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音先生年譜》,曹汛著👰♀️,文津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
1931年至1937年是林徽音一生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好比是春天進入了夏天。正是日寇的野蠻入侵🫅,把林徽音的美滿歡樂殘忍地摧毀了。
1937年8月,徽音和思成扶老攜幼逃出被占領的北平。徽音心腸特軟,她說她恨不得把城裏所有的太太孩子都背出北平🧚♂️。這次逃難,他們經天津🦍、濟南😉、武漢🧑🏻⚕️🧒,上下舟車十六次,進出旅店十二次,10月1日到了長沙↖️。在長沙等待安置,住所遭敵機轟炸,全家僅以身免🚆。後來決定隨西南聯大轉赴昆明,12月8日擠上汽車,中途在晃縣汽車被征軍用,徽音又得了重病,很久再上路😄,前後歷時三十九天🙅,才到了昆明🧝🏽♂️。營造學社在昆明艱難起步✍🏿,徽音已成病人,不能外出考察,只能留守做後勤了。
1940年11月,營造學社遷往宜賓附近的南溪縣內的李莊👨🏽🎓,途中徽音病情加重🫴🏼,到了李莊🪣🎏,長期臥床不起🌪,咳嗽發燒不止🗼,掙紮在死亡線上🔘。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鬧得吃不上穿不上,可憐的家底也早已吃光當光👩🍳,病人得不到治療,又缺乏必要的營養,以至於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出來打抱不平,向上司和政府呼救,替他們爭取補貼。由於思成在營造學社的業績🧑🏻🔧,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敬重和註意。在李莊最困難時期,梅貽琦、羅常培、鄭天挺等人都去看望慰問,費正清、費慰梅一直在關懷他們,也去看過他們🤙🏿,甚至李約瑟也專程到李莊看望他們🤿。
這時美國的一些大學和博物館也寫信來邀請思成到美國訪問講學,費正清夫婦也力勸他們到美國去工作並治病。思成復信說👨🏼🏭:“我的祖國正在災難中👮🏼♂️,我不能離開她🤹🏻♀️;假使我必須死在刺刀或炸彈下🧏🏽♀️,我要死在祖國的土地上🦾。”徽音的散文《彼此》提到她認得有個人,過著國難日子,他說:“他為這可愛的老國家帶著血活著,或流著血或不流著血死去,他都感到榮耀,異於尋常的,他現在對於生和死都必然感到滿足。”徽音、思成他們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讀起來真是能夠催人淚下。
他們的愛國報國熱忱,又和事業心融合在一起。1932年6月,徽音致信給胡適👩🏻🦼,說到思成跑路去👨🏿💼,調查寶坻廣濟寺,“我們單等他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時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1935年日本人逞兇查封《大公報》💁🏿,辦起《亞洲民報》🧑🏼⚕️,她極為憤慨,致信沈從文痛罵日本人。在長沙和去昆明途中👈🏿,她致信沈從文,說她時時掛慮著前線戰士的寒冷和死活🤾🏻🫎,擔心華北前線的防禦🧝🏿,甚至“真想在山西隨軍”👩🏻✈️。隴海前線的激戰,更使她興奮,“整個心都像在那上面滾”👩👩👧。她把那些年輕的空軍飛行員當作自己的子弟🕵🏿♂️。
從誡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進四川🙇🏻,你們怎麽辦? 這時她已是病沉之人,在床上呻吟,她說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一般好說她是閑雅詩人🧑🚒,本來就不對。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一身滾沸的血流,日寇吞並東北以後,她就寫過《“九·一八”閑走》:“我不信熱血不仍在沸騰”,“待從地面開花🤯,另來一種完整”。戰爭的苦難和生活的熬煎深化了她的認識和情感,在昆明她寫出了一首很好的抗戰詩《除夕看花》和一篇非常出色的抗戰散文《彼此》,在李莊她寫出了《哭三弟恒》➖。
作為建築學家的林徽音🧑🏽🦳💖,抗戰期間在建築領域內🪭,至少做了四件大事。
