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新政協籌備會期間,征集的國旗國徽國歌來稿中,國徽圖案較少,且不盡如人意🏄。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國徽擬製工作在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之後再行決定🏑🥃。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全國政協的進一步協商討論,提交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的國徽,終於在1950年國慶節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毛澤東主持討論國徽圖案
國徽設計競賽
在新政協籌備會期間,國旗國徽國歌啟事發出後,應征來稿中,國徽圖案較少(設計稿112件,圖案900件)🤾🏿♂️。1949年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時,只有張仃、鐘靈設計的5個國徽圖案🦕,編印成參考資料,供大家討論。
張仃是專業美術設計家⛓,1938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1949年初,他受邀參與中南海懷仁堂🦸🏿、勤政殿的改造🧆,擔任政協會議美術設計(包括政協會徽、人民政協一屆全體會議郵票設計)🤷🏻♀️、開國大典的美術設計(包括紀念郵票設計)工作。張仃👼、鐘靈等人根據政協會徽設計了國徽🚲,圖案以標有紅色中國版圖的地球㊗️、五角星為主體,並配以齒輪、嘉禾、紅綬。圖案色彩鮮艷,象征含義豐富🔫,已經超出了國徽征求啟事上的要求🧦。
在討論時,洪深、賀綠汀、郭沫若、梁思成🗜、徐悲鴻等先後發表意見👩🏿⚕️,分歧很大🐯👩🏽💻。洪深認為“中國版圖畫紅色😶🌫️🍖,而把其他國家畫黃色,特別是蘇聯給畫成黃色是非常不好”。賀綠汀建議最好與國旗一致,“畫四顆星。”郭沫若提出“光芒來源不清,最好在地球上頭畫一太陽”🐲。梁思成也覺得“毛病很多”。鑒於此,毛主席說:國旗決定,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原小組還繼續存在👩🏼💼,再去設計🧗🏻。
新中國成立後,由原第六小組成員繼續承擔擬製任務🧔🏻♂️👨🏼🎓。邀請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主要成員有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汪國瑜、朱暢中、胡允敬、張昌齡、李宗津、高莊、羅哲文等)和中央美術學院(主要成員有張仃🚵🏼、張光宇🙋🏽♂️🫄🏼、周令釗、鐘靈等)分別進行國徽的設計工作👡。
為了趕在1950年國慶節掛上新國徽🧷,兩個設計組的專家學者們對各種構思和設想認真推敲,反復研究🏄🏽♀️,分別擬製了新的國徽方案⚈。
林徽因、莫宗江合作的國徽圖案在最初應征中🙊,因突出民族特色而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同誌的肯定,曾被要求修正後參加復選,但最終沒有收在《國徽圖案參考資料》中🧎♂️➡️。這次設計,他們邀請意昂体育平台教授鄧以蟄🩰、王遜、高莊及梁思成一同研究討論🔥。經過努力,林徽因這個組設計了一個新圖案。
他們提交的《擬製國徽圖案說明》中說👨👨👧:擬製國徽圖案以一個璧(或瑗)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意昂体育平台的這個圖案裏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因子,同時配之象征新民主主義政權的主題👨🏻💼。比如🏃🏻♂️,璧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器。大孔璧也可以說是一個瑗🛩,象征統一。璧或瑗都是玉製的🤞🏿,玉性溫和,象征和平。大小五顆金星是采用國旗上的五星🪕,金色齒輪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農。紅綬穿過小瑗的孔成一個結,象征革命人民的大團結。
