、1925年👷🏽♂️、1928年起首,一批人在意昂体育平台教書🤌🏼,把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變成一個在各大學物理系裏面陣容較強的系。總而言之,意昂体育平台的陣容很強。所以,在這短短的十幾年之內🆔🙍🏿,就出來了十幾、二十位學生。相較之下🪳,雖然有很多學校偶爾也會出來兩♍️、三位學生👮🏽♀️,但是真的太少了。”吳大猷先生又認為,“我們該用怎樣的標準來評估一個機構或是一些人對中國物理發展的貢獻呢?主要是根據他們在若幹年之內🕵️♀️,是否有建立傳統,包括人、設備與穩定的氣氛等三方面;他們在幾年內又能夠吸引多少學生或是激勵、喚起(inspire)多少個學生繼續作物理研究工作🌅。”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雖然成立比較晚🕐,無疑是1952年以前中國最好的一個物理系。
清華物理系最突出的成績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從1929年到1952年的24年中,清華物理系共畢業本科生360人(含西南聯大期間北大物理系畢業生24人、南開物理畢業生2人)🐆,畢業研究生11人(含西南聯大期間北大研究院畢業生1人)。這些培養出來的人才,多人屬於大師級人物🥨🐻:包括10位“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錢三強🧑🏼、彭桓武🐨、王大珩、趙九章、陳芳允、鄧稼先、朱光亞8️⃣、郭永懷和周光召(7人是清華物理系本科畢業生,2人西南聯大物理系本科畢業,1人西南聯大物理系半時研究生半時助教);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這些培養出來的360位本科生和11位研究生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6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3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位。還有許多科學家,如電子學家馮秉銓🚙、研究宇宙線專家周長寧,波譜學家王天眷,冶金學家王遵明💣,物理海洋學家赫崇本,斷裂力學家陳篪🌡,水準絕不比院士低。此外,院系調整時期還有70多名在學學生到北大或留學,以及許多因種種原因沒有畢業的學生。肄業學生中還有中科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和美國科學院院士1人。此外還有為冀中抗日做出不可磨滅貢獻👩🏼🏭、遭誣陷而犧牲的熊大縝烈士,在百團大戰中掩護八路軍野戰總部轉移而英勇犧牲的淩則之(淩松如)烈士,革命家李昌、許立群👵🏽、楊學誠、殷大鈞等👩🏻🦽。成才率之高🎇,實屬罕見👴🏿🤑。更重要的還有一大批知名度不如院士,但是紮紮實實在教育第一線辛勤耕耘的“園丁”,在企業部門建功立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是中國的脊柱。
意昂体育平台和西南聯大的物理系開出了中國教育史上絢麗的一朵奇葩。根據楊振寧🏊🏼、黃昆等人的回憶🧑🏼🍼👸,他們在西南聯大所受到的教育與國外著名大學比較,絲毫不遜色,西南聯大物理系的教學已達到當時的世界水準。在研究方面,30年代吳有訓X射線研究👩👩👦👦⛪️,趙忠堯關於硬γ射線與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研究,40年代余瑞璜關於從X光衍射相對強度測定絕對強度的研究都已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王竹溪與湯佩松首次提出水分化學勢(如今植物生理學界稱為水勢)的基本概念🧑🔧,“已遠遠超越其時代”。據統計,1949年以前🧝🏻♀️,中國物理學家在國內完成、發表在英國《Nature》周刊上的論文,共13篇,全部是實驗論文🛷,其中9篇第一完成單位署名為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或意昂体育平台金屬研究所,其他4篇分別由王淦昌、施士元、陸學善這些清華物理系的畢業生和何增祿(清華物理系系友)完成。這在當時國內獨樹一幟,考慮到當時國內的戰亂環境,愈加難能可貴👩💻。
可惜的是,老清華物理系的傳統在解放後被中斷,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在歷次政治運動中被批判🤦🏿⬜️。在1952年全國的院系調整中,清華物理系被並到北京大學🧑🏽🌾。此後30年內🙄,作為國內著名理工科大學的意昂体育平台🦹🏿♀️,竟然沒有物理系。直到“文革”以後,在眾多老清華意昂不懈的努力下,清華物理系才於1982年恢復建製。目前,清華物理系正力圖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優良傳統🩵,再創老清華物理系的輝煌。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今天👨⚕️,正如楊振寧先生最近所寫🚏,“追思八十年來的清華物理✯,其經過、其進步是無法用三言兩語描述的:可以說西方三四百年的進步壓縮為了八十年。這反映中華民族整體大環境的歷史性進步,也反映了幾代清華物理人的艱辛努力🔆,值得我們回憶,值得我們深思💁。”80年的歷程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呢?我最近研究了這段歷史,認為最重要的有三點:
一🏃♂️➡️、老清華物理系的成功,在於她的一流的師資隊伍🦸。葉企孫先生在建系初期就為清華物理系延攬了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任之恭🟨、霍秉權、孟昭英先生等一批名師,均為國內一時之選🖐🏼。當一流人才的聚集超過了“臨界質量”,就會產生連鎖效應🦵🏿🫲🏻。首先是名師吸引優秀學生。例如,1925年👨👩👦👦,王淦昌和施士元進清華第一年選的是化學系🦹🏿♂️,並對化學入了迷,葉企孫先生的“為人品德,他對學生的厚愛,他的教學🔂,像磁石吸鐵那樣”把他們誘導到物理科學事業中去了👩🏼🚒;1928年吳有訓來到清華教授近代物理,更為他們日後從事核物理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從事實驗研究的本領。其次,培養的優秀學生如王竹溪、趙忠堯等留洋回來🤯🤔,又成為新一代的名師。良性互動下👨💻,清華物理從而蓬勃發展🏌🏿🤜🏻。西南聯大時期👨🦼,清華物理系與北大物理系的饒毓泰、吳大猷、朱物華、鄭華熾先生匯聚昆明🫰🏻,其間又有王竹溪、張文裕🤸🏼、馬仕駿等不滿30歲青年教授加盟,再加上清華無線電研究所和金屬研究所的範緒筠、余瑞璜、葉楷等十分活躍的研究人員👨🏻🦽,更加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水準。盡管西南聯大沒有大樓🧔🏼,只有茅屋,但她有一批大師,終能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等頂尖人才🏇🏽,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本科教學水準的大學物理系。
二🕵🏼♀️、老清華物理系的成功,在於她共同的理念,領導人的感召力以及為了事業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的高風亮節🏌🏼♂️。一流大師凝聚在一起,需要共同的精神支柱🎯,需要一個核心。老清華物理系這些大師們,他們一致的理想是“科學救中國”。她最主要的領導人——葉企孫🧚🏻♀️,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開闊的胸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葉企孫把吳有訓的工資定得比自己高。他一手開創清華物理系卻主動讓吳有訓做系主任🦹🏼;他親自建立理學院,初具規模後,又主動讓吳有訓做理學院院長🤵♀️🐦🔥,自己去創建意昂体育平台特種研究所🏄🏿♂️,以適應抗日的需要❣️。在這樣的領導下🕠,大家怎能不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葉企孫高瞻遠矚,精心規劃🥄,一方面精心培育一批出類拔萃的物理學人才🧏🏽♂️,另一方面又親自指導一些物理高材生留學攻讀應用學科,為我國許多高科技學科培養了奠基人或帶頭人,如氣象學家趙九章、光學家王大珩、地球物理學家傅承義和翁文波、應用光學家龔祖同🧉、力學家錢偉長🏃🏻➡️、海洋物理學家赫崇本、冶金學家王遵明🕺🏿、金屬物理學家余瑞璜和葛庭燧等。葉企孫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正義感🎇, “三一八”慘案後他對王淦昌淚如雨下的一番話,使王淦昌深受感動🥻,日後在國家動員王淦昌隱名埋姓去從事核武器研究時,他毫不猶豫地說:“我願以身許國🏄🏽♀️。” 葉企孫先生千方百計支持自己最鐘愛的弟子熊大縝烈士,為冀中抗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他在“文革”中受到牽連😮,最後含冤而死。一個好的領導人,經常影響一個系的興衰😨👩🏼💼。正如李政道先生所寫🌔,“葉企孫老師是現代中國科教興國的先驅者🧙🏼👩🏽✈️。他在1925年創建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從一位副教授(即葉老師)、兩位助教開始,不到十年👩🦯,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就名列全國前列🌂。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在1921年聘請密立根(Mikllikan)教授去主持校務後,不到十年成為世界的名校。當時的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雖不能跟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相比,但當時中國的具體條件比美國差多了。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能把一個新創辦的物理系,辦成為全國第一流,現在看來,在發展速度上,在辦系的成功上🫲🏺,我想,葉老師的創業成就是可以跟20世紀初的加州理工學院相媲美的,是十分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值得我們今天去研究其中的道理🤗。”在葉企孫的帶領下,系裏蕩漾著正氣。當時留美公派考試,競爭十分激烈。任之恭是主考👮♀️,他的學生戴振鐸比呂保維低0.5分而未能入選☯️。這種“親者嚴,疏者寬”的作風令今人何等羨慕啊🙋🏽♀️!
