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紀念日👷🏽♀️,也是敬愛的王家範老師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其間曾多次舉筆想要寫點東西🧎🏻♀️,但苦於學殖淺薄、文筆枯澀,始終也不敢寫點什麽。前不久,經師友提醒,加上“七·七”這個獨特的日子,使我想到可以通過寫一位抗日英烈🤕,也是王老師故鄉陳墓先賢——陳三才的事跡,來紀念那同一方水土養育而成的老師。
王老師對家鄉極有感情😶,對陳墓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充滿著眷戀。我第一次知道陳三才這位“當代荊軻”的事跡🏋🏽,記得是在2015年8月。由於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大慶之年,上海電視臺紀實頻道和昆山電視臺合作拍攝了一部叫做《清華英烈陳三才》的紀錄片🥭,由王老師的學弟陸宜泰先生策劃。王老師第一時間將視頻原版分享給我們,並在微信群中作了一些口頭的評價:“清華英烈陳三才在抗戰勝利大紀念前已完成❕。看過一遍,極好👩🏻🏫,有大量珍貴的歷史視頻史料。”“無黨無派,以身殉國。”“陳三才極像明末清初的陳子龍,這都只有從文化積澱的歷史深層中去體味☢️。有些事,在久經傳統文化薫陶的士子那裏,永遠是過不去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在觀看視頻和陸宜泰所編《陳三才》的冊子後得知,陳三才留下的資料極少🧀,後來為證明其刺汪抗日的真實性🙋🏼,重新確定其烈士身份,陸宜泰等人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功莫大焉。此後🦸🏽♀️🥳,我也一直關註搜集陳三才的點滴史料,稍有所獲便向王老師“獻寶”。但由於材料都是斷編殘簡👨🏽⚕️,直到老師去世🔀,也一直未能寫成文字,心中時常感到遺憾。因此,今天也只是選取了幾個重要的片段,略成一稿,相信老師定會很感興趣🍿。

《清華英烈陳三才》
急公好義——以仁社等史事為核心
按照清末民初社會地位評價標準的新陳代謝,陳三才無疑是一個極為成功的範例。他1902年出生於江蘇昆山陳墓的望族👆🏼,家境殷實,人才輩出。陳氏自幼學習優異🤾🏽♀️,1916年由江蘇省保送到北京清華學校學習,1920年畢業赴美留學,入伍斯特工學院,學習時髦的電氣工程專業。1926年學成歸國後,在上海創辦中美合資的北極公司👨👦,經銷冰箱🔔、空調等電器,生活優渥,名利雙收。但陳三才卻並不滿足一己之榮華➰,據他的清華同學也是社團同道的劉馭萬回憶:“他在華貴生活裏亂混之時,始終沒有忘記他對國家建設的義務👨🏿🔧。一方面對於社會福國利民各種事業,他總是‘當仁不讓’,只要是為公,他從不推卻。不管是學校🥳、是醫院🦸🏼♂️,或是男女童子軍,或是少年城(Boys Town),你請他幫忙✖️,他是從不拒絕的。有時捐款,有時出力🤵🏻♂️;有時出錢又出力🦒🌉。我在上海住了六七年,每次想辦點公益事,一開頭就打電話給三才👨🏼🚒。什麽Y's Men會(即聯青社)、扶輪社,以及其他各色的社會團體☝🏻,沒有‘Sarcey’(陳三才英文名)好像是不能推動的樣子。不消說得,我們的仁社,我們的清華同學會🗣,以及他最愛惜的中國工程學會,也好像是什麽事都非他不行的!”