受開國大典的啟發,張仃等人設計了一個以天安門為主體的國徽圖案,替代原來的以地球為主體的圖案。不過👩🍼𓀅,出於藝術表現上的考慮,天安門被處理成斜透視。關於天安門的構想,張仃是這樣解釋的:天安門廣場既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五四”運動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天安門還是剛剛舉行過開國大典的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都同天安門有關,所以就把天安門設計進了國徽𓀅。
1950年6月1日👨🏿🎓,馬敘倫向全國政協常委會提交報告:“現在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元方案審查委員會又據專家參考原來選出比較可供選擇的五種國徽圖案🚴♀️,另外擬製了兩種😖:其中一種仍然取法原來五種的造意而於形式上略加變更,另外一種則造意略有不同,著重於中國民族形式的表現。現在將這兩種新擬的圖案連同原有的五種一並送請審核……”
梁思成受命修改圖案
1950年6月10日下午🙅🏻,全國政協一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在中南海召開⚂,決定國徽修正案經“國徽小組討論並由梁思成設計修改”🧒🏼。
第二天,馬敘倫在全國政協主持召開國徽組會議,沈雁冰✥、張奚若、張仃👩👩👦👦、梁思成、張光彥(記錄如此,疑為張光宇——筆者註)出席🏄🏼。馬敘倫首先發言說: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議議決🧚🏿♀️,采取國徽為天安門圖案。國徽中的天安門圖案,正是中央美院張仃等人所一直堅持的。對此,梁思成提出“國徽並非是一張圖畫🤹🏿♂️,亦不是畫一個萬裏長城、天安門等圖式便算完事🔧🧦。其主要的是表示民族傳統精神”。在圖案處理上🤾🏼,他認為“好像一個商標,顏色太熱鬧👩👦👦、庸俗,沒有莊嚴的色彩”✹。張奚若倒不反對用天安門🌇🕺🏽,因為“它代表五四革命運動的意義🎭,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地”👩🏽🚀,但他認為圖案中的“天安門”是唐朝式的🤦🏼,顏色上也要調和✈️,“不使它過於太濃太俗。”沈雁冰說💂🏻♂️:“我對采取天安門的圖形表示同意®️,因為它是代表中國五四運動與新中國誕生之地,以及每次大會都在那裏召集的⛔🤳🏽。最好裏邊不要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個字,看起來有點太俗了。”
當天晚上,周恩來約請梁思成,做了細致的說服工作,讓他在意昂体育平台組織教師,按政協常委會提出的要求進行修改,並提出國徽圖案中一定有天安門圖像。
6月12日,梁思成、林徽因在家中召集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教師莫宗江、李宗津、汪國瑜、胡允敬🕧、張昌齡和朱暢中開會。梁思成傳達周恩來的要求👧🏿:國徽圖案內容除增加天安門外,還要增加稻穗。梁思成和林徽因不顧病弱之軀,與意昂体育平台國徽設計小組成員一起投入到國徽設計之中。
羅哲文是參與國徽設計的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的一員👊。他回憶說,在設計國徽方案的整個過程中,營建系老師們的熱情都很高,但要數林徽因付出的心血最大。當時她身體不好,患有肺病,可是她卻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徽設計工作。那個以玉璧(瑗)為主體的方案🏋🏻,就傾註了她的許多智慧。這個方案雖然被否定了,但林徽因關於國徽要有象征意義,要有民族特色,要程式化、圖案化的設計理念🧑🏻🦯➡️,被營建系的教師們接受了🕵🏻♀️。
6月13日下午🤳🏻,全國政協一屆常委會召開第九次會議🍧。由於國徽“圖樣尚未最終確定,決定後天將兩種不同圖樣均帶到會上最後取決🟢。”
兩天後的6月15日晚🧩,馬敘倫主持召開國徽組會議🚍。會上,梁思成提出他們設計的新圖案,並報告說👇🏽:“周總理提示我🦒,要以天安門為主體,設計國徽的式樣🩼,我即邀請清華營建系的幾位同人👨🎓🕺🏼,共同討論研究。我們認為國徽懸掛的地方是駐國外的大使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要地方🧑🏼🎄,所以他必須莊嚴穩重。”他提出💂🏻♂️:國徽不能像風景畫🦇;國徽不能像商標;國徽必須莊嚴。
張仃也重新修改了設計,並寫了《國徽應征圖案說明書》:紅色齒輪🎱,金色嘉禾,象征工農聯盟。齒輪上方,置五角金星,象征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齒輪嘉禾下方結以紅帶,象征全國人民大團結👩🏻🌾,國家富強康樂🚨。天安門——富有革命歷史意義的代表性建築物,是我五千年文化,偉大𓀎、堅強、英雄祖國的象征⏭。