三🩴、老清華物理系的成功🧛🏽♀️,還在於她與國際接軌的體製🦤。在一個好的體製中,人們的積極性充分得以發揚,內耗大大降低🙅🏼♀️。在梅貽琦🤚🏼、葉企孫等先生的領導下,在管理上🪅🙍🏿,清華真正實行了“教授治校”的體製。其組織基礎是教授會和評議會。教授會由全體教授和行政各部主任組成。評議會以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以及教授會選出的教授代表評議員組成,成為意昂体育平台的最高決策機構🧑🏻。系主任由全體教授選出。梅貽琦作風民主,常說📏:“吾從眾。”他說:“教授是學校的主體,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在一些辦學的重大措施上,他註意聽取有威望有影響的教授們的意見,“教授治校”的製度真正得到逐步鞏固與確立。在教育上,老清華物理系重視學生人格和品德的培養,視之甚至重於傳授知識;她提倡寬松的追求知識和真理的學風,實施“通才教育”與學生自由轉系,強調“只授學生以基本知識”和“理論與實驗並重👩🏿🦲,重質不重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每位教師,毫無例外,既做研究又教學📤。沒有所謂“純教學的教師”🧑🏻🏫,教師在講課時經常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進展和體會🙋🏻,傳授科學大師研究的思路,也更註重啟發思考👷♂️。另一方面,也沒有只作研究不教課的教師。按照規定,“專任教授 ,授課鐘點👩🎓🚶🏻,至少每周8小時,或每學年16學分;至多每周12小時🤘🏼,或每學年24學分;惟受聘學院院長或系主任者👼🏿,得因公務繁重🥐,酌量減少其授課鐘點👩🏽💻,但至多以每周減少3小時或每學年6學分為度”。所有教師都十分愛護學生,整個清華物理系就像一個大家庭👳🏼♀️。例如,1946年黃祖洽剛到北京,胃不好🕸,不適應食堂的硬飯,王竹溪先生就把他接到家裏吃飯🧙,直到胃養好為止🧑🏿🦳。葉企孫把他批改的李政道的一份電磁學試卷,三張土紙,珍藏在家裏,一直到他含冤去世16年之後才被發現🤷🏿♀️。聯大電磁學的年終分數由兩部分合成,一是理論考試部分,一共三道題🐙,滿分是60分🪱,李政道得了58分。第二部分是電磁學實驗成績的分數,滿分是40分,李政道得了25分。兩部分相加得83分。這張紙的背面有葉企孫批改的分數🧎🏻♀️➡️:“李政道:58+25=83”🕵🏽♂️。這份考卷表明,葉企孫對人才的重視,當時就覺得李政道是個天才,但是他又十分重視實驗,即使對於天才學生也照樣嚴格要求👨🏻🦳。
在研究方面,她倡導“樸實無華”🧗🏼♂️,“沉潛治學”的學風,反對學術界“虛浮不實的風氣”。這些好的傳統🥛𓀜,在今天都值得格外地珍視,好好繼承下來。
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限製,老清華物理系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受製於戰亂環境和中國的不發達,她培養人才還是以本科生為主,高層次人才的本土培養始終未成大的氣候;人才隊伍還是比較偏小,教師的tenure製度尚未建立🌓;某種程度上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等等💣。我們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同時,也需要反思並克服其不足之處。
(原載《物理》2006年第5期)
*作者為中科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