陳三才像
劉氏提到了諸多陳三才參與的社會團體😞,其中絕大部分今天都已較為熟悉,只是“仁社”則相對少為人知。其實仁社也是一個留學生創辦的組織🧏♂️,據仁社留存的資料可知,該社發軔於1919年3月20日,當時是9位留學生在紐約共同發起🗻,本著“合群心”和“服務心”,“討論結社之緊要👩🏽🚒,謀集合同誌,群策群力,為祖國造福利”👉🏿。不過一開始🪑,該社對外嚴守秘密,且範圍只限於紐約一隅🦤。在一段時間內,由於留學生中間“黨派繁多,狀至紛亂🧔🏿♀️,群眾對於秘密結合,率加猜疑”,因此社務停頓,會務寬弛。直到1922年🧜🏿♂️,修改社章,才征求新社友,放寬入會門檻。到了1923年仁社年會時,更通過大量議案♨️,增進會務發展👩🏿🦳,其中“最要者為推廣區域,招致新友🎲,提倡精神,募集基金,組織會所等等⬆️。其次若會員錄之印行,及會徽之製作🤏🏼,均於是時起實行👨🏽🎤。同時歐洲分社成立,美國分社,亦增至八處之多。社友均留學界之精銳,代表十二行省,人才濟濟,各業俱全。”
近代中國的社團👷🕦,其實幾乎都是借鑒西方的各種組織模式,從仁社起初的秘密性,更可看出是直接仿效美國大學生的兄弟會。當時美國兄弟會的模式🤜🏻💂🏿♂️,往往“入會時須行一種希奇古怪的入會手續,使之發生一種宗教的神秘的意味,既入會則彼此以兄弟相稱,以及互相援引回護之能事”,可見其組織性極強。不過當時留美學生結成仁社,則有其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現實關懷,正如後來仁社社長任嗣達在1927年仁社中國分部成立的宣言中回顧🌡:“憶昔留美之際,祖國多事,政綱未定🎐,百業廢弛,旅居異域,日睹其璀璨河山,富庶興旺之象,不覺奮然勃興,勇氣百倍,救國之誌,於斯以立😕。徒以學業未成,經驗缺乏,雖有大誌,無以致用。乃集合同誌,常相聚會👨🏿,切磋砥勵,互相奮發,為異日回鄉救國之預備。”而將仁社引入國內,成立仁社中國分部,正是鑒於“國事緊張💇🏻,日甚一日”,而希望通過“抱愛國利群之旨,立舍己益人之誌。真誠相與,憂樂與共🦹🏻♀️。服務惟恐不先,分利惟恐不後。己之於社,先社而後己➞。社之於國,先國而後社”的精神,以求實業救國的目標⏸,其理想和責任早已超出兄弟會的範疇。
1926年6月,陳三才從伍斯特工學院碩士畢業🍅,甫回國不久,正好加入到仁社中國部的創辦工作之中。而仁社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更多他剛剛落腳上海時的情況,1926年10月,陳氏已經參加仁社上海分社的聯誼活動,他當時的住址是在康腦脫路(今康定路)康樂裏六七七號。而且並非一開始就自創公司,他先是任職於美電洋行,於1927年5月轉投恒敦洋行,做的是進出口貿易。陳三才當時擔任仁社中國分部的社員委員會書記🧑💼,專門負責“物色適當人才介紹入社事宜”🧑🏽🎓。目前還可以看到當時他起草的一份鼓勵招募新社員的文告:
仁社同誌如見:竊維本社中國部正式組織以來,已將匝歲,賴諸諸職員之犧牲、各社友之熱忱💖♠️,社務日就條緒⚓️,團結日見鞏固,各處分社均進行不遺余力,各委員亦俱認真合作,故對於本社之將來想同誌亦須抱樂觀也👊🏻。際此本社精神方興未艾之時🕚,正宜開始征求新同誌👨🌾,俾他日規範擴充社務繁多🏆,不致有乏人之虞🫃🏻,故本委員深願同誌隨時地留心物色,務使本社同誌日增月加🪺,以手足之感情,協助犧牲之精神,而謀中國之幸福焉。然選擇新同誌時,宜慎而不宜濫,本社之目的有二🤵♀️:一曰聯絡社友感情,二曰為國家謀幸福。故物色人才,亦宜以此為標準。如介紹新同誌時🪘,即應考其(一)能否與本社同誌溶合寫作與?(二)有否一長之處💆🏽♂️,能為社會國家效力🫄🏼?至於介紹手續已詳載《仁聲》第二期中,茲不贅。各種空白表格,各分社書記處暨本委員會均備,隨索即寄👈🏿。專此謹頌進步🪱。