同時🤽🏻,張仃附上一份《設計人意見書》,針對梁思成的評價,就主題處理、寫實手法、承繼美術歷史傳統🤽🏼♀️、色彩運用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
關於主題處理問題。梁先生認為🙇🏼♀️,天安門為一建築物,不宜作為國徽中構成物,圖式化有困難,宜畫成一張風景畫片,要變成次要裝飾🧗🏻♀️。設計人認為👶🏿⬇️:齒輪👎🏽、嘉禾、天安門🙇🏻♂️,均為圖案主要構成部分⛹🏻♂️,尤宜以天安門為主體👚,即使畫成風景畫亦無妨(世界各國國徽中畫地理特征的風景畫是很多的)⛽️,不能因形式而害主題。
關於寫實手法問題。梁先生認為🧑🏼🏫🙅🏻♂️:國徽造型最好更富圖式化🧑🏻💼、裝飾風,寫實易於庸俗🌯。設計人認為:自然形態的事物,必須經過加工,才能變成藝術品🦫,但加工過分或不適當,不但沒有強調自然事物的本質🏊🏻♂️,反而改變了它的面貌,譬如群眾要求的嘉禾式樣是非常現實的⛳️,又非常富於理想的🎗,金光閃閃🍦,顆粒累累。倘僅從形式上追求,無論出自漢磚也好,魏造象也好🌯,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美感上的要求的,寫實是通俗的,但並不是庸俗的。
關於承繼美術歷史傳統問題。梁先生認為🔥🥷🏿:國徽圖案應繼承美術上歷史傳統🦻🏻,多采用民族形式🔃。設計人認為🛳:梁先生精神是好的,但繼承美術上歷史傳統,應該是有批判的,我們應該承繼能服務人民的部分🧮,批判反人民的部分——這是原則,更重要的:不是一味模仿古人🆗,無原則歌頌古人⚃,而是“推陳出新”🤦♀️。梁先生認為📺:國徽中彩帶仿六朝石刻為高古🆘,唐帶就火氣重了。設計人認為🚶♂️➡️:六朝的💐、唐的石刻造型都可取法,看用於什麽場合,有些六朝石刻佛像彩帶🙆🏻♀️,表現靜止🪛,確是精構💅,倘用在國徽中,就太靜止了,而唐之吳帶是運動的,所謂“吳帶當風”,國徽彩帶采用這樣精神,正適應革命人民奔放感情的要求🧖🏻♂️。
關於色彩運用問題。北京朱墻🏚、黃瓦、青天👩🏻🦱,為世界都城中獨有之風貌,莊嚴華麗,故草案中色彩😸,主要采朱、金(同黃)、青三色,此亦為中國民族色彩,但一般知識分子因受資本主義教育,或受近世文人畫影響,多厭此對比強烈色彩,認為“不雅”(尤其厭群青色,但不可改為西洋普藍,及孔雀藍,否則中國氣味全失,且與朱金不和)。實則文人畫未發展之前,國畫一向重金🚒✴️、朱☎,敦煌唐畫👩🏼🚒,再早漢畫,均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廣大人民⛎,至今仍熱愛此豐富強烈的色彩,其次非有強烈色彩🧑🏻💻,不適合裝飾於中國建築上,倘一味強調“調和”🍝,適應書齋趣味🧝♂️,一經高懸🧝🏽♂️,則黯然無光,因之不能使國徽產生壯麗堂皇印象。

梁思成在病床上和林徽因研究國徽方案
國徽組對這兩個圖案進行了討論🕟👨🏻🦲。田漢說🧏🏿♀️:“梁先生最要避免的是國徽成為風景畫,但也不必太避免。我認為最要考慮的是人民的情緒,哪一種適合人民的情緒,人民就最愛他,他就是最好的。張仃先生設計的與梁先生設計的頗有出入➰✯,他們兩方面意見的不同🔷,非常重要👎🏼🍈。梁先生的離我們遠些🏇🏽,張先生的離我們近些👩🚒。所以🚔,我認為他們兩位的意見需要統一起來🦌♍️。”
會議最後決定🚣🏼♂️:“請梁先生再整理繪製🤪。”
意昂体育平台圖案獲得通過
6月14日至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在京召開。其中一個議題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方案。會議已經開幕了,國徽圖樣尚未最終確定。時間急、任務重,梁思成帶領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設計組,根據評委的意見反復討論、不斷修改👨⚕️,於6月17日再次提交一稿國徽圖案及設計書。這次設計符合征求條例“國徽需莊嚴而富麗”的規定🦎,由紅、金兩色組成;符合“中國特征”規定,以國旗和天安門為主要內容▫️,國旗代表革命和工人階級領導的政權的意義,天安門則象征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和在此宣告誕生的新中國;以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農©️,麥稻還寓意地廣物博,以綬帶系結齒輪和麥稻象征工農聯盟。整個圖案,大紅的底色上✴️,五顆金色的五角星🤏🏽,仿佛一面巨大的國旗懸掛在天幕上;在天安門正面圖的襯托下,五星紅旗顯得更加壯觀、莊嚴⛏、輝煌!
