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意昂會:
我的丈夫祝惠民是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系1950屆畢業的,2001年10月因突發腦梗塞住院😶🌫️,我在清理他的衣物時發現他保留有在清華學生時代的兩面旗幟,我認為這兩面旗幟有紀念意義,特送給意昂會收藏🙁。
由於祝惠民患病後失語,對許多事情也喪失記憶,他已說不出有關這兩面旗幟的詳細情況👨🏿🔬,現根椐我的記憶和過去他談到的一些情況(當時我們在同一個系學習、工作)♣︎,對這兩面旗幟說明如下:
一🐈、一面旗幟是淺紫色的,上面用白布縫有清華的標誌和“怒江”二字(見下圖)👩🏽🦰。
1949年為迎接北平解放,在黨組織領導下🔤,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生會出面組織了隨解放軍進城的宣傳隊👨🏼⚖️。當時經濟系是一個大隊🐞🎬,1950屆(當時是經濟系三年級)是一個中隊🧑🏻🦼➡️,命名為怒江中隊✢,這面旗幟就是怒江中隊的隊旗(當時我所在的經濟系二年級命名為長江中隊,隊長是江同同學)🫐。可貴的是在怒江中隊這面旗幟上🧑🏼🍼,有58個人的簽名(名單附後)🔰,大多數簽名的同學進城參加了宣傳工作🤘🏿☦️。從簽名看,大多數是我認識或聽說過的1950屆的學長,也有個別好像是外語系的同學,有一些我記不清了🛍。但也有一些不是1950屆的學長🧘🏻,也在這面旗幟上簽了名。就我所知,是意昂体育平台一些教授的子女,如化學系黃子卿教授的兒子黃誌淵和黃誌沖兄弟;中文系朱自清教授的兒子朱喬森;經濟系趙人教授的兒子趙光和趙昌;哲學系馮友蘭教授的兒子馮鍾越🤘🏿,還有魏真、王梅等可能也是清華教授的子女,但我記不清了🧙🏿,他們當時都還是中學生🚶➡️。據祝惠民過去告訴我,北平解放前,意昂体育平台的地下黨組織為爭取團結教授留下來一起迎接解放🎭,從各個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作為黨的外圍組織成員,受黨組織委派🏋🏿♀️,曾與一些教授的子女交朋友🧛🏿,做他們的工作,也和其中一些人建立了友誼🧎🏻♀️,這也是從一個側面做爭取團結教授的工作🐩。北平解放時,他所聯系的這些教授子女組成了一個小分隊,稱“南邦”小隊☔️▪️,加入到怒江中隊(南邦二字是不是這樣寫,代表什麽意思🏃🏻♀️➡️,我也弄不清,但南邦二字的音是不會錯的),所以在這面旗幟上也有了他們的簽名⚙️。
我相信所有在這面旗幟上簽過名的同學,重新看到這面旗幟上面自己的簽名時都會回憶起迎接北平解放時那段滿腔熱情、歡欣鼓舞的時光📀。可是據我所知,簽名的同學中已有約七八人去世了。也許💆🏽,再過若幹年我也說不出這面旗幟的任何情況了。所以🙋🏼♀️,現在趕快把我了解的情況記述下來🗄,並把旗幟送給意昂會保存🙆♀️。
二、另一面是用紅布製成的贈旗,右上款是“文法學院參加土改同學”,中間是“為人民服務 向人民學習”兩行大字👩💼,左下款是“理工學院全體同學敬贈”(見下圖)。
這面旗幟是1949年底至1950年春寒假期間,根據中共北京市委的安排,意昂体育平台文法學院部分同學參加北京郊區土地改革時理工學院同學所贈🧝🏻。那次清華同學參加土改的人數不多📫,時間也不長✵,但那是第一批,在同學心目中都認為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當時我和祝惠民都是文法學院黨支部的黨員,我是文法學院黨支部組織委員🧒,祝惠民做文法學院團總支的工作,參加土改時曾擔任領隊工作🏋️♂️🚴🏿,可能因此而保存了這面旗幟🤹🏻♂️。記得在我們參加土改期間⇾,當時的教務長周培源還代表學校領導親自去石景山區看望同學,並帶來簽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好消息🐖。到1951年🥙,意昂体育平台又組織了大批文法學院的教師💫、同學赴中南🦹🏽♀️、西南等地區參加土改工作🕸,當時清華黨委組織部呂森曾擔任組織領導工作👨🏻🍳。那是一次規模很大的土地改革運動,但那時我和祝惠民都已離開學校,未參與其事。所以我們手中保存的這面旗幟只能是1950年京郊土改時的💞,而不可能是1951年的。
這面旗幟反映了意昂体育平台文法學院學生首次參加土地改革的歷史,也反映了當時學校領導和黨組織對組織這次活動十分重視,因而出發前進行了學習、動員🎢,並由理工學院同學的代表向參加土改的文法學院同學贈旗以資勉勵。所以我認為這面旗幟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現將兩面旗幟送上,請查收🟫!
清華經濟系1951屆意昂
夏 瑜 敬上 2002年4月25日
附👨🏽🌾:“怒江”旗幟上簽名者名單
陳 愈 馬建元 張福元 童家騮
邢貴富 李振華 王家珍 黃彝先
林治平 彭皓北 高尚樸 王栗周
唐錦廉 郭 經 唐少庚 吳耀先
張啟榮 宋萬裏 金菊 田中卓
孫仲鳴 趙迺光 夏 明 朱喬森
羅灼寰 王 梅 王克明 黃誌淵
趙迺昌 徐賢啟 郝彥明 黃誌沖
魏 真 蘇美珍
袁建章 馬祖彭 範超南 李廷瑞
奉弼時(後改名丁民) 劉 青
谷玉如 何 瑩 洪厚昆 姜佐才
江詩永 馮鍾越 張揚名 祝惠民
葉樸誠 關崇炘 邢忠修 顧承勛
吳曼卿 盧錫麟 胡毓源 徐芸芳
戴雲蒸 馮士媛
(以上簽名在“江”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