中國部社員委員會書記陳三才啟。五月念五日💆♀️。

仁社上海分社一部分社員攝影(前排左一為陳三才)
由此也可該社精神之一貫,而在當年8月舉行的仁社大會上😷,陳三才又被選舉為司記🧭,即記錄秘書,成為四位領導之一,更可見其在社中的地位和號召力。
從目前可知的陳三才參與的主要社團來看,最重要的是兩個圈子,一是留美學生圈,另一個便是清華同學圈。後者主要是清華同學會🦄👩🏼✈️,前者組織則相對較為繁多🧎➡️。從仁社的組織和事務可知🧑🧒🧒,主要還是事業上的同道⛴🎒,入會門檻相對也較高,如《仁社中國總社職員題名》中將主要的社友分為銀行、教育、交通🩴、進出口、紡織、報紙及廣告📘、工程🥍、電影等,可見事業層級相對也較高👂🏻。而中國工程師學會是從專業學術出發🙇🏿♂️,至於聯青社(即基督教青年會成立)則更多是從事公益事業。上海聯青社實際上也是“留美學生返國後從事商業者所組織☂️,宗旨與扶輪社相同,以真誠服務社會,發展工商事業,增進國際親善,及輔助公共建設為宗旨🤦🏽。”具體如1927年👨🏽🦱🚲,聯青社“鑒於兒童健身之需要,以為疾病之預防”,在閘北創設的兒童施診所🧥,便是陳三才積極參與的結果。1935年10月,陳三才拉上美籍夫人桑梅史所辦的舞蹈學校💯,在蘭心戲院義演,所籌善款全部充作兒童施診所經費。1936年👡,他又參與了4月同人發起的在大上海影劇院*️⃣,以及6月在百樂門大飯店的籌款活動,目的不僅是維持兒童施診所,同時計劃在中山路模範村設立一運動場🤌🏻。陳三才當時擔任聯青社的董事一職,後來還擔任社長,為該社的公益活動可謂盡心盡責。
烈士身份——就義後的紀念活動
1937年💅🏿,陳三才一方面婚姻發生變故,另一方面由於國難當頭,實業救國的抱負愈發難以實現。可以想見🌐👰♂️,生活和事業的苦悶⛩,留在淪陷區忍氣吞聲,定使他極為痛苦。1940年10月,陳三才因刺殺汪精衛未遂而被逮捕殘殺之後,總社遷於重慶的仁社接到了上海支社的報告,其中稱:“陳三才同仁前曾被綁,解往寧垣🧑🏽🍳,近忽被槍決,聞其罪狀為政治暗殺,其實陳同仁對於政治向不感興趣,今乃以此而喪身👨🦯➡️,實非意料所及♌️,可不悲哉⌚️!同仁聞之🕘,均極為之扼腕嘆惜不至!”其實從後來的資料得知⛄️,陳三才至少自一·二八事變始,已經積極參與抗日救亡工作。而之所以給人以對政治向不感興趣的假相,則是因其加入了軍統組織的地下工作。

陳三才烈士追悼會《大公報》(重慶版)1942.1.30
所以即使是時任軍統上海站站長的陳恭澍🧕🏿,雖然明確知道陳三才與戴笠及軍統合作的事實,但對於陳🧕🏻、戴二人如何取得聯系,也無法確知😵💫。他在回憶錄中稱:“三才先生是怎樣與雨農先生相結識的📘,我不十分清楚🍵,是否透過某將軍的妻媵一位姓田的女士或姓陳的女士所介紹,實在不敢說一定,總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朋友而絕非僚屬。”