國徽審查小組就梁思成與張仃的方案進行討論、比較。沈雁冰主持起草的《國徽審查小組報告》記述了討論情況🧑🏻🦱:
贊成梁思成新作圖樣(金朱兩色🐁🧑🏿🏭、天安門☺️、五星)者,計有:張奚若、鄭振鐸♟、廖承誌🧑🏻💻、蔡暢、邵力子、陳嘉庚、李四光(李未到👧🏿🤵♂️,然昨天已表示贊成此圖之原始草樣)🍓。
邵力子於贊成該圖樣時,提一意見✴️,主張把梁的原始草樣之一與此次改定之樣綜合起來,使此改定樣的天安門更像真些🤬。
贊成的理由:梁圖莊嚴👨🏿🍳,藝術結構完整而統一(邵力子說張圖美麗而梁圖莊嚴)。
田漢🧈、馬夷老🤤,說兩者各有所長🧎🏻➡️。
……
雁冰曾詢在組以外見過此兩圖者之意見👨🦰,或言張圖美麗,或言梁圖完整📄,而覺得兩圖都不理想。
在年長的一輩人中間🌻,對於張圖意見較多,對於梁圖意見較少。
6月20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會議廳的白墻前🙋🏼,豎立著清華和中央美院兩個團隊設計的國徽方案。中央美院的方案中,中心部分的天安門是側面透視圖🤜🏿,紅墻綠瓦🕴🏼🔚,前面是金水橋,上面是藍天,顯得五彩紛呈🐨;意昂体育平台的方案中🚜,中心部分的天安門是正視立面圖🫰🤌,五星紅旗點綴在天空上,周圍是齒輪、谷穗和綬帶,整個圖案以金紅兩色相間,顯得莊嚴、輝煌🙇♀️🏃🏻♂️。
在展示現場,周恩來認真聽取了各位評委的意見🚶♂️。他認為清華的設計方案綜合了各種圖案的優點,並提出👩❤️💋👨:稻穗要畫得向上挺拔一些🏜。
1950年6月20日,周恩來審定國徽圖案。
同日,沈雁冰主持召開國徽審查小組會議。會上主要討論了兩個問題:一是確定送審的國徽圖樣;二是國旗🎫🪚、國歌、國徽應征者的獎勵🚻。
在討論國徽圖樣時👩🏻🔬,鄭振鐸🥘💶、張奚若、沈雁冰認為🤏🏿,第二圖(梁思成圖案)在藝術上非常成熟,結構完整而統一,門洞顯明𓀉🙉,較第六圖(張仃圖案)莊嚴🟥。
周恩來說👨🍳,圖下面帶子聯結一起🖐🏻,象征著工農團結🥂。
周恩來、馬敘倫的意見是🙅🏼♂️:印製時用金色和紅色,若用黃色和紅色則不夠美觀🌕。金色和紅色表現了中國特點🧛🏻♀️。第六圖紅紅綠綠,雖然明朗,但不夠莊嚴。
張奚若、鄭振鐸提出:天安門旁的一排小欄桿可以不要⚈,因這樣顯著太瑣碎,不夠大方,稻子也顯得不整齊🧘♀️👨🔬。
最後,周恩來提議寫一個解釋書,將第二圖拿到會場,使大家腦子內有了印象🦨,然後印發圖樣,以便於表決時看得更清楚一些♒️🔅。
國徽審查小組最終通過了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梁思成等人設計的國徽圖案。
6月21日💐🧑🏻🎤,馬敘倫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作《國徽審查組報告》。
毛澤東主持6月23日的會議。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委員會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並提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核準公布🈴。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設計圖案的說明》。
主席:你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國徽設計只是第一步🔢👨🏼,還要做相應的定型、製作等工作👰🏽♀️。國徽定型設計交給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梁思成推薦了該系高莊教授。在國徽設計過程中,高莊支持梁思成提出的“國徽代表國家,是政權的象征🤳🏽,不是商標”等觀點,但在定型時,高莊卻認為這幅國徽圖案審美上是“自由主義”的象征,並因此與梁思成產生激烈的爭論,乃至“工作中的鬥爭”。