1941年底至1943年初,她協助思成完成一部《中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第六章中的《北宋之宮殿苑囿寺觀都市》《遼之都市及宮殿》《金之都市宮殿佛寺》《南宋之臨安》等幾節,全出自林徽音的手筆。思成在《中國建築史》油印本“前言”中說:“林徽因同誌除了對遼、宋的文獻部分負責搜集資料並執筆外🤱🏻,全稿都經過她校閱補充。”
1943年她協助思成完成英文《圖像中國建築史》。思成在該書“前言”中寫道:“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同事和舊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來,她在我們共同的事業中不懈地貢獻著力量。……在大部分的實地調查中🥨🤷🏼♂️,她又與我做伴,有過許多重要的發現🖤,並對眾多的建築物進行過實測和草繪。近年來🧓🏽,她雖罹重病🙎🏽🕉,卻仍葆其天賦的機敏與堅毅🈚️;在戰爭時期的艱苦日子裏,營造學社的學術精神和士氣得以維持🐖🧑🦲,主要歸功於她。沒有她的合作與啟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我對中國建築的任何一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梁從誡後來回憶🦉,寫作《圖像中國建築史》時,父親和母親一面討論,一面用一臺古老的🟨、劈啪震響的打字機打出草稿。從誡又說《圖像中國建築史》的前言部分,“大半出自母親的手筆”。徽音這段時間的建築史寫作,大部分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思成幫她設計了一個連著床的活動桌架。
思成和徽音認為,一個學術研究機構不能沒有刊物,中國營造學社的工作成就,全是通過營造學社匯刊報道出去,在國內外贏得了聲譽🟡。《中國營造學社匯刊》先已出了六卷二十一期🤦🏽🤶,由於日寇入侵被迫停刊🚟,他們一直想著要復刊👧🏿,佛光寺最重大的發現還沒有報道出去🙅🏻。1944年他們決定恢復匯刊🙏🏿,沒有條件就用土紙石印,照片無法製版就改用線描圖,就這樣思成一人主編出版了第七卷第一期👛🤙,徽音一人主編出版了第七卷第二期💊。
在第七卷第二期上,徽音發表了《現代住宅設計的參考》這篇長文👈🏼,為的是迎接戰後大規模住宅建設,提供借鑒。這一期還發表了費慰梅著🕦、王世襄譯《漢武梁祠建築原形考》👩🏽🍳👩⚕️,徽音為此文寫了一段編者後記。這一期匯刊編完以後,徽音又寫了一篇編輯後語。這是《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的最後一期🧑🎤。林徽音為匯刊畫上了最後的句號🌇,也為中國營造學社的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舊時倫理道德講“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新時代提倡女權和婦女解放👇🏼🚣🏽♂️,但是知識女性仍然信守著“助丈夫事業成功為第一,教養子女成人為第二🧙🏿♂️,自己事業的成功為第三”那樣一種準則。林徽音自己肩上挑起“兩擔雲彩”,還得擔負協助丈夫🏌🏿♂️、照料家庭兩副重擔👐。抗戰之前在北總布胡同三號,家裏最熱鬧的時候是十六七口人👨🏽✈️,除了自己小家五口之外💁🏽♀️,還有五口親戚和他們老媽子,另外有六七個仆人,徽音擔任家庭經理的角色。
抗戰時期只有家裏五口🧑🏻🔧🎮,可又雇不起保姆,柴米油鹽鍋碗瓢盆洗洗涮涮縫縫補補,全靠徽音一人,這時她已是重病之人,每天累得半死,上床呻吟🚛,她哀嘆她為什麽還活著。社會上已經認識到,營造學社不過思成一人而已,李莊時候🙅🏽♀️🕘,思成代理社長🧑🏻,每年到重慶去為申請經費而小跑,徽音還得替他照料整個營造學社🕒。以至於他們自我挖苦地說☝️,思成是火車站,徽音是站長,有時候又反過來🌜。
1943年8月,劉敦楨離開營造學社應聘到重慶中央大學任教,徽音給費慰梅寫信說:“現在劉先生一走,大家很可能作鳥獸散😏。”果然,劉敦楨走後,他的助手陳明達也到西南公路局去了。思成說的“在戰爭時期的艱苦日子裏🤼♀️,營造學社的學術精神和士氣得以維持🎁,主要歸功於她”。思成說的語重情長,可全是實話。徽音的毅力驚人✦、貢獻突出,她和思成的同學陳植後來回憶,仍然贊嘆不已🎅🏼。