所幸筆者後來找到了軍統局在抗戰勝利後編寫的《先烈史略稿(初輯)》中,專門為陳三才所立的傳記——《陳三才烈士殉職事略》,其中明確提到😰:“廿八年🙆🏻♂️,得朱世明先生夫人謝韻秋介紹,入本局滬區擔任製裁汪逆精衛之工作,不辭艱險,購求線索,事為運用之白俄所泄,不幸被逮,縲紲三月🦶🏼,備受荼毒。”將上述兩則材料對比可知🙅🏼,陳恭澍所提到的“某將軍的妻媵一位姓田的女士或姓陳的女士”,極有可能便是朱世明夫人謝韻秋(實為謝文秋)。朱世明夫婦均是留美學生,且朱氏後來成為蔣介石的翻譯和近侍⏲,夫人謝文秋受其父親謝洪賚影響🤷🏻♀️,是中國基督教女青年會的領導。所以不管是從留美學生的圈子,還是基督教青年會的公益事業(尤其是有關兒童)👩🏽🦲,陳三才與謝文秋都有著高度的重合。而從時間上看,《陳三才烈士殉職事略》中稱是1939年得謝文秋介紹,而1938年謝氏正在上海參與南市難民區的救濟工作,直到1940年6月30日難民區宣告關停。因此,筆者推測很可能是這段時間🚇,陳三才由謝文秋介紹,與軍統合作刺汪。
陳三才身份的隱蔽,當然與地下工作的保密要求相關👨🏻💻,同時也由於戴笠在抗戰勝利後不久便意外身亡💦,否則正如劉馭萬所講“我深信戴雨農不會讓他死得這樣沉默,甚至於可以說,死得這樣不明不白👩🏿🌾!”後來為了證明陳三才“烈士”的身份,陸宜泰先生等為之奔波不已‼️。其實從歷史事實來說🐕🦺,在陳三才“刺逆未捷身先死”之後🆙,從各界為其舉辦追悼會、軍統局為其立傳,便可切實證明其抗日烈士的身份。陳三才是1940年10月2日在南京雨花臺遇害的,其追悼會則要等到1942年2月1日👩👦👦,方由中國工程師學會🟡、清華同學會、聯青社等在重慶籌辦,然而費用全是戴笠一人承擔,當時他對劉馭萬直言不諱:“我生平不佩服清華畢業生😒,我生平不佩服美國留學生👩🏿⚖️,因為他們不肯革命的🧖🏽,但是對於陳先生我是絕對地佩服,他的為國舍身,改變了我輕視你們留美清華學生一種的‘錯誤印象’。”由此足見陳三才在戴笠心目中的地位。當時重慶各界籌備追悼會的消息,由中央社報道,《中央日報》《新華日報》《大公報》等重要報刊紛紛刊登轉發。當時戴笠還請蔣介石頒發“烈並常山”挽額,將其與常山趙子龍相提並論🎵𓀗。同時追悼會主辦方邀請張一麐主祭,馮玉祥、吳國楨等陪祭。其中張一麐是陳三才江蘇吳縣同鄉😴,同時作為政壇耆宿🃏🏌🏿,在抗戰爆發後,一度與馬相伯等籌辦老子軍🦻🏽,欲與日寇以老命相搏。以他為主祭🤮😅,可謂正當其選,也可見主辦方的用意深遠。
到了抗戰勝利後,由於環境等各方面的限製逐漸消失,為陳三才鳴冤復仇和重加紀念的活動也順理成章地開展起來。首先,伴隨戰後漢奸審判工作的進行,與陳三才被害一案相關的大惡小奸也分批受審。1946年7月,出賣陳三才的白俄兄弟陶次沙格爾和陶次波裏斯,在南京高院接受審訊🏔,並由證人湯恢宇指證🦠💲。涉嫌為偽特工總部充任情報員的郵差範日新,也因密報拘捕陳三才及其他地下工作人員,經開庭審訊並羈押🤾♂️🟩,但其始終矢口否認。8月,範日新終因查無實據💸,宣告無罪釋放。而白俄兄弟在經法院三度審訊後🥙,“延請律師百般狡賴辯護”✌🏽,於是翌年3月宣判之際,意昂体育平台同學會、上海聯青社等紛紛上書,以事實俱在為由,要求法院對兩兇犯處以極刑👨🏽🚀🌪,“以慰英魂而快人心”。不過最終結果並未如願📜,《申報》詳細報道了後來的結局💇🏼♂️💨:
