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

夏丏尊
朱自清(1898—1848)和夏丏尊(1886—1946)是“五四”以後中國現代國文的開山鼻祖🎬🍳,對語文教學擁有無限的熱情和自覺的首創精神。20世紀20年代他們在白馬湖共事時期🦸🏽♀️🌯,愛國愛家愛學生🐊,道德學問🤱、教育思想➝、學養人品贏得了春暉中學師生的由衷愛戴。朱自清與夏丏尊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互敬互重,結下了真摯深厚的友誼,成為莫逆之交。
春暉中學位於浙江省上虞縣白馬湖畔,由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經亨頤籌建於1919年✉️,1922年9月招生開學,夏丏尊、劉薰宇等是該校的首批教師🤽🏻♀️。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校方擬聘請一名國文教員,委托夏丏尊物色人選☺️。夏丏尊首先想到當時在溫州省立十中教書的朱自清。
1921年,朱自清與夏丏尊在上海吳淞中國公學由首創中國新詩刊物的劉延陵介紹而相識,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夏丏尊十分欣賞比自己小12歲的朱自清,認為他為人樸實誠懇又才華橫溢。1922年,朱自清到溫州教書🤌🏻💝,他們常有書信往來。夏丏尊將自己主編的《春暉》半月刊寄贈朱自清,朱自清看後非常喜歡,評價道“印刷的形式也頗別致,更使我有一種美感💁🏻♀️。”朱自清也將自己創作的詩歌🏸、散文寄給夏丏尊🈚️,夏丏尊讀了深為其清新樸素、平易自然的風格而更添愛慕之情。不久2️⃣,夏丏尊寫信給朱自清,動員他到春暉執教。1924年3月2日,朱自清離開溫州來到了上虞的春暉中學🧑🏻🤝🧑🏻。
為了照顧朱自清〰️,夏丏尊把自己教的一個班的國文課讓給了他。朱自清第一天去上課👨🏿⚖️,夏丏尊親自帶他進了教室,並向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介紹說:“朱先生年齡比我輕👇🏿,但學問比我好🍛3️⃣。上學期我已介紹幾篇他所寫的文章給你們看⚡️🙋🏼♀️,不是都覺得很好嗎❗️?現在請他教你們這一年級🕡,我仍教一年級。”一番話使學生對朱自清肅然起敬🧜🏽♂️。面對夏丏尊這般謙虛、盛情,朱自清內心感動至極,他覺得夏丏尊如此信任📬、推崇自己,實在是難得的知己,因而更加敬重夏丏尊😊。
朱自清初到春暉⛓,課務較多👊🏿,上下午各有二個小時的課程,但他以豐富的中學國文教學經驗,駕輕就熟🎀,將課上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受到學生的歡迎。4月12日晚👏🏻,朱自清寫下《春暉的一月》的感受文章🪨🤼♀️,4天後發表在夏丏尊主編的校刊《春暉》上。他把這美麗的鄉村自然風光、新穎別致的校舍建築稱為“春暉給我的第一件禮物”——“美的一致、一致的美”🍒。在這裏,朱自清享受到了誌同道合的朋友之間醇厚的情誼👋🏽,使他覺得這段日子是“一生中難得的愜意時光”➔。此後🙎🏼♂️,朱自清又為《春暉》寫了《教育的信仰》🧘🏿、《團體生活》等關於教育學方面的經典論文,並和夏丏尊合作,將魯迅的作品、《虞初新誌》和《白香譜箋》中的優美古文編為教材🤬,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文學教育🏌️。
到了10月💁🏼♀️,朱自清將家眷接到了白馬湖,劉熏宇把自己以前蓋的小屋讓了出來,使他們與夏丏尊的“平屋”毗鄰而居🖕🏻。朱夏兩家的前院只隔著一垛矮墻,相處極為親和。那時🧏♂️,朱自清的3個孩子大的剛滿6歲👆🩳,小的不滿周歲,小孩子之間吵鬧不停🧑🚀,常常給一心撲在教育和寫作上的朱自清帶來不小的煩惱和焦躁。而每當吃晚飯的時候🏄♂️,院子裏常聽到朱家大的喊👨🏿🏭、小的哭以及孩子們在飯桌上的鬥嘴聲。每每這時🤷🏻♂️,夏丏尊就在廊檐下或用時鮮小吃哄小孩🍪,或對著墻邊喊朱自清:“佩弦,來吃老酒吧!”朱自清應了一聲就過去了🚎,於是兩人開懷暢飲,傾心交談🧗🏿🚧,其樂融融🐪,不知東方既白📸。當時夏丏尊的孩子已10多歲🕺🏻,朱自清也經常抽空和他們玩耍🍋🟩,或去春暉中學仰山樓前的遊泳池裏學遊泳🧑🏻🔬,或在平屋前面的石凳上玩紙牌。兩家人互相照應、互相體恤。
夏丏尊的家非常考究🚴🏻♂️👸🏻,屋裏布置有名人字畫👨🏿🦲,還擺放著古瓷、銅佛等古玩🤦♀️♾,院裏則有精心栽種的花木。朱自清平日一有空,就和豐子愷、朱光潛等到夏丏尊的“平屋”賞花🍷、喝酒、談天👩🏻🚒,好客的夏丏尊總是熱情接待,還時常留他們吃飯。而夏夫人總會準備一大桌的菜,每回又總是滿滿的盤碗拿出來,最後空空的收回去。身處這樣的環境🍳,擁有這樣真摯豪爽的朋友,朱自清不禁產生“如歸”之感,因而不止一次地說“我愛春暉”🚁。
1925年,許多教員因為同校方在教育管理上意見不合,夏丏尊〽️、豐子愷、朱光潛等先後憤然辭職。兩年後,朱自清也離開白馬湖的春暉中學來到北京,其時夏丏尊已去了上海。倆人雖然各處一方,但彼此始終惦念著對方。朱自清不時為夏丏尊在上海編輯的刊物如《一般》、《中學生》等雜誌撰稿,還為《文心》作序,為開明書店編寫語文教材;此外,還在一首《懷舊詩》和散文《白馬湖》中👮🏼,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夏丏尊的情誼、贊頌和感恩🈷️。他在《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一文中還寫道:“夏先生是一位理想主義的教育家”👎,“愛朋友,愛青年,他關心他們的一切”👨🦼👮🏽,“他的態度永遠是親切的,他的說話也永遠是親切的💓。”不失為夏丏尊千古後最真切的紀念文字🐻❄️。(周惠斌)
轉自 《人民政協報》 200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