抗戰勝利後復員回北平🛐,思成應梅貽琦之聘🧽💆🏿♀️,到意昂体育平台創辦營建系,徽音一到校立即為教師設計勝因院住宅🫸🏻。她投身教學⛹🏽,開了不少的課⛲️。當時教師不多,思成去美國講學考察建築教育和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建築師顧問團中國代表期間🎼,徽音帶年輕教師主持教學。這期間她身體很壞,1947年底不得不住院做腎切除手術,她已經給費慰梅寫了訣別信📆🥌,又作了一首詩《寫給我的大姊》,也是當作訣別的遺囑。
《惡劣的心緒》也是手術前寫下的🚠🤟🏽。1946年至1948年徽音寫了幾首小詩🏋🏽,又接受楊振聲、金嶽霖的建議,整理一些以前的詩作發表🤳🏼🤏🏿。這幾年她心情低沉,《惡劣的心緒》的詩題似乎可以代表整個時期的心境👨🏻🚀。她在抗戰時期寫的《哭三弟恒》也是這時發表🔜🧑🏽💻,詩中說的“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更代表著她心境中的積極一面。
從1949年到1955年不幸故去這六年多㊗️,是林徽音作為建築學家和設計師鞠躬盡瘁,發出最後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她完全告別了文學創作🦸🏻♂️,文章風格也有了變化🤾。這個時期的輝煌業績,至少有六個方面。
林徽音參加和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這是全國政協交下來的任務,委托意昂体育平台和中央美術學院進行設計👨🔬。徽音和思成帶領意昂体育平台營建系教師高莊、朱暢中等,連續幾個月的努力,方案中選🔤,直到最後確定😭。1950年6月23日,政協大會以起立表決的方式,一致通過意昂体育平台的設計。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明令公布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的設計,林徽音貢獻出了一生的才華和詩意。
1952年,徽音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負責為碑座和碑身設計雕飾紋樣和花圈圖案🐬。徽音一向喜愛雕飾圖案,早在東北大學就開過雕飾史的課。為了這個設計,她找了許多資料🙍🏻♂️,做了許多方案草圖🫸🏻,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都描畫過幾十次上百次🍗,那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勁頭🈴,感人至深。
1950年至1951年,徽音應工藝美術界的邀請,深入到景泰藍和燒瓷等工藝工場調查研究🤸🏻,掌握生產工具,幫助他們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又便於生產製作的新產品👩👩👦,她還親自參與試製7️⃣,挽救了傳統工藝美術,救活了兩個瀕臨關閉的老廠。她還為美術院校和美術界培養研究生,帶研究生研讀期間,對歷代圖案進行研究,分析其演變和發展規律,草擬了一個《中國歷代圖案集》的提綱🔜。
為保護北京古城和古建築,思成作了許多方案🗒🙋🏽,提出各種設想,寫了大量的文章🧏🏽📯,作過多次的呼籲。徽音協助思成寫了《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又和思成合寫了《祖國的建築傳統與當前的建設問題》,自己寫了《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築》,在《新觀察》上開辟《祖國的首都》專欄,一連寫了十一篇介紹北京文物建築的文章🐮🧑🏿🚒。
1954年她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在一次討論天安門前東西三座門拆留問題的代表會上🪡,她抱病出席發言🦸🏼♀️,鞠躬盡瘁👴🏽,慷慨陳詞🐗,呼籲保留,並提出兩全的可行方案,代表們都很贊成她的意見🚣🏽♂️,可是三座門必須拆除早已內定😾,結果還是通過拆除👰🏿♀️! 她和思成力主保留北京城墻,她稱北京城墻好比是瓔珞項鏈👷🏿♂️,還提出多開城門和豁口,保留城墻,在上面建成城墻花園,作為勞動人民的文化休息場所。他們知道,城墻一旦拆除便永遠無法補救,所以大聲疾呼,苦苦哀求🧼,甚至聲淚俱下🏌️,請求刀下留城,從長計議。