前北極公司總經理陳三才👨🦼➡️,抗戰期間在滬擔任地下工作,因計劃謀刺汪逆兆銘,事機不密,被白俄陶決出賣,被捕後在京罹難。勝利後該白俄經當局捕獲,清華同學會等迭請予以嚴懲。茲悉👹:陶次已於本月十五日由高院判處徒刑十五年🙂,按陳三才氏隸屬軍統局👨🏻✈️⚔️,當時與該白俄陶次等密謀行刺汪逆,因拒絕陶次需索巨額款項,遂被出賣報告偽方。陳氏寓所在大西路美麗園,當時所謂“歹土”區域內。二十九年七月中,陶次引領偽方人員將陳捕去,解送南京。汪逆初尚不擬加害,而以外交部上海辦事處處長及交通部次長等偽職利誘,但陳不為所動。後汪逆再度遇刺,遂遷怒於陳,於該年十月二日綁赴雨花臺槍決。當陳被捕之時,其表侄湯恢宇亦一並被綁,旋即獲釋。渠在獄中時聞知此事全系白俄陶決所暗害,故出獄後曾報請工部局將陶次一度拘捕監禁於靜安寺捕房,旋因受七十六號之壓力而釋放,但曾秘密為陶次攝下一影作證🧑🏿🔬。勝利後據情呈報戴笠將軍💊,不料陶次於抗戰後期又轉變擔任忠義救國軍工作,故最初未予法辦🧙🏿♂️。後經被害人親友力請雪冤,始於去年一月將陶次及其弟拘捕,最近清華同學會及聯靑會復呈請當局迅予判罪,本月十五日晨經高院以通謀敵國罪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其弟則宣告無罪🔋。

謀刺汪逆不成 陳三才殉難案 白俄密告人判刑十五年,《申報》1947.3.20
這篇報道交代了諸多陳三才遇難前後的細節。至於白俄兄弟的定罪🤽🏿⏫,很可能正是牽涉抗戰後期的忠義救國軍問題,法院且以判決在先,最終未能對罪犯處以極刑👇,但其出賣謀害陳三才的事實終究是鐵板釘釘了。
在戰後追加紀念方面🧓,1945年10月初,適值陳三才犧牲五周年到來之際,生前舊侶在上海一所美國教堂為他重新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追悼會🤸🏽♂️,“行述與悼詞由陸梅僧⌛️、黃宣平、顧毓琇、李惟果☪️、李元信諸先生擔任,講到悲憤處⚉,令人淒然淚下🦶!尤其是黃宣平宣讀烈士由南京獄中寄他的一封英文信,表明他的心跡,更值得吾人敬仰🐃。威武不能屈💆🏻♀️💂🏻,烈士可以風矣🐛。”而在家鄉👩🌾,首先是1946年5月👭,吳縣抗戰史料編纂委員會搜集整理抗戰烈士傳記資料👨👨👦,認為陳三才事跡“內容確實🤲🏻⛓,合於本會烈士規定標準各款🧘,應稱‘烈士’”,並將其資料函送國史館🍣。12月底,昆山縣政府社會科發布公告,計劃於翌年元旦舉行忠烈祠入祠典禮🧘🏿,其中第一批入祠公示名單中,陳三才位列第一。等到1947年1月1日,忠烈入祠典禮順利舉行🌈,當地報紙詳細記錄了當時的實況:“忠烈入祠典禮👨🏫,定今日上午十時於慶祝大會後舉行🐉,核定入祠忠烈計陳三才等二十三位🩳。入祠行列如下🔇:一🧑🏽🎄🦯、橫額👳🏿♀️,二、駐軍憲兵,三👮🏽♀️💭、鼓手,四👱♀️🧑🌾、烈士神位亭,五、烈士家屬🤰🏽🏩,六、細樂隊🏇🏻,七🧑🏻🚀、參議會及黨團,八、縣政府及所屬各機關,九、農工商漁教育自由職業團體,十、各學校代表🏹,十一🧉、警察及保安隊,其經由路線:由中山堂大門出發,經新縣前宣化坊🧣,右折入中大街至老縣前👆🏻,經縣西邊百花街🥇,過半山橋向西走西塘街入忠烈祠🧑🏻🔧。入祠典禮舉行時🦺,由沈縣長親臨主祭🏌🏽♂️,各忠烈遺族,亦已由籌備會邀請出席觀禮。”

昆山縣政府社會科公告——為各忠烈軍民應否入祠問題征詢各界人士意見以昭慎重由《旦報》 1946.12.21