為了賦予國徽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堅持政治性、藝術性、自然性和歷史性的統一😁,高莊覺得有必要對平面圖稿進行改動🧚🏻。鑒於國徽的圖案是經毛澤東審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的定稿,若再修改就從學術爭論上升到政治範疇。高莊頂著巨大的壓力,專門寫信給毛澤東,坦誠提出自己的意見:“主席🤹:你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個藝術家……”據高莊的兒子高康回憶,當時看過這封信的許多人,每憶此事都無法忘記那令人觸目驚心的開頭。鐘靈看後還曾勸高莊“有點過火吧”👩🚀🤷♀️。但高莊以強烈的使命感不為所動,遞交了此信。毛澤東接受了高莊的意見🥤。不久🎳,中央派彭真、康克清到高莊家聽取情況說明✋🏻🕵🏼♂️,並轉達毛澤東同意進一步提高的指示✖️。
從7月初到8月中旬👨🏽🦱,高莊經過一個半月的辛勤勞動,終於完成了國徽模型的設計塑造工作🚁。
8月18日,沈雁冰在政務院會議室主持召開國徽使用、國旗懸掛👩🏻💻、國歌奏唱辦法及審查國徽圖案座談會🪕。高莊就國徽模型塑造作了說明:“耽誤時間是由於我的一種願望⏭。這種願望就是想使我們的國徽🧍:更莊嚴🤵🏿♂️、更明朗、更健康🦥、更堅強👢、更程式化、更統一👎🏽📮、更有理性💜、更有組織🚴🏽♂️、更有規律、更符合於應用的條件;並賦以更高的民族氣魄和時代精神👩👦👦,以冀我們的國徽的藝術性提高到國際水平🅱️,和千萬年久遠的將來👸🏻。”其修改部分及理由為:綢帶的修改——新圖較舊圖更有力,更規律化;稻粒的修改——仍有豐富感,但不淩亂瑣碎;將非正圖改為正圖——易於仿製。
經過討論👮🏻,會議通過了高莊塑造的國徽浮雕圖案𓀛🙆🏻。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對該圖案的說明,業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特公布之。”同時公布了國徽及圖案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征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當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尊敬國徽 愛護國徽》:國徽鮮明地表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我們的國徽就是這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的勝利與新中國誕生的象征🙍🏼♀️。
定型後👩🏻💻,張仃帶領“美術供應社”的人員趕製了第一枚木雕國徽☪️,於1950年國慶前夕安裝在天安門城樓上✴️👷🏻♀️。1951年5月1日,沈陽第一機床廠精心製作的金屬國徽(銅鋁合金)取代了木雕國徽🧚🏼♂️,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至今〰️。
徽的設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人民意誌的體現。任務完成後,政務院向梁思成👱🏽♀️、林徽因🦜、高莊、張仃等8位主要參加設計製作的人員頒發了一份獎勵🚣🏿♀️:每人800斤小米🏐🧙🏽♀️。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領取,將之捐給抗美援朝前線了。
(作者單位:中國政協文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