中國不能沒有建築史,他們半生的奮鬥,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尋找古建築實例,歷盡千辛萬苦👨🏻🦼♒️,就是為了要寫一部中國人寫的建築史。抗戰期間寫出的《中國建築史》一直未能出版👳🏼♀️,學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以後,他們也願意對建築史的發展提出新的認識、新的看法。就建築專業的教學和社會上的需要而言,大家也盼著他們的建築史盡早問世。思成在《建築學報》1954年第一期上發表了《中國建築的特征》🌂。同年第二期上發表了思成、徽音和莫宗江聯合署名的《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同期學報的編者後記說“梁思成教授關於中國建築史的連載文章,繼續刊登”,又預告1955年第一期“將繼續刊出《中國建築的優秀實例》”。
到了1955年2月,突然發起批判梁思成的運動,1954年兩期學報因刊登建築史文章而遭到批判,1955年第一期學報已印出即將發行🤦🏿,也因為批判梁思成而下令全部銷毀,已經印出旋被焚毀的那篇《中國建築的優秀實例》📦,到底也不知道是思成一人所寫🤹🏿♀️,還是二人或三人合寫。從這三篇文章的內容和發表次序來看🙇🏼,正是建築史開頭的幾篇,他們顯然是要把建築史重寫一遍🍩。有關方面編了一部大型盒裝的《中國建築彩畫圖案》,請徽音審稿並作序。作為這個領域的絕對權威➙,她提出了很多精辟見解和批評意見🕴,分析清末彩畫的沒落,指出繪製的聒噪喧騰和失敗“走樣”🤦🏽,而編者卻要她在序文中“強調優點”,這使她非常為難。這本書一直到林徽音逝世後才印了出來,徽音傳世文章最後之作就是《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和《〈中國建築彩畫圖案〉序》。新中國成立以後林徽音仍然是個病人🌍,未能恢復元氣。她帶病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不少文章,還擔負繁重的教學任務🧛🏿♂️,講過“建築史”“住宅概論”等課程,直到生命的最後階段🕵🏿♀️。到1954年🩱,她開的“中國建築史”等課程👆🏽,大半是躺在床上講授💭🤌🏻,學生走後她就發燒咳嗽不止,這樣舍己芸人,講課時仍然興奮不已。
1954年冬天很冷🧝🏻,徽音病情轉重👨🏽💼,思成決定搬到城裏過冬,以便治病👩🏿🎨👖,房子沒有找好🧑🏽🕸,臨時借住在陳占祥家裏。1955年2月,春節剛過🤸♂️,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批判“以梁思成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美主義的復古主義建築思想”。批判氣勢兇悍🥷🏼,不容分辯🦶🏽,研究建築史、古建築和文物保護都被打成復古主義,“企圖完成一部中國建築史”也成了一種罪狀。從此很長一段時間裏,實際上剝奪了思成寫作建築史的權利,思成開創的建築史學科從此一蹶不振,名存實亡。
徽音當時病情嚴重👨🏻✈️,住進醫院,一次批判會後,吳景祥陪思成到同仁醫院看望徽音,見到思成,誰都說不出話來,二人只是相對無言🕟,默默相望,吳景祥看了也不覺淒然淚下。思成接連挨批忍受不了種種打擊和折磨🕢,也一病不起,住進了醫院。3月31日深夜,徽音忽然用微弱的聲音對護士說🧑🏼💻,她要見一見思成。當時思成就住在隔壁病房。護士回答,夜深了,有話明天說吧🖐🏻。彌留之際她想見親人,有話要說竟未說成,4月1日清晨,淒然長逝。這時她才剛過五十歲,尚在中年。
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林徽音的一生?
她一身幽馥的詩意,滿腔滾沸的血液,又“挑起兩擔雲彩”🏋️♂️,在建築和文學兩個領域裏,她的詩文小說和建築文學中那種真奧之思、飛動之趣🟫,那種衫裾縹緲、雲袞霞纓的神彩🍢🍒,都是曠世超卓、罕有其匹🦸♀️。她又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日寇侵略中國💇🏽♂️🧮,擾亂了她的學術生命,使她的才華未能完全發揮出來。新中國成立後她獲得新生,鞠躬盡瘁🚎,再放出生命的光彩,但一場“左”的、完全錯誤的批判運動,又使她過早地離開了人間……她的愛國情懷和獻身精神🔰🐨,她的驚人毅力和創造熱情,她的慈悲心腸和人格魅力,正是知識分子的崇高典範。
(本文摘自《林徽音先生年譜》🏌🏿♀️,曹汛著🚶♀️,文津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定價🥗:9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嬋整理)