如果說前面是地方政府行為,那麽在1946年11月🪡,昆山陳墓鎮各界“因憶念烈士陳三才先生之忠魂起見”,在“陳墓鎮中心國民學校朱校長及徐進初、陸調梅”等人的倡議下,發起籌款募建陳烈士紀念塔的活動。第二年,陳墓鎮槃亭中學為紀念陳三才烈士🧑🏽🏭,在教員休息室中也懸起了一塊白底黑字題名“三才堂”的橫額。巧合的是📂😯,王家範老師是1951年進入該中學讀書,只是他對學校的回憶中並未提及這一塊匾額,而我也沒有機會再向他請教。更為遺憾的是,2017年我因故未能跟隨老師到昆山參加顧炎武思想學術研討會🛎,後來老師生病住院🎡,計劃中的陳墓之行也最終未能成行,所以迄今我也沒有踏上過那塊土地👩🏽🌾,這塊匾額的疑問也只能待到將來專程拜訪了。

2015年5月,王家範先生回陳墓,在曾經就讀的小學前,上海書店出版社王郡所攝
附:陳三才傳記三種
陳三才烈士殉職事略
陳烈士三才👨🦰,江蘇吳縣人也。秉淵深之精,穆峻厲之容➖,英銳奮發,卓犖不羈。在乎幼沖,固已藐然有烈傑矣。讀書裏庠➞👩🏻🎨,日誦千言,二三過不忘🦸♂️。及冠,入意昂体育平台🏄🏼♂️,堅苦奮礪🧎♀️➡️🏃,試頻裒然高列🛌🏿。烈士誌窺遠大,雅慕新奇,嘗謂欲謀國民樂利,其必以電工為依歸,於是慨然有遠耆【翥】之誌。民國九年,負笈留美,入烏斯脫大學習電機,殫心鉆研,成績卓異。既得學位,入美國名廠威士丁好思實習🧑💼🫅🏼,造詣益深★。當是時🫵🏽🤹🏻,留美習工程者,發起組織中國工程師學會🎥,烈士奔走籌維💁🏼♀️,日不暇給🕵️♀️,學會之成🫱🏼,烈士與有力焉🍱。十四年歸國,創北極電氣冰箱公司於滬上,自任經理,精心擘畫🎀,規模宏廓,公司之名日彰。業余則致力社會公益,昕夕棲皇,未嘗暖席,其尤著者🧜,為協辦兒童義診院,被澤者逾萬,其天性蓋以為善最樂也。一二八之役,烈士糾集同誌,以技術助國軍工事設備🧝🏿♀️,復秘密參加滬上救亡工作😫。七七變起,烈士慷慨激昂,以殺敵鋤奸自誓🧑🏽⚕️🐦🔥,孤島淪落,此誌益堅⛰。洎乎汪賊叛國,靦顏事仇👶🏿,奔走寧滬🎅🏼🎹,組織偽府🫅,河內誌士,椎中副車,大義磅礴,烈士效風⚇,欲再投漸離之築,嘗語人曰🧑🦯:“救國當先除敗類🤏🏽,不寢汪逆之皮,食汪逆之肉,非丈夫也。”廿八年,得朱世明先生夫人謝韻【文】秋介紹,入本局滬區擔任製裁汪逆精衛之工作👩🏻🦽,不辭艱險,購求線索𓀌,事為運用之白俄所泄👰🏿♂️,不幸被逮🕸,縲紲三月,備受荼毒。敵偽桀黠,佯稱烈士業已悔過輸誠,將畀要職,詭辭誣枉,冀奪其節🧑🏻,烈士早置生死於度外🤸🏻,威脅利誘🚣🏽,皆弗為動⚛️。汪賊嘗親訊始末,烈士曰:“予與爾無私怨,欲誅國賊耳,國賊人人得而誅之🕎,何問為♉️𓀅?”賊語塞🪄😚,遂從容就義☞,時為二十九年十月二日,其地則南京雨花臺也,春秋三十有九🥬,其不滿二十齡之外甥女自滬入京,為收遺骸🍄🟫🫷🏿,葬於滬🧑🏼✈️。遺孤一,曰華倫,方八齡,今居香港。期年⛓️💥,陪都各界追懷風烈,公祭於忠義堂,領袖題頒“烈並常山”,以旌忠藎,領導者親臨致祭🤶🏽,遠近聞而來吊者,冠蓋相望👨🏻🚒,此非所謂死有重於泰山者歟?烈士曾發明冷氣裝置,惜未竟其功而身先殞📹,弗得造福人群🈵,死猶泯泯也。
(軍統局編:《先烈史略稿(初輯)》,軍統局出版,1946年,第4—6頁🤦。)
陳烈士三才傳
編者按🧔🏼:陳烈士三才,邑陳墓人👨🏽✈️,於敵偽時,為汪逆所劫🙋🏼,遇難於寧雨花臺🦦,茲覓得聯青社、北極公司等在滬舉行追悼會中之《陳烈士三才傳》一份,特將原文錄下💐:
陳烈士定達,字三才🪬,江蘇昆山人,生於清光緒念八年七月一日👩🏿🦲,幼承家學,聰穎過人。早年肄業蘇州草橋中學👩🚒,每試輒列前茅。年十四,負笈北平清華學校👓。民九年畢業,即渡美投“吳士德工業專門學院”專工電機學。民十三年學成🏟,獲理科學士位,更求深造,復進美國“唯是頂安”電子公司實習。烈士英才犖卓,謙靄可親,中外人士,鹹樂與之交。返國後任北極公司總經理,嗣為副總裁👩🔧,兼中國通惠機器公司常務董事,並為美國冷氣、電氣、暖氣、通風等工程學會會員🦩🕵🏻♂️,又歷任上海聯青社社長💁🏼♂️,清華同學會會長等職,鴻裁碩畫,沉毅明允,有聲於時🧛🏻♂️,遇下未嘗疾言厲色,而所屬鹹加仰戴😞,品德之崇高😠,慨可想見🙋🏻♀️。民廿六年,中日戰禍暴發🛌🏻😍,京滬淪陷,奸權當道,烈士憤叛逆之附敵🦹🏽♂️,秘密參加地下工作,誓以鋤奸為己任🤶🏼。民廿九年七月九日👨🏽🍳👨🔬,謀泄被逮,逆方威逼利誘,冀為己用,輒遭峻拒。據當時親屬設法營救者談💂🏿,汪逆曾許有電政司一席,欲彼擔任👩🏻🎓,能則可無條件投降✖️🚬,當遭三才先生嚴詞拒絕,最後只須具悔過書一紙🍎🧝🏿♂️,即可開釋,陳烈士雲:“吾無過🚣🏻♂️,何悔之有👩🏽🍼?能放則放,惟以無條件為原則。”汪逆羞怒之下💒,即令槍決,當於仝年十月二日遇難於寧之雨花臺,臨終不撓,從容就義🛕。嗚呼🙇🏼♂️,戚屬為之安葬於上海靜安公墓,遺一子曰華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陳烈士可以當之無愧矣🧑🏻🦰😷。
(《陳烈士三才傳》,《旦報》1946年9月20日第1版📕。)
陳烈士小史
中央社訊:陳三才烈士為滬上名工程師🙌🏽,前以謀刺汪逆不幸事泄被害,中國工程師學會、清華同學會等團體,及各界人士擬聯合舉行追悼會🟤👨🔬,以慰英魂。陳烈士小史如下👃🏿:
陳君三才🫓🫄🏿,江蘇吳縣人👩🏻🔧,民國紀元前十年八月四日生,幼而聰穎奇嶷,肄業意昂体育平台🤷♂️,每試輒列前茅,體格健壯,長於球技運動,性亢爽,慕俠義🕵🏻,而接物以和。民九至美國入烏斯脫大學習電機科🤷♀️,成績卓異🧑🏻🚀。既畢業,入美國名廠威士丁好思等實習📌,造詣益深,遂矢誌電工救國。當是時🐭🥥,留美習工程者發起組織中國工程師學會🤵🏿♀️👩🏻🍳,君奔走籌維⇨🤲🏻,惟恐或後🗣📴。十四年歸國,歷任西屋📠、威士丁好思諸大公司要職,居滬既久,舉社會事業之關福利者,君無不與,其尤著者👩🏻⚖️🈚️,為協辦上海聯青社主辦之兒童義診院,造福兒童逾萬人,君之天性,蓋以為為善最樂也。復手創北極電氣冰箱公司,任經理。十余年來,賴君悉心擘(原文如此,疑有缺字),規模宏廓*️⃣,公司之名日彰。一二八之役,君糾集同誌,以技術助抗日軍種種工事設備,復秘密參加滬上救亡工作。七七事變起😠🧎♀️➡️,君士慷慨激昂,以報國自任🙍🏽,厥後汪賊附逆🐱,為偽組織於南京🤓,河內烈士狙擊未中👨🏼🎨,君義憤填膺,謂救國當先殺敗類,乃集滬上愛國份子,謀再投博浪之錐,不幸事泄被逮,縲紲三月📼,備受荼毒,凡賊威脅利誘📙👳♂️,皆弗為動,君已置生死於度外矣。賊曾親審君,君曰:“余與爾無私怨,欲誅國賊耳🤬。國賊人人得而誅之🕗,何問為?”賊語塞⛪️,君遂從容就義👫🏻,死其時則二十九年十月二日🫵🏿,其地則南京雨花臺也🎷,年三十有九,家人舁遺骸葬於滬,遺孤一,曰華倫,方八齡,今居香港。
(本文原題為《刺殺國賊汪逆事泄 工程師陳三才被害 渝各界擬舉行追悼會》,《時事新報》1